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德规范禁止吸烟

师德规范禁止吸烟

发布时间: 2021-08-11 00:04:17

⑴ 禁止吸烟通知怎么

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远离香烟、

⑵ 禁烟的措施有哪些

1、推动控烟立法从地方层面上升至国家层面,覆盖全国控烟立法盲区,《公共场所控烟条例》(送审稿)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保证禁烟能够彻底实施,还参照港澳地区的措施,让烟草作为诱因的重症图片,如肺癌,强制印刷至烟草包装上。

2、作为人类健康的卫道士,广大医生是对于控烟最有发言权的群体,这个群体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站在控烟的最前线,做控烟先锋和戒烟模范。发挥引领健康社会风气的正面示范作用,为创建无烟科室和无烟医院而努力。

学科带头人要带头戒烟,大力控烟。要努力把无烟医院和无烟科室列入医院管理质量和科室评估的评价体系,把指导患者戒烟列入常规医疗服务项目,明确认识烟草依赖是疾病,应写入患者诊断,把询问患者吸烟史、现状和指导患者戒烟列入医生诊疗行为,写入病历记录和病历考核标准,把戒烟处方作为心血管预防和康复的五个处方必须落实的部分。

3、进一步加强吸烟危害性的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公益宣传模式和手段,提高公众的控烟意识。进一步改进对医务人员、教师、公务员、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控烟干预措施,发挥相关群体的社会表率作用,逐步降低公众吸烟率。进一步加强《条例》具体内容的普法教育,提高《条例》知晓率和公众支持率。

4、进一步加强对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负责人的教育培训,促进相关单位自觉履行控烟义务。我们相信,无论还有多少艰难险阻,符合人民健康利益的事业一定会成功!目前农村烟草流行严重,农村成人现在吸烟率、二手烟暴露均高于城市,农村包括吸烟等不良的习惯仍旧普遍,亟待加强控烟宣传和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

⑶ 高铁上禁止吸烟的规范用语

吸烟者挂车头、拖车尾、吊车底直到终点。

⑷ 禁烟标准

一、目的

为了做好公司的环境卫生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
品质量,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结合公
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机关所有区域。

三、适用对象

全体员工、临时工及外来人员。

四、原则

机关禁止吸烟工作采用“限定场所、部门负责、加强引
导、严格管理、群众监督”的原则进行管理。

五、管理规定

1.
可吸烟区域的设定

1)
、机关划分可吸烟区域与禁止吸烟区域,可吸烟区
域包括领导办公室及指定吸烟室、吸烟点,其它场所禁
止吸烟、游烟。

吸烟室及吸烟点设定条件:

2

、符合消防防火要求,设置灭火器材;

A
、设置明显的标识;

B
、与非吸烟室、非吸烟点隔离;

C
、远离人员密集和行人必经的通道;

D

有专门存放烟头的容器,
不随地乱扔烟头与烟灰;

E
、有专人管理,负责清扫。

3

、公司根据以确定吸烟室、吸烟点并制作统一醒目的
可吸烟标识。

2.
遵守事项

1

、应在吸烟室、吸烟点吸烟,不得在禁止区域吸烟。

2

、吸烟时应使用烟灰缸,禁止多人同时在吸烟室、吸
烟点吸烟,吸烟时不得大声喧哗吵闹。

3

、点火的火柴及吸剩的烟头应确保熄灭后放入烟灰
缸,烟灰缸中应随时保持有水。清理烟灰缸时应彻底确
认烟灰缸内物质已完全熄灭。

4

、废弃的打火机不得扔在烟灰缸内,各部门收集后统
一处理。

5

、吸烟完毕后,应清理吸烟场所。

3.
禁止吸烟区域

确定的吸烟区域以外的区域均为禁止吸烟区域。

六、处罚规定

办公室负责机关禁止吸烟管理工作,对各部门和公共场
所禁烟工作实施监督、检查、考核,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
处罚。具体处罚细则如下:

1.
在吸烟室、
吸烟点以外的禁烟区域内吸烟的,
发现一次
罚款
100
元,同时扣其直接主管人
50
元。

2.
在吸烟室、吸烟点内乱扔烟头、烟灰的,发现一次罚

50
元。

3.
对不听劝阻、不服从管理、无理取闹的罚款
200
元。

4.
对因违反此管理规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按实际损失
赔偿,造成重大损失的报上级司法部门处理。

七、其他

1.
员工有监督的权利,对检查人员在检查中有舞弊行为、
包庇行为、执法不规范行为者,任何人均可举报,举
报人可采用电话、邮件或书面等一切形式进行举报,
监督组由厂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接到举报后严肃处理。

