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陪餐制度
A. 每个老师都必须陪餐吗
陪出“舌尖上的安全”
从菜品种类到打饭时间,食堂每一个细微的改变都被看在眼里。
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贞白中学食堂,每到用餐时间,经常可以看到校长周守勤和学生一起用餐,师生边吃边聊,聊伙食、聊学习、聊生活,畅所欲言,气氛轻松愉快。
周守勤介绍,该校形成了“食堂三餐,校长、家长和老师与你有约”的常态陪餐制度。学校膳委会明确规定,每日三餐,实行校长等行政人员、家长、值周教师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营养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如何把食堂的大锅饭做得安全又美味”是青岛福州路小学校长赵妤在陪餐中常常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成立了“家长膳食委员会”,让学校的食堂打开天窗说亮话。赵妤认为,保障校园师生用餐安全,“陪”和“监”必须同向而行、形成合力。该校在制度执行层面不打折扣,家长委员会、校长、分管校长及总务主任等在各个环节加强监督,从食品源头、采购到加工制作等全过程建立真正有效的监管机制。
福州路小学还建立了学生用餐家校沟通机制。周一红烧鸡翅根、青椒土豆丝;周二孜然肉片、芹菜肉末粉条……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各班家委会微信群、QQ群,会征集家长们的意见建议,并于每周五下午定期公布第二周的午餐菜谱,方便家长及时了解。
同时,每周一到周五都有家长走进食堂陪餐,查看原材料进货渠道是否正规、是否新鲜、糖盐酱油等调味品是否在保质期内,清洗、切配、烹饪流程是否规范等,并对当天的菜品、服务进行评价,现场督促食堂改进各项服务。从菜品种类到打饭时间,食堂的每一个细微的改变都被家长们看在眼里。
“陪”“监”同行,让福州路小学食堂收获了很多家长的赞扬:“太好吃了,我也来加菜了。”“今天的菜真好看,红的、绿的、黄的都有。”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游浩方对学校制定的家长陪餐制度也赞赏有加:“看到外地发生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消息后,还是禁不住有些后怕和担心,如今推出了陪餐制,让校领导、家长等与孩子们一起共进午餐,这对供应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陪出“妈妈的味道”
让家长在学校餐厅务工,食堂里的饭菜多了份“妈妈味儿”。
中午11:50,下课铃响过,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校长朱贵华和学生一起走进餐厅排队用餐。“从我做起,从学校每一位班子成员做起,与学生共同用餐,守护好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朱贵华说。
早在2013年学校成立之初,文昌中学便将教师陪餐制作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一部分全面推行。“老师和学生同吃‘大锅饭’,既让家长放心,也拉近了师生距离。”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文昌中学教师王海慧颇有心得,在学生就餐的一言一行中,她总能为班级管理找到好方法。
在推行陪餐制度的同时,文昌中学还启动了“唤妈妈回家”工程——餐厅所有服务岗均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家长在孩子身边务工,食堂里的饭菜多了份“妈妈味儿”,餐厅管理实现了“家校共建共享”。
“我们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学生家长张冬静感慨地说。原来,迫于生计张冬静不得不常年外出打工,到文昌中学餐厅工作后,每天都能陪伴孩子,让她很欣慰。
为确保餐厅食品安全,学校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从操作环境到个人卫生,从食堂管理到食品加工,从原料采购到食品处理,从普通员工到食堂区域负责人,每一项制度、每一个环节都责任到人。学校还成立了由家委会成员组成的餐厅管理委员会,对餐厅食材的选购和加工等进行全程监督。
“孩子以前吃饭很挑食,不按时吃饭,喜欢吃方便面、辣条等垃圾食品。没想到入学短短一个月,孩子回家后不仅自己很少吃零食,还督促弟弟按时就餐,饭后主动清洗碗筷。”高一(17)班学生刘萌的母亲深有感触地说。
餐桌文明是学校文明的重要体现形式,文昌中学把德育贯穿校园管理的始终,把餐厅拓展为学生的德育场所。学校全体师生签署《文明餐桌公约》,把“光盘行动”纳入班级德育考核体系,“取餐无声排队、就餐食之不语、餐后擦拭桌凳、餐盘摆放有序”等成为建校6年来师生的就餐自觉。
陪出教育好生态
把食堂当作育人的重要空间,引导学生养成生活好习惯。
“看这个大笑脸,是很难得的,有些学校只能得到中间这个不笑的表情。”在上海市嘉定一中附属小学食堂里,副校长康佳指着墙上的监督检查结果说。
记者看到,笑脸图像是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贴上去的标签,意味着检查结果为最高等级的“良好”。这里的食堂系社会承包,来自嘉定区教育局统一招标。
