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教师的感人事迹

教师的感人事迹

发布时间: 2020-11-19 10:27:57

『壹』 汶川大地震关于教师的感人事迹!急!

1、谭千秋:生命最后的姿势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逝世,媒体报道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生还。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袁文婷:青春定格 “公主教师”离去了

袁文婷,四川什邡市人,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袁文婷所在的什邡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遭到严重破坏,楼房瞬间坍塌。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孩子们的伤亡,她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用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教学楼轰然倒塌,她的青春永远定格在26岁。

3、吴忠洪:用生命雕刻师德丰碑

吴忠洪,是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英语教师。2008年汶川地震中,吴忠洪老师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


4、张米亚:在生死之间他选择永恒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张老师的妻子和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5、王敏:美丽之花在震灾中绽放

地震发生时,26岁的王敏在大地剧烈的晃动中冲向教学楼,保护20余名学生向安全地带转移。刚刚到达空地,王敏回头一看,楼梯上还有两名小学生吓得脸色苍白,根本迈不开步子。危急时刻,她再次冲了回去,用瘦弱的身体掩住孩子。最终,两名学生平安无事,王敏却倒在血泊中。

『贰』 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有哪些

一.班主任推女生出教室 王周明是名年轻教师,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 学校行政办公室主任张文说,他从外面赶回学校时,这个女孩一见他就哭了:“王老师为了救我,被砸死了。”

二.舞蹈老师身体护学生 汤鸿今年20多岁,是名年轻漂亮的舞蹈老师。地震发生时,她正在为学生排练迎“六一”儿童节的舞蹈节目。发现险情后,她把学生推向墙角,把她们抱在自己怀中,垮塌的楼房倒在她的身上……她的尸体被找到时,她俯身趴在那面墙的角落里。她的怀里,3个女孩活了下来。

『叁』 关于教师的感人故事

好教师的故事

没有一个教师不想成为好教师的,但是好教师的标准却不尽相同,有几个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一个学生,在十多年后,当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回忆自己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涯时,最怀念的一位老师是曾经教训过他的非常严厉的教师,就是因为他的一顿打骂把他打醒了,从此才努力学习的。

我不由想起以前教师的杀手锏,手中的教鞭,那是老师权力的象征。现在的老师没有了教鞭,也没有了教师的权力。

我也不由想自己不能是个好老师,这倒不全是我没有教鞭,而更因为是我自己就不是一个严厉的人。

另外一个故事:一个科学院院士,回忆自己中学时代的语文学习,应该说他的语文水平是非常不错的,他说当时语文老师是个新出来的老师,普通话讲得不知道是太标准或是太不标准的缘故,一句话也听不懂,于是就自己看课外书,一节二节课看一本。

这个故事是讲给我听的,也是讲给语文老师听的。我不知道那位新老师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如果我们以一般的标准来看他。但是我想他同时是最好的老师之一,因为她给了他选择的自由。

血癌肝癌糖尿病病魔缠身 教书育人做学问鞠躬尽瘁
——缅怀山东聊城大学商学院狄景山教授

狄景山教授病逝已经整整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来,狄老师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的我的眼前。从1996年我上大学认识他以来,狄老师对我帮助很大。一直想写点东西,思绪却久久不能平静,不知从何处下笔。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狄老师的事迹吧。

狄老师一向工作兢兢业业,又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1991年1月,年近不惑之年,正埋头于事业的狄老师,突然有一天在课堂上昏迷过去。医院检查的结果令人震惊:血癌(白血病)。上个世纪90年代初,白血病在中国大陆还是不治之症。就是今天,白血病病人的康复率也是比较低的。整整15年前,得了这种病,就等于判了死刑。而狄老师却勇敢面对病魔,丝毫没有想到放弃,用乐观的精神跟病魔做斗争。经过多次痛苦的放、化疗,狄老师艰难地挺了过来,并于次年上半年出院。9月份新学期一开始,就回到了三尺讲台,一如既往,不,比以往更勤奋、更敬业地忙于教书育人,搞科研。用他自己的话说,死里逃生后,更应该通过努力的工作和科研来回报社会。而一般说来,经过放、化疗,病人的身体极度虚弱,应该静养。白血病人有十年的危险期,也就是说十年内随时可能复发。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类似感冒这样的小病,对处于危险期内的白血病患者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而狄老师却以一种仿佛去日无多的精神,争分夺秒,只要身体条件许可,他就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

