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师德
A. 古代在同等级官职的人面前怎么称呼自己微臣
自称名肯定没有问题,注意称名不称字(项羽对刘邦:不然,籍何以至此。)
余(贾谊在《鵩鸟赋》中问鵩鸟:余去何之?)(余和予是通假字,同义。)
我(刘邦对项羽: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吾(陈胜对吴广:吾闻二世,少子,不当立。)
臣(张良对项伯:臣为韩王送沛公,不可不告,亡去不义。)(这个“臣”从先秦开始就可以用于对普通人的自称,但是刘邦以后好像变成专门对君主的自称了,有的朝代还有“王国的属官对诸侯王不能称臣”的规定。所以如果不是在先秦,还是慎用为好。)
仆(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私信:仆非敢如此也。)
走(张衡《东京赋》中虚拟人物的对话:走虽不敏,庶斯达矣。)(走和仆同义,都是谦称)
鄙人(司马相如《上林赋》中虚拟人物的对话:鄙人固陋,不知忌讳。)(同样的还有鄙夫等)
区区(窦融写信责备叛变的隗嚣:区区所献,惟将军省焉。)
小人(任尚接替班超职位,给班超写信: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
小子(班固《东都赋》中虚拟人物的对话:小子狂简,不知所裁…)
秦汉时期没有找到的一些称呼
愚(三国,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这个似乎是原创?之前的上表里有很多“臣愚以为”的例子,后世“愚”变成了普通的自称,不一定用于上表)
蒙(柳宗元对元藇:蒙之所见,及此而已。)(两人官职不等,然而应该是以朋友身份通信的。“蒙”这个自称好像用得很少)
某(唐,刘殐《隋唐嘉话》中娄师德的弟弟对娄师德: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
下官(三国,杜恕给宋权的信:若令下官事无大小,咨而后行…此条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杜恕比宋权官位高)(晋,周顗对王敦: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周顗比王敦官位低)
不才(宋,王安石: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在下(应该是用于口语,在元曲里有出现)
寡人(晋,王衍对客人们: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作为对上对下通用的自称,貌似只用于晋朝)
类似的还有卑人、贱人、贱士、不肖、鄙生、小生、小可等等,在元曲明清小说里还有很多,总之原则就是尊人卑己。如果想用特定的某个称呼,可以先查一下。
“本人”这个称呼,现在可以用于自称,但是在古文中的用法好像跟“携本人身份证”的用法更像一点。用作自称的例子没有找到。
“本官”这个称呼,感觉存疑,因为网上给出的例子《红楼梦》里“这是本官不知道的”,这个“本官”是县令的门上称呼自家县令,不是县令的自称。没有找到用作自称的例子。
B. 魏巍 我的老师 写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
1959年,此文收入作者的散文集《春天漫笔》,后又收入《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
(2)元曲师德扩展阅读:
魏巍,原名魏鸿杰,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市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从小酷爱读书的他,在县立第七小学学习期间就读完了《儒林外史》《元曲选》等古典文学作品,同时还看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我国现代作家的作品,给自己打下了文学基础。
这时的他已经开始尝试写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并向当地出版的《华北日报》《大华晨报》《通俗日报》《中州日报》和《大东商报》等报纸的文学副刊投稿。小学毕业后,魏巍进入郑州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上学。在校期间,他同时担任好几家报纸副刊的特约撰稿人。
1937年夏,魏巍从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听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正在招生的消息。9月,魏巍拿着学校国文老师黄正甫(即黄云海,中共地下党员)开的介绍信秘密离开郑州,直奔西安,却赶上新招收的一批抗大学员刚离开西安赴晋南一带。
他只好星夜兼程折回潼关,渡过黄河,一直往北追赶,到晋南的洪洞县时,终于赶上了这支队伍。他在马牧村以“魏巍”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先编入第115师随营学校的学兵队,不久又转到这个师部的军政干部学校。
当时,总部随营学校驻在洪洞县的白石村,在此他第一次见到了敬爱的朱德总司令,并写下了长达500行的诗歌《黄河行》。直至1938年,魏巍才随总部随营学校抵达延安。
他原想入鲁迅文学艺术院(以下简称鲁艺)学习,却被组织上分配到抗大第四期四大队二队的军事队学习,不久转入政治队,并于同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期间,他积极参加了由诗人柯仲平、田间等在延安发起的街头诗运动。魏巍将长诗《黄河行》寄给在鲁艺任教的诗人何其芳,何其芳看后对这首诗表示肯定,并写了《<黄河行>读后感》一文。次年,《黄河行》连同何其芳的读后感,在西安进步报纸《国风日报》文学副刊上发表。
(一)语文教师自己要有无穷的魅力
我认为,一个高素质的、魅力四射的教师,才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创设语文魅力课堂,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渊博而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现代教学论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现代教育科技的前沿,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努力培养自己的改革和创新意识。教师的专业化和教育的人性化,是素质教育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只拳头。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水平,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要知道,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给予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力,往往要胜过一百句空洞的说教。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升学无望的差生带着失落和忧伤的心情离我们而去。常言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认为,这才是语文教师魅力的深刻内涵所在。
