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说话
见到学生来以后要保持微笑,说话自是要说您而不是你,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要注意态度控制,尽量少布置一些作业,课程最好在课上就全部完成,下课以后要多与孩子们沟通交流,比如问一问最近学习吃不吃力,或是有没有与其他小朋友闹矛盾,也可以在说话的时候谈及一下他的家庭,让学生觉得你很关心她。当学生有任何一丁点进步的时候,你都要去真诚的赞美鼓励他们。千万不要对他们说你错了,更不要与他们争辩什么,这会显得你很掉价。你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当官,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在课上多鼓励他们发言,要他们去实践,而不是老是一个人在讲台上没完没了地讲,最好是在游戏中学习,让他们让爱你的课堂。如果是你有错误,一定要断然承认。
② 网上有班主任如何说话
不由太刻意,自然就好
③ [转载]班主任如何说话(转载)
你会说话吗?一个班主任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应该像相声演员一样,追求无止境。说话,对一个班主任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完美的语言,不一定是标准的普通话,可以带有一点方言,关键是要有自己的风格。说话的声音是一个问题,而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怎么样让话说得在理,起到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又是另一个问题。有的话应该这样说……
1、丑话要说在前面
班主任的想法和做法一定要让学生和家长知道,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因为他们有知情权),也是对自己顺利实施计划作铺垫。特别是一些涉及到批评、处罚的敏感问题,一定要事先详细告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到什么程度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考虑到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有限、易反复的特点,应当在实施处罚前不仅要做好足够的宣传工作,在实施初期也应当有一定的缓冲余地,采用渐进式地,要求逐步提高。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如果不事先告知学生上课不得使用手机,就直接采取行动扣留学生手机,像这样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是天经地义,说不说都无所谓的事,严格地说是一种侵权行为,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反抗就觉得这样做没有问题。我们的学生经过长期的“教育”,养成了听话的习惯,“奴性”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但是可以预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听话”的学生会越来越多。现在有很多人在议论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育了,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我说什么你就要听什么上,甚至我不需要说你就必须无条件服从,当然你就会觉得阻力越来越大。
2、好话一定要说两遍
有句话叫“好话不说两遍”,我不知道是什么人发明的、是什么用意?在我看来,如果真是好话,应该多说几遍,因为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说好话可以让人如沐春风。“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的班主任批评学生可以长篇大论,但却很吝惜对学生的“好话”,好话不仅包括表扬的话,还有问候的话、鼓励的话,要养成随时随地在不经意间赞扬学生的习惯,这些都是积极的暗示,一个人如果不断地接受积极的暗示,就能转化成向上的动力。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绝不是一次就能夸出来的,应该是“好孩子是不断地夸出来的”。
很多孩子就是在不断地被批评、被否定中成长的,结果他们都变成了你批评他的样子。改变我们的教育思路,从改变我们对孩子说话开始。
3、满话不能说
满饭好吃,满话不能说。我在《运筹帷幄》一文中已经对此作了详尽的描述,班主任在说话是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要考虑到学生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换句话说,不能把学生和自己逼到绝路上。有时班主任会因为一时冲动,未经仔细考虑,说出一些满话、过头话,实际上事后很难兑现。如果多次这样,班主任的话在学生心里的份量就要打折扣了,学生根据以往经验会对你的话做个评估,班主任的威信就渐渐下降了。虽说班主任的话不是金口玉言,但是也要尽量说到做到,做不到的或不能坚持做到的就不要说。