狄老师的主要成果基本上都是在战胜白血病,重返工作岗位后取得的。他取得的学术成果,对于一个高校教授来说,可能并不出众。但是大家不要忘记,这是一个处于白血病危险期内的身体极度虚弱的人用生命换来的。他生前担任聊城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山东省市场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学、管理学和农村经济问题。出版学术专著《现代经营学》。在《人文科学》、《企业研究》、《发展论坛》、《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他设计的《HSC管理模式》被企业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荣获“1999年度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多年来,他除在本校教学外,还应经常应邀到企业讲学,进行企业诊断,帮助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策划企业的发展战略。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企业培训先进工作者。他对股市也有很深的研究,对股市有独到的见解,网上也能找到一些他写的股评文章。

狄老师博学多才,在诗文词赋、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创作的中篇小说《冤孽》、短篇小说《猫的悲喜剧》等,文笔优美,对国际国内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度的探究和描述,以文学的形式深刻展现了历史和现实。其书法作品多次被报刊采用,并被用于go-vern-ment部门的外事活动。他喜欢摄影,我影集里面还有一张他送的照片,拍的是他描述家乡的一副对联,很好的把书法、摄影和文学三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

我1996年认识狄老师的时候,他已经又被诊断出来患了糖尿病。谈到病情,他从来不回避,总是很乐观地面对。第一次见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豁达的人生态度。身患绝症后,没有一丝消极,反而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更加的乐于助人,更加的慷慨大方。我毕业后,每每给他打电话,听到他的声音,感受到他那豁达的人生观,对我都是一种鼓励。

(1):2001年,距离1991年发病正好十年,他已经平安度过了白血病人的危险期。我们都为此感到高兴。谁知道,他却再次被送进医院。原来十年前,在治疗白血病时,由于输血感染,他患上了丙型肝炎,已经发展成为肝硬化。其实,白血病后重返工作岗位的狄老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很清楚的。丙肝这么多年,肯定是有症状的。可是这十年,他却很少去医院检查。一心扑在工作上,唯恐耽误工作。他这样的身体,一旦去医院,医生肯定会建议他休息、静养,而他又怎么能割舍的下工作呢?而他多次不顾医生的意见,带病坚持工作,这么多年过来,重病之身怎么能承受得了呢?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发展为肝癌,去年暑假在北京做了肝脏移植。肝脏移植在有合适供体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早做,否则一旦癌细胞扩散或转移,后果不堪设想。就是在等待肝脏移植期间,他已经跟医院签好协议,下午就要进手术室了。医院转来了一个比他年轻的病人,他不顾妻子反对毅然把供体让给了那个年轻人。然后足足等了半个多月,才又有合适的供体,他才做了手术。也许,如果早点做移植的话,他自己身体里面的癌细胞就不会转移到肺部。这次患病期间,他还是坚持教书育人,坚持搞科研,并且于 2004 年开始带研究生。上面所列的成就,就有一些是在这最后几年取得的。而狄老师还是乐观地跟病魔作斗争,积极配合治疗,并打算在肝移植后重返工作岗位,力争做出更多的成就。可是,2006年2月5日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他一直深爱的世界,离开了他割舍不下的亲人、朋友,离开了他还要大干一场的工作。一向乐观的狄老师,弥留之际,还特地让家人回家取来新衣服换上,并且要求把他扶起来,坐着等待死神的降临。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啊,这是一种怎样的豁达啊!
一个15年前就身患白血病,以后又患糖尿病、肝癌的重症患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消极思想,没有一点及时行乐、享受人生的想法,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搞科研,并取得了很多健康人都不能取得的成就。我无意在此把狄老师神圣化,崇高化。我只是想说,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决不平庸,决不甘心命运的安排,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创下了很不平凡的业绩。此种精神,足以鼓舞我,激励我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上下求索。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每每想起狄老师,我就常常想起这两句古诗。也许这两句诗并不恰当,因为狄老师白血病后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才是不惑之年,正值壮年。但是我能够真切地感觉到他是以一种去日无多的精神在工作,他的成果是拿命换来的啊!