(二)注重语文自身的魅力
每篇课文,都是浩瀚语文海洋中的晶莹剔透的珍珠,一篇美文就是一个闪光的情感瓷片。“先秦诸子中孔子对入世孩子般的热情,孟子原始的人道与民主,庄子对生命机敏冷静的拷问,荀子对人的本质力量的铺张扬厉……;韩柳、欧苏、李杜的曲折经历,济世忧时的真诚,傲岸不羁的性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卓越不凡的才智见识,彪炳千秋的诗词歌赋,无不开人心智,启人觉悟,催人奋进;从神话传说到《史记》,从陶渊明到“竹林七贤”,从元曲到《红楼梦》;从张爱玲到鲁迅,从李傲到余秋雨……,由此我们学会了沉浸于“吟赏烟霞”,明悟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淡远,“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雅趣……”多么美好的语文,这位端庄的母亲,她不仅教会了我们说话识字,也始终在养育着我们的灵魂啊!语文人文内涵的丰富,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何其深广。
(三)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
1、定时阅读。我每周抽两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书籍来源于老师,同学互借,家长外借等,总之,保证学生人手一册。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能把阅读的收获及时运用于作文中,对学以致用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上语文课轻松愉快,不自觉地养成搜集素材的习惯,作文能力迅速提高。
2、通过快读速记获取新的信息,丰富演讲内容。我鼓励学生每天到书摊快读速记一篇精彩的文章,看完之后就离开,回校就赶紧记下来,每天换一个地方,天天速记一篇。长此以往,学生把速记来的文章在课前演讲出来,供大家欣赏,不花钱就完成了阅读积累,讲到兴奋之处,往往不自觉地把快读速记文章的精彩经历也讲了出来,令大家捧腹,这样,学生常会感到上语文课轻松快乐。
3、重视语文活动课,尽显语文课堂魅力。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精心设计活动程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设置奖品,比如像糖果、小吃,学习用具等。学生每完成一个问题,都即时给予奖励,为此,学生特别爱上语文活动课,每次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寓教于乐,收益匪浅。
4、情景作文,平添作文魅力。乡村不及城市繁华,但具有独特的优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因此,作文课我常带学生野外创作:半山腰、教学楼顶、小河边、花园里、火车站等等。于是,学生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一扫以前室内编文的痛苦。
(四)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这是现代教学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具体运用。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媒体等几个元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把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加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加速教学信息的传递,提高教学效率,并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
1、演播或插播录像,激发兴趣,加深印象。播放录像能够使学生见其形,闻其声如临其境,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例如在讲读《守财奴》一文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守财奴》的教学录像,录像中葛朗台夸张的动作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再阅读《守财奴》原文,同学们就很容易地体味出了巴尔扎克高度个性化、形象化的语言特点,准确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加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学生知识面。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密度,加大信息容量。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我设计出一些不同形式的训练题并通过课件放映出来,让学生根据课文解答,提高了训练效率,较好地完成了训练目标。分析过《守财奴》以后,我又给学生展示了《悭吝人》、《威尼斯商人》、《死魂灵》原书封面四大吝啬鬼的舞台形象,这样一来,既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向更广阔的文学领域迈进。
3、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借助课件把重点段落的分析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综合,使学生对整个分析过程一目了然,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总体把握,获得完整印象。如在分析《守财奴》“诱骗继承权”一节时,我把这节的分析过程利用课件投影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把握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