2.
外来人员应遵守本管理规定,警卫、被访部门负责宣
传本管理规定。

3.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应少量吸烟或不吸烟,
公司鼓励不
吸烟。
各部门应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等宣传活动,

倡大家今早戒烟

⑸ 全球有哪些国家禁止吸烟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现在我们的国家为了工作。或者在人际交往当中,不得不去学习,抽烟,抽烟,有时候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它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不过抽烟时间长了,对身体有非常大的损害,而且一旦有了烟瘾之后是非常难以戒掉的。甚至有一些烟瘾大的人,一天都要抽上一包烟,这样长时间下去对自己的肺部有着非常大的损伤。所以在全球有着这么一些国家,他们禁止吸烟。但也不是全部禁止的那种。其中对香烟有禁止规定的,国家有挪威,韩国,泰国,西班牙,菲律宾,英国,比利时,新加坡。


就是这么一些国家对吸烟这个东西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⑹ 控烟考评奖惩制度

1、控烟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控烟工作考核,科室控烟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控烟工作考核,实行院科二级考核。
2、院部与科室签定创建"无烟科室"协议。
4、院控烟领导小组每月一次对医院各部门进行控烟情况检查,并记录和向院控烟领导小组反馈检查情况。
5、控烟领导小组对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和奖惩意见,报党办落实奖惩。
6、医院设立最佳控烟奖,每年评选一次,奖励标准同其他单项奖。
7、检查中发现有违反控烟制度情况的,每发现一次,在每月考核中扣罚10元,以此类推。在半年中扣罚超过一次的,取消评选最佳控烟奖的资格。
控烟(奖惩)制度
为了创造良好得无烟环境,培养员工健康的行为与习惯,保障广大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学习和贯彻关于禁烟的规定,在公司内做好禁烟的宣传工作。公司的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机房、会议室等共场所禁止吸烟,并设有醒目的禁烟标志。
2、员工严禁在工作区内吸烟。工作区以内,任何场所均为无烟区,不放置烟具,不相互敬烟。抽查中如发现员工违反上述规定扣10元/次。
3、任何员工不得在公司内的公共活动场所吸烟。公司内禁止乱丢烟蒂。抽查中如发现员工违反上述规定扣20元/次。
4、员工休息区设立吸烟室,凡吸烟者均到吸烟室吸烟,经教育不改者,给予相应的处罚。抽查中如发现员工违反上述规定扣10元/次。
5、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公司内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吸烟的危害。
6、开展“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鼓励何帮助吸烟者放弃香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人遵守禁烟制度,争创无烟工作环境。