而刚上大学的时候,狄老师鼓励我的话还萦绕在耳边“人生的两大财富,就是年轻和健康。现在我已经都失去了。你们年轻人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不要虚度时光。”每每在我遭受挫折的时候,在我意志消沉的时候,这句话就萦绕在耳边,狄老师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希望很多年以后,在天堂跟狄老师重逢的时候,我能够很自豪地说“狄老师,我没有愧对您的教诲。”
愿狄老师在天堂安息!

山人已逝,风范犹存;墨宝留香,文章千古!

『肆』 歌颂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

这是鄙人临时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赐教.结局有点悲惨,如果你不喜欢,可以改成女儿获救了
在一个充满快乐的午餐时间,
同学们在享受着他们的午餐.
而您啃着每年如一日的馒头,
在办公室里批改着同学们的作业,
突然一股呛人的烟雾浸入您的鼻孔.
而您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您自己,
而是冲出办公室奔向教室.
这时您经过您年少的女儿的教室,
她拼命的向您呼救声音越来越小,
此时您看见一个小女孩儿一昏到在门前.
您犹豫了片刻然后毅然决然的穿过了您女儿的教室,
奔向那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儿.
幸运的小女孩儿得救了而您的女儿..
您马上返回到您女儿的教室,
而您年少的女儿已经被无情的大火吞噬的年轻的生命.
永远的离开了您...

『伍』 关于老师的感人故事 很急、

①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②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24岁的教师苟晓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楼教室里。突然,整栋教学楼开始晃动、颤抖。他几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学们,赶快跑!”几乎同时,他冲到阳台上,大声呼叫其他班的老师和学生。

大部分学生从午睡之中被突然惊醒后,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苟晓超一边喊“快跑,危险,快,快……”,一边迅速抱起一名学生往楼下冲。到了楼下,来不及喘一口气,立即返身冲上三楼。他又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去……

当他再一次冲到三楼,再一次抱起两名学生,再一次向楼下冲去时,顶楼轰然倒塌。被苟晓超抱下楼去的学生得救了。然而,苟晓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砖块砸断双腿,胸部也受到了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学校其他教师和村民立即实施救援。看到有人准备搬自己身上的砖块和混凝土,苟晓超断断续续地说:“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学生。”他艰难地用手指着顶楼说:“上面……还有学生……还有……”

苟晓超今年5月2日刚刚结婚,5月12日回到学校上课。当日下午,苟晓超所在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洪口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苟晓超又被紧急转往县医院。因伤势过重,苟晓超在半途中轻轻地闭上了双眼。

③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了,她夺眶而出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聂晓燕老师,你用你那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尚人品为孩子打开了生命之门。

④王周明是名年轻教师,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

学校行政办公室主任张文说,他从外面赶回学校时,这个女孩一见他就哭了:“王老师为了救我,被砸死了。”

⑤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向倩的父亲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学副校长,他悲痛欲绝:“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5)教师的感人事迹扩展阅读

权利义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二) 从事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职业要求

