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读本的作者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林祥。
内容介绍
陶行知是20世纪我国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爱国者、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一生,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崇高评价。
本书对选文作了题解和注释。题解简要介绍选文的写作背景,注明所据版本以及阐述的主要教育观点;注释着重简释选文中的教育术语、人物和典故等。每篇文章编排的顺序为选文、题解和注释。 本书对于进一步继承、弘扬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尤其是中小幼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师德修养,推动和促进教育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贰』 怎样做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应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入手。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努力扩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真切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以求促使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关键词:人格人格魅力教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1]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一、教师要修其身,锻造高尚人格
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
首先,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断磨练意志。其次,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教师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假如教师不能完善地把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2]因此,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三、教师要真切的关爱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
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
教师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渗透和激励,既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又做生话中的益友,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教学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有心里话愿和你说,敢和你说,做好学生的“人生顾问”。假如老师成为了学生的对立面,产生了情感抵触,道理讲的再多,学生也可能是充耳不闻。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尽可能多地和学生接触,经常到学生宿舍转一转,找学生聊一聊,和学生一块儿玩一玩,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尊重学生还应体现在公平对待学生上,教师待人接物要出于公心,对待权贵子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同情。这样,才能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学生才会信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才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激励学生。
四、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传统教育把教师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工具,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的要求备课,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毫无新意。新的教育要求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被动向自主转变。教师应当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具体教学活动的特点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预备和实施教学过程加进自己的主观改造,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差异灵活地进行处理,答应学生对已有的结论和标准答案提出质疑,从而在师生的相互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魅力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语言准确生动,清楚明白,表达得体,使学生愿听并能引起共鸣,此时的语言就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师,有的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有的却言辞干瘪、词不达意,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纷纷逃课。因而,“学会说话”也成为教师塑造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
五、教师要强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轻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把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
注释:[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9页。
[2]刘启珍,明庆华:《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110.
[2]唐善茂:《思想道德修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傅维利主编:《师德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周德义,杨志红编著:《师德修养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叁』 教育学C和教育心理学C大概考的是些什么教材和其他教育学A的一样吗
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教材 书名 著译者 网站搜索定价(元) 《教师入职指南》 李学农 著 2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与自助手册》
郑日昌 主编 30.30 《教育学》(新编本) 张乐天 主编 20.10 《心理学》(第二版) 蔡笑岳 主编 27.80
《心理学教程》(第二版) 李 越 霍涌泉 主编 25.90 《教育统计学》(第2版) 王景英 主编 22.60
《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修订版) 沈龙明 19.60 《心理学》(第2版) 郑雪主编 23.90 《教育法学》(第2版)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李晓燕 主编 33.30 现代教育理论(第2版)(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05年版) 扈中平 36.20
《现代教育学》(第2版)(05年版) 扈中平 32.60 《心理学》 郑雪 11.60 《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
(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05年版) 姚本先 39.80 现代教育技术(配盘)(05年版) 李兆君 34.60 《教育学》 傅道春 14.20
《心理学》 蔡笑岳 16.50 《中学教育学》 叶上雄 10.00 《中学教育学》(新编本) 叶上雄 21.40 《中学教育学辅导》 叶上雄 8.10
《中学教育学辅导》(新编本) 叶上雄 13.70
