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老师领进门

老师领进门

发布时间: 2020-11-19 09:33:44

『壹』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是一篇什么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1)老师领进门扩展阅读

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3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

胡耀邦与刘绍棠是亲密的朋友。1957年,胡耀邦在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刘绍棠引起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的关注,两人开始有所联系。1956年春天,全国青年创作会议上,刘绍棠的一些不当发言引起争议,胡耀邦拒绝了团中央的处分要求,并亲自找刘绍棠谈话。

1957年春天,刘绍棠发表的文章遭到了郭沫若、茅盾、周扬等文艺界领导的严厉批判。“反右”斗争开始后,刘绍棠被划为“右派”。胡耀邦又找来刘绍棠,对他的行为予以了教正。1978年,胡耀邦主管全国的平反工作,胡耀邦对刘绍棠指出“你哪里是什么右派,就是骄傲”,并督促其改进。

1962年春天,刘绍棠被正式宣布摘掉“右派”帽子,胡耀邦又积极联系工作单位,给予刘绍棠就业帮助。

『贰』 老师领进门中的门在文中是指什么

“门”在文中指:文学的大门,文学的殿堂。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老师领进门》内容简介: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重点描写一次讲课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作者简介:

刘绍棠,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1936年2月29日生于河北省通县(1958年3月7日,通县划归北京市通州区)儒林村,1997年3月12日病逝,终年61岁。

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的作品通常以乡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他文学作品,有不少被译成外文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他走上乡土文学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由于受到孙犁的赞赏,其作品常常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著作:《青枝绿叶》、《老师领进门》又名《师恩难忘》(选入人教版6年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书)、《蒲柳人家》(节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等。

(2)老师领进门扩展阅读

《老师领进门》赏析:

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叁』 补充谚语:老师领进门,( )。

下一句是:修行在个人。还有一种说法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意思是:

老师把知识和技能交给了徒弟,只是第一步,徒弟要想学得好,还需要自己努力,下苦功多练习,才能学的好,学得扎实。师傅教的只是基础或者一个法门,起引导的作用,或者说是抛砖引玉,而真正能学到多少东西,修行到何种程度,就看学生的领悟能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了。

相近的词有: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熟能生巧;勤能补拙。

(3)老师领进门扩展阅读: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2011年5月23日,谚语(沪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1月11日,谚语(陕北民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肆』 刘绍棠的《老师领进门》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4个年级。4个年级1个班。老师姓田,私塾出身,17岁就开始教师生涯。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描红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朵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喊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这八、九、十枝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今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沪教版]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就到邻村小学去读书。
学校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40人。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开学第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
红摹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轮到给一年级上课,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有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有人家,家家炊烟袅袅。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正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折一枝来,戴在耳丫上。妈妈喝住了她,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来,这里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遇到田老师正拄着拐杖在村边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伍』 《老师领进门》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专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属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犹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陆』 课文<<老师领进门>>具体内容

老师领进门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都4个年级。4个年级1个班。老师姓田,私塾出身,17岁就开始教师生涯。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描红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
烟标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朵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喊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这八、九、十枝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今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还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文章记叙了“我”开学头一天有趣的上课过程及今年“我”路遇老师的故事,赞扬了田老师忠于教育、善于教学的品格,抒发了尊敬、爱戴老师的思想感情。

『柒』 《老师领进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中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老师领进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阅读课文。作者曾是我国五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上被誉为“神童”的作家刘绍棠。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清新朴实。

(7)老师领进门扩展阅读:

《老师领进门》原文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4个年级。4个年级1个班。老师姓田,私塾出身,17岁就开始教师生涯。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描红纸上,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朵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喊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这八、九、十枝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今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捌』 六年级课文《老师领进门》讲了哪几件事

1、田老师用讲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诗句的的教学方法。
2、 二十几年后路遇老师。

『玖』 老师领进门范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写作背景: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重点描写一次讲课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文章意义: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9)老师领进门扩展阅读:

作者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的作品通常以乡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他文学作品,有不少被译成外文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他走上乡土文学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由于受到孙犁的赞赏,其作品常常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

著作:《青枝绿叶》、《老师领进门》又名《师恩难忘》(选入人教版6年级下册语文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书)、《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娥眉》《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节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

『拾』 “老师领进门”的后一句是什么

“老师领进门”的后一句是:修行靠个人。

其原句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歇后语,指师傅只起着引导作用,学业或技艺上的钻研与提高,还得靠学子自身的努力。

《英雄大八义》五二回:“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看看我自己是不是用功夫,这回盗占花宝,也是我学习的好机会。”


(10)老师领进门扩展阅读:

古代叙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文章《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热点内容
六一班主任祝福语 发布:2025-05-17 11:16:00 浏览:389
丙酮物理常数 发布:2025-05-17 08:07:23 浏览:784
职校家访活动 发布:2025-05-17 03:05:09 浏览:998
天盾生物 发布:2025-05-17 02:23:17 浏览:788
物理过程模拟 发布:2025-05-16 19:11:36 浏览:878
赏识教育作文 发布:2025-05-16 18:49:59 浏览:234
集英语 发布:2025-05-16 17:04:47 浏览:492
老师被虐漫画 发布:2025-05-16 14:44:27 浏览:702
生物中规律 发布:2025-05-16 10:58:44 浏览:154
班主任种子 发布:2025-05-16 09:59:57 浏览: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