什么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政治要求

职业道德规范
1.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与作用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专指国家公务员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政府工作人员应遵循的,与行政工作和公务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公务员的职业特征并反映公务员自身特殊要求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所谓公务员的职业特征,就是公务员和职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烈的政治性。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服从国家的意志,按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办事,处处考虑国家的利益。二是重大的责任性。公务员的职责,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政策,领导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保证社会分工体系中各行业的正常运行。三是国家公务员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并借以领导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履行自己的职责。
国家公务员职业活动的特殊性,要求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其行为,因此,这一规范对调整公务员在其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1)对公务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保证作用。公务员在执行公务、处理内外关系的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经常会发生矛盾。尤其是剥削阶级意识的影响,旧官僚争权夺利的恶习还会侵蚀某些公务员,使公务员队伍虽然对此也可能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加以约束,但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调节作用。职业道德规范可以通过评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和途径来调节职业内部各种关系,协调各级公务员和行为,职业道德规范还可以从公务员的内心信念、良心、义务和荣誉感等方面,调整公务员的外部关系,即调整公务员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调整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关系,调整公务员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使公务员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2)对激励公务员努力做好工作的精神动力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它激励公务员以鲜明的政治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崇高的献身精神,去开拓、创新,提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
(3)对实现公务员自身完善的基础作用。按照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强化每个公务员的道德观念、道德修养、道德行为,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的指南,可以培养公务员的优良品质,从道德上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明确对自己、对他人负有的道德责任。公务员的品质,美国强调乐观主义、勇气、公正;英国强调纪律、可信赖性,公平、职业上的道义;我国强调忠诚、公正、廉洁、热忱。
(4)对提高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影响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抓“人”的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特殊位置,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极大。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说,领导带头走正道,谁还敢走歪门邪道?正所谓“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行于后者也”。因此,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也为社会树立起一面旗帜,激励和引导着社会成员,对改善民风,优化社会风气,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2.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1)忠于职守,一心为公。一是要维护国家尊严,衷心拥护政府,勇于献身。作为公务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为国效力,不仅自己不得有损害国家和政府利益与尊严的言行,而且要同这些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二是要将高度的工作热情和科学的工作态度与实干精神结合起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凡是自己职责内的事务,必须亲自处理,不得由他人代理,遇有紧急情况,不得擅离职守。公务员责任重大,如果对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必然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自己也必将受到惩罚。三是要增强对本职业的高度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要于国于民有益,就应不怕困难和风险。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我们能否奋起直追,事关社会主义祖国的兴衰成败。抓住时机,敢于挑战,增强一些敢于“冒风险”的意识,迈开大步尽快赶上去,这个重大课题呼唤着每一个公务员。
(2)实事求是,秉公执政。为此,要注重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办事老实,不夸大不缩小;正确用权,不徇私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3)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一是要勤俭节约,生活质朴。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即节约俭朴是一切美德的共同标志,奢侈是最大的恶行。二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奉献,任何时候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三是要清正廉洁,不谋私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主动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洁身自好,同特权现象、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4)关心群众,平等待人。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为此,要热爱人民,尊重人民,相信人民。要联系群众,关心百姓疾苦,为民办实事。要反对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另外,要宽厚待人,团结合作,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善于采纳不同意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一道工作,树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和批评的良好风气,齐心协力地做好工作。
(5)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公务员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以高于一般群众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说话要算数,不能信
口雌黄,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讲究信用。生活要检点,对个人的物质消费要注意节俭合理。要自尊自爱,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维护自己信仰的独立性和坚定性。高风亮节,正气凛然,始终不忘自己的“公仆”地位,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表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培养遵纪、依法办事的高度责任感,并使之成为自觉的道德义务,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五)保密行为规范
1.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的含义与作用
保密行为规范是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规定和行为准则。这一规范较为完整地反映在党政干部的《保密守则》中,其具体内容有:(1)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能说;(2)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3)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4)不该记录的机密,绝对不记录;(5)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机密;(6)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7)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机密;(8)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资料;(9)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秘密事项;(10)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人公共场所。
国家公务员执行国家公务,不仅在其业务范围内涉及许多国家机密,而且还有机会可能接触到其他业务范围的国家机密。尤其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对公务员实施保密行为规范更有重大意义:(1)有利于加强对敌斗争,巩固国防。(2)有利于发展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促进科学技术发展。(3)有利于保障社会安定。
2.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l)在会议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主要是:重申保密纪律;对会址和扩音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控制机密文件印发;管理保密文件、资料、笔记本、录音带和录像带。
(2)在文书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主要是:保密文件的负责制、分发、传阅、清点、移交、销毁均应严格保密、履行程序。
(3)在涉外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主要是:内外有别,不泄露机密;严防窃听、窃照;不带机密文件及保密资料等。
(4)在经济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主要是:提供统计数据,应严格审批;提供测绘资料,要坚持原则,要有批办手续;对外经济活动,不泄露具体政策、计划、数字、措施等;引进资金、技术,注意方式,确保渠道畅通;内部研究的事宜,不得扩大外传。
(5)在科学技术工作中保密要求主要是:要明确科学技术工作中的保密范围;明确科学技术保密等级及其审批权限;按照具体保密要求,负责专利保密;不得有泄密行为,防止外国窃取我国科技秘密。