《中学心理学》 陈安福 14.40 《中学心理学》(新编本) 陈安福 17.90 《中学心理学辅导》 陈安福 11.20 《中学心理学辅导》(新编本) 陈安福 12.20 《职业教育学新编》(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材) 李向东 30.80 《心理学教程》 李 越霍涌泉 25.90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 余文森 26.00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 叶一舵 25.80 《教育基本原理》 冯军梅 13.90 《德育与班主任》 陈瑞瑞 15.20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邱小捷 13.00 《心理学原理》 姜俊红 13.30 《学与教的心理》 邢秀茶 14.30 《学与教的原理》 王逢贤 17.50 《教学论纲》(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 张楚廷 19.30 《教育研究方法》(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 袁振国 13.10 《教学策略》(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 李晓文 12.90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 皮连生 13.10 《教育原理》(第二版) 金一鸣 42.40 《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 沈龙明 9.80 《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 漆书青 28.10 《教育心理学》(配盘)(第8版,影印版) AnitaWoolfolk 58.00 《新媒体艺术论》(配光盘) 许鹏 29.80(含光盘) 《师德读本》 傅维利 22.60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 傅维利 16.00 教育技术教材 书号 书名 著译者 定价(元) 《远程教育研究方法》 张伟远蒋国珍著 27.20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 · 中级)》 中央电化教育馆 组编 何克抗 主编 19.00 《教育技术学导论》(修订版) 尹俊华 12.60 《教育技术》 顾明远 10.70 《现代视觉媒体美术》(原《艺术基础美术》修订版) 杨改学 32.00 《电化教育学》(第二版) 南国农 13.30 《教育传播学》 南国农 9.80 《教育电声系统》 曹揆申 15.80 《电化教育基础》(第二版) 梁育腾 6.70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李运林 14.70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初级)(配光盘) 何克抗 19.00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教学人员 初级)(配套光盘: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测试系统) 何克抗 19.00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中级)(配光盘) 何克抗 20.00(估)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高级)(配光盘) 何克抗 20.00(估)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管理人员教育技术教程》(配光盘) 何克抗 20.00(估) 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教材 书号 书名 著译者 定价 《课程与教学设计》 王嘉毅 主编 24.80 《德育与班级管理》 檀传宝 主编 28.80 元 《外国教育思想史》 张斌贤 主编 35.30 元 《教师专业发展》 连榕 主编 20.00 元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 周宗奎 主编 23.00 元 《教育评价》 涂艳国 主编 33.40元 《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 王 升 主编 19.40元 《教育研究方法》 陈时见 主编 20.40元 《教育法学》 黄 崴 主编 34.90元
『肆』 傅维利的主要成就
曾主持过“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论研究”、“构建中小学校长连续跟踪培养模式”等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出版《劳动力市场的变革与教育内部的自我调节》、《教育与文化》、《教育功能论》等学术专著译著10多部,在《求是》、《教育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过百篇,获国家和省部级一、二等奖以上奖励10余项,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95年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辽宁省和大连市的优秀专家。 2000年、2002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 他重视教育改革,所主持的“教育学专业需求导向型整体教学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改革一等奖;《劳动力市场的变革与教育内部的自我调节》、《教育与文化》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多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改革特等奖和一、二等奖。他还应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省政府有关部门之邀,出色地完成了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师职业教育指南》、《师德读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定教材《教育问题案例研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以及辽宁省省本教材《辽宁海洋资源》的主编工作。
『伍』 教育资格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考些什么内容啊相关的书有哪些
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教材
《教师入职指南》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主与自助手册》
《教育学》(新编本)
《心理学》(第二版)
《心理学教程》(第二版)
《教育统计学》(第2版)
《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修订版) 沈龙明 19.60
《心理学》(第2版) 郑雪主编 23.90
《教育法学》(第2版)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李晓燕 主编
现代教育理论(第2版)(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05年版) 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第2版)(05年版) 扈中平
《心理学》 郑雪
《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
(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05年版) 姚本先
现代教育技术(配盘)(05年版) 李兆君
《教育学》 傅道春
《心理学》 蔡笑岳
《中学教育学》 叶上雄
《中学教育学》(新编本) 叶上雄
《中学教育学辅导》 叶上雄
《中学教育学辅导》(新编本) 叶上雄
《中学心理学》 陈安福
《中学心理学》(新编本) 陈安福
《中学心理学辅导》 陈安福
《中学心理学辅导》(新编本) 陈安福
《职业教育学新编》(国家“十五规划”重点教材) 李向东
《心理学教程》 李 越霍涌泉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 余文森
《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 叶一舵
《教育基本原理》 冯军梅
《德育与班主任》 陈瑞瑞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邱小捷
《心理学原理》 姜俊红
《学与教的心理》 邢秀茶
《学与教的原理》 王逢贤
《教学论纲》(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 张楚廷
《教育研究方法》(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 袁振国
《教学策略》(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 李晓文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
(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 皮连生
《教育原理》(第二版) 金一鸣
《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 沈龙明
《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 漆书青
《教育心理学》(配盘)(第8版,影印版) AnitaWoolfolk
《新媒体艺术论》(配光盘) 许鹏
《师德读本》 傅维利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 傅维利
教育技术教材
书号 书名 著译者
《远程教育研究方法》
张伟远蒋国珍著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 · 中级)》
中央电化教育馆 组编
何克抗 主编
《教育技术学导论》(修订版) 尹俊华
《教育技术》 顾明远
《现代视觉媒体美术》(原《艺术基础美术》修订版) 杨改学
《电化教育学》(第二版) 南国农
《教育传播学》 南国农
《教育电声系统》 曹揆申
《电化教育基础》(第二版) 梁育腾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李运林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
(初级)(配光盘) 何克抗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教程》(教学人员 初级)
(配套光盘: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测试系统)
何克抗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
