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音师生
① 四川音乐学院川音通俗音乐学院招生简介
学院简介
川音通俗音乐学院是四川音乐学院为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需求和完善学科建设于2001年在全国九所音乐学院中率先开设的第一所流行音乐学院,学院的成立开创国内流行音乐专业高等教育之先河。几年来学院教学成果丰硕,在国际、国内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建一流师资队伍,创一流教学质量,争一流教学成果,育一流艺术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专通结合、德艺双优、服务大众、引领潮流”的办学理念,借鉴国际一流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努力打造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学院。迄今为止学院已形成了教学、科研、艺术实践完善的流行音乐教育体系,开设有流行演唱、音乐制作与录音工程、流行歌舞、流行器乐、现代音乐文学、现代流行舞六个专业共十余个专业方向。其中大多专业从专业名称到教学内容均属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在高等艺术教育领域内流行音乐教育的空白。
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专业设置和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及严格的教学管理体系,给学院带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几年来,我院师生在国内各类流行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超级女声”李宇春、何洁;“快乐男生”魏晨、王铮亮;以及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全国十佳;全国PUB歌手大赛冠军;搜狗女声”全国总决赛季军;亚洲音乐节中国新人歌手总决赛金奖;全国推新人大赛金奖;世界华人艺术节声乐大赛青年通俗组银奖;文化部首届流行音乐人才选拔大赛全国第二名;第十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全国铜奖;第十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四川赛区第一名、青岛赛区第一名;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陕西赛区第一名、贵州赛区第一名、福建赛区第一名、中国唱片总公司赛区第一名;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流行音乐大赛华中赛区最佳男、女歌手奖,四川省首届及第二届声乐大赛第一名……特别是李宇春个性化邮票的发行和两次荣登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这既是社会对学院的认同,更是世界对学院的赞誉。去年我院成功地举办了2007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暨首届“学院杯”邀请赛,标志着我院已步入流行音乐学术研究领域前列。
学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重要媒体和知名唱片公司、音乐制作机构来我院选拔人才,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华纳唱片公司、日本艾回唱片公司、香港英皇集团、天娱传媒有限公司……均把学院作为重要合作单位和人才选拔的重要基地。
在中国的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领域里,期待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领路者。川音通俗音乐学院的师生们正满怀信心地为之而奋斗。
更多参考:http://www.popmc.net/index.php/college
② 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流行歌舞系
通俗音乐学院详细介绍
--------------------------------------------------------------------------------
川音通俗音乐学院是四川音乐学院为完善学科门类建设,适应市场需求,顺应时代潮流,于2001年正式创建的中国第一所流行音乐学院。学院现有在校本、专科生1500多名,教师150多名,已开设通俗演唱、音乐制作与录音工程、流行歌舞、流行器乐、现代音乐文学、现代流行舞六个专业,共10多个专业方向。
学院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建一流师资队伍,创一流教学质量,争一流教学成果,育一流艺术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前提,发展为基础的办学理念,借鉴发达国家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打造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学院,在短短几年中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专业设置和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及严格的教学管理体系,带来了学院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几年来,我院师生在国内各类流行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其中包括2005全国PUB歌手大赛冠军,第十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全国第三名,第十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四川赛区第一名、青岛赛区第一名,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陕西赛区第一名、贵州赛区第一名、福建赛区第一名,文化部首届流行音乐人才选拔大赛全国第二名,四川省首届声乐大赛第一、第二、第三名, 2004莱卡“我型我秀”全国第二名,特别是在受到亿万观众关注的2005超级女声全国比赛前五强中,我院教师的学生就占了其中三位:她们是冠军李宇春、第四名何洁和第五名纪敏佳,专业老师分别是我院通俗演唱系余政仪教授和陈莹教授。超女的良好表现反映出学院的办学水平和育人的先进理念,李宇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更是世界对学院的赞誉。
在中国的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领域里,一颗灿烂新星正冉冉升起,川音通俗音乐学院的师生们正满怀信心地为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一流水平的流行音乐学院而奋斗。
流行歌舞系
本专业通过在通俗演唱、流行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和组合训练,使学生同时具有歌、舞、演的强大舞台表现力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专业演出团体、唱片公司、电视台、各级院校、部队、企业等输送演员、师资及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 演唱(通俗) 流行歌舞 组合排练 音乐剧剧目 表演 视唱练耳 钢琴 和声 曲式 乐理 中国音乐史 外国音乐史 中国民歌与民间音乐 流行音乐概论 形象设计 音乐商业管理等
③ 四川音乐学院中最强的科系是什么