(6)在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主要是:严格遵守传送密电要求,保证通讯设备安全;重视计算机房安全,谨防计算机秘密信息磁盘失窃。
(六)外事行为规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或合作关系,我国公务员的外事活动越来越频繁。而各种外事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惯例,并且各国都有各自的特点,情况比较复杂。我国公务员掌握涉外活动原则、熟悉外事纪律、通晓外事礼节,使自己的行为适应外事交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外事活动中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公务员涉外工作中应坚持的基本立场和重要原则。当今世界正处在国际形势剧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更重视、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2)不卑不亢,内外有别。公务员在外事活动中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事场合中,既要做到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又要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3)严格执行外事纪律。外事纪律应该成为公务员涉外活动的重要原则。公务员要想很好地执行这项原则,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党和国家关于外事活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令、法规,以及一定历史时期内某些重大问题的对外统一表态。
(4)维护国格人格。公务员不论是出访还是国内接待,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是代表中国政府的。公务员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任何外事场合中,都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维护国格、人格。
2.公务员出访时的行为要求
对出国访问或出国执行公务的公务员的行为,有两方面规范性要求。
(1)熟悉外事礼仪,尊重各国习俗。一是要注重日常交往礼节,它包括尊重出访国风俗习惯、守时守约、尊重老人和妇女、注意言行、注意吸烟场合。二是要适时理发,经常梳理,胡须要刮净,指甲要修剪,鼻毛应剪短,头皮屑太多时应将头皮洗净;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衣领和衣袖,要经常清洗;出席隆重的活动一般应穿深色服装,上下身颜色要一致,参加吊唁活动一般要穿黑色服装;参加活动时,进门后应把大衣、帽子、围巾、手套、雨衣脱下,送存衣处存放。三是要注意见面时的礼节,它包括介绍、握手、致意等方面。四是要在谈话时注意礼貌,即社交场合谈话时,先弄清对方身份;谈话要自然,态度要和蔼;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但不要随便插话,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分神或看手表,也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情而冷落第三者。五是在宴请活动中应注意礼貌,它包括应邀、掌握出席时间、人座、交谈、祝酒、宽衣等方面。六是要做到称呼有礼貌,即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
称女士。
(2)遵守外事纪律。一是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严格遵守外事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对重大国际问题,对外表达要符合我国对外政策。二是要严守国家机密,严防窃照、窃听、泄露国家机密。三是出国一般不得携带内部机密文件(包括本单位打印材料)、内部报刊或记有内部情况的笔记本。四是不得出入不正当的娱乐场所。五是应主动向对方介绍我国对外一般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对不便拒绝而收下的礼品应妥善保管,回国后按规定统一处理。六是要执行外事经费开支制度,注意节约,防止浪费,不得用外汇。
3.外事接待的要求
(1)必须坚持外事接待原则。第一,要根据国情和需要安排接待。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往往都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对军方领导人的访问,也举行一定的欢迎仪式,对其他人员的访问,一般不举行欢迎仪式。然而,对应邀前来的访问者,无论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或民间团体、知名人士,均要安排相应身份的人员前往机场(车站、码头)迎送。第二,尊重各国风俗,体现平等精神。如天主教徒忌讳“13”这个数字。所以我们对外服务的宾馆、办公大楼的房号、层次往往都不用“13”这个数。用“14’取而代之。遇上“13”的日子,一般不举行宴请活动。
(2)外事接待中的礼仪要求。第一,对外国来访的客人,通常视其身份和来访的性质,以及两国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一般来说,我方迎送外宾的人员,其身份(主要指其职务)应与外宾相当。迎送外宾应按预定的时间到达迎送的地点。第二,会见要提前联系;谈话态度要热情,不得左顾右盼以及询问外宾的工资收入、年龄和婚姻情况;不得将保密文件带到谈判桌上。第三,宴会、酒会上,主人不要显得太谦逊,倘若我们请欧美国家的朋友进餐,一般只需对客人说:“但愿您吃得对胃口”或“请自己用餐”。与外宾接触时,要注意文明卫生,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面向一边,避免发出大声,
不要随地吐痰,应将痰吐在手帕或纸巾里。
(七)语言行为规范
1.公务员语言行为规范的含义与作用
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和进行其他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举止行为;二是语言行为。语言行为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传播各种信息,以表明态度,行使职权,处理公务。
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运用语言要力求科学和艺术。语言运用得当,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则会引起误会或招致不快,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因此,研究语言科学,掌握语言艺术,应该成为每个公务员的必修课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以谈吐取人,不良的谈吐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生活以致事业前程;动人的语言帮助你启开成功之门。在交往中,谈吐障碍会使人缺乏活力,降低权威和说服力。公务员如果能教好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同时又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那么在现代社会,就会成为沟通信息的行家里手。能言善辩,对答如流,就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交际场合的需要。我国从1988年开始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考核从十个方面进行评鉴,其中一项就是“口头表达能力”。考核语言表达能力已形成制度,每个公务员更应该在运用语言方面下一番苦功。
2.公务员语言规范的基本要求
(1)标准、适用。所谓标准和适用,是指公务员所掌握的语种要能兼顾标准和适用,要根据施用对象合理选择语种,以便收到良好的语言效果,在汉族人口众多的地区,公务员要努力学习和钻研汉语普通话,力求标准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练习并掌握一些有关的汉语方言,力求运用自如。总之,在追求语言标准化的同时,还要强调语言的适用性,做到因人而异、因民族而异。
(2)确切、简洁。公务员语言确切、简洁,是行政机关处理日常繁杂事务的需要,既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又有利于提高政府威望。它要求说话节奏的快慢比较适当;对音量控制要视谈话的地点、场合以及听众数量多少而定,但都必须强调说话要清晰有力,避免发出沙哑、沉闷、令人生畏的声音。
(3)逻辑、文雅。指公务员在解答问题、表达思想、阐明政策等具体情况下,要符合一定的语言逻辑规则,即思维要严谨细密,表达要条理清楚,以便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在内容上要具有充实、深刻、鲜明、新颖等特征;在表现形式上要求能体现出严、情、意、美的文雅特色,“严”指语言的严肃性、庄重性;“情”指语言要以情感人;“意”指语言要能恰当地表情达意;“美”指语言要言辞优美。
(4)克服语病和语禁。一是要克服语言方面的毛病,主要有沙哑、尖音、断音,以及沉闷的鼻音等;二是要克服动作方面的毛病,主要有谈话时锁眉、用手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抠鼻孔、搓汗泥、咬嘴唇、摇腿等;三是要克服谈话时的禁忌,即用手指指点对方或手摸听者的头部,用质问式的语气谈话,眼睛不看听者,边谈边看表,或边干其他事,谈他人的缺点和隐私等等。
(5)运用语言的艺术性。指公务员在运用语言执行公务的过程中,要讲究艺术,要探讨并遵循语言科学的客观规律和应用法则,根据谈话的不同场合、对象、内容而灵活处理,使谈话得体而生动,语言入理而高效。
(八)仪表举止行为规范
1.公务员仪表举止行为规范的含义与作用
公务员仪表举止行为规范是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礼节、仪态、容貌、举止的总称。仪表举止行为规范渊源于众多的理论领域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具体内容有:(1)礼貌和礼节。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在接触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节则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公务交往场合中,相互问候、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2)仪式。指公务员在执行某些属于团体活动的公务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3)容貌姿态。指执行公务时的修饰、姿态的基本要求。(4)服装。在这里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对着装的基本要求。(5)举止。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的举动或行动的基本规范要求。
国家公务员的良好仪表举止,能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和正确执行国家行政职能等,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体现政府的形象。公务员的一切公务活动,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均具有严肃性。为了体现这种严肃性,对公务员除具有其他要求之外,还要求有端庄的仪表举止,以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2)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素质修养。公务员良好的素质修养,不仅包括较高的理论修养、较高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和充实的精神世界,而且包括讲究仪表举止,使其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仪表相一致。
(3)对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改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公务员不同于以物为工作对象的职业,其工作对象十分广泛,包括社会的各领域、各层次的人们,因而影响大,表率作用要求也高,所以,公务员讲究仪表举止,对于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2.公务员仪表举止的基本要求
(1)执行公务时的仪表举止。一是要在日常工作交往中做到,开会准时到,拜访要先约会,约定要守信用,坐态文雅,站态自然,对待同事有礼貌。二是要在彼此介绍或告别时,尊重习俗,自我介绍要谦虚,称谓他人要适当。三是要在服饰方面,衣着朴素大方,符合个人特点和场合要求,有一定的庄重感。四是要在接待活动中,热情好客,彬彬有礼,举止大方而灵活。
(2)其他时间的仪表举止,如在公共场所着装要因地制宜,讲究仪态,自我约束,不声喧哗;就餐时要气氛友好,不劝酒,防止失态的事情发生;吸烟时也要注意礼貌和清洁,凡是在贴有“禁止吸烟”或“不吸烟室”字样的地方,要自觉禁烟。