(中级)(配光盘) 何克抗 )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
(高级)(配光盘) 何克抗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管理人员教育技术教程》
(配光盘) 何克抗
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教材
书号 书名 著译者 定价
《课程与教学设计》
王嘉毅 主编
《德育与班级管理》
檀传宝 主编
《外国教育思想史》
张斌贤 主编
《教师专业发展》
连榕 主编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
周宗奎 主编
《教育评价》
涂艳国 主编
《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
王 升 主编
《教育研究方法》
陈时见 主编
《教育法学》
黄 崴 主编
『陆』 与诤友对话幼儿园教师师德案例读本有谁把这本书打出来
可以去相关网站找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柒』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荣誉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有200多种图书受到省部级以上奖励, 其中《冼星海全集》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关汉卿全集》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古籍整理优秀项目奖, 《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被教育部评估为全国普通高校“两课”优秀教材,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研究》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法律基础教 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教材三等奖, 《中西戏剧比较教程》被教育部评为优秀高校教材二等奖,《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民族学二等奖,《愉快教育模式论》被新闻出版署、中国版协评为全国第一届教育图书奖二等奖, 《中国的道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被中宣部等推荐为全国百种优秀爱国主义教育读物之一 ;还有《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中国教育史纲》、《外国教育管理史教程》、《教育产业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宏观背景研究》、《从教为师之道——师德读本》、《教育法学概论》、《跨世纪广东教育发展论纲》、《心理学》 、《王希杰修辞学论集》、《新编应用文写作》、《法理学》、《中国植物生理学史》、《鱼类生理学》、《通用化学实验技术》、《光纤通信》、《中国区域地理》、《中国历史地理》、《体育理论教程》,等等,分别被中国大学版协、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审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等评为优秀学术专著、优秀教材、优秀畅销书。
『捌』 饶从满的科研成果
论文目录(2000年以来):
2009年度:
1.高亚杰、饶从满:《施奈德的比较教育思想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2.张德伟、饶从满(译):《日本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3.饶从满:《教师发展若干基本问题辨析》《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4期。
4.苏守波、饶从满:《现代化、民族国家与公民教育》《首都师大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
5.饶从满:《愉快有效的道德教学何以可能》《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6.郝运、饶从满:《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7.张德伟、饶从满(译):《日本创设教师教育研究生院的动向》《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2008年度
1.高亚杰、饶从满:《大学市场化的背景与现状——大众化与卓越性的关系》,《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
2.吴振利、饶从满:《斯坦福大学的教职员帮助中心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3. 赵明玉、饶从满:《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建构与公民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2007年度
1.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2.饶从满;《中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动向与课题》、《东京学艺大学教员养成课程开发中心年报》,2007年3月。
2006年度
1.饶从满:《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被朱小蔓、金生竑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道德教育评论2006》全文转载)。。
2.饶从满、付轶男:《比较教育的本体与学科特性》,《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与研究方法》(陈时见、徐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
3.饶从满:《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考察》,《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4期(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4.饶从满:《主动公民教育:国际公民教育发展的新走向》,《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
5.张德伟、饶从满:《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高等教育改革》(译文),《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6.饶从满:《道德教育与日本的教育病理》,《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5期。
7.饶从满、陈以藏:《全球化与公民教育:挑战与回应》,《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2005年度
1.饶从满、付轶男:《中国比较教育的问题与出路》,《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2.付轶男、饶从满:《比较教育学科本体论的前提性建构》,《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
3.饶从满:《关于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几点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5月。
4.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与教师发展》,《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5年1月)。
5.饶从满:《更新理念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1日。
2003年度:
1.饶从满:《关于东北师大本科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年7月。
2.高夯、饶从满、王凌皓:《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调研总结报告》,《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年7月。
3.饶从满:《中国道德教育的现状与课题》,《道德性发展研究年报》(日本道德性发展实践学会会刊)2002年度版,2003年3月。
4.饶从满、付轶男等:《建立公民教育体系实现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咨询报告),2003年1月25日提交教育部社政司。
2002年度:
1.饶从满、李广平:《“一个主题两课时”道德两难教学模式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12期(日本道德性发展实践学会会刊《道德性发展研究年报》2002年度版全文转载)。
2.张贵新、饶从满:《国际教师专业特性论介评》,《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
3.饶从满:《主体性与综合性的融合:综合单元性道德学习论解析》,《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4.张贵新、饶从满:《关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5期。
5.饶从满:《“区域研究”与比较教育学》(译文),《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6.饶从满:《基于人的自然性,加深对道德价值的自觉》(译文),《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4期。
