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师生情谊道法

师生情谊道法

发布时间: 2021-08-20 05:34:18

㈠ 800字师生情谊(政治要的),不要和别的文章一样,一样老师就知道了。 跪求答案。。。。。。。。。

清晨,您迎着朝露奔赴校园
夜幕,您披着星辰疲惫地回到家中。
春天您带着百花的芬芳洋溢校园,
冬日您把温暖送到每个花朵身边。
从容淡定、默默无闻、披星揽月、奉献青春……
什么鲜花要感恩雨露?
为什么苍鹰要感恩长空?
为什么鱼儿要感恩海洋?
为什么百花要感恩春风?
为什么花朵要感恩烛光?
因为雨露把鲜花滋养;
因为长空让苍鹰自由翱翔;
因为海洋让鱼儿在它的怀抱徜徉;
因为春风为百花的绽放贡献力量;
因为你燃烧自己浇灌祖国花朵的成长。
是谁,踏着清脆的铃声为嗷嗷待哺的小燕觅食;
是谁,让学生们插上天使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是谁,在人们都进入甜美的梦乡之后,依然在灯下批改作业;
又是谁,在楼梯上滚落摔伤后,依然踉跄着来为孩子们上课……
多少年来,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她们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又有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九州华夏的栋梁之材!
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汗水与泪水,老师那丝丝白发、斑斑皱纹就是这最好的见证。
是呵,一路辛劳,几多收获。
如今您已是桃李芬芳,您的学生遍布在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为了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你依然的奋战在教育事业上,为了祖国花朵的成长呕心沥血,您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把光明洒向大地,把真爱洒向人间。
亲爱的老师啊!
因为有了您,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混沌之中,找到了指路的明灯,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
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您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您肩负着民族的昌盛,您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您的抚爱下健康成长,在您的关注下奔赴远大的前程。
父母之爱,让我们感受到养育的艰辛;
朋友之爱,让我们体会到互助的温暖;
教师之爱,让我们享受到了不求回报无私关爱的博大。
教师是爱的传播者教师为什么令我们难忘,是因为我们的心田里倾注了教师的爱。
教师为什么令我们感动,是因为我们的灵魂深处凝结了教师的真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真挚感言。
教师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他们对学生的爱从不求回报。
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不理智和被误解的事情,他们决不因此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他们决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的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
教师的爱不仅是出于他们职业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们更是把学生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的心血。
教师的爱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教师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
教师思考的是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他们从不因眼前的不理解而放任迁就。
教师的理智是超人的,他们对芸芸众生能够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学生不操之过急、循循善诱。
教师的爱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在于这种爱是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完美结合,在于它突破了母亲的那种一味的溺爱。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我们的教师所给予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
“教育没有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教师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
对教师的爱,学生的感触是最真切的:你给了我整片的星空,好让我自由地去来。你给了我一盏知识的明灯,为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我知道我享有的是一份博大宽广的爱。一根火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可以点燃一堆熊熊的烈火。
教师的工作是普通的,但却可以唤起无数学子渴求知识的激情。
我们的教师就是这样不求自己的壮丽人生,只求在平凡中让学生们一步步长大。

㈡ 你对传统师生情谊的看法

尊重老师,应该的,需要传承;不敢违背老师、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错误,要有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

㈢ 师生情谊,师生之间

一、保持师生间的尊重,无论关系多热也要保持长久的,不温不火的师道尊严。
二、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近可能造成伤害,尤其是在生活上。
三、保持一定的纯洁度。即使做成朋友了,也要限定范围。最好只做咨询的朋友、谈心的朋友。驴友、麻友、酒友等等都不可取。

㈣ 师生情谊意思

师生情谊,那就是师生之间的感情啊,按照普通的来说,不就是老师平时挺关心学生的?也能尊重学生自己的理想,引导学生好好的读书学习嘛,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嘛,然后学生呢,也会尽量的听老师的话啊,跟着老师努力读书啊,完成老师交给她的任务,比如各种作业呀,或者做实验什么的,努力学习,成为老师喜欢的那种学生,成绩优秀了,让老师脸上也有光啊!时间长了,就会有一定的感情啊!