⑻ 什么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政治要求

职业道德规范
1.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与作用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专指国家公务员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政府工作人员应遵循的,与行政工作和公务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公务员的职业特征并反映公务员自身特殊要求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所谓公务员的职业特征,就是公务员和职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烈的政治性。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服从国家的意志,按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办事,处处考虑国家的利益。二是重大的责任性。公务员的职责,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政策,领导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保证社会分工体系中各行业的正常运行。三是国家公务员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并借以领导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履行自己的职责。
国家公务员职业活动的特殊性,要求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其行为,因此,这一规范对调整公务员在其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1)对公务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保证作用。公务员在执行公务、处理内外关系的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经常会发生矛盾。尤其是剥削阶级意识的影响,旧官僚争权夺利的恶习还会侵蚀某些公务员,使公务员队伍虽然对此也可能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加以约束,但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调节作用。职业道德规范可以通过评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和途径来调节职业内部各种关系,协调各级公务员和行为,职业道德规范还可以从公务员的内心信念、良心、义务和荣誉感等方面,调整公务员的外部关系,即调整公务员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调整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关系,调整公务员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使公务员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2)对激励公务员努力做好工作的精神动力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它激励公务员以鲜明的政治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崇高的献身精神,去开拓、创新,提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
(3)对实现公务员自身完善的基础作用。按照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强化每个公务员的道德观念、道德修养、道德行为,是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的指南,可以培养公务员的优良品质,从道德上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明确对自己、对他人负有的道德责任。公务员的品质,美国强调乐观主义、勇气、公正;英国强调纪律、可信赖性,公平、职业上的道义;我国强调忠诚、公正、廉洁、热忱。
(4)对提高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影响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抓“人”的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特殊位置,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极大。孔子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说,领导带头走正道,谁还敢走歪门邪道?正所谓“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行于后者也”。因此,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也为社会树立起一面旗帜,激励和引导着社会成员,对改善民风,优化社会风气,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2.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1)忠于职守,一心为公。一是要维护国家尊严,衷心拥护政府,勇于献身。作为公务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为国效力,不仅自己不得有损害国家和政府利益与尊严的言行,而且要同这些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二是要将高度的工作热情和科学的工作态度与实干精神结合起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凡是自己职责内的事务,必须亲自处理,不得由他人代理,遇有紧急情况,不得擅离职守。公务员责任重大,如果对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必然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自己也必将受到惩罚。三是要增强对本职业的高度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要于国于民有益,就应不怕困难和风险。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我们能否奋起直追,事关社会主义祖国的兴衰成败。抓住时机,敢于挑战,增强一些敢于“冒风险”的意识,迈开大步尽快赶上去,这个重大课题呼唤着每一个公务员。
(2)实事求是,秉公执政。为此,要注重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办事老实,不夸大不缩小;正确用权,不徇私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3)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一是要勤俭节约,生活质朴。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即节约俭朴是一切美德的共同标志,奢侈是最大的恶行。二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奉献,任何时候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三是要清正廉洁,不谋私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主动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洁身自好,同特权现象、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4)关心群众,平等待人。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原则的具体体现。为此,要热爱人民,尊重人民,相信人民。要联系群众,关心百姓疾苦,为民办实事。要反对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另外,要宽厚待人,团结合作,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善于采纳不同意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一道工作,树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和批评的良好风气,齐心协力地做好工作。
