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暑期科研项目
㈠ 王清华的科研项目
主持:
1王清华 2001-2004年主持吉林省教改项目《俄语专业人才基本功与言语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王清华 2006-2009年主持吉林省教改项目《高师俄语专业本科生专业兴趣保障体系研究》》
参研: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俄罗斯心里语言学—列昂捷夫“言语活动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应用
项目批准号:08JA740012
2 2009-2010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基础教育阶段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
课题编号;JJWYYB2009131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
项目名称:高等教育俄语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于实践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BIA090033
㈡ 暑期线上科研项目有没有比较好的
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㈢ 王侃的研究概况
1.中子连续能量时空动力学问题的直接模拟求解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2.超临界水堆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超临界水堆特定条件下堆芯物理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的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7-2012年。
3.蒙卡临界燃耗耦合程序系统及温度相关点核截面库研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重点实验室基金。2007年2月14日-2008年6月。
4.核电重水堆用钍基燃料试验组件设计。包头市重大科技项目“钍基核电燃料元件开发”。2007年12月6日至2010年3月20日。
5.2008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核能科学与工程)。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专项基金项目)。2008年。
6.不同冷却剂快堆的联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俄(NSFC-RFBR)合作项目,2009年1月-2010年12月。
7.核能工程原理。国防十一五规划教材。
8.基于随机输运理论的反应堆物理热工耦合研究。总装基金。2009.3-2011.12。
9.铅208在核工程中的应用可能性及其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中俄双边研讨会项目。2010年1月-2010年12月。
10.TACR研究。AECL国际合作项目。2001.7-2010.6。
11.MCNP核截面库扩充与温度内插研究。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重点实验室基金。2010年4月-2011年6月。
12.钍铀循环主要核素的共振参数库及其堆中子学分析用方法研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先进核裂变能的燃料增殖与嬗变”课题。2012.1.1-2014.12.31。
13.堆中子学用核数据库关键理论方法及加工处理软件。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
14.钍基熔盐堆燃耗高效精确求解分析模块研发。横向。2011年12月8日至2012年10月31日。
15.反应堆蒙卡分析软件的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电关键设计软件自主化技术研究子课题)。2011-2015年。
16.堆内超临界辐照实验回路设计技术研究——子课题4(堆芯物理热工安全分析)。横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
17.超临界水冷堆关键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2.12-2015.4。
18.COLLABORATIVE RESEARCH AGREEMENT Between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EDF on Thermohydraulics and Neutronics/Workpackage 1: Neutronics - 3D Neutron Transport PWR Benchmark with Tsinghua's RMC neutronics code. 2012.5.1- 2013.4。
19.用于材料辐照损伤的辐射场——堆芯设计及分析研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子物理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3.6.1-2015.8.31。
20.熔盐冷却球床堆多群燃耗模块与数据库研发。横向。2012年11月28日至2013年12月15日。
21.蒙特卡罗源收敛问题以及诊断和改善源收敛方法研究。重点实验室基金。2013-2015年。
22.复杂核素系统燃耗算法研究及程序开发。横向。2013.4-2013.12。
23.随机模拟软件研制。横向。2013-2014年。
㈣ 清华北大为什么承接的军事科研项目比较少
清华北大为什么曾经的军事科研项目比较少?因为这两大院校他们处他们的军事科研项目,因为比之所以比较小,是因为学校的一些原因吧。
㈤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十二五”以来,该校每年从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千项,合同额超15亿元。
2014年,清华大学文科新开课题69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6项,转为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个,中华学术外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2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一般、专项)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1项。
部分重大项目、重点推广项目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0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20项。2015年,学校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81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省部级科技奖61项,其他各类科技专项奖101项。2015年,学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7项,进行国家科技成果登记项目44项。
重要科研成果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专利技术
2015年学校国内、国外及地区专利继续保持较高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国内申请总数2130项,国外申请总数530项;国内授权总数1810项,国外授权总数390项;国内授权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占总授权总数约45%;国防专利申请总数23项,授权总数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2015年在美国专利授权量名列全球大学第三位。2015年,学校共获得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获奖总数继续踞国内高校首位。
论文著作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该校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21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该校2005-2014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截至2015年9月共有31623篇,计377292次被引用。2014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4235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4195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972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182篇。
2015年该校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82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96部。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491.2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图书外,读者可使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57.4万册;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394种;本校博、硕士论文14.3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551个;全文电子期刊69737种;电子图书840.3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353.3万篇。 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
其中《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多家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如Ei、CA、MR、РЖ、INSPEC、Zbl等及国内多家全国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历次全国性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一等奖,1999年建国50年评优活动中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以“双高”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
《世界建筑》
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中国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
《装饰》
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清华法学》
为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4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㈥ 清华大学大三帝国理工暑期科研多少
严格意义讲,科研活动是不包括暑期学校学习的,当然如果你在参见暑期学校期间,参与了老师的课题研究、发表研究论文什么的,那是算的。仅仅是上课不应该算。
㈦ 申请暑期科研有哪些技巧
1.很多国外学校是有这种暑期科研的项目开设的。如果你的本科学校还不错,可以多关注下学校的教务处的网站,不同学校可能由不同的部门来负责。这种暑期科研的项目,很多都是跟中国特定的一些学校合作的,只要跟你们学校有合作,那你们学校的官网上肯定就会有相关的公告,报名方式之类的,所以多关注着。
2.除了上面提到的可以公开申请的途径外,内推也很重要。如果自己国内的导师在国外的学术界有一定的人脉,可以请他们帮着问一下,然后在套近乎时,首先就告诉对方,你是xxx的学生。
3.有些实验室或者教授会有RA的需求,因为暑期,很多研究生不愿呆在实验室。如果你将要面临申请,你肯定对自己是有个定位的对吧,那么接下来就把定位降一个档次,去上学校的官网去看,有些实验室或者教授如果招人,他会直接在上面有相关的信息。
㈧ 本科生怎么找暑期科研项目
我是一个学姐推荐的CIS暑期科研项目,CIS几乎覆盖了全部专业方向最前沿的科研课题:人文社科、数理工程、金融商科、艺术设计等等,记得报名的时候资料认真填写下意向专业及未来目标大学,项目组会按照你的意向去分配课题和教授。
㈨ 清华大学有哪些科研机构
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与网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7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代表该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迈出里程碑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