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招生家访
1. 中专招生时家长一般会提哪些问题
中专招生,家长关心的首先是费用问题,比如课本费,住宿费,校服费等费用,其次是关心是否能读升学班,是否能安排实习、工作,是否能安排好班主任等问题。
避开主要话题!慢慢引入!学会看懂对方的想法!
1)聊些旁外的话题.但要捎带主要话题。
2)懂得对方的想法。提个合理的建议。让对方相信你!
3)用实例引入主要话题
3)主要话题的好处
这样基本上大功告成
3. 中专报名满人了,我一个朋友想进来但是招生办不给予报名,怎么解决,可以找校长说吗
如果你这么
坚决要读书
可以直接教育
局,该校的上级
部门去求助
4. 如何能做好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
利剑-宣传资料
宣传资料是外界了解学校最直接的渠道,一份好的宣传资料可以让人眼前一亮,提高对学校的认可度。宣传资料的覆盖面应该全面化:校风校貌、实训基地、人文环境、专业设置、教师风采、校园活动、毕业生风采展、家长寄语、学校荣誉、发展规划等。宣传资料色彩搭配应该符合学校的主色调,符合大众阅读需求。
多渠道、全面推广
纸媒受到网络信息化强烈冲击,网络传播速度远超纸媒时代。但对于职业院校招生来说我们在合理化利用纸质宣传资料同时也应该开拓多种宣传渠道,扩大宣传面,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搜狐、今日头条、各类视频网站、地方电视台、地方报纸杂志都可以作为宣传平台。
巧用家长的“从众”心理
人们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都有一个从众心理。哪个地方人气旺,人们喜欢到哪个地方去。这里虽然有些盲目消费的性质,但大多数人认为,好东西总是招来更多的人。要么物美,要么价廉,要么比较流行,总之,有它值得买的理由。
招生时,也要巧用家长的“从众”心理。如有些招生人员在让家长咨询登记时,把咨询的和已经登记的家长名录,提供给家长看,让家长产生“从众”心理。
北京有一家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报名率和交费率,在招生期间的星期六、星期日两天集中组织家长报名咨询活动,各个招生点的招生人员也相应地把家长领到学校参观。这样一来,学校人气很旺。结果是,很多犹豫不决的家长很快能够拍板。
5. 寻求好的招生方法,我是一个中专老师,面对招生很棘手!
中专的招生工作也是由人缘积累的,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就联系中学的老师并和他们一直打好关系。很多时候学生不相信你们说的,却相信他们班主任或老师说的。他们把自已的学生推荐到你那儿很多学生也就不会去其它学校了。你积累的越多,将来招生就越容易了。当然了,平时你最好对自已的学生多关照些,这样他们会建议自已学弟报你的学校的。还有就是学费对他们照顾一些……这是我的一些心得。
6. 中专学校如何招生
1、摸清招生地的各个方面的情况
A、招生地的目标学校的详细地址、毕业生的人数、往年升学率等,做招生参考。
B、找到目标学校的切入点,找到适合做外联的负责人,进行有效公关,为以后的招生工作提供方便。
C、熟悉当地的地理、交通、人文、风俗、经济等情况,以便于招生咨询时和家长及学生很好的沟通。
D、熟悉自己学校开设专业的特点、优点、缺点、费用、技术、就业、宣传、师资配备、竞争对手等。尤其在学生和家长面前要注意显示我们对学校各专业非常了解。
E、熟悉招生的市场。市场怎样细分;竞争学校有哪些;市场的容量如何;目标学员和学生的地理分布;招生市场的短期发展趋势等情况。分析的越具体,对我们的招生工作就越有利。
F、通过各种渠道与当地的教育委员会、招生办、工商、市建等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与以后开展工作的顺利,并及时的汇报给学校,学校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及引导。
2、制定出每天的工作安排和计划
主要包括每天的工作日程、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工作的进展与遗留等情况。各项工作要力争做在前面,早计划、早行动及时向学校汇报,以便于学校能保证区域内的工作步调一致,协调统一。招生人员在招生过程中要切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针对不同的目标要制定出不同的宣传方法,及时总结并找到开展工作的切入点。
3、掌握当地目标学校学生的集体活动
包括:中考、高考、看考场、体检、填报志愿、公布成绩、咨询会等集会的时间。合理的制定出宣传或讲座安排。
7. 怎样做好中职学生家访工作
家是孩子的“根”,孩子的一切是从那里产生的,是从那里熏陶出来的。只有在那里,孩子的“本相”才会显露出来。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然而,失败的家访也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 第二,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使学生和家长都能增强信心。 第三,要选好时间。家访时最好选择在放学后,双休日或寒暑假,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不仅能聆听到老师与家长谈话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当着家长与老师的面说说心里话,从而增强家访效果.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家长的工作。 第四,要注意观察。教师进学生家里前,要注意观察学生家庭周围的社会环境;进学生家里后,通过观察学生与父母的交谈,家庭的环境布置等,以此来了解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因素. 第五,态度要谦和。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和家长谈话时要谦虚,讲礼貌,营造和谐的谈话气氛,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向你敞开心扉.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报以理解的态度,并适当指出某些教育方式的危害,使家长端正教育态度,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家访中做好以上五点后,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讲究谈话技巧。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要因人施谈,班主任在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时要要掌握分寸,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即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要求家长不要放松要求;对于某些方面较差的学生,不要一味指其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其一,要多鼓励,少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二,要全面评价学生,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尽量营造良好的谈话环境。 其三,要多启发,激发学生发奋意识。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曾某,个性倔强,自尊心强,少与人沟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业,家长的教育效果较差。初期,针对其特点,主动与其及家长沟通,直指缺点,效果不理想,陷入僵局。中期,改变策略,尊重该生意愿,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鼓励为主,开始形成良好情感,且能讲出真心话,形势开始好转。后期,直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效果明显,该生的自主性增强,消除对视局面,实现理解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发愤图强,成人成材。 家访时注意把家长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好记录,以便做出详细的家访总结,并作为资料待以后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家访效果。要把家长对学校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关领导,以便在学校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张某,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曾多次参与打架事件,被学校记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共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 (转载)
8. 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家访工作
教师在进行家访时要讲究艺术,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
1.态度要谦和,尊重家长。只有态度诚挚、语气谦和地和家长一起交换意见,共同商讨问题,双方情感融洽,才能互相配合。
2.要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特别是向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也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3.要鼓励进步,正确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一般要先肯定成绩,优点和长处,再指出错误,缺点或不足之处。并分析克服缺点的有利条件,尤其要指明努力方向,鼓舞上进的信心。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流露嫌弃或埋怨学生及其家长的情绪。
4.冷静沉着处理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遇到学生犯错误,不要勃然大怒地去登门告状,而应当心平气和地向家长谈情况。谈话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场,以免家长和学生产生反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有些家长听到孩子犯了错误时,就会勃然大怒,粗暴打骂,或者丧失信心,心灰意冷。教师要劝家长冷静对待,耐心教育,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能体罚打骂。尤其是当个别家长对教师家访态度冷淡甚至很不友好时,教师要沉得住气,耐心地诚恳地劝告说服,万万不可与之顶撞。有时也会遇上家长正处于气头上,情绪不佳,教师可先做一般性谈话,另选时间,再次家访。家访时间要合理安排,尽可能利用农闲时、厂休日或晚饭后进行,也可以事先通过学生与家长约定时间。
总之,每次家访都要明确目的,订好计划,返校后整理家访内容,认真填写好家访记录。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我想,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要求去办,教育教学质量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