嘉一附小不但建立陪餐制度,还把食堂作为育人的重要空间,引导学生养成生活好习惯。在嘉一附小,做到“光盘”的学生可以找校长、副校长合影,然后领取“嘉童币”。当“嘉童币”攒到一定数量,能换取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记者发现,学生从领饭到用完午餐离开食堂的整个过程简短有序,取餐、送盘等环节基本没有排队拥堵现象。
校长何兰告诉记者,前些天她在食堂和学生交流时得知,高年级学生饭菜有时觉得不够。她向食堂反馈这个情况,这样阿姨们在备餐时,给三四年级的菜量会比一二年级略多一些。
校长陪餐的消息在学生和家长中传播开来,他们不仅对饭菜卫生和口味更放心,而且觉得和校领导有了更多近距离沟通的机会。
B. 陪餐制是啥意思
近几年,中小学生的饮食安全频频出现问题,若是饮食有问题,不仅给家长带来一定的烦恼,还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近日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学校方面进一步落实陪餐制。下面就和小编具体了解一下教育部落实陪餐制,顺便来说说陪餐制是啥意思以及如何看待教育部新规。
一、教育部落实陪餐制
2019年10月29日,教育部召开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主题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截至10月14日,全国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占有食堂学校数的84%,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占有学校食堂数的91%。而且,在本次发布会中,教育部提出进一步落实陪餐制。
在今年3月19日,教育部、市监总局、卫健委等部门公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提出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该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3、由于中小学的孩子年龄都是比较小的,对于饮食方面的禁忌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饮食问题,在加上食堂的不规范操作,有些孩子是无法辨别饭菜的生熟程度,因此,孩子的健康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若是每天都有一个大人陪同,则可以减低这个风险,从而保障孩子的饮食健康。
4、和学生一起进餐,校领导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用餐的真实情况,也有助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因此“陪餐制”架起了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新桥梁。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部落实陪餐制,陪餐制是啥意思,如何看待教育部新规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C. 校长陪餐制度属于学校保护还是社会保护
这么看。
一是校长陪餐制是教育部专门部署的有关学生就餐安全的一项举措。要求每一个学校的校长。每到学生吃饭的时候。要跟学生一起就餐。同时对学生用餐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既有食品安全的检查,又有学生吃饭纪律的检查。
二是学生就餐过程之中,不止是校长陪餐。其他的领导和老师都要安排值日,与同学们一起就餐。而且特别要求师生跟学生吃同样的饭,绝对不能开小灶。这也间接对饭菜质量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三是除去陪餐之外。还要对食材的来源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杜绝劣质食品流入校园。地沟油,劣质蔬菜,变质食品等等。
总之,校长陪餐是为了提升饭菜质量,让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家长放心,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
随时交流,祝你成功。
D. 陪餐制度的好处和坏处
配餐制度现在一般用于学校的比较多。好处就是随着“陪餐制度”的建立,学校和幼儿园领导通过与学生一起用餐,能够及时了解到食材到底新鲜不新鲜、味道好不好、价格贵不贵;有利于增加校长、园长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便于听取学生的反映,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校长、园长对于用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陪餐家长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研究反馈,并着力解决,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