学院共有19个专业教学系(院),17个专业(涵盖艺术类15个专业及2个交叉型专业),77个专业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及音乐学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在最近一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该院《作曲主科“优化培养教学法”》、《培养“高精尖”钢琴演奏人才体系的主科教学》荣获一等奖,同届还获得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管弦乐配器》、《基础和声》、《民族音乐概论》、《色彩》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其中《管弦乐配器》已被四川省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音乐学、美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成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招生试点单位。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键盘乐器)为省级重点学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2003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图书文献总量988653册(其中纸质图书和音像资料807653册,电子图书181000册)。独具特色的“西南少数民族乐器陈列馆” 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专门收藏和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的陈列机构,收藏有各种乐器200余件(套),珍贵文物数件。 学院现有琴房1226间,钢琴1100台,教室366间,其中多媒体教室63间,座位总数6887个,语音教室5间,座位总数372个,每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75.72个;计算机教室25间,教学用计算机共计1340台,每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13.98台。近五年来,学院新建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音乐厅5个,各类专业实验室16间及校内实践场所47个。 改革开放以来,全院获批准立项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87项,获国家专利8项。其中,文化部攻关科研项目《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区音质音量的改良》1999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双腔葫芦埙的研制》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2007年,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拉忽雷”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教育部科研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和《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等已取得显著成果。教育部科研项目《南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对比研究》及文化部重点研究课题《四川北川羌族与平武白马藏族民俗艺术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计划正在实施当中。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院师生正式出版专著、教材和作品集245部,其中19部专著及3部教材获得相关奖项。近三年来,全院师生在省级以上刊物正式发表各类专业学术论文590篇,其中,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55篇。
④ 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有多大
新都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位于成都市新都区。学校锦江校区坐落于成都市中心武侯区锦江河畔,占地面积120余亩。
学校有各类音乐厅、排练厅、演奏厅数十个,有标准化现代化的体育场、游泳场,能够满足师生教学和锻炼需求。图书馆占地17179㎡,各类藏书(含纸质、电子、音像等)155万册(件),是国内艺术院校图书馆中建筑面积最大、藏书量最多的图书馆之一。
(4)川音师生扩展阅读:
学校下设30个教学部门、18个研究中心。举办有包括附中、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的教育,在校生规模1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2000余人,是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
学校本科层次有艺术学、管理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8个专业类、29个本科专业(126个专业方向)。学校于1986年取得音乐类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已具有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有副高级以上专家、教授352余人,其中:二级教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部优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3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
⑤ 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的系部概况
川音钢琴系首任系主任何惠仙教授为钢琴系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现任党总支书记王世才教授,系主任许兵教授,副系主任王雁副教授正带领钢琴系在新的征程上迅跑 。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钢琴系努力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各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下正迈着跨越式的步伐又快又好的发展。
钢琴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4人(含返聘6人),其中杨汉果教授、李晓玲教授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陈军教授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秀美副教授获“区永熙”优秀教育奖。副高以上技术职称17人,中级职称32人,助教2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副博士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34人,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10人。客座教授3名,他们是:香港钢琴协会主席蔡崇力教授、著名钢琴家郎朗和著名的俄罗斯手风琴专家夏洛夫教授。
钢琴系有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教授,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为该系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批受到社会承认的钢琴家、钢琴教育家和优秀钢琴人才,钢琴主科能成为学院的品牌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课程,是近几十年来这批资深教授的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他们当中尤为突出的是前任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教育家杨汉果教授和曾在四川音乐学院任教的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他们对钢琴系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已退休的钢琴教育家郑大昕教授、郭幼容教授、李秀美副教授、顾馨副教授、彭时俊副教授、手风琴教育家吴守智教授等仍在该系任教,为钢琴系的继续腾飞而无私奉献。
