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唯师德

唯师德

发布时间: 2021-09-16 12:19:41

⑴ 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第一标准,师德为什么如此重要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师德的民族。

古有:“师者,所以传业授道解惑也。”就是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答疑惑的。

老师,培养的是祖国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孩子的习惯从小开始。从孩子进入校园的开始,陪伴孩子的就是老师。

因此,老师唯有以师德师风为准则,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才是不辜负国家,不辜负学校,不辜负家长的希望。对孩子成长亦增加了一重保障。

所以说,师德很重要。把师德作为教师职称的评审的第一标准,是对国家,学校,老师,家长,孩子负责。

⑵ 江西省教师江西省高级职称评定师德是唯一标准吗

是的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回、答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以前职称设置
中学系列主要分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三级)
与中专系列对应的:高级讲师、讲师、助教(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助教,相当于中学的二级教师。)
小学系列主要分为:小学特级教师(小高高)、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

⑶ 为什么老一代教师非常受人尊敬

主要是因为那时的社会,学生和家长,都懂得“尊师重教”,都知道“娇子如逸狼”这个妇孺皆知的最浅显的道理!

⑷ 为人师表,师德惟馨是什么意思

为人师表,师德惟馨
解释:师德,为人师表的优良品德修养;惟:是;馨:散发的香气。
优良的师德修养是令人散发芳香的优良品德。为人师表就该有这样的气质。

⑸ 怎样加强师德修养

当今的中国,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开放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轨,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内容的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二、当前师德修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工作不安心,敷衍了事。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安心教育教学工作,热衷于下海经商,搞第二职业,对工作敷衍塞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的追求。更有甚者,厌恶教师工作,试图跳槽,想早日离开教师岗位。
(二)、不尊重学生、侮辱体罚学生。
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责任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各种方式随意侮辱学生。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比猪还笨”,“榆木疙瘩不开窍”,“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有的教师用大话威吓学生,说再犯错误就不让上课,就开除出校门;还有教师因学生未能完成家庭作业,未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晒、罚写、拧耳朵、扇耳光、拳打脚踢,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固步自封,懒于学习,自甘落伍。
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目标和进取的动力,对自己要求不严,平日懒于学习,不关心教育发展的形势,不注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不求发展,满足于现状,自甘落后于他人。
(四)、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不善于团结合作。
有的教师工作中总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无集体观念,不体谅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嫉妒他人的进步和表彰,对他人冷嘲热讽,拆台打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与他人不能很好地团结合作。
(五)、为教不廉,谋取私利。
有的教师不热心本职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创收上;有的教师利用职业之便,向学生强行推销各种学习、考试资料;有的教师未经上级部门许可,向学生收取节假日补课费、培训费等。
(六)、衣着不整洁,言行不文明。
有的教师不拘生活小结,或衣冠不整,或穿着过于艳丽花哨;有的教师思想不健康,言行中洋溢着低级情趣。
以上所述问题,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教师缺乏师德修养的具体表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
三、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
1、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
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论,吸取其精华,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认真学习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用先进的道德理论,武装自己,教育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认真学习一般的道德理论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从多方面获取道德知识,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具体地向教师表明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正确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有力保障。要将教师的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3、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
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二)、加强在实践中的磨练
学习理论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教师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磨练,道德认识才能日益明确和深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才能日益坚定,道德情感才能日益丰富,道德理论才能日益完善,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三)、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
在优秀教师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师德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把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四、加强内省和慎独
内省和慎独,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内省就是自觉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教师以师德规范为准则,以品德高尚的人为榜样,时时反省自己,就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慎独”一词源于《礼记·中庸》,书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古人尚知内省和慎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努力加强自修养,通过自我修养,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把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总之,教师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经受住社会和自身的各种考验,就必须明确师德规范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修养,通过修养,增加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如何将"修师德"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一)、加强理论学习
1、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
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论,吸取其精华,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认真学习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用先进的道德理论,武装自己,教育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认真学习一般的道德理论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从多方面获取道德知识,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具体地向教师表明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正确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有力保障。要将教师的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3、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
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二)、加强在实践中的磨练
学习理论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教师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磨练,道德认识才能日益明确和深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才能日益坚定,道德情感才能日益丰富,道德理论才能日益完善,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三)、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
在优秀教师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师德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把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四、加强内省和慎独
内省和慎独,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内省就是自觉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教师以师德规范为准则,以品德高尚的人为榜样,时时反省自己,就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慎独”一词源于《礼记·中庸》,书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古人尚知内省和慎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努力加强自修养,通过自我修养,强化自己的道德意识,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把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⑺ 为人师者,德以配天地,出处

出自《礼记.学记》的一段: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

拓展资料版:

《礼记》又权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

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礼记_网络

⑻ 为人师表,师德惟馨是什么意思

为人师表,师德惟馨: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教师的美德。

师表:榜样,表率。惟:是;馨:散发的香气。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专业态度,同时是师德的魅力;“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德就是爱:爱事业、爱学生就是师德的最好解释。

热点内容
信用卡审批要多久 发布:2025-05-08 15:43:16 浏览:99
小学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报告 发布:2025-05-08 15:10:23 浏览:898
化合价写化学式 发布:2025-05-08 14:46:59 浏览:965
中老年模特教学 发布:2025-05-08 13:46:57 浏览:310
锦路教育 发布:2025-05-08 13:33:24 浏览:905
吴俊老师 发布:2025-05-08 12:04:49 浏览:809
集美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2025-05-08 11:29:33 浏览:956
小学班主任工作交流材料 发布:2025-05-08 11:28:14 浏览:868
道歉英语作文 发布:2025-05-08 11:14:19 浏览:766
班主任乳房 发布:2025-05-08 10:51:05 浏览: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