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荷家访
『壹』 零起点教学,到底难在哪儿
孩子马上要读一年级了,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选择往往是不一样的。
今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的通知,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今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转发了省厅的通知,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9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
今年7月,宁波市已出台了文件,从今年秋季起,在小学起始年级全面启动零起点教学。而在去年9月,上海市已经在全市小学正式推行零起点教学。
为什么要推行“零起点”教学?杭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在幼儿园阶段提前给孩子上学科性的知识,现在家长“抢跑”太厉害了,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开始让他们学拼音、学算术,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这种盲目拔高现状,应该得到改变。”他说。
培训市场调查
幼小衔接班,开了10年依然火爆
钱报记者在身边做了一个小调查:一场高中同学会,有4个高中同学的孩子下半年读一年级,其中有3个人给孩子报了暑期幼小衔接班。记者调查了杭州一个30人的幼儿园班级,有25个家长给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
胜利小学的陆虹副校长也曾做过一个调查,一年级新生进来,很多学生能认500个字,最多的能认2000个字,已经能看书读报。
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的洪玲老师回忆,“我2006年带过一年级,那时一个班最多只有六七个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
而眼下培训市场幼小衔接班的火爆也证明了家长对零起点的“没感觉”。钱报记者在杭城某培训机构看到,这家机构一共开设了16个幼小衔接班,每个班26人,早在暑期开始前就满员了。
英语、硬笔书法、拼音、思维训练、看图说话……一些家长为孩子制定了从周一到周日每天的校外学习课程。比如“硬笔书法+汉语拼音”,每次上2个小时;“语文+数学”,每次上3个小时;有的上午是“学科训练”,学拼音识字口算等,下午为“专业训练”,如行为习惯培养。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沈老师对钱报记者直言,“幼小衔接班热得不得了。”沈老师说,活动中心今年一共开设了12个幼小衔接班,每班30人,全部爆满,招生要摇号。”沈老师说,这样的衔接班,已经开了10年。
对于这次教育部门推出的“零起点”教学,钱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大都口头上认可这种理念,但并没有影响他们对报读各种幼小衔接班的热情。
“现在大家都在学,自家孩子不学不行啊。”家住城西的袁外婆,每天带着一对龙凤胎外孙、外孙女坐十几站公交来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外婆说,孩子9月就要上一年级了,这个幼小衔接班是孩子妈妈报的。
更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可能落后的现实。姚爸爸说,他给孩子报名,还是摇号才上的。“在上小学前,给孩子提前适应下,没坏处,总比上了学跟不上好吧。”
课堂学习调查
一年级上课,程度不一教学有点难
采访中,很多老师担心,因为“抢跑”,不少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相当的语文拼音、数学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远远超过了“零起点”教学的进度,在班级学生程度高低不齐的情况下,“零起点”教学给很多老师带来了困惑。
采荷一小语文老师李琳说,现在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孩子已经很少了。“很多孩子,我还没开口,他们就举手,说‘我知道,我知道’;我才说了一个知识点,他们就说‘我会了’。”
洪玲老师也说:“孩子还没上一年级,拼音都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也会了,上一年级相当于复习一遍。如果真的把所有的孩子当成一张白纸,老师教得会轻松些,但这样整齐划一的教学,会牺牲部分孩子对这堂课的兴趣。”
“老师需要动脑筋,怎样让这批孩子对课堂感兴趣。”洪老师担心,如果课堂没有新意,孩子一旦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是得不偿失的;但加快进度,对真正零起点的孩子又是不公平的,这是一对矛盾。
提早学习知识,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也让一年级的老师感到头疼。
杭州胜利小学副校长陆虹说,小学一年级语文中,孩子首先碰到的一个难题是——学拼音。“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时间要保证在一个半月。为什么要保证一个半月呢?一是因为孩子在学习拼音时,的确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有时间保证练读和巩固;二是拼音学习是孩子学习的起始,这个阶段不单单是学习拼音,更重要的是要以拼音学习为载体,对孩子进行学习常规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
提前学习的孩子入学后,在第一个月内表现很突出,但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都不强。而一个学期后,没有提前进行知识学习的孩子会表现得更好,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新鲜感和求知欲更强,受到老师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老师们都有这个体会。