钢琴学术空气浓厚,对外交流频繁。杨汉果教授、李晓玲教授曾赴美国,郭幼容教授曾赴俄罗斯,均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出国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和讲学、进修一年。青年教师杨成刚留学美国十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教。吴驰、谢若莲、张静远、唐波、孙静雅等八位青年教师留学海外获硕士学位。郑大昕教授、许兵副教授、王雁副教授、杨成刚副教授多次赴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活动。
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钢琴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198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系设钢琴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1年设手风琴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5年钢琴专业被评为四川省重点课程。
2004年钢琴专业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2004年由杨汉果、郑大昕、李晓玲、李秀美、许兵五位优秀教师完成的《培养“高、精、尖”钢琴演奏人才体系的主科教学》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钢琴主科教研室被评为四川省首届“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
钢琴系下设钢琴主科教研室、钢琴共同课教研室和手风琴教研室。开设钢琴、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调律专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除必修课外还开设了《钢琴教学法》、《钢琴即兴配奏》、《钢琴艺术史》、《世界钢琴演奏流派》、《器乐伴奏》、《声乐伴奏》、《室内乐》等课程。
本科学制四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从2008年开始),艺术硕士两年半,均面向全国招生。
1997年成功举办了“国际钢琴音乐周”。
1998年举办了“‘美视’国际手风琴比赛”。
2007年5月举办了中美国际钢琴节及中美首届钢琴年会。
曾到钢琴系讲学的钢琴专家有: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的罗文泰尔、罗斯、特鲁、斯兰倩斯卡、班诺维茨、维阿杜;德国钢琴家庞蒂、豪尔;中国钢琴家周广仁、殷承忠、李名强、蔡崇力、李民铎、潘洵、盛原等;手风琴专家有:俄罗斯人民艺术家谢苗诺夫教授、功勋艺术家洛夫教授、德国汉诺威音乐与喜剧大学莫泽尔教授等。
在科研方面,近几年,钢琴系教师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奖论文十余篇,三项省级科研项目正式立项。
钢琴系的青年教师是一支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希望的队伍。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全系师生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将我系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为把钢琴系办成培养“高、精、尖”钢琴人才和复合型钢琴人才的基地而努力。
⑥ 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通俗学院
川音通俗音乐学院是四川音乐学院为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需求和完善学科建设于2001年在全国九所音乐学院中率先开设的第一所流行音乐学院,学院的成立开创国内流行音乐专业高等教育之先河。几年来学院教学成果丰硕,在国际、国内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建一流师资队伍,创一流教学质量,争一流教学成果,育一流艺术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专通结合、德艺双优、服务大众、引领潮流”的办学理念,借鉴国际一流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努力打造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学院。迄今为止学院已形成了教学、科研、艺术实践完善的流行音乐教育体系,开设有流行演唱、音乐制作与录音工程、流行歌舞、流行器乐、现代音乐文学、现代流行舞六个专业共十余个专业方向。其中大多专业从专业名称到教学内容均属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在高等艺术教育领域内流行音乐教育的空白。
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专业设置和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及严格的教学管理体系,给学院带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几年来,我院师生在国内各类流行音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超级女声”李宇春、何洁;“快乐男生”魏晨、王铮亮;以及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全国十佳;全国PUB歌手大赛冠军;搜狗女声”全国总决赛季军;亚洲音乐节中国新人歌手总决赛金奖;全国推新人大赛金奖;世界华人艺术节声乐大赛青年通俗组银奖;文化部首届流行音乐人才选拔大赛全国第二名;第十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全国铜奖;第十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四川赛区第一名、青岛赛区第一名;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陕西赛区第一名、贵州赛区第一名、福建赛区第一名、中国唱片总公司赛区第一名;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流行音乐大赛华中赛区最佳男、女歌手奖,四川省首届及第二届声乐大赛第一名……特别是李宇春个性化邮票的发行和两次荣登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这既是社会对学院的认同,更是世界对学院的赞誉。去年我院成功地举办了2007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暨首届“学院杯”邀请赛,标志着我院已步入流行音乐学术研究领域前列。
学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重要媒体和知名唱片公司、音乐制作机构来我院选拔人才,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华纳唱片公司、日本艾回唱片公司、香港英皇集团、天娱传媒有限公司……均把学院作为重要合作单位和人才选拔的重要基地。
在中国的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领域里,期待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领路者。川音通俗音乐学院的师生们正满怀信心地为之而奋斗。网络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⑦ 帮忙介绍一下现在的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呀
从自然环境来讲
依然是夏天蚊子多还有树多
学校修了新的宿舍和新的教学楼
也修了一栋很大的图书馆
尽管现在还没有什么书
现在正在修建宿舍和音乐楼
新校区的发展很不错
但学风仍有待加强
⑧ 四川音乐学院是几本 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
四川音乐学院属于二本大学,该校是以音乐专业教育为主体,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传媒艺术、艺术学理论等专业教育综合协调发展的专业艺术院校。