以爱岗敬业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

以开拓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为耻。

以勤勉博学为荣,以懒惰肤浅为耻。

以关爱学生为荣,以漠视学生为耻。

以廉洁从教为荣,以岗位谋私为耻。

以因材施教为荣,以千篇一律为耻。

以团结协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仪表端庄为荣,以不修边幅为耻。

以尊重学生为荣,以辱骂学生为耻。

渊源流变

教学生知识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我们平时虽然称呼学校里某教师为“某老师”,但这里的“老师”其实是教师这种工作,教书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直至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

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人。

『陆』 教师的感人故事五十字左右

感动中国2009十大人物中就有两位写老师的。可以自己压缩下。
烛照深山 李桂林、陆建芬
【事迹】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
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才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柒』 关于教师的感人事迹的材料

山 村 的 葬 礼

“文革”期间,我妈妈和我舅舅下放到一个偏远的山区。“文革”结束后,落实了政策,我妈回到城里,舅舅却在那里扎了根。在我记事的时候,每年春节妈妈都要去乡下给舅舅拜年,顺便还要看望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村民,后来逐渐减少,每隔两三年才去一次。这不是因为人到中年有了惰性,也不是时间久了淡漠了亲情、乡情,而是这几年我妈妈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加上路途遥远来去不便。路途遥远那是实情,来去真是不便。从市内乘车至郊区,再从郊区转车到临江,然后下车去渡口,过了河还要步行三四里,才能看见一座山岗,山岗那里有个叫南岭的村庄。舅舅的家就住在那里。去年暑假立秋之后,天渐渐凉了,我征得爸爸妈妈的同意,到舅舅家去玩几天。临走时妈妈让我带上手机,然后她一直把我送到车站,把背包递给我,说:“换洗的衣服都在里面,到了你舅舅家别忘了给家里报平安。”我接过背包,有点不耐烦地回答说:“知道了妈妈。”说真的, 我已经是二十一岁的人了,最受不了处处还要被人照顾着,这份太平和安逸令我窒息!

乘船过了河,走了很远的路,终于看到了那座山。这时已是晚霞满天。再走近些,落日余辉已成了山丘、村庄的背景图。

我赶到舅舅家,好几个人,正坐在舅舅家门前的小桌子周围吃晚饭。

“呀,是旭华来啦。”舅舅见到我有点意外,忙丢下碗筷站起来,接过我的背包,说:“旭华,先坐下歇息,我给你盛饭去。”

“吃饭不急,热死了,先给我一点水!”我对舅舅说,顺势在舅舅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哎。”舅舅答应着,把我的背包拿进屋子,转身又进了厨房。

坐在桌旁的人,除了舅妈以外,其余的人我不知道怎么称呼,我只有望着他们笑笑。他们见了我,也友好地对我笑笑。

“旭华。”舅妈指着桌旁的人一一向我介绍:“这是隔壁的刘兄弟,哦,你该喊他刘叔。这是你刘叔的儿子,他比你大,你就喊他哑哥。这是你刘叔的女儿叫小菊。” 小菊低着头抿嘴笑。舅妈又把我介绍给他们,“这是我城里的外甥,王旭华,是大学生呢!”

其实这些人我并不陌生,那时我跟着妈妈来给舅舅拜年曾见过面,只不过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叫不出名姓罢了。

“哦,是韩兰的儿子吧。”刘叔说:“当年韩兰来这里插队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姑娘,现在她的儿子都这么大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舅舅倒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开水,放在我的面前。“这太烫了,我渴得受不了,还是喝凉水吧!”说着,我站起身来直奔厨房水缸跟前,拿起瓢,揭开水缸盖舀水就喝。舅舅跟进来,我已经把一大瓢水喝下肚了。

“咳,城里的孩子也不讲卫生。”舅舅抱怨了我一句。

“没事,我身体结实着呢。”我用手背抹一下嘴边的水,笑着对舅舅说。

“有事就迟了。”舅舅也笑了,他递给我一块毛巾,“擦擦汗出去吃晚饭,厨房里温度高。”