(5)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公务员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以高于一般群众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说话要算数,不能信
口雌黄,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讲究信用。生活要检点,对个人的物质消费要注意节俭合理。要自尊自爱,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维护自己信仰的独立性和坚定性。高风亮节,正气凛然,始终不忘自己的“公仆”地位,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表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培养遵纪、依法办事的高度责任感,并使之成为自觉的道德义务,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五)保密行为规范
1.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的含义与作用
保密行为规范是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规定和行为准则。这一规范较为完整地反映在党政干部的《保密守则》中,其具体内容有:(1)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能说;(2)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3)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4)不该记录的机密,绝对不记录;(5)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机密;(6)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7)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机密;(8)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资料;(9)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秘密事项;(10)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人公共场所。
国家公务员执行国家公务,不仅在其业务范围内涉及许多国家机密,而且还有机会可能接触到其他业务范围的国家机密。尤其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对公务员实施保密行为规范更有重大意义:(1)有利于加强对敌斗争,巩固国防。(2)有利于发展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促进科学技术发展。(3)有利于保障社会安定。
2.公务员保密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l)在会议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主要是:重申保密纪律;对会址和扩音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控制机密文件印发;管理保密文件、资料、笔记本、录音带和录像带。
(2)在文书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主要是:保密文件的负责制、分发、传阅、清点、移交、销毁均应严格保密、履行程序。
(3)在涉外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主要是:内外有别,不泄露机密;严防窃听、窃照;不带机密文件及保密资料等。
(4)在经济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主要是:提供统计数据,应严格审批;提供测绘资料,要坚持原则,要有批办手续;对外经济活动,不泄露具体政策、计划、数字、措施等;引进资金、技术,注意方式,确保渠道畅通;内部研究的事宜,不得扩大外传。
(5)在科学技术工作中保密要求主要是:要明确科学技术工作中的保密范围;明确科学技术保密等级及其审批权限;按照具体保密要求,负责专利保密;不得有泄密行为,防止外国窃取我国科技秘密。
(6)在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主要是:严格遵守传送密电要求,保证通讯设备安全;重视计算机房安全,谨防计算机秘密信息磁盘失窃。
(六)外事行为规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或合作关系,我国公务员的外事活动越来越频繁。而各种外事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惯例,并且各国都有各自的特点,情况比较复杂。我国公务员掌握涉外活动原则、熟悉外事纪律、通晓外事礼节,使自己的行为适应外事交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外事活动中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公务员涉外工作中应坚持的基本立场和重要原则。当今世界正处在国际形势剧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更重视、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2)不卑不亢,内外有别。公务员在外事活动中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事场合中,既要做到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又要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3)严格执行外事纪律。外事纪律应该成为公务员涉外活动的重要原则。公务员要想很好地执行这项原则,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党和国家关于外事活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令、法规,以及一定历史时期内某些重大问题的对外统一表态。
(4)维护国格人格。公务员不论是出访还是国内接待,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是代表中国政府的。公务员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任何外事场合中,都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维护国格、人格。
2.公务员出访时的行为要求
对出国访问或出国执行公务的公务员的行为,有两方面规范性要求。
(1)熟悉外事礼仪,尊重各国习俗。一是要注重日常交往礼节,它包括尊重出访国风俗习惯、守时守约、尊重老人和妇女、注意言行、注意吸烟场合。二是要适时理发,经常梳理,胡须要刮净,指甲要修剪,鼻毛应剪短,头皮屑太多时应将头皮洗净;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衣领和衣袖,要经常清洗;出席隆重的活动一般应穿深色服装,上下身颜色要一致,参加吊唁活动一般要穿黑色服装;参加活动时,进门后应把大衣、帽子、围巾、手套、雨衣脱下,送存衣处存放。三是要注意见面时的礼节,它包括介绍、握手、致意等方面。四是要在谈话时注意礼貌,即社交场合谈话时,先弄清对方身份;谈话要自然,态度要和蔼;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但不要随便插话,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分神或看手表,也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情而冷落第三者。五是在宴请活动中应注意礼貌,它包括应邀、掌握出席时间、人座、交谈、祝酒、宽衣等方面。六是要做到称呼有礼貌,即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
称女士。
(2)遵守外事纪律。一是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严格遵守外事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对重大国际问题,对外表达要符合我国对外政策。二是要严守国家机密,严防窃照、窃听、泄露国家机密。三是出国一般不得携带内部机密文件(包括本单位打印材料)、内部报刊或记有内部情况的笔记本。四是不得出入不正当的娱乐场所。五是应主动向对方介绍我国对外一般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对不便拒绝而收下的礼品应妥善保管,回国后按规定统一处理。六是要执行外事经费开支制度,注意节约,防止浪费,不得用外汇。
3.外事接待的要求