四川音乐学院(Sichuan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川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以“音乐”为主要办学特色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四川音乐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 随后历经“四川省立音乐实验学校”、“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音乐专科学校”等发展时期。
195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成为当时国内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六所专业音乐院校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四川音乐学院有锦江校区和新都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下设30个教学部门、18个研究中心。
(8)川音师生扩展阅读:
013-2014年,四川音乐学院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520项,其中“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重大战略导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项。
2015-2016年,学校共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项目共计97项;人文社科项目共90项,其中重点项目43项,一般项目47项;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共4项,自然科学创新团队项目1项,人文社科创新团队项目2项。
根据2016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四川音乐学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奖17项,出版学术专著140余部。
四川音乐学院开展有运动会、师生音乐展、美术作品展、合唱音乐会、音乐话剧、书香读书月活动、“韵力杯”游泳比赛、“民风杯”才艺展示大赛、校园青年歌手大赛、诗歌朗诵会等学生活动。
2013年10月,学校运动会正式召开,共设竞赛项目16个;2014年4月,学校民乐系“青春在路上”第七届“民风杯”才艺展示大赛顺利举行
参考资料:网络-四川音乐学院
⑨ 四川音乐学院历年播音主持的文化课分数线是多少
学校内定都不对外公布(幕后运作成分比较大)专业课成绩很好的话说不定都破格录取。 一般估计400+差不多。
四川音乐学院(Sichuan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川音,是中国九大音乐学院之一,教育部确定的31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之一。1939年3月初,我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著名戏剧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创建了“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设戏剧科。1959年6月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及艺术管理七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
四川音乐学院创办于1939年。1939年3月初,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著名戏剧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创建了“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设戏剧科。同年11月,为躲避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 从成都市的成平街疏散到了位于成都西北的郫县新民乡吉祥寺继续办学,同时增设了音乐科,校名改为“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中国戏剧界知名人士陈白尘、叶丁易、张季纯、杨村彬、陈治策、章泯、吴茵、肖锡荃等先后任教戏剧科,中国著名音乐家郎毓秀、蔡绍序、王云阶、马革顺、许可经、俞鹏等先后任教音乐科。1941年春,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
1942年8月改名为“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省艺专”),由法国留学归来的著名画家、教育家李有行先生任校长。设音乐、应用艺术、建筑、绘画四科。抗战时期,国内沦陷区一大批文艺界的著名专家、教授云集四川,音乐家喻宜萱,画家张大千、吴作人、叶浅予、丁聪、关良,雕塑家刘开渠,工艺美术家雷圭元、庞熏琴、沈福文,建筑学家刘文葆、辜其一、黄光辉以及语言学家吕叔湘等曾先后来校任教。教师名流荟萃、学生人才济济的“省艺专”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的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华西大学音乐系合并到“省艺专”,更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成都艺专”)。
1953年10月,全国大专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中,将重庆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原山西临汾的西北艺校)的音乐系合并到“成都艺专”成立“西南音乐专科学校”(简称“西南音专”),设作曲、声乐、器乐三个系。将建筑、美术两科划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1957年增设民族器乐系。
1959年,历经六载的“西南音专”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成为中国首批仅有的6所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著名高等音乐学院之一。首任院长为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常苏民先生。
四川音乐学院位于成都市,截至2014年,学院拥有校本部和新都两个校区,占地1200亩,在校生1.3万余人,教授、副教授45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二级教授13人。
截至2013年,学院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硕士(MFA)授予权。2009年开始与四川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文学与音乐传播学博士生。
教学成果
截至2013年,该院师生共有5011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4612项(国际奖483项,国内奖4129项)。较为突出的有:在文化部主办的历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中,该院获得13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秀作品奖2个;1999年获“五个一
工程”奖1个;2001年至2007年,获得“金钟奖”14个,其中终身荣誉奖1个、银奖3个、铜奖6个、优秀奖3个、中国作品演奏特别奖1个。
2005年至2010年,师生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和评奖中获得国际奖项209项,国内奖项1176项,科研立项83项,出版学术专著近100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文化部科研发明奖两项,省级科技奖20项。国家教育部、中宣部、团中央授予的奖项达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