我这才觉得,厨房里热得像蒸笼,还弥漫着油烟味。走这么远的路,我身上都没有出汗,现在越擦汗越多,身上也汗湿了。也许是我路走急了的缘故,忽然停下来才有这么多的汗。我赶紧奔出厨房去吃晚饭。

“刘兄弟,你们慢慢吃。”舅妈站起来,说:“我给旭华收拾房间,好让他晚上有个安身之处。”她走路一瘸一拐地。小菊忙去搀她,“婶,我也吃过了,还是让我来帮你吧。”

“好啊。”舅妈笑眯眯地答应着,俩人进了屋。

“舅妈的脚是怎么啦?”我问舅舅。

“扭了一下,没什么大碍,过几天就会好的。”舅舅不以为然地说。

晚饭过后,舅舅对刘叔说,地里的玉米棒也掰得差不多了,明天就不要过来帮忙了。刘叔说,还是让小菊过来吧,她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

刘叔和哑哥回去了。

“快要开学了吧?”舅舅问我,“你妈的身体现在怎么样了?”

“开学还有一个多星期。”我回答说:“我妈的身体不见好也不见坏,还是老样子,她来去不便,就让我来看看你们。”

“嗯。”舅舅又叹了口气,说:“要是龙儿还在的话,现在也跟你差不多大了。”

龙儿叫小龙,是舅舅的儿子,他比我小两个月。十一岁那年,他和村上的几个小伙伴去河里洗澡,溺水死了。事情已经过去十年了,舅舅至今还在想着他。

“舅舅,小龙死去这么多年了,你也别难过了。”我劝着,我知道舅舅是在触景生情,他看到我,就想起了死去的小龙。

“是啊,时间冲淡了一切!”舅舅站起来,“旭华,你坐一会儿,我收拾一下,给你烧洗澡水去。”

“大伯,还是让我来吧。”小菊扶着舅妈出来,笑盈盈地帮着舅舅麻利地收拾好桌子上的碗筷菜盘,进了厨房。

天渐渐地黑下来,小菊从厨房里出来对舅舅说:“大伯,洗澡水烧好了。”她走时冲我一笑。几年前,她还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现在却出落得秀美可人。

洗过澡之后,我进了舅妈和小菊为我收拾的房间。这是一个大间,表弟小龙还在、表姐还没有出嫁的时候,这一大间被隔成两小间,左间是表弟的卧室,右间是表姐的闺房。现在隔墙早已撤了,里面堆放着粮食,腾出一块地方,支起一张床,暂时就权充我的卧室。

“乡下不比城里,你就将就着一点。”舅妈进来笑着对我说。

“学生宿舍没有这么大,也没有这里安静呢!”我对舅妈说,“哦,舅妈,明天早晨别忘了喊我,我也要到地理去掰玉米棒。”

“那你就早点歇着,跑了这么远的路也累了。”舅妈出去了。

我还真是有点累了,拿出手机,给妈妈打了个电话报平安,然后钻进蚊帐,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我被屋外的响声吵醒了,掀开蚊帐,走出屋子,舅舅、舅妈还有小菊正在门前的土场上晒玉米棒子。我伸了一个懒腰,昨天的疲劳随着两臂张开扩散而去。我这才体会到妈妈说过的话:年轻人劳累一点算什么,一觉醒来体力就恢复了。

“旭华起床啦。怎不多睡一会儿?”舅妈问。

“我不喜欢赖床。”我说。

“那你就到厨房里去刷牙洗脸,早饭在锅里。”舅妈说:“吃过早饭你和小菊去地里掰玉米棒。”

“你怎么能叫他去掰玉米棒?”舅舅责怪舅妈说。

我赶忙说:“舅舅,是我自己要去的。”

“你听见没有?”舅妈说:“他昨天晚上就跟我说要去掰玉米棒,这哪能怪我呢?”