采访中,很多老师直言,提前学习最大的风险是错误的学习方法。有些孩子因为提早学拼音、提早握笔书写,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养成很多错误的握笔姿势。那些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纠正已经形成的习惯。
调查之后
经验人士的说法,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
对于家长都热衷的“抢跑”,几乎所有老师都说“没必要”。在很多小学低段老师的从教经历中,零起点的孩子最终学得并不差。采荷一小语文老师李琳去年教了一年级,班上有个女孩子,入学前什么都没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在家访时,她妈妈很焦虑,担心在班里跟不上。”
刚开始的半个月,小女孩学得有些吃力,但她有一个特点,听课特别认真。“两个月后,她的书写速度快起来了,字也写得越来越端正,现在各方面都不比起其他学生差。”
“学习是一个长跑,好习惯就好比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坚持跑下去的基础和动力。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零起点教学新规,不要机械地认为零起点就是零准备入学。”胜利小学副校长陆虹说。
杭州天长小学低段语文教研组组长赵叶提醒,学校提倡孩子零基础进校,但需要家长多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比如自理能力、生活习惯、阅读习惯等,“孩子在学校里出现差距,主要原因是个人习惯没养好,家长没有及时跟进。”
小学学习很重要的一个习惯是“倾听”,家长可以在入学前适当培养一下。李琳教给家长一个方法,“可以让孩子坐5分钟,不能抬头看别的地方,或者认真读完一个故事,培养孩子专注力。”
对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入学前的一些学习不可避免,家长该如何正确指导?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说,可以用游戏互动这样玩的方式来认字、数数等,不宜机械、被动地学习。
看一看
对照零起点教学
你家孩子走远了吗
语文:
一、汉语拼音
●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读常用音节,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听写,不默写,不给汉字注音。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时间,保证一个半月,倡导在识字、阅读、生活中不断巩固汉语拼音。不提倡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就进行“拼音过关”测试。
●一年级下册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不默写。
二、识字写字
●对只要求认的字不提出写的要求。
●倡导在语境中识字,不过早要求单个生字认读。
●组词一般要求写常用词,避免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脱离、一味求多的现象。
●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三、说话写话
●一年级上册不提倡写话,低年级一般要求说、写几句话。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注意写话格式。
数学:
●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每分钟8~10题。百以内加减法口算,每分钟3~4题。
●不提倡口算比赛,不要求一年级学生背诵20以内的加减法,及10以内数的组成。
●只要求学生能辨认轴对称图形和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不要求画平移后的图形。
●方向与位置、认识时间、认识人民币等内容,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沟通和整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教学。
『贰』 我是杭州的做家访的面料到哪里去批发,哪里最便宜一点,被套的面料一般什么价
直接来柯桥!!
『叁』 零起点教学,到底难在哪儿
孩子马上要读一年级了,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选择往往是不一样的。今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的通知,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今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转发了省厅的通知,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9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今年7月,宁波市已出台了文件,从今年秋季起,在小学起始年级全面启动零起点教学。而在去年9月,上海市已经在全市小学正式推行零起点教学。为什么要推行“零起点”教学?杭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在幼儿园阶段提前给孩子上学科性的知识,现在家长“抢跑”太厉害了,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开始让他们学拼音、学算术,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这种盲目拔高现状,应该得到改变。”他说。培训市场调查幼小衔接班,开了10年依然火爆钱报记者在身边做了一个小调查:一场高中同学会,有4个高中同学的孩子下半年读一年级,其中有3个人给孩子报了暑期幼小衔接班。记者调查了杭州一个30人的幼儿园班级,有25个家长给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胜利小学的陆虹副校长也曾做过一个调查,一年级新生进来,很多学生能认500个字,最多的能认2000个字,已经能看书读报。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的洪玲老师回忆,“我2006年带过一年级,那时一个班最多只有六七个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而眼下培训市场幼小衔接班的火爆也证明了家长对零起点的“没感觉”。钱报记者在杭城某培训机构看到,这家机构一共开设了16个幼小衔接班,每个班26人,早在暑期开始前就满员了。