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入户家访
⑴ 入户走访记录内容怎么写
社区干部入户走访谈话记录:主要写矫正人员的具体住址,联系方式,家中情况,几口人,都在哪工作,重点谈话内容,心理咨询,家中困难。
正文
在走访当中不能按正常的上班时间去工作,要采取颠倒法,他们下班我们上班,利用他们的午餐和晚餐时间,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登记了解他们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不能机械地走访,比如个体户一般生意比较繁,走访时要不影响其经营,切不可以自己为中心,只顾方便自己,不顾及经营户的感受,否则不仅走访工作的效果会大大降低,甚至引起经营户的反感,必然会遇到“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走访,来了解自己辖区管理现状和社情民意动态。因此,每次走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要围绕主题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走访具有针对性,便于及时地了解社区动态信息,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
(1)关于入户家访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
2、走访对象签字,联系电话,然后根据走访日志中的内容进行归纳继而采取相应措施。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
⑵ 对入户家访的看法
哪些学生需要家访,通过电话、微信交流还是登门家访,这个主动权应该交给教师。提升教师待遇是理所应当的,但不应含糊地与家访进行捆绑,因为更多时候,家访是一种情感交流,不宜用“待遇”进行激励。
在通讯不发达时代,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学生缺席课堂时间过长,当学生情绪状态不正常,或者遇到学生成绩短时间内大幅下滑……在老师认为有必要与家长进行联系时,便会进行家访。家访这种形式,也诞生了很多温暖的故事,比如老师帮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交学费,说服家长克服困难别让孩子辍学,动员师生为同学患病的父母捐款……这样的家访,才符合人们对家访的认知。
“有本事冲我来,别在家长会上吓唬我爸”虽是段子,但家长会的确很有局限性
而现在,家访的确变得越来越陌生了。除了通讯工具的发达之外,教学任务的繁重、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际关系的疏离等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单独会面变成一种奢侈。老师的家访意愿,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家长对老师家访的接受程度,也大大降低——对于不少家长而言,老师登门往往带有“找麻烦”的意图,这也是家长网上发帖反对家访的潜在原因。
家长的“怕麻烦”心理可以理解,在大中城市的学校,家长会的开会频率相较以前大大增加,对不少家长而言,参加家长会都已经是令他们叫苦不迭的负担,何况还要专门抽出时间接待老师。作为一种集体沟通形式,家长会面向一个群体,往往只能起到通告的作用,并不能解决某个学生单独的问题。所以,在有必要的时候,家访这种传统的、美好的沟通做法,还是有必要进行的。但切忌把它做成一项面对所有学生的任务,否则就真的成了形式主义。
⑶ 如何走访入户
一是平时注意混脸熟。入村锻炼干部下村之初,村情不熟悉,认识的村民少,村民认识我们的也不多,我们应该有意识的经常到村内逛逛,地头看看,村口站站,商店学校门口转转,哪里人多到哪里去,见人就打个招呼,说几句话,把自己的身份亮明,把自己的联系卡递上。一来二去,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入村锻炼的事会迅速在村民中间传开,自己也能尽快让村民了解和认识。
二是入户之前心有数。到农户家中走访之前,应当事先“备好课”,向村干部询问一下各家的基本情况,如:家中有几口人,是否有党员,是否有子女在外上学、工作,家中经济状况如何,是否有特殊情况等。最好能再提前摸清各家的一两个“闪光点”,家人最注重和在意的一两个“光荣史”,比如:孩子学业有成、致富有方,婆媳和睦、子女孝顺,家风淳朴、为人友善等,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走访时有的放矢。
三是进门之后拉近乎。俗话说:“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开口知高低,说话见深浅。”这就要求驻村干部要学会一点交谈的艺术,掌握几招交流的方法,说好进门后的头几句话。比如:采用攀亲法能一下子缩短心理距离,使对方产生亲切感;采用赞扬法能使对方高兴,对你产生好感,激发交谈的积极性;采用安慰法会顷刻间暖其心田,感其肺腑,使对方产生一见如故、欣逢知己之感;采用幽默法能扫除交谈时的拘束感和防卫心理,增添对方的交谈兴趣。
四是提出问题忌模糊。走访的目的是了解情况,掌握信息,不是一味的聊家常,说套话,要在交谈时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我认为提出问题应该把握以下原则:要目的明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总体上要问清哪些事,心中要有谱;要切合实际,围绕其家庭、本村居当前的主要工作和其知情关心的事来问;要因人而异,对性格直爽者可以开门见山,对脾气倔强者注意迂回曲折,对文化较低者要问得通俗易懂。“善问者能过高山,不善问者迷于平原”。如果提的问题模棱两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肯定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五是解释政策要靠谱。走访中肯定会有村民提出各种各样的政策咨询和办理程序,并渴望能够得到及时答复,如果入村锻炼干部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轻者会被受访人瞧不起,觉得上级部门的人水平也不过如此,重者会使其产生怀疑,认为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隐秘。这就要求入村锻炼干部应该根据所入村实际情况,平时注重学习相关政策,掌握有关规定,以备不时之需。我总结了一下,常见问题大致以下几种:拆迁补偿、低保办理、残疾人救助、医保报销、养老保险、涉农补贴、财务公开、土地承包、户口迁移、学生学费、计划生育等。