小菊在一旁偷偷地笑。

早饭后,舅妈像队长一样地指派我和小菊去掰玉米棒,让舅舅把掰下来的玉米棒,用蛇皮袋子装着往家运。小菊提着篮子前面走,我拿着蛇皮袋子后面跟。

早晨的雾霭还没有散尽,朝阳照在山野村庄上,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影子,影子的边缘也不清楚,天空却是美丽的,几乎是透明的金黄色。霞光渐渐增强,光辉灿烂,这种光彩是多么生气勃勃。晨曦时强时弱,有时鲜艳夺目,有时渐渐暗淡。当树叶、小鸟都能看清楚时,周围显得特别宁静。不一会儿,这种宁静,被山民们下地干活的脚步声打破了。

大约走了一里多路的光景,到了玉米地。小菊进了玉米地开始掰玉米棒,我还拿着蛇皮袋子跟着她。

“你不是来掰玉米棒的吗?拿着袋子跟着我干嘛?”她笑着对我说。

“哦,那,那放在哪儿?”我拿着袋子问。

“到底是城里人,没有做过乡下活。你把袋子放在地头,等我们把篮子装满了,再装进蛇皮袋子里。”说着,她又一笑。

我知道,她没有嘲笑我的意思,只是教我怎么做。我把蛇皮袋子放到地头,和她一起掰玉米棒。

“华哥,你上什么大学?”过了一会儿,她问。

“师范大学。”我回答说。

“那我该叫你老师了。”

“我现在还是一个学生,学生还没有做好,你哪能叫我老师。”

她边掰边说着话,说话干活两不误。我却没有这个技能,说话时手里的活就得停下来。

“我说我是老师你信吗?”

“我为什么不信?我上小学时侯的老师就是像你这么大。”我说。

“哦,可我已有三年的教龄了。”

三年的教龄?我还真是有点不信。我停下手中的活看着她,她也在看着我,好像是在等待我的回答。我还没有说话,她笑了,“不信了吧?我就知道你不会信。”

“三年前你多大?”我问。

“十五岁。”她回答说。

“十五岁你就当了老师?”我有点好奇,“那你是怎么当上老师的?”

“这里的孩子,上学都要到二十里的镇上去,每天往返两次就得花上三四个小时。村里就想在这里办一个教学点,可是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人选。正好那年我初中毕业,村长就找到了我。开始我有点当心教不好,但我还是接受了,就这样当上了老师。当时,学校只有八个学生,一年级五个,二年级三个。开始时,人们都喊我娃子头,一年下来村民见我教得还不错,便改口喊我老师,七沟八寨的孩子也来这里上学。由原来的八个学生增加到二十六个,又增设了一个三年级。”

“什么?你一个人要带三个年级?”我不禁问道:“那课是怎么安排的?”

“是呀,我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语文、数学,各门功课都得教。我常把课本推放在课桌上,先给三年级讲解或辅导,低年级学生就可以上自习课做作业了;然后再给其他两个年级上课。”

“那你不是很累吗?”

“说不累是骗人,可我已经喜欢上这份工作了。”

“村里给你月薪是多少?”

“我们这里没有月薪,只有年薪。”

“年薪是多少?”

“二三百元。”

“二三百元?这也太少了吧!”

“当你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一双双求知欲的眼睛望着你的时候,钱多钱少也就无所谓了。”

我忽然觉得她的伟大我的渺小来。说句实话,我的理想原本不是当老师。可是命运捉弄人,高考时偏偏被师范学院所垂青。无奈今后的前程也就是“教馆原来最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 了。小菊的一番话,在我心里着实起了很大变化。此时此刻,我才知道,为什么人们把世界上最美好词语衷心献给老师,因为老师甘愿把整个生命相托给这份事业,一声老师,喊出无比的尊重,唤出无限的期待。

剩下的玉米棒,不到中午就掰完了。舅舅把掰下的玉米棒运回了家。到了下午三四点钟,秋云漫上天空,样子是要下雨了。我帮着舅舅、舅妈,把晒在场上的玉米棒收拢在一起,然后拾进箩筐往家里抬。

