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的散文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
二、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斑的长袍都是我们在古今人物画廊中从未见到过的.也许作者本身就是漫画高手,寥寥几笔,人物就形神兼备了.
三、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本文依然体现了这种风格.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你看他写老师的鼻子,一会儿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一会儿说他"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 ,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毫无做作之感,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⑵ 请联系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全文,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译作《莎士比亚全集》等。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全文共12自然小节,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小节):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第二段(2--6小节):叙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第三段(7--11小节):叙写"我"从徐先生处所得到的益处;第四段(第12小节):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此文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如下特点:欲扬先抑,似贬实褒;善抓特征,描画细腻;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此文可登录网站查寻。
⑶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 阅读答案
1.用文中原句回答:“我”至今不能忘记先生的原因是:这位老师至今还没有放弃我,这个曾经惹他生气的学生!
2.先生给我的印象主要是从 [绰号][外貌][动作][语言][为人]等方面来刻画的。
3.先生的凶表现在他的[样子] [性格 ]上,作者还具体写了[作文课上]这件事来刻画的。
先生“从这次起,算是认识我了”,是指认识了“我”什么?
认识了“我”是一个有自尊,有正义感,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学生。
.先生酒醒之后的所作所为又说明了先生的什么品质?他使“我”受益最多的是什么?
A先生的什么品质——热爱学生 ,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B他使“我”受益最多的是——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
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敬业的老师,更是一位有识见的老师。他“使我”对国文的兴趣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⑷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答案 梁实秋
1.(2)先生“从这次起,算是认识我了”,是指认识了“我”什么?
认识了“我”是一个有自尊,有正义感,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学生。
6.先生酒醒之后的所作所为又说明了先生的什么品质?他使“我”受益最多的是什么?
A先生的什么品质——热爱学生 ,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B他使“我”受益最多的是——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
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敬业的老师,更是一位有识见的老师。他“使我”对国文的兴趣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上文照原文删减太多了,不好把握答案深浅。以上是自我理解,手打。
⑸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答案
1.用文中原句回答:“我”至今不能忘记先生的原因是:这位老师至今还没有版放弃我,这个曾经权惹他生气的学生!
2.先生给我的印象主要是从
[绰号][外貌][动作][语言][为人]等方面来刻画的。
3.先生的凶表现在他的[样子]
[性格
]上,作者还具体写了[作文课上]这件事来刻画的。
⑹ 求《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原文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官场现形记》〕长篇小说,清末李宝嘉(1867—1907)著。以谴责晚清官场的黑暗为主题。《玉梨魂》〔《玉梨魂》〕清末徐枕亚所著的一部言情小说。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八表〕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故行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⑺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答案
1 1.很凶 2.选辑教材 有意思的读文章 3.大勾大抹改作文
2 离开先生将近50年,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
才学,负责任,教导有方
3 先抑后扬,开头写先生相貌古怪,又凶,爱骂人,此处为抑。再写出徐先生特殊的教育方法,而凶是负责任,独特的批改作文方法使文章活灵活现,此处为扬。这样把先生写得生动难忘。
绝对原创,我做过、、你要对得住我啊
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体会
梁实秋,他的散文是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高雅,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人物描写细腻,个性独特鲜明;故事叙述的缠绵动人;深沉浓郁、机智的文笔感人至深;别具一格;叙事则娓娓道来、不流于俗……巧妙的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国文老师。总之,梁实秋的散文幽默风趣,雍容大度,舒徐自在。三大亮点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善抓特征,描画细腻。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使人获益匪浅,受益终身。
可以借助网上的阅读评价多找几个网站会有不同的看法,然后拼凑起来,再加一点自己的想法
⑼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第一道,我的老师是一个表面上不注重穿着外表,很“凶”,但很有学问,对学生非常关心的人。
第二道,1.我在课堂上替同学分辨,惹了老师的责骂。
3.老师讲解文章作者,打着江北的官腔朗诵课文。
4.他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来认真的批改学生作文。
5.交给我许多写作技巧。
第三道,不同意。正因为这样才给作者留下最初的深刻印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作者通过从最开始对老师的印象到后文写老师的教学态度,这样的对比更加突出国文老师的形象。
第四道,通过对老师朗诵的描写,写出了国文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同时也写出了我对老师的深刻印象。
第五道,“虚泡囊肿”指作文里的废话虚字。“筋骨”是指作文里真正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批改作文的细节,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同时也照应了下文他教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等许多写作技巧。
第六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得遇先生,三生有幸。先生教诲,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