古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按法律概念,班主任对学生说出的话可以看做一种口头要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要约”是这样规定的:“要约实际送达给特定的受要约人(可以理解为学生)时,要约即发生法律效力,要约人(此处可以理解为班主任)不得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撤回或变更要约,否则构成违反前合同义务,要承担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任。”如果真的那么严格,班主任可能就不敢说话了,但是这可以作为一个参照,让我们意识到不能轻许承诺,一旦承诺就必须要兑现。这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提高“法商”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自己的言行就要首先受到约束。
说话前三思,不要说了过头话,事后又不兑现,让你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打折扣。
4、闲话要经常说
班主任端着架子,不苟言笑,认为这样可以保持教师的威严,除了教学用语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平时和学生一句闲话都没有,这样的班主任很难和学生沟通,也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需仰视,这样的师生关系早就过时了,学生也不会因此而对教师顶礼膜拜,至多是个话不投机罢了。
我主张走到学生中去,用最朴实平常的话和学生聊天拉家常,即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鲜活的第一手资讯,帮助你了解当今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指导你调整教育策略。在课间、课后,在校园里,在放学的路上,这样的闲谈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经常去你的教室转转,那不仅是学生的第二家园,也应该是班主任的另一个家。有的班主任除了上课,就只呆在办公室,即使难得到教室去,也是发发通知,“非必须,不进班”,这样的态度,很难搞好班集体建设。
你说一家人每天说的话有多少是必须说的?恐怕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谈话都是在说闲话,说闲话,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一环,班主任不喜欢和学生说闲话,说明他并不喜欢喝学生相处,不能和学生成为一家人。
闲谈,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5、狠话掂量着说
人都有情急的时候,情急的时候会冲动,会口不择言。班主任会在班上放出狠话:如果不怎么怎么样,就要怎么怎么样。实际上呢?又不可能做到。不可能做到,那说了有什么用?除了当时出口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让学生在心里看低你、增加抵触情绪。班主任和学生不是敌对的双方,没有必要剑拔弩张,班主任不仅要和家长,也要和学生建立利益一致的思想,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也和学生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说话斗狠,有这个必要吗?
但是,班主任也是普通人,也有情绪激动的时候,甚至有气急败坏的时候,可以理解。我觉得有时该发火的时候也要发发火,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震慑力,所谓“掂量着说”,是指在发火的时候内心要冷静,遣词造句注意把握分寸,不涉及到人格侮辱,不践踏学生尊严,在骂声中让学生感觉到你的用心良苦。可参看我“骂人”的经典之作——《
告诉我一千个可以原谅你的理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能保证说话严谨到滴水不漏,那样也太累人了。所以,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你是真诚的,是真心为他们好——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回到主题上,如果没有一颗真诚的心,那越会说话就越透着虚伪,所以,用心还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提高我们说话的力量。
④ 语言的艺术——《班主任如何说话》读后感
[语言的艺术——《班主任如何说话》读后感]
在一次读书活动中,我们谈到了“适当的教育”这样一个话题,我对于“有学生不回答问题该怎么办?”也有一些思考:我们班级有个叫王鑫的男生,在我的课上经常被提问,因为他时常剥手指或者低着头,一眼看去,不像在认真听的样子,我就想用提问来集中他的注意力,语言的艺术——《班主任如何说话》读后感。但他站起来后总是低头不语,拿他没办法。好不容易张口时,他也是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说着,受了活动的启发后,我也尝试了让他重复其他同学的答案或是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他稍有些改观了,吐出了几个字,可是声音小得可怜。于是,我秉着“对学生要不吝于表扬和鼓励”的原则,对他说:“嗯,回答正确了,要是声音再大些就好了!”其实,刚开始,我是不耐烦地:“大声点!/快回答!”诸如此类的简单、粗暴的语言不在少数,结果是他越来越不回答了。可见,语言的表达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如何说话》这本书上说:“善于说话的班主任,头顶孕育一片晴空;拙于说话的班主任,脚下滋生万丈深渊。”我在锡山进修学校参加培训时,一位老师调侃道:“有的老师对学生很温和、总是笑眯眯的,但那也许是两个字——虚伪。”当然,任何事不是绝对的,如何拿捏好语言的艺术,既不尖锐,又不让人觉得有失真诚,还得从书中寻找答案。“读史让人明志”,我说:“读书使人明思”啊!