六是对待要求勿乱许。入户走访时,还会遇到村民当场提出要求的情况,或是要求办理低保,解决生活困难,或是要求帮着找找关系托托人,办理有关手续,或是要求给村里修条路、架座桥、打口井之类,解决村民生活需要,等等。面对村民的要求,我认为一定要慎重答复、语气委婉,不能随口答应、轻易许诺,也不能有意回避、故意搪塞,更不能一口回绝、拒人千里,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当面把事情详细记下来,及时向村干部和街坊邻居了解实际情况,再给予答复。
七是怨言牢骚巧止住。走访中也不乏遇到牢骚满腹、怨声载道的人,或是对村干部意见纷纷,或是对集体事指指点点,或是对某些社会现象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满口净是牢骚,甚至带有脏话。我认为应该注意把握分寸,做到适可而止,用委婉的话控制住话题,用巧妙地方法止住牢骚,不要让对方离题太远,也尽可能让其充分倾诉,这样既能听其心声,又不致使其因情绪激动而夸大其词。
八是要给再访留余路。对于重点村民,如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上访户等,不可能通过一次座谈就把所有事情谈清楚,所以一定要给下次的走访座谈打下基础。如:“不好意思,今天打扰您太久了,咱们下次再聊吧。”“这些事你说得很有意思,今后我还会向您请教。”“我看咱们很有缘分,抽空再慢慢聊。”诸如此类的话,既表现了对他的重视,又给以后留下了余路。
九是出门告别不仓促。不仅初次见面有技巧,座谈完告别时也要注意礼节。起来之后不要急于离开,要根据座谈了解到的情况,结合对方最在意的事情,说几句真诚的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或安慰,或激励,或嘱托,或劝勉。“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知心话,一番肺腑情,会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会使其感到亲切自然,会让受访者增强对驻村干部的信任感。
十是回来之后记清楚。走访座谈时带着《民情日志》,边谈边记,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太妥当,这样会使对方思想上有所顾忌,交流时就不愿说实情,不敢说真相,他们恐怕我们把他说的话都记在了本子上,一旦被村干部或是其他人看到会对其有影响。我认为最好还是采用聊天式交流,易于对方接受,回到村支部后再详细把谈话内容记在本子上。
⑷ 托班第三次入户家访内容
首先说这个时间!一般得根据家长而定!比如他的家长比较忙!当然了,一般家访都是晚上进行的,也不会忙到那去!家长不喜欢时间长,你就时间安排少短点,家长喜欢时间长,喜欢给你唠嗑,你就稍长点!这个可以从家长的态度看出来,家长一直主动地向你问问题,这个证明他希望你在这多呆,如果家长被动的让你反应问题,差不多就走吧!家访最长不能超过3个小时!一般1~2小时结束战斗!
既然家访的对象是学生家长,肯定得聊一聊孩子了~~ 把你要访问的这个学生的所有资料弄清了!放心,只要是有心的家长,肯定会向你发问的,你就回答就行了!不要告状!多说学生的优点!多介绍一下教育学生的经验以及给家长泄建议!
⑸ 入户走访学生需要问一些什么
1、学生在校实际情况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如何)。
2、学生在家实际情况询问(学生在家表现如何)。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情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6、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老师家访家长说些什么
1、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大部分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又很少有时间上学校问老师。因而,家访便为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访,询问老师孩子在校的状况,让自己更了解孩子。
2、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的状况。老师来家里家访的目的,无非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通过多方面的了解,使老师在学校能够抓住孩子的特点,更好的教育孩子。因此,在老师来家里家访的时候,家长应该提前想一想孩子在家的情况,在老师询问的时候,全面地介绍给老师。
⑹ 入户走访主要宣传内容是什么
有以下内容:
1、普遍入,全面走。按照“访惠聚”工作要求,根据工作队实际,制定明确走访计划,逐户走访登记,及时完善更新工作台账,确保走访“全覆盖”。
2、重点入,反复走。按照放心户、一般关注户、日常管理户、重点管控户进行分类,建立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入户工作台账,采取错时走访等形式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强化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的“重点入,反复走”。
3、联合入,共同走。按照“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的作用,组织工作队队员、村干部、村警、寺管会成员进行联合入户走访,并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加大共同走访力度。
4、集中入,突击走。采取各部门联动、力量整合等措施,联合开展集中大清查工作。清查摸排流动人口、重点管控要素,坚持清查与宣教并举,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5、真情入,实意走。入户走访中,工作队按照“八必讲”的内容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八必问”的要求全面了解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获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为下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