(1)必须坚持外事接待原则。第一,要根据国情和需要安排接待。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往往都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对军方领导人的访问,也举行一定的欢迎仪式,对其他人员的访问,一般不举行欢迎仪式。然而,对应邀前来的访问者,无论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或民间团体、知名人士,均要安排相应身份的人员前往机场(车站、码头)迎送。第二,尊重各国风俗,体现平等精神。如天主教徒忌讳“13”这个数字。所以我们对外服务的宾馆、办公大楼的房号、层次往往都不用“13”这个数。用“14’取而代之。遇上“13”的日子,一般不举行宴请活动。
(2)外事接待中的礼仪要求。第一,对外国来访的客人,通常视其身份和来访的性质,以及两国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一般来说,我方迎送外宾的人员,其身份(主要指其职务)应与外宾相当。迎送外宾应按预定的时间到达迎送的地点。第二,会见要提前联系;谈话态度要热情,不得左顾右盼以及询问外宾的工资收入、年龄和婚姻情况;不得将保密文件带到谈判桌上。第三,宴会、酒会上,主人不要显得太谦逊,倘若我们请欧美国家的朋友进餐,一般只需对客人说:“但愿您吃得对胃口”或“请自己用餐”。与外宾接触时,要注意文明卫生,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面向一边,避免发出大声,
不要随地吐痰,应将痰吐在手帕或纸巾里。
(七)语言行为规范
1.公务员语言行为规范的含义与作用
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和进行其他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举止行为;二是语言行为。语言行为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传播各种信息,以表明态度,行使职权,处理公务。
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运用语言要力求科学和艺术。语言运用得当,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则会引起误会或招致不快,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因此,研究语言科学,掌握语言艺术,应该成为每个公务员的必修课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以谈吐取人,不良的谈吐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生活以致事业前程;动人的语言帮助你启开成功之门。在交往中,谈吐障碍会使人缺乏活力,降低权威和说服力。公务员如果能教好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同时又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那么在现代社会,就会成为沟通信息的行家里手。能言善辩,对答如流,就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交际场合的需要。我国从1988年开始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考核从十个方面进行评鉴,其中一项就是“口头表达能力”。考核语言表达能力已形成制度,每个公务员更应该在运用语言方面下一番苦功。
2.公务员语言规范的基本要求
(1)标准、适用。所谓标准和适用,是指公务员所掌握的语种要能兼顾标准和适用,要根据施用对象合理选择语种,以便收到良好的语言效果,在汉族人口众多的地区,公务员要努力学习和钻研汉语普通话,力求标准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练习并掌握一些有关的汉语方言,力求运用自如。总之,在追求语言标准化的同时,还要强调语言的适用性,做到因人而异、因民族而异。
(2)确切、简洁。公务员语言确切、简洁,是行政机关处理日常繁杂事务的需要,既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又有利于提高政府威望。它要求说话节奏的快慢比较适当;对音量控制要视谈话的地点、场合以及听众数量多少而定,但都必须强调说话要清晰有力,避免发出沙哑、沉闷、令人生畏的声音。
(3)逻辑、文雅。指公务员在解答问题、表达思想、阐明政策等具体情况下,要符合一定的语言逻辑规则,即思维要严谨细密,表达要条理清楚,以便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在内容上要具有充实、深刻、鲜明、新颖等特征;在表现形式上要求能体现出严、情、意、美的文雅特色,“严”指语言的严肃性、庄重性;“情”指语言要以情感人;“意”指语言要能恰当地表情达意;“美”指语言要言辞优美。
(4)克服语病和语禁。一是要克服语言方面的毛病,主要有沙哑、尖音、断音,以及沉闷的鼻音等;二是要克服动作方面的毛病,主要有谈话时锁眉、用手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抠鼻孔、搓汗泥、咬嘴唇、摇腿等;三是要克服谈话时的禁忌,即用手指指点对方或手摸听者的头部,用质问式的语气谈话,眼睛不看听者,边谈边看表,或边干其他事,谈他人的缺点和隐私等等。
(5)运用语言的艺术性。指公务员在运用语言执行公务的过程中,要讲究艺术,要探讨并遵循语言科学的客观规律和应用法则,根据谈话的不同场合、对象、内容而灵活处理,使谈话得体而生动,语言入理而高效。
(八)仪表举止行为规范
1.公务员仪表举止行为规范的含义与作用
公务员仪表举止行为规范是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礼节、仪态、容貌、举止的总称。仪表举止行为规范渊源于众多的理论领域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具体内容有:(1)礼貌和礼节。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在接触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节则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公务交往场合中,相互问候、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2)仪式。指公务员在执行某些属于团体活动的公务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3)容貌姿态。指执行公务时的修饰、姿态的基本要求。(4)服装。在这里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对着装的基本要求。(5)举止。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的举动或行动的基本规范要求。
国家公务员的良好仪表举止,能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和正确执行国家行政职能等,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体现政府的形象。公务员的一切公务活动,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均具有严肃性。为了体现这种严肃性,对公务员除具有其他要求之外,还要求有端庄的仪表举止,以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2)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素质修养。公务员良好的素质修养,不仅包括较高的理论修养、较高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和充实的精神世界,而且包括讲究仪表举止,使其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仪表相一致。
(3)对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改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公务员不同于以物为工作对象的职业,其工作对象十分广泛,包括社会的各领域、各层次的人们,因而影响大,表率作用要求也高,所以,公务员讲究仪表举止,对于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2.公务员仪表举止的基本要求
(1)执行公务时的仪表举止。一是要在日常工作交往中做到,开会准时到,拜访要先约会,约定要守信用,坐态文雅,站态自然,对待同事有礼貌。二是要在彼此介绍或告别时,尊重习俗,自我介绍要谦虚,称谓他人要适当。三是要在服饰方面,衣着朴素大方,符合个人特点和场合要求,有一定的庄重感。四是要在接待活动中,热情好客,彬彬有礼,举止大方而灵活。
(2)其他时间的仪表举止,如在公共场所着装要因地制宜,讲究仪态,自我约束,不声喧哗;就餐时要气氛友好,不劝酒,防止失态的事情发生;吸烟时也要注意礼貌和清洁,凡是在贴有“禁止吸烟”或“不吸烟室”字样的地方,要自觉禁烟。