这本《班主任如何说话》很实在,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提出策略。比如,面对主动承认错误的学生,突遇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号召学生奉献爱心时,等等,班主任应如何说话?每个例子都分为“情景再现”、“情景分析”、“说话策略”三大板块,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说话策略”,又分为“下下策”、“中策”和“上上策”,并说明了每种策略的利弊。看到有的例子会想,哎?我也是这么做的,有的呢,则刚好解答了平时工作中的疑惑。先看“目录”部分,共分为五辑:当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班主任如何说话?当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时,班主任如何说话?当学生出现情感问题时,班主任如何说话?当师生发生冲突时,班主任如何说话?当家校交流时,班主任又如何说话?其中,我对“家长指责自己不负责”这一内容印象深刻。事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小超的男孩因基础差、成绩落后而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与信心,他的
班主任老师常找他谈心,但都没多大用处。一次,为了帮助小超找回在学校的快乐,班主任决定不再施压于他的学习,于是对他说:“在休息时可以去打打篮球或乒乓球,也可以看一看时尚杂志,读后感《语言的艺术——《班主任如何说话》读后感》。”他很爽快地答应了。结果,他周五放学离校后,周一就没来上学了,并和父亲撒谎说:“是老师让我滚的。”以此作为逃学的借口。他的父亲一见到老师就情绪激动地质问老师:“你太不负责任了!怎么能让他滚呢?”学生是连接家长和班主任的桥梁,然而大多数家长由于知识和观念上的局限,往往更倾向于相信子女的话而很少对其进行甄别和核实。我们来看,小超的班主任该如何解决这件事呢?书中为我们出了三种策略:“下下策——”……由此,我联想到自己的一段经历。我班里有个学生叫陆婉苏,成绩优异,争强好胜、懂事明理,就是脾气“暴”了点。在她四年级的第二学期中,她被评为“规范生”,没有做到“三好生”。这引来了一场风波。休业式后,她气鼓鼓地拿着“规范生”的奖状回了家。没过多久,她的爸爸发来了短信:“为什么陆婉苏没被评为‘三好学生’?”我对他解释道:“评定三好学生是依据孩子平时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表现,由各科任老师和学生的选择共同确定的。”但他非咬定是我一手决定的不可,并说我是不公正等等。又一番解释后,他继续问道:“孩子就是不服气,在家里又哭又闹!怎么办?”我诚恳地提出让我和陆婉苏通一下电话,他的爸爸却说:“你怎么这样?孩子已经很难过了,不要再刺激她了!”我详细地对他说了那些三好生的表现是怎样的,试图让他信服。谁知,过了一会儿,一条短信又来了:“那陆婉苏这学期是不是退步了?”我回了他:“是的。”
他又不依不饶了。事后,我也很后悔,如果当时能冷静地机智地回答,比如“她没有退步,只是其他同学的表现更为优异。”也许就能避免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这本书的内容涉及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关注了许多细节。比如开篇序言中谈道了:“参加教育实习那年,……必经之路。”正所谓“在坎坷中前行,在失败中磨砺”。不过,书上列举的大多是成功的例子,我在实际工作中也用到类似的做法,可效果不怎么样。比如,针对班级学生排队不整齐、有说话、散漫的现象,我对他们说:“排队可不是为了受约束、应付检查的,是为了我们自身安全的考虑。如果队伍散乱,同学们推推搡搡、说说笑笑,就很容易发生踩踏、跌撞等事故,后果可不得了啊!”听到这儿,有的学生连连点头,有的若有所思。正当我自鸣得意时,现实却是那么让人失望。他们仍旧排不好,要说话,要拉扯,要走歪。我就纳闷,难道小学生光靠做思想工作还不成,必须强化训练和反复实践后,才有效?工作中,我也发现,有一阵如果经常强调,稍微好一点,恨不得要亲自带着队伍才行。过一阵,他们又会恢复老样子。毕竟是小学生,不像中学生那么自律。
我想,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能化解生活中的矛盾,扫除工作中的障碍;也是一个人睿智、良好心态和素养等的体现。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告知班主任如何说话,对每一个人都是受用的。
愿我们借语言的艺术,拥有艺术的人生!(吴虹)
〔语言的艺术——《班主任如何说话》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⑤ 读《班主任如何说话》心得
“班主任”我们常常戏称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今年我有幸当了一回初一的主任,尝了一下“当官”的滋味。之前常常听老教师抱怨当一年主任要蜕一层皮,可能说得有些夸张,但对一个从来没有当班主任的经验的人来说真的是一点都不过分。
