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老师
『壹』 教师的魅力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爱”是高尚师德的核心本质,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一个“爱”字,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个学生。正如现代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的:“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比父爱更广博,比母爱更细腻,比情爱更无私。我更认为是一种“理智爱”。我对所有的学生坚持做到“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力和感情,从来不用粗俗的言语责骂学生,甚至把按时上课也看作是尊重学生的行为之一。爱的体现形式有多种:
1、对于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严格要求。特别是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会主席杨勇,严格要求能够促进他们更快成长。如今他们都在各自的高校取得了新的成就,而对这份“严格”至今心存感谢。
2、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把精力尽可能多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3、对于犯错误受处分的学生,我坚持以理服人,使学生真正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我注意防止他们自暴自弃,以发现其闪光点,鼓励他们站起来。高二时,我所带的班分进一名叫刘逆的学生,从其他老师的嘴里我了解到他学习一般,但却因为表现差受到学校的处分而小有名气。经常旷课迟到、上课睡觉、甚至老师正在讲课,他却从后门溜出了教室。与他接触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他爱好广泛,会弹奏几种乐器,口才也不错,曾经是“小白帆艺术团”的少年演员,身上积聚着非常大的“负能量”。通过引导,让他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校艺术节文艺会演中大出风头,从中使他看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成功后的愉悦,一种得到人们认可与肯定所带来的愉悦。
4、青年学生信息量大,创新意识强,敢于提意见和建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经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这是一个老师应有的胸怀。要相信学生具有主动构建、自主成长的潜力和能力,相信学生人人有志,人人有智。
一个心里有“爱”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把“爱”浸透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而这份“爱”的源泉,却来自教师健全的人格。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其深层次的核心内容就是“爱”,有“爱”才可能有“一切”。
二、“学”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
教师人格魅力的实现,体现教师的才情和教书育人的效果之中。而教师的才情,来自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知识传递结构中,教师处于核心的地位,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他们存在的巨大潜能,要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淋漓尽致的发挥。我们教师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极营造素质教育氛围,并其传统的“填满容器”的教育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超越自我,敢于创新。
教师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教育水平和增强教学教育效果。
教师的工作就像伸缩性极大的橡皮筋,有些人比较“悠闲自在”,有些人却“没完没了”。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而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让教师主宰课程,即教师不仅要是专业课程的实施者,还要是专业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经验仍然重要,但不再是复述书本知识经验,而是建立在学科教育理论和专业学识基础上因思想而获得的经验。为此,教师要会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教师做学问、搞研究,不是奢望,而是现实。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问和研究,创新教育更需要学问和研究。指导学生的发展需要学问和研究,促进教师的自身成长也需要学问和研究。没有学问,无从指导学生和提升自我;没有研究,无从产生自主的认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教师最突出的特征是会学习,学习已变成了他们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种终身享用的福利。这种学习性质是内隐的、内在的;目的是非功利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的过程富有参与性、自愿性;目标是自定的;动力来源于个体的需求;价值在于满足兴趣爱好;观点在于自我提升的需求。
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重要性之一,就是榜样作用。教师不应该靠权威与大道理来施加影响力,而要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用启发的方式,身体力行地做好垂范。所以我一直以为教师的品德远比他的业务重要的多。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是教育的根本。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使这种根本的体现。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新课改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中,教师“只管学生的分数好不好,不管学生的心情好不好”的现象比较严重,他们总是抱怨学生的脑子笨,学习不用功;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容器,只是等待着老师的灌输。孩子们失去了许多童年的欢乐,充满稚气的孩子却背负着成年人沉重的期望,在紧张、疲劳的气氛中挣扎。苏霍姆林斯基断言:“儿童的心变成什么样子,变成鲜花还是枯树皮,取决于教师。”或许,当今的教育更需要的是好的教师,有魅力的教师。只有在每个学生遇到魅力教师这样的“活水”来浇灌的时候,学生才能蓬勃生长,散发出魅力之光。
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学生涯中独帜一树,光靠爱岗敬业的精神远远不够,还取决于是否具有魅力,能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课堂。而教师的魅力又需要具有敢于挑战传统的勇气和洞察一切的睿智。因为内在的魅力不是被某个专家“牵着鼻子走”,也不是缩手畏脚“摸石过河”。从某种角度上看,魅力是一种个性张扬;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一场争议;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片曙光。
一、 魅力老师的魅力课堂。
“儿童的心,春天的脸,享受成功时,阳光明媚,遭挫败时,阴雨绵绵;与知识共鸣时,激情洋溢,相斥时,萎靡不振。” 布鲁纳曾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课前,魅力老师要悉心解读学生,认真寻找教学的起点,设法增添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和挑战性,提高学习的投入度。
二、 魅力老师的魅力实践。
魅力数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开展有意义的具有浓厚数学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魅力老师的魅力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认为有魅力的教师教师要以丰富的情感魅力去感染学生,通过亲切的话语、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眼光、认真的倾听等言行展现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欣赏、信任、期待,从而用富有情感色彩的教育艺术陶冶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实现以情感人,以情治学,以情育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从不吝啬表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从不随意批评,且批评有方,疏而不堵。
四、魅力老师的魅力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常常教然后知不足。其中有些属于精益求精的建议,有些属于教无定法的设想,还有一些是对某些问题的探讨。有魅力的老师倡导课堂教学的随机生成性,但决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倡导随机生成与讲究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统一。
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反思的学者,我们的数学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在课前,更多地是在课中和课后。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程提倡教师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环节,反思学生的变化发展,反思神圣的教育法典。因此,有魅力的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开始就要求提供学习的条件,课堂上不拘泥于教案,把数学活用,把关注的目光全部投在学生身上,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及时写出反思笔记,分析和记录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其中不免有自己开心的教学故事,或困惑的教学案件。但我们不妨用老舍先生的话来作个总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魅力老师教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学设计中还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教法进行评判,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通过及时地回想和记忆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经验教训,实现学习内容的再创造,从而把握自己的学习风格,更好地加以利用。
当然,魅力来源于挑战!充满青春活力的“弄潮儿”,你们还犹豫什么?让我们的数学教育拥有更多充满魅力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