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老师宿儒

老师宿儒

发布时间: 2022-01-14 10:59:59

『壹』 宿儒的意思是什么

宿儒 sù rú
[释义]
1.修养有素的儒士。
[例句]
前此老师宿儒,终日咿唔案下,专摹唐、宋诸大家文调,每下笔,摭拾古文一二语,即自命为韩、柳,为苏、王,而于文字之有何关系,绝非所问,是谓之优孟学也可。

『贰』 火上加油老师宿儒代表什么数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5-18

『叁』 古文 ,文言文翻译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所疑,遂大畏服。 老师宿儒耻出其下

以下;
1,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回遇。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答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2,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这是一种严谨的译法,在一些词不达意或略有不通的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

『肆』 “老师”一词的由来。从何时这样称呼

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科学和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知识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平时虽然称呼学校里某教师为“某老师”,但这里的“老师”其实是教师这种职业,“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直至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
事实上,“老师”的外延比“教师”的外延要大,除可以称“教师”为“老师”外,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某老师”表示对别人的尊称,类似“老师傅”的简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这个标准衡量,老师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于人,“老师“两字可分解来看,中国历来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学,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养,而这个“老”就代表了“德”,师者就不必细言了。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 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原来,仿佛老师只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不苟言笑。其实,自古而今,存在着良多的亦师亦友的典范。老子与孔子便是如此。在我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她)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伍』 宿儒是什么意思

宿儒

意思:宿,年老的,久经其事的。儒:学士。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也指书读得很多的老学者。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读音:sù rú

引证解释:

1、素有声望的博学之士。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2、修养有素的儒士。

出处:《汉书·翟方进传》:“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 ,与方进同经。”

译文:有清河县老儒生胡常,和方进共同学习经学。

例句: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5)老师宿儒扩展阅读:

近义词:夙儒

读音:sù rú

释义: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新唐书·萧复传》:“ 复常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以清操显。”

译文:萧复常常穿着破旧脏污的衣服,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刻苦学习,不是名人和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就不和他们交往,以节操高洁而著名。

『陆』 老师宿儒什么意思

宿儒:素有声望的博学之士。宿,年老的,久经其事的。儒:学士。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也指书读得很多的老学者。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柒』 宿儒文言文翻译

宿儒:
修养有素的儒士; 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汉书·翟方进传》:“是时宿儒有清河 胡常,与方进同经。”唐 韩愈《施先生墓铭》:“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捌』 请问:教师的称谓由来是什么

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的含义】 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唐·韩愈《施先生墓铭》 “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说,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宋·欧阳修《问进士策》 “名孚实副,许为老师。”——王闿运《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 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 3.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至分宜当国,而谀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明·王世贞《觚不觚录》 “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清·黄宗羲《广师说》 “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4.对僧侣的尊称。 “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唐·王建《寻李山人不遇》诗 “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唐·姚合《赠卢沙弥小师》诗 “那普静老师跏趺在禅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 5.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 “老师费财,亦无益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晋书·江统传》 “语及额勒登保、德楞泰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南山、纵贼陇西之失。”——清·魏源《圣武纪》卷九 【今义】 老师今为对教师的尊称,相关内容请参考词条教师。 “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叶圣陶《春联儿》 “张老师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张老师 ’。”——刘心武《班主任》 [编辑本段]【教师尊称简介】 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中国古代教师的称谓很多,其中尊称有以下五种: 老师:原是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后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一直沿用至今。 西席、西宾:由来是这样的:汉明帝刘庄为太子时,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坐次以靠西墙(西边),面向东方为尊。汉明帝给桓荣安排坐西南面东的坐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从此,“西席”便成了对教师的尊称,也称西宾。 师长: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音度)》:“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为变。” 山长:源于《荆相近事》。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岳,以讲学为主,受业者众多,尊称蒋维东为“山长”。此后,山中书院中的主讲教师亦称为“山长”。久而久之,“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先生: 1.老师。 2.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3.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带人称代词或定语;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4.旧时称管帐的人。如:他在当铺当先生。 5.旧时称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业的人。如:风水先生。 6. 后来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等均可称为先生。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7.现在对所有男性都可以称为先生如:王先生 、李先生 8.老婆对老公的称呼,如:你是找我家先生吗?他不在家。 老师的宗旨:没有人可以教人,只能去发现! 教师的十个称谓: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教练——是指导、训练和督导他人,试图完成某种使命或任务的人 人类灵魂工程师 ——最富哲理的称谓(作为教师应该以爱心和知识触摸、改变人的内心。)教师的概念: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教育培养学生(学员)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老师 原为宋元时期"小学"教师的称谓。

『玖』 宿儒的解释

宿儒 宿儒 sùrú
1、[an experienced scholar] 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
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鲁迅《朝花夕拾》
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 方进同经, 常为先进,名誉出 方进下。——《汉书·翟方进传》
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旧唐书·郑覃传》
2、修养有素的儒士。《汉书·翟方进传》:“是时宿儒有 清河 胡常 ,与方进同经。” 唐韩愈 《施先生墓铭》:“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拾』 老师这一称呼的来源

在我国,“教师”一词最早《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

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这些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射箭、驾驶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西周初期的学校教师都是高级军官担任,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官人叫任教的也逐渐多起来,因而教师便成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职业。由于“教”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便逐渐把“教”和“师”合起来,成为“教师”。

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

【古代的含义】

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唐·韩愈《施先生墓铭》
“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说,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宋·欧阳修《问进士策》
“名孚实副,许为老师。”——王闿运《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

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

3.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至分宜当国,而谀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明·王世贞《觚不觚录》
“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清·黄宗羲《广师说》
“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4.对僧侣的尊称。

“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唐·王建《寻李山人不遇》诗
“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唐·姚合《赠卢沙弥小师》诗
“那普静老师跏趺在禅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

5.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

“老师费财,亦无益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晋书·江统传》
“语及额勒登保、德楞泰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南山、纵贼陇西之失。”——清·魏源《圣武纪》卷九

热点内容
穿心莲怎么吃 发布:2025-05-06 17:28:05 浏览:539
化学式中考 发布:2025-05-06 17:01:11 浏览:854
标题怎么写 发布:2025-05-06 15:21:28 浏览:128
师生结对 发布:2025-05-06 14:47:53 浏览:385
地理编码系统 发布:2025-05-06 14:30:09 浏览:133
豆浆机怎么用 发布:2025-05-06 13:23:09 浏览:413
河北省地理信息局 发布:2025-05-06 13:08:37 浏览:257
应力历史 发布:2025-05-06 12:57:06 浏览:477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博客 发布:2025-05-06 12:56:58 浏览:344
美国历史地理 发布:2025-05-06 12:47:54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