暑假里我无意中借到一本名为《班主任如何说话》这本书,读后我深为赵坡老师严谨、细致、独特的教学态度,能够从身边教学案例入手,层层剖析,从微小中发现问题,解决它。他写得通俗易懂,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读来亲切并且感触颇多。特别有两句话是这样说得:善于说话的班主任,头顶孕育一片晴空,拙于说话的班主任,脚下滋生万丈深渊------事实已经证明,善于说话的班主任三言两语就能顺利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寥寥数语就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斗志,运用如珠妙语就能化干戈为玉帛;而拙于说话的班主任,往往一张口就让学生心生愤怒,常常一句话没说完就让学生有堵上耳朵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我班的某某,临近期末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连几天值日班长总是记到他的名字,不是自修课讲话了,就是副课乱插嘴弄得任课老师非常感冒。那天放学前我实在有些熬不住了,大吼道某某怎么回事又记到你的名字,都第四次了。话刚说完,他就跳了起来说道,明明三次,今天又不是我讲话是他们跟我讲得。听听一说到错,都是别人的错,典型的任性、自私、霸道、不负责任、只有自己。我的火直冲脑门,又讲了一些过激的话。他是气呼呼的走了。
看了这本书我又想起这个案例,之所以他会这么生气可能更多的是那段时间老师频繁地批评、指责,使他会简单的认为老师讨厌他,故意不放过任何一个让他难堪的机会,让他出丑。站在这个角度考虑,我也许能理解他的感受了。班主任虽然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要接触形形色色的家长和个性迥异的学生。即使是同一件事,面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班主任也要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特别面对突发事件,更要求班主任说话时能够高水平的“临场发挥”。所以,班主任的说话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单一和孤立的行为,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苦练内功。
⑥ 跟班主任如何说话,技巧和注意用词怎么让老师觉得有礼貌
轻声细语
⑦ 班主任如何说话在线阅读
我靠。。。这还要问啊???教育学白学了啊!!快,准,狠。。。
快:就是简洁,明了。。。。
准:就是说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想法,别说了半天还搞不懂什么意思,这只会让学生烦!
狠:就是说话要有力度。。
⑧ 跟班主任如何说话,技巧和注意用词怎么让老师觉得有礼貌呢
多用敬语,请问,您之类的话,会让老师觉得有礼貌。但表情不要太严肃,适当乖巧一点,会很讨老师喜欢
⑨ 问:跟班主任如何说话,技巧和注意用词怎么让老师觉得有礼貌多用什么词急,在线等!
我和班主任吵过架,她先骂我的,结果被她骗了,教导主任哄我说只要写检讨就没事了,可后来还被记了小过😓现在想想都觉得委屈😭
⑩ 读《班主任如何说话》后感
“班主任”我们常常戏称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今年我有幸当了一回初一的主任,尝了一下“当官”的滋味。之前常常听老教师抱怨当一年主任要蜕一层皮,可能说得有些夸张,但对一个从来没有当班主任的经验的人来说真的是一点都不过分。 暑假里我无意中借到一本名为《班主任如何说话》这本书,读后我深为赵坡老师严谨、细致、独特的教学态度,能够从身边教学案例入手,层层剖析,从微小中发现问题,解决它。他写得通俗易懂,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读来亲切并且感触颇多。特别有两句话是这样说得:善于说话的班主任,头顶孕育一片晴空,拙于说话的班主任,脚下滋生万丈深渊------事实已经证明,善于说话的班主任三言两语就能顺利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寥寥数语就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斗志,运用如珠妙语就能化干戈为玉帛;而拙于说话的班主任,往往一张口就让学生心生愤怒,常常一句话没说完就让学生有堵上耳朵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我班的某某,临近期末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连几天值日班长总是记到他的名字,不是自修课讲话了,就是副课乱插嘴弄得任课老师非常感冒。那天放学前我实在有些熬不住了,大吼道某某怎么回事又记到你的名字,都第四次了。话刚说完,他就跳了起来说道,明明三次,今天又不是我讲话是他们跟我讲得。听听一说到错,都是别人的错,典型的任性、自私、霸道、不负责任、只有自己。我的火直冲脑门,又讲了一些过激的话。他是气呼呼的走了。 看了这本书我又想起这个案例,之所以他会这么生气可能更多的是那段时间老师频繁地批评、指责,使他会简单的认为老师讨厌他,故意不放过任何一个让他难堪的机会,让他出丑。站在这个角度考虑,我也许能理解他的感受了。班主任虽然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要接触形形色色的家长和个性迥异的学生。即使是同一件事,面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班主任也要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特别面对突发事件,更要求班主任说话时能够高水平的“临场发挥”。所以,班主任的说话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单一和孤立的行为,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苦练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