7.饶从满:《加深价值自觉的原理》 (译文),《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3期。
8.饶从满:《培养道德性的原理》(译文),《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2期;
9.饶从满:《活用结构化方式的教学原理,创建生动活泼的道德教育》(译文),《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1期。
10.饶从满:《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研究》(合撰第二作者),《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卡片》2002年第2期摘编)。
2001年度:
1.饶从满:《战后日本道德教育论的特征》,《道德教育》(日本明治图书株式会社出版),2001年第12期。
2.饶从满:《日本的心灵荒废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日本明治图书株式会社出版),2001年第11期。
3.饶从满:《日本道德教育的方法特征》,《道德教育》(日本明治图书株式会社出版),2001年第10期。
4.饶从满:《日本现代化过程中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道德教育》(日本明治图书株式会社出版),2001年第9期。
5.饶从满:《结构化方式道德教学论的方法原理考察》,《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2000年度:
1.张贵新、饶从满:《调查中学教师素质的现状——探索21世纪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第11期。
2.张德伟、饶从满:《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3.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5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1期部分转载)。
4.饶从满、张德伟:《结构化方式道德教学论的本体论基础考察》,《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梁忠义、饶从满、周成霞:《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2000年以来):
1.《教师专业发展》(合著第1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新时期师德修养简明读本》(第2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中日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撰写其中一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副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5.《教师培养改革趋势研究》(参加撰写),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8月版。
6.《比较教育专题》(撰写其中一章),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6月版。
7.《世界教育大系·日本教育》(撰写战后教育改革两章),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8.《世界教育大系·教师教育》(撰写德国教师教育和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两部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9.《国际教育: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撰写其中一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玖』 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作者简介
张京
男,1945年生,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至2005年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2003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专家,2004年被评为硚口区数学学科首席教师,硚口区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专业拔尖人才。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市管优秀专家。他以高尚的师德、深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在教学管理中提出的“自主——合作——创造”模式在省市得到推广。
事迹材料
三十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张京同志是学生的严师益友。他认为转变学生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四有”新人是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是检验一个合格教师的唯一标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他敬业乐业讲奉献,精益求精育新人。从1981年到1992年该同志曾任初一到高三毕业年级各个年段的班主任工作。他带的班曾多次评为先进集体,有的被评为市级系统的“学雷锋先进集体”,“赵惠英小组”几年如一日帮助残疾人的动人事迹还在《长江日报》上报道过,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张京同志专业知识坚实,在教学上注意课堂艺术,在探索“轻负担,高质量”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他从来就反对时间加汗水,不使用题海战术,讲究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率。他备课细致,语言精炼,突出重难点,讲究知识的连贯,注意调动学生思维情趣,力求生动,活泼。为了抓数学知识点的落实,他将学生情况做好统计工作,有的放矢推新招,在实践中他总结了一整套教学方法:如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探索数学问题;重视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重视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归纳等等。这些方法使其教育形成系统特色,效果甚佳:l989年毕业班高考人均成绩97分,在全市以班为单位的成绩名列前茅;l992年的毕业班从高一起他就在年级纽织了课外辅导小组,在他精心辅导下,高一年级在全市数学邀请赛中获全市团体第二名。到高二,全省数学竞赛一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多人获三等奖。高三参加全国数学竞赛时,三人获二等奖,职得了武汉十一中参加数学竞赛中空前的好成绩。97年他带的班升学率100%,上省级率超过90%,班级数学均分122.3分,在省、市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张京同志作为武汉代表队的教练员率队到北京参加首届华罗庚少年金杯赛,一举夺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十一中罗小虎获全国第二名,他被邀请为“华罗庚中学”的荣誉教师。武汉十一中学从88年起,连续十一年在教学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别是近五年来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100%,近两年高考上省线率均超过90%,张京老师在十一年中连续带了四届毕业生,数学成绩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为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多年来,张京老师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他首先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牢固的终身从教的事业思想和师德修养,并用自己的严谨求实的教学精神影响、感染他们,在此基础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把自己多年的教案、教学心得无私的传绐他们,并定期(每周一次)和他们一起研究教材教法亲自上示范课,听青年教师的课,严格要求青年教师。他在校内带的六名徒弟都以担任教学重担,并在全市有一定的影响;他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数学教学教研活动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举办讲座,培训师资,深受省内外同行的好评。
他发表的论文有多篇,如《换元法解题举隅》(《中学数学研究》杂志)、《三角恒等变换的技巧》(《数学教学通讯》杂志)、《谈谈直线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通讯》杂志)、《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才》杂志)、《“激趣”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方法》(《成才》杂志)等。
他出版的著作有:《高中数学解题引导》(《海洋出版社》)、《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讲座》(《华师大出版社》)、《数学培优读本》(合编《湖北教育出版社》)、《95年武汉市高中复习资料》(合编《武汉出版社》)、《从小爱数学竞赛入门》(合编《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