D. 立志的名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版志。(朱熹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
E. 北京科技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法学专业来回答!
一个选修学分总量超过学校要求的文科生前来报道,其实每次选选修课都超级纠结,太多的优秀课程想选哈哈哈。
历史惯例,先上北科校园风光
徐老师作为知识产权法届的大拿级人物,他的知识产权法课程内容丰富,引导性强,会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
老师本人非常nice,不仅专业超级厉害,而且对学生非常耐心。他可是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的第一个博士后!同时他还兼任了北科文法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的主任。想要了解这位老师的可以去网络上搜索,他的词条可是非常高级哦!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请大家批评指正
F. 古中国有哪些文化成就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比例为:公元前6世纪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401年到1000年为71%;1001年到1500年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如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年;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精密数值(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欧洲早800年;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元朝郭守敬对地球公转的精密推算比欧洲早300年。总之,我国古代的科学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发明创造被世界公认,在世界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赞扬,他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所以,我们祖国不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家。长期以来,我们的祖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驱,领先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使我们祖国成为世界上文化发达的最早国家之一,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特别旺盛生命力的伟大民族。
G. 吴国富的成就
迄今为止,出版学术专著《全真教与元曲》、《论陶渊明的中和》、《陶渊明寻阳觅踪》《陶渊明与道家文化》、《庐山道教史》、《元诗的宗唐与新变》等,在《文献》、《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长篇自传《从田头走向讲台》(后名《如雪的茅草花》)在网上发表。
1、在浙江大学读书期间,获得“光华奖学金”二等奖,“董氏奖学金”三等奖。
2、在九江学院任教期间,获得奖励及称号有:“江西省第十次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1年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001年江西省自学成才奖”, 2003年“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中国代文学负责人、江西省高校学报优秀编辑、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
三、研究方向
1、陶渊明研究。出版专著三部,主持全国高校优秀特色栏目“陶渊明研究”,该栏目从1984年开办,迄今已经刊载研究论文近500篇,召集三次国际性陶渊明学术研讨会,支持地方陶渊明文化建设。
2、道教文化研究。研究金元全真教、庐山道教史,出版专著两部。
3、元代文学研究。元代诗歌、散曲的研究,有专著《元曲家卢挚考》待出版。
四、诗歌创作
喜欢古诗词写作,已经写成的诗歌有100多首。
沁园春·游高安八百洞天
八百衰翁,携杖山中,开造洞天。
将青崖撬起,林梢独峙。
高峰戳破,地穴相连。
门可穿云,窗能吐雾,
对弈之时有滴泉。
午睡后,
与灵狐白兔,论道谈仙。
正因好处无边,
有无数烟云护此间。
使长藤挂壁,难寻入口,
古樟蔽日,莫辨其巅。
秦汉未知,隋唐隐秘,
隔断人寰一万年。
我来也,
奈风尘过客,不许迁延。
H.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考什么
陕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和《综合应用能力》两科,各科满分均为150分。
其中,《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分析、策略选择等部分。
《综合应用能力(D类)》则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本科目分小学教师岗位和中学教师岗位两个子类。试卷主要题型包括辨析题、案例分析题、教育方案设计题等。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师德与职业认知、教育教学核心能力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I.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不必说温婉的宋词,清丽的元曲,豪壮的唐诗,深邃的圣经;也不必说动人的神话在世间流传,美好的童话伴我悄然入梦,神奇的科幻把我从低谷引向山峰。单是身边简短的一篇散文,就有无限韵味,思想在这里净化,意境在这里升华。
小时候所接触的书籍大多是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在那亦真亦幻如水晶球般的世界里,蝴蝶枕着香喷喷、甜津津的花蜜睡在花瓣里,小兔子睡觉时把长长的耳朵温驯地垂在额前,还有虚荣却很勇敢的小老虎,它们伴着我一起长大,把幼小的我引进阅读的领域,探寻书中的奥秘。有时我在路上,看到拿着书在公园小径旁坐着的大哥哥大姐姐,总会让人生出一种温文儒雅的感受,让我心生敬意,更对那一本散发着书香的书卷有着无限向往之情。
很快的,我成为了小学生,也就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语文课本,当我用那双稚嫩的小手抚摸着让我倍感亲切的书时,心里十分激动。而且从那时起,我便不再满足于仅仅只是读童话书了,《西游记》《爱丽丝漫游仙境奇遇记》《绿叶仙踪》等,稍大一些时,就试着去读一些名著,开始慢慢地领悟到阅读是一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美妙过程,也忽而发现,阅读已是我的人生中最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而且为那些刻苦读书的古人喝彩鼓掌,发誓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个才学渊博的有志之士。
长大之后,步入初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如约而至,然而我还是坚持每周都要抽时间阅读,总想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不读书,哪里求得“进步”呢?那样想着,就会觉得是该读一读,不求“笔下生花”,但求“胸中有本”。于是理所当然在爱上了唐诗宋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憔悴呀!还有李白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豁然,让我如痴如醉,心生敬意,这时阅读能让我把紧绷了一天的大脑放松下来,让我从中获得了无限趣味。
我希望,如果阅读是一湾清快明亮的小溪,那么我就是游弋在溪中的一尾鱼;如果阅读是一簇芳香四溢的丁香,那我就是穿梭于花间的一只蝶;如果阅读是一缕温暖明艳的阳光,那我就是生长在阳光下的一株小草,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会回答道:不为什么,只因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J. 送自己老师一副对联
上联:桃李芬芳满天下
下联:教泽绵长遍九州
横批: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