英语、硬笔书法、拼音、思维训练、看图说话……一些家长为孩子制定了从周一到周日每天的校外学习课程。比如“硬笔书法+汉语拼音”,每次上2个小时;“语文+数学”,每次上3个小时;有的上午是“学科训练”,学拼音识字口算等,下午为“专业训练”,如行为习惯培养。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沈老师对钱报记者直言,“幼小衔接班热得不得了。”沈老师说,活动中心今年一共开设了12个幼小衔接班,每班30人,全部爆满,招生要摇号。”沈老师说,这样的衔接班,已经开了10年。对于这次教育部门推出的“零起点”教学,钱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他们大都口头上认可这种理念,但并没有影响他们对报读各种幼小衔接班的热情。“现在大家都在学,自家孩子不学不行啊。”家住城西的袁外婆,每天带着一对龙凤胎外孙、外孙女坐十几站公交来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外婆说,孩子9月就要上一年级了,这个幼小衔接班是孩子妈妈报的。更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可能落后的现实。姚爸爸说,他给孩子报名,还是摇号才上的。“在上小学前,给孩子提前适应下,没坏处,总比上了学跟不上好吧。”课堂学习调查一年级上课,程度不一教学有点难采访中,很多老师担心,因为“抢跑”,不少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相当的语文拼音、数学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远远超过了“零起点”教学的进度,在班级学生程度高低不齐的情况下,“零起点”教学给很多老师带来了困惑。采荷一小语文老师李琳说,现在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孩子已经很少了。“很多孩子,我还没开口,他们就举手,说‘我知道,我知道’;我才说了一个知识点,他们就说‘我会了’。”洪玲老师也说:“孩子还没上一年级,拼音都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也会了,上一年级相当于复习一遍。如果真的把所有的孩子当成一张白纸,老师教得会轻松些,但这样整齐划一的教学,会牺牲部分孩子对这堂课的兴趣。”“老师需要动脑筋,怎样让这批孩子对课堂感兴趣。”洪老师担心,如果课堂没有新意,孩子一旦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是得不偿失的;但加快进度,对真正零起点的孩子又是不公平的,这是一对矛盾。提早学习知识,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也让一年级的老师感到头疼。杭州胜利小学副校长陆虹说,小学一年级语文中,孩子首先碰到的一个难题是——学拼音。“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时间要保证在一个半月。为什么要保证一个半月呢?一是因为孩子在学习拼音时,的确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有时间保证练读和巩固;二是拼音学习是孩子学习的起始,这个阶段不单单是学习拼音,更重要的是要以拼音学习为载体,对孩子进行学习常规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前学习的孩子入学后,在第一个月内表现很突出,但是,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都不强。而一个学期后,没有提前进行知识学习的孩子会表现得更好,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新鲜感和求知欲更强,受到老师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老师们都有这个体会。采访中,很多老师直言,提前学习最大的风险是错误的学习方法。有些孩子因为提早学拼音、提早握笔书写,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养成很多错误的握笔姿势。那些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纠正已经形成的习惯。调查之后经验人士的说法,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对于家长都热衷的“抢跑”,几乎所有老师都说“没必要”。在很多小学低段老师的从教经历中,零起点的孩子最终学得并不差。采荷一小语文老师李琳去年教了一年级,班上有个女孩子,入学前什么都没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在家访时,她妈妈很焦虑,担心在班里跟不上。”刚开始的半个月,小女孩学得有些吃力,但她有一个特点,听课特别认真。“两个月后,她的书写速度快起来了,字也写得越来越端正,现在各方面都不比起其他学生差。”“学习是一个长跑,好习惯就好比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坚持跑下去的基础和动力。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零起点教学新规,不要机械地认为零起点就是零准备入学。”胜利小学副校长陆虹说。杭州天长小学低段语文教研组组长赵叶提醒,学校提倡孩子零基础进校,但需要家长多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比如自理能力、生活习惯、阅读习惯等,“孩子在学校里出现差距,主要原因是个人习惯没养好,家长没有及时跟进。”小学学习很重要的一个习惯是“倾听”,家长可以在入学前适当培养一下。李琳教给家长一个方法,“可以让孩子坐5分钟,不能抬头看别的地方,或者认真读完一个故事,培养孩子专注力。”对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入学前的一些学习不可避免,家长该如何正确指导?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说,可以用游戏互动这样玩的方式来认字、数数等,不宜机械、被动地学习。看一看对照零起点教学你家孩子走远了吗语文:一、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读常用音节,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听写,不默写,不给汉字注音。●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时间,保证一个半月,倡导在识字、阅读、生活中不断巩固汉语拼音。