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工作制度
多少年来,给老师送礼或者老师主动索贿的话题永远都在风口浪尖上。
上海的一名家长送给老师红包被拒收后,但老师的一句“来日方长”,让家长陷入了极大的焦虑当中;随后一名南京的校长更是猖獗至极,直接向家长表示:“孩子入学,你不意思意思啊”。
我们不否认的确有“来日方长”的老师,说“意思意思”的校长也存在,小库我是非常反对用“特例”这个借口来为此开脱,存在即是存在,黑永远不能被洗白。
但曾经也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小库我还是想为老师们说句公道话:近年来,老师污名化的情况实在是太严重了。
只要出了老师的负面新闻,社会网友,媒体舆论就都拿着一例当百例,急着将所有的老师一棒子打死。老师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一个好东西;一个老师说“来日方长”,一定个个都会向向家长要钱的臭苍蝇,一个校长要“意思意思”,肯定个个校长都是索贿的大魔王。
当家长受到无数这种消息的轮番轰炸,如何不对老师的家访行为如临大敌,产生抗拒心理和敌对情绪?
03
那这家访咱还去吗?
去!
且先不说家访是老师的任务,单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也一定要对自己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很多情况下,家长不理解和抗拒老师来家访,无非是不明白老师的来意。
那么老师去家访到底是看什么呢?
今天,小库就将一位北师大老师的“家访目的四连发”,给大家展示出来,一是一解大家的心疑,其次有家访需要的老师也可以参考借鉴。
一、看生活习惯
无论是学生和家长,在家的状态才是的最真实的状态。习惯不能突击养成,而是在日常积累中慢慢形成,从家长看孩子,能发现一些孩子在校期间的一些习惯的成因。
二、看家庭成员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极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也会对学生施加影响。如果当学生有一个溺爱成魔的亲人时,往往性格上多半会有一些需要修正的问题。
三、看家庭环境
房间的摆设、玩具、书籍,这些都是可以折射出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兴趣喜好,对今后的教学切入点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而孩子的房间是否整洁,用完东西是否物归原处,这反馈的是孩子生活习惯,折射出来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看家长的言行举止和教育习惯
当家访期间,老师不仅仅是在和家长沟通,也会暗中观察学生在此时的反应。有些学生在校畏首畏尾不敢发表言论的,很多都是因为在家庭里家长权威霸道,常常忽略压制孩子表达的观点的欲望。
04
在学校的时间和了解范围有限,而通过家访,老师往往通过家长一句话,就能了解家庭风气和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的一些原因。
总的来说,老师家访的举动,都是含有着深刻意义的。
况且现在暑期到了,平日里忙于工作,谁不想好好陪陪家人呢?老师牺牲休息时间,辛苦奔波走访几十个家庭,是为了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也是为了是家校双方进行良效沟通。
一位正直负责,又不辞辛劳去家访的老师,是决计不是贪图学生家里的一点东西的!如果有,小库也相信我们正直善良的老师们,一定会支持理解家长们监督举报反馈,并一起将这些害群之马,从我们的教师团队中剔除出去!
『贰』 教师法是否规定教师有家访的义务
教师法没有这个应该或不应该的规定。
『叁』 中央要求落实中小学家访制度,家访有什么好处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不喜欢老师突然来家访,因为我们害怕,老师会把我们在学校不好的表现反馈给我们的父母。不过对于老师来说,家访其实有很多的好处,然后中央也要求要落实中小学生家访制度,那家长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将具体展开来说,一说家访的好处。
第3个好处就是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反馈给我们的家长。有不少家长其实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样的,因为他们忙于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关注孩子。他们的孩子在家里面可能表现的很乖,但是在学校里面其实是非常调皮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进行家访的话,就可以很好的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家长,让家长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而这个学生在学校老师教育和家长教育之下,我相信他会变得更加好的。
总之落实家访政策,无论是对于我们的老师还是对于我们的学生,家长,其实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肆』 中央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为的是什么
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要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很多人都会疑问,为什么要加强教师家访力度而不是教师教学能力,家访有什么用呢?还有许多的学生对家访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下面小编来说说家访到底为什么值得被重视吧。
所以落实家访制度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但家访时也要注意不要沦为“留痕”的形式主义,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家长双方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不要一刀切,不要让一项原本具有人情味和温暖的行为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