⑼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界定是什么

1、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界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依法执行公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2、公务员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强烈的政治性;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执行公务时,必须服从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依法行政,代表并服务于国家的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行政管理活动就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强烈的政治性。
(二)重大的责任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负有制定并执行政策、法规,组织、领导和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重大责任,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保证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行政管理职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其责任之重大,是其他任何社会职业所无法相比的。
(三)掌握并行使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相应的权力。如何正确掌握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自觉制约自己的行政行为,积极正确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除了相应的法规、行政纪律约束外,还需要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来制约其行政行为,以调整其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行政关系,这是十分必要的。

热点内容
杰肽生物 发布:2025-05-21 03:31:26 浏览:234
风暴教学 发布:2025-05-21 01:54:07 浏览:649
一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卷 发布:2025-05-20 23:20:20 浏览:349
初二数学期末考试 发布:2025-05-20 22:00:40 浏览:127
裸体校园 发布:2025-05-20 21:56:21 浏览:950
广州英语四级 发布:2025-05-20 21:53:57 浏览:970
三年级下册语文日记 发布:2025-05-20 20:31:44 浏览:233
生物云计算 发布:2025-05-20 19:54:23 浏览:368
鬼画符怎么画 发布:2025-05-20 19:49:34 浏览:249
教师校本培训总结 发布:2025-05-20 19:48:02 浏览: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