不提倡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就进行“拼音过关”测试。●一年级下册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不默写。二、识字写字●对只要求认的字不提出写的要求。●倡导在语境中识字,不过早要求单个生字认读。●组词一般要求写常用词,避免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脱离、一味求多的现象。●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三、说话写话●一年级上册不提倡写话,低年级一般要求说、写几句话。●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注意写话格式。数学:●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每分钟8~10题。百以内加减法口算,每分钟3~4题。●不提倡口算比赛,不要求一年级学生背诵20以内的加减法,及10以内数的组成。●只要求学生能辨认轴对称图形和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不要求画平移后的图形。●方向与位置、认识时间、认识人民币等内容,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沟通和整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教学。零起点教学,到底难在哪儿
『肆』 老师对孩子的“印象”好不好
开学第一天,家长最关心老师对孩子的第一印象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在走进校门的人中,最激动的莫过去新生和他们的家长。衣服干净一点,别弄脏了,看到老师要问好估计所有新生家长都会这样在孩子耳边唠叨,说这样才能给新老师们一个好印象。的确,第一印象很重要,然而与家长不同的是,老师们更留意的是孩子们的个性和特长,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孩子人尽其才。那到底哪些言行举止会被细心的老师留在第一印象中?看看幼儿园、小学、初中新生的第一次见面吧。
有人安静有人好动老师说有办法对付
课堂上,有几个男孩子坐不住,老是在走来走去,家长有些不好意思,拼命在一旁叫快点过来坐好,可孩子不加理睬;而另外一些孩子,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听得很认真,可回答问题时,举起的小手中找不到他们的,站起来参加活动也没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家长则羡慕地看着别的活泼的小朋友,想拉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可孩子坐在小凳上就是不肯起来。
像以上好动的和胆小的两种类型,班上往往都会有几个,我们会特别关注,尤其是做好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工作。当然,大部分孩子都在中间状态。张老师说,好动调皮的孩子,不太有纪律感,没有约束的概念,她特别叮嘱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有安静下来的时间,从五分钟开始,比如画画啊看看书啊,以后慢慢增加。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她建议家长要增加一些体育活动,尤其是多和其他孩子去接触交朋友,交往多了,孩子也就开朗起来了。这类家长要变得‘懒’一点,比如别人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这些家长看孩子不回答,往往急于代答,其实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回答,或者家长故意说错,让孩子开口来纠正。
有人画画有人背诗老师从中发现脾性
虽然经过暑期家访后,所有孩子我都认识了,但这次介绍我还是听得特别仔细。徐老师说,与在家访中见面不同,这是孩子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独立应对一个陌生环境,从中可以很真实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色,也为临时班干部物色人选。
果不其然,一圈介绍下来,徐老师心里有点底了。语文课代表有候选人了:一位扎着辫子的小姑娘,走到讲台前一张口就背起了绝句诗《回乡偶书》,随后讲故事一样地把这首诗翻译给大家听;宣传委员也冒出来了:刷刷刷穿着花裙子的小女生握着彩笔,即兴画了一幅《小兔子吃萝卜》,栩栩如生,她笑着告诉大家自己最喜欢的就是画画。
管理出操整队的同学是在之后的游戏中发现的,当时许多学生在吵闹讲话,一位虎头虎脑的男生蹭地一下站起来:大家不要吵了,安静下来,老师有话说。徐老师说,这个孩子嗓门特别响,其他学生一下安静了。而卫生委员的候选人是最后被看中的:当时其他同学都走了,他还留在教室,说帮助老师打扫卫生。
某某说话声音轻,而且总是低着头,胆子小;某某介绍自己时次序比较乱,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还有某某,比较好动,坐不住虽然才相处了短短两三个小时,徐老师已经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五大张,只有了解了每个孩子的脾性,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或者说‘对症下药’。
自愿参加的大扫除老师借机观察学生
与小学和幼儿园不同,对初一新生的观察,青春中学的周慧老师设计得更巧妙。
第一课跳房子丢一个沙包,小心地挪着脚步,轻轻一踢,沙包进了另一个方块当沙包被踢进自己的家时,孩子们在赞赏声中开心地笑起来,此刻,第一天上学的紧张心情飞走,新同学之间也相互认识了
按惯例,新生开学第一天,学校都要对学生做入学教育。而昨天,采荷一小的新生入学仪式上,却是另外一幕:200多位稚嫩天真的一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同学带领下,开心地玩着跳房子游戏。
『伍』 老师对孩子的“印象”好不好
一般老师会对很乖,学习很好的孩子印象好
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习更好,还能和老师近距离接触
慢慢就成绩就会更好了,所以首先让孩子成绩好点
才能让老师对其印象好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