㈤ 初一上册政治书《师生情谊》

《师生情谊》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科学的处理与老师的关系,积极主动的与老师沟通,提高师生交往的能力与水平,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2. 能力目标;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增进师生情感,增强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
3. 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现场采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认识教师工作的辛劳,自学增进师生情谊,养成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习惯。
[教学重点]: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与老师交流与沟通,化解与老师的矛盾与冲突
[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谈话法: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和理想状态,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谈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达到真诚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2. 课堂作业法:上课之前先准备一份课堂作业表,设置一些与师生关系有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为教学而作的调查问卷
3.邀请相关听课老师,以备课堂上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他是谁?
有人说,他们是辛勤的园丁,不辞劳苦,锄草施肥,争得桃李满园,百花吐艳;有人说,他们是无名的小草,不慕虚荣,淡泊名利,换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有人说,他们是燃烧的蜡烛,不惜生命,无怨无悔,献出丝丝暖流,一片光明;有人说,他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春风化雨,雕木琢玉,为社会放飞希望,培植栋梁。
生:老师
活动一:
师:对,是老师!在人生道路上,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还有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师,老师是一个让人充满敬意的称呼。同学们,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天天和老师打交道。那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对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的故事吗?
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这么多的发言,我也觉得,这么多年,老师带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忆与感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课堂作业,让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写下老师教会我或给予我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通过我们以上的发言,我们发现,老师不仅仅教给我们科学文化知识,他还给了我们智慧、勇气、力量和信心,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因此,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播者,他还是引路人、保健医生、朋友、榜样。(插入幻灯片)
活动三:
散文朗诵:《老师,您一生都站着》
师:这是一篇用心写出来的文章,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那听了以后,你跟作者是否产生了共鸣?你怎样理解老师站的行为?
生:自由发言
活动四:
师: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尊师重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上,我们的前辈也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故事: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名人名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活动五:
师:看来,老师的工作非常辛苦,同学们也非常体谅老师、理解老师,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师生之间仍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先看看这个案例
杨兰的信
杨兰今年小学毕业了,因为上了初中,她离开了自己非常喜欢的苏老师。她心里非常难过。一天放学后,她给老师一封信。信中写道:
敬爱的苏老师:
你好!一直就想给你写信,可我怕你繁忙,怕你笑话我。每天,那些烦恼、问题都缠绕着我,我好痛苦。我觉的,你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可另一方面,你又是一个心理学家,是我们的知心朋友。自从上初中以来,我每天心里都装着一件事,我仍想在你的教导下学习。可是,当新的老师跨进我们教室的一刹那,我的心一阵阵难受,眼泪早已充满了我的眼眶,我茫然不知所措。慢慢地我努力去适应,可是,太难了。苏老师,我该怎么办?你能不能给我指点一下,我不想耽误学习,可我有怕自己会有懈怠的心理 苏老师,对不起,我在伤心之际有打扰了你,别介意!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学生:
回答下列问题:
1、帮杨兰找一找原因。
2、你怎么看待她排解苦恼的做法?
3、如何解决杨兰的问题呢?
生:小组讨论发言
师:的确,与小学相比,在中学,我们和老师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我们长大了,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了。
板书:在学习中,老师更多的要求我们自主自觉的学习,对自己负责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让我们锻炼自我管理,学习做活动的组织者
在思想交流中,老师要求我们自我反省,自我严格要求
活动六:
勾画出你被老师批评、误解和表扬时的表情,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我勾画,自由发言
活动七;
实话实说
分组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现场采访: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学生讨论后发言
师:让我们走近老师,善于与老师沟通,增进与教师的感情,与老师一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㈥ 袁吉六的师生情谊

1912年,袁吉六携眷迁居新化。次年春在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后并入一师)任国文老师。当时,毛泽东先编在预科三班,后来转入本科一部八班。袁吉六是第八班的国文教师,对毛泽东十分器重,尤其赞赏其文采,经常找其谈话,并介绍选读古典文学作品。他爱惜自己的藏书,从不借出,唯独乐意借给毛泽东阅读。
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文体风靡一时,学生作文,竞相仿效。他对学生毛泽东说:“作文之道,首应务本,完全摹仿康、梁,实非所宜。”又说:“文章妙来无过熟,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毛泽东接受教诲,改弦易辙,独出一格,他赞赏毛有“孔融”之笔。并常为毛详细讲解唐、宋八大家的文章。
1915年上学期,第一师范的学生反对当局增收学杂费,发生了驱逐校长张干的罢课运动。这场斗争中,毛泽东起草了一份反对张干的传单。事后,张干要挂牌开除毛泽东的学籍。他极力反对,并多次对人说:“挽天下危亡者,必期斯人也。”
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埃德加·斯诺谈及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时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个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毛泽东对袁非常敬重。
1950年,当袁吉六的老同事王季范写信告知毛主席,袁的遗孀生活困难时,毛主席即去信湖南省长王首道,“请省府酌予接济”,使袁吉六夫人得以安度晚年。
1953年,毛泽东亲笔为袁吉六墓碑题字:“袁吉六先生之墓”。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为他重修了坟墓。
1964年,毛主席在中南海请郭沫若、周世钊、章士钊等作客。席间谈起第一师范的袁吉六老师时,章士钊说:“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沫若接着说:“斯人教天下英才。”毛泽东听了笑着说:“英才过誉,但‘教天下’则符合袁老身份。”
1980年,袁吉六的大儿子袁愈栖又在墓碑两侧立上石柱,将1965年毛泽东追忆袁师时,与章、郭的谈话中有“此老通古今文史”、“斯人教天下英才”等语组成五字对联:
通古今文史,
教天下英才。
并将其刻于墓前石柱上,永志纪念。

㈦ 写有关于师生情的谊

师生情

又有一批学生要毕业离校了.我默默地收拾着姗姗的衣服,一件件地折叠好,再整齐的放到包袱里,就像打发将要远行的女儿一样,看着静静的站在一边的姗姗,太多太多的往事又涌上了心头......

