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写随笔案例
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实验开展的这几年来,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却不能不说体现了这些实验老师在理论上的成长,不能不认为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甚至是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教育案例库将从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据若干主题来编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依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邀请法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家庭问题的等专家来剖析案例背后的学理,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新教育实验相信,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将会让青年教师在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时有案例可是以参考,有学理可以查索,其价值与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2. 新教育那年那月那一天师生共写随笔的所有贴子
然后你的问题是想问什么呢?
3. 师生共写随笔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读了《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专著,收获极大,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本书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点燃了一盏明灯,也为我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让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老师想做到最好,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爱便是那深深的基石.
一、纯真的爱心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爱的力量是无穷”.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 “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
二、真挚的情感
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曾经班里有个同学,骂人、恶作剧、作业经常不做,上课经常迟到和做小动作,批评教育他当耳边风,嘴上说改,事后还是屡屡犯错,真让人头疼.在一次劳动中,我发现这个学生劳动起来竟那么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回家后他把我表扬他的事告诉他妈妈.不过我私下里又把他叫到一边,指出他的许多不足之处,最后我还充满信心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教育他,这样在表场之后批评,他进步了很多,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其实就是给学生最大的鼓励.后来他变了许多,纪律明显好转,作业也完成了,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向同学请教.
三、尊重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热爱你这位老师,才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才会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关心了解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生病,轻轻关心几句,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开水,学生是不会忘记你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我想没有的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做最好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还要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接触到学生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就好像是“心窍”,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
4. 新教育下如何做好一名新教师
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实验开展的这几年来,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却不能不说体现了这些实验老师在理论上的成长,不能不认为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甚至是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教育案例库将从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据若干主题来编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依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邀请法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家庭问题的等专家来剖析案例背后的学理,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新教育实验相信,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将会让青年教师在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时有案例可是以参考,有学理可以查索,其价值与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5. 新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
在目前处境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必要的乌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体成员——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在现阶段,这一追求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人力图实现的“四个改变”上: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而实现这四个改变的方法与途径,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
(一) 营造书香校园
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于六大行动之首,并已经将它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在2002—2006期间,新教育曾经提出“营造书香校园”希望小学六年要读完一百本课外书、聆听六十场精彩报告、写完六百余篇日记、每个学生每月都要作一个10分钟演讲、师生网上都有一个家、六年学一项有用技能。新教育实验认为,如果六年时间里孩子果真能够这样度过,他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精神生命最丰富的人!”新教育还曾希望,有了这样基础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再引导他们阅读100本必要的文学经典包括哲学著作,让他们以书本为友,以真理为友,以大师为友,成为精神明亮的人。在这样的文化积淀和经典熏陶之下,他们就会逐步拥有深厚的哲理素养,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基本的价值判断,他们就会智慧明达,目光敏锐,意气风发,他们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审视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够很快把宝贵的文化财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血脉!
在2006年,“营造书香校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实验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正式启动了“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9月23号,孔子诞辰日,苏州市召开了首届读书节;所有实验学校举行了各自的阅读节,开展了“书香漂流”、“图书跳蚤市场”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二) 师生共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实验开展的这几年来,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却不能不说体现了这些实验老师在理论上的成长,不能不认为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甚至是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教育案例库将从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据若干主题来编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依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邀请法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家庭问题的等专家来剖析案例背后的学理,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新教育实验相信,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将会让青年教师在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时有案例可是以参考,有学理可以查索,其价值与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三) 聆听窗外声音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四) 培养卓越口才
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 构筑理想课堂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六) 建设数码社区
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在六大行动的基础上,新教育实验又开发了“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与幼儿教育”等整合性教育项目,并逐渐形成“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针对学生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生活方式。
6. 教育随笔的几种写法(转帖)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随笔的写作。教师在从事教育随笔的写作过程中必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写作的目的、方法,才能避免很多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的“随笔高原”反应,低水平重复,没有写作的对象,找不到话题,发现不了教育教学过程的问题,难以解释或者说明教育教学问题等等。 解决这些教育随笔写作过程中的问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包括进行专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发现问题,解剖问题,学会写作,其中很重要的环节是了解教育随笔的几种主要形式,以便在写作时适应于不同的教育随笔情境。 下面是从铁皮鼓老师的博客中学习到的几种随笔形式。 教育感悟是教育随笔一大类型。师生共写随笔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属于教育感悟。这种类型内容广泛,与教育有关的一切随感随想都可能列入其中。很多教师目前的写作停留在这个阶段。 教育叙事是近几年中比较热闹的一个话题。所谓教育叙事,是指教师真实地,尽可能客观地记录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自己亲身参与的富有价值与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包括个人的教育自传等等。这是另一种意义的“讲故事” ,这种故事应该 包含一定的情境,问题,意义,并且一定是亲历的 。许多的教育感悟之所有不能称为教育叙事,是应该其中有着想像,虚构,以及想当然的评述。更重要的是,许多教育感悟缺乏叙事自觉,往往在叙述过程中遗漏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凸显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从而导致了真相被遮蔽或改写。 教育案例也可称为德育案例,是指 对包含着教育问题或者教育困境的德育事件进行恰当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 ,从而获得对此类教育事件更深入的理解,由此提升专业化水平。现有的随笔中教育案例极少,绝大部分是不包含问题或者一望而知。教育案例写作和研讨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是指通过案例形式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许多教师写了大量的教学随笔,但是不能称之为教学案例的原因,在于要么不包含真问题,要么讨论的是假问题,要么缺乏自觉的反省 。许多教师缺乏自觉的反省意识,只是通过教学随笔来展示自己的成功的教学技巧,因此这其中大部分可归到教育感悟中去。 师生共写案例 主要是指通过 师生通过随笔、书信等方式来进行互动交流 。师生通过文字进行不断的对话,从而彼此更深入地理解地对方,不断地达成共识,共同走向幸福完整。师生共写随笔是发生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通过此案例的研究,旨在使教师更为自觉,更为专业化,更为持久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了解了以上几种教育随笔的形式之后,相信我们在写作时会更有目的,更有方向地去从事教育随笔的写作。 也需要进一步地了解各种不同的教育随笔形式需要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