黄昏,晰晰沥沥地飘下雨丝,窗外便是迷蒙的世界了。黄昏的苍穹挂在上面,没有一点颜色。树叶不协调地飘落在旷野中,牛毛似的细雨密密麻麻地斜飘在竹叶上,一股浓浓的绿意跳入眼眸。山野已升起淡淡的雾气,袅娜地飘了过来,悄悄地溜进我窗户的缝隙,带给我一缕泥土清新的芬芳。凝望雨帘中,远处的山丘静静地俯卧在风雨茫茫的大地上。

小雨一连下了几天,这给山里人带来了忧愁。地里的好多事情等着他们去做,可是老天不能善解人意,秋雨却把人们堵在家里。我倒不觉得忧愁,小菊天天过来和我聊天,我们说话很投缘,聊得也很开心。

“华哥,你知道你有多幸福吗?”她说。

“幸福?我倒不觉得有多么幸福。”我回答说。

“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那天晚上刚到的时候,你舅妈向我们介绍你是大学生,你知道你舅妈有多自豪吗?”她学着我舅妈说话的样子,说:“这是我城里的外甥,王旭华,是大学生呢!”

“这有什么?”我不以为然地说:“三条腿的蛤蟆难找,现在的大学生到处都是。”

“你别说得轻巧。我们这山沟里就是没有一个大学生。就说去年吧,离这里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学生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结果凑不齐五千元的学费而喝药寻死了。”说这话时,她深深地叹了口气,似乎是在惋惜死者,又似乎对这件事不可思议。

“要是……”我望着她,她也正望着我,“要是这事放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

“我才不会那么傻呢。”她笑着低下头,“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也太不值了。”

『捌』 关于老师的感人事迹

1、血癌肝癌糖尿病病魔缠身 教书育人做学问鞠躬尽瘁
——缅怀山东聊城大学商学院狄景山教授:
狄老师一向工作兢兢业业,又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1991年1月,年近不惑之年,正埋头于事业的狄老师,突然有一天在课堂上昏迷过去。医院检查的结果令人震惊:血癌(白血病)。上个世纪90年代初,白血病在中国大陆还是不治之症。就是今天,白血病病人的康复率也是比较低的。整整15年前,得了这种病,就等于判了死刑。而狄老师却勇敢面对病魔,丝毫没有想到放弃,用乐观的精神跟病魔做斗争。经过多次痛苦的放、化疗,狄老师艰难地挺了过来,并于次年上半年出院。9月份新学期一开始,就回到了三尺讲台,一如既往,不,比以往更勤奋、更敬业地忙于教书育人,搞科研。用他自己的话说,死里逃生后,更应该通过努力的工作和科研来回报社会。而一般说来,经过放、化疗,病人的身体极度虚弱,应该静养。白血病人有十年的危险期,也就是说十年内随时可能复发。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类似感冒这样的小病,对处于危险期内的白血病患者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而狄老师却以一种仿佛去日无多的精神,争分夺秒,只要身体条件许可,他就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
2、乡村教师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热点内容
丙酮物理常数 发布:2025-05-17 08:07:23 浏览:784
职校家访活动 发布:2025-05-17 03:05:09 浏览:998
天盾生物 发布:2025-05-17 02:23:17 浏览:788
物理过程模拟 发布:2025-05-16 19:11:36 浏览:878
赏识教育作文 发布:2025-05-16 18:49:59 浏览:234
集英语 发布:2025-05-16 17:04:47 浏览:492
老师被虐漫画 发布:2025-05-16 14:44:27 浏览:702
生物中规律 发布:2025-05-16 10:58:44 浏览:154
班主任种子 发布:2025-05-16 09:59:57 浏览:333
财富地理博客 发布:2025-05-16 08:15:18 浏览: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