那是2000年的冬季,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要随丈夫搬往县城了,豪华的三室一厅住宅楼宽敞明亮,条件确实太优越了.

”老师要搬家了”,消息很快在学生中传开了,记得那是家搬往县城后的第一个周一,上课的铃声响过后,我按时走进教室,可教室里出奇的肃静,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和平时不大一样,显得格外庄重,这是我以往从来没有见过的,几十双眼睛有些茫然地看着我,这时我立刻紧张起来,我关切的问了一声:”同学们,今天你们怎么了?”教室里死一般的沉静,忽然一声呜咽打破了教室沉重的气氛,并且立时传开,教室里学生们的哭声响成一片,我更加惊奇地走到姗姗身边,说了声:”姗姗,不要哭,告诉老师,班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姗姗哭着告诉我:”同学们听说老师的家已经搬往县城了,以后就不再教我们了,老师,你能不能留下来,我们都不愿让你走,我们不愿离开你......”看着眼前的一幕,怎能不使我感动呢?听着姗姗的一番话,我已是泪流满面.再看看平时班里最调皮捣蛋的王平,一个劲的抹着眼泪都哭成了小花脸儿,他低着头走到我面前哭着说:”老师只要你留下来,我一定好好学习,再也不惹你生气了.”望着全班几十双期待的眼睛,我还能说什么......,多么纯真的孩子,他们一颗颗小小的心灵,是那么的脆弱,洁净,善良,美丽,我怎么能忍心伤害他们,怎么能忍心丢下他们而去呢?那一刻我毅然决定要留下来.就这样,家,虽然已经搬往县城了,我却一个人留在了老家.往日热闹的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没有了孩子的笑声,小院里实在是冷清,我更是感到从没有过的孤独.所以,每当下午放学后,我都会走的很晚很晚,直到送走最后一个学生才回家,因为我感到和孩子们多待一会儿,就少一分一个人的孤独.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个轻轻的声音在我背后响起:”老师,晚上你一个人在家害怕吗?我住在你家给你做伴行吗?”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姗姗,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很好啊.只要你能行”.就这样,姗姗成了我生活的伙伴.

姗姗,是一个可爱而且特别聪明的女孩儿,她一直是我班成绩最好的学生,但在和我相处的日子里,我觉得她更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每天晚上的饭桌上,她总是把她感到最快乐的事情讲给我听,我会被她那天真的童心所感染,冲淡我工作的疲惫,更减少了我的孤独与寂寞.

那年仲秋节,学校里没有放假,我知道今年的仲秋节又要我一个人过了,下午放学后,我告诉姗姗:”今晚不要去老师家了,回家跟你爸妈过仲秋节吧!我一个人回到熟悉的家.一切又都是那么的冷清,没有欢笑,没有祝福,没有亲人,更没有仲秋节一家团圆的酒宴,我心里冒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老师,我来陪你一块儿过仲秋节”.那个熟悉的声音又在我背后响起,”姗姗,你怎么又来了?”我几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老师,我知道你一个人过节会感到孤单的,这是我妈亲手做的炸鸡,你尝尝又香又酥,还有香肠,苹果,月饼,还有饮料呢,老师你喜欢吃什么?”看着姗姗摆满桌子的东西,我又一次流泪了.”老师你怎么哭了?你不喜欢我陪你过节吗?您是我们的好老师,我只想让你高兴,让你笑”.童言无忌啊!孩子的话是最真诚的,听着姗姗的这一番话,我又能说什么呢?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只是一心一意把孩子们教好,从来没有感觉到,一名教师在孩子们心中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那天晚上,我和姗姗相依在一起,吃着月饼看星星看月亮,那场面,在别人看来绝不仅仅像师生,而更像是母女......

”老师您又哭了”,姗姗的话打断了我思绪,才发现我的泪水已经滴在姗姗的包袱上.

姗姗小学毕业了,她以校区第一名的成绩升入初中,我一边整理着她的衣服,一边嘱咐她:”到了中学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要辜负老师的期望.....”姗姗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

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人们都说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我说世间最深的情是师生情.

㈧ 师生情谊的名言 急......

1.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3.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 ——玛丽.居里

4.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5.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培养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清〗郑燮

8.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当代谚语

㈨ 师生情谊故事

转载:温暖的墙 (马国福)女友是一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注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有一堂课,女友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上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女友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唧唧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第二天上课时,女友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眼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女友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了,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特别独特,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几十双眼睛盯着女友。女友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寒冷的教室显得格外婆娑和妩媚。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冷的天气,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选自《读者》2007年第6期)

热点内容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
小学教师的条件 发布:2025-05-17 16:21:01 浏览:419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2025-05-17 16:14:16 浏览:819
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 发布:2025-05-17 16:10:46 浏览:949
奴隶老师漫画全集 发布:2025-05-17 16:01:34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