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班主任作者

班主任作者

发布时间: 2020-11-20 05:59:49

A. 班主任工作漫谈的作者简介

魏书生,1950年生,28岁始到中学任教。
魏书生从1986年起先后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市教委副主任,市教委主任、党组书记,另外还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43项社会兼职。但他始终不离教学第一线,坚持上语文课,1998年以前一直当班主任。任市教育局长后,除兼上课外,还做着不挂班主任名的班主任工作。他是教书育人的模范。
20多年来,魏书生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港、澳地区作报告2000多场,上公开课1000多次,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撰写、出版了20多本书。
由于成绩卓著,魏书生先后获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殊荣。

B. 求类似于班主任系统的小说

这几篇都是男频系统问,可参考下文本,希望你喜欢~

天降美女系统
作者:禽兽哥
被校霸欺辱,成绩一落千丈,他愤怒不已之时,脑袋里突然传来一阵响声:“宿主,恭喜您,您已经跟系统绑定成功!”他要逆袭!校花,你等着吧!
极品女神系统
作者:素昧平生
看过被绿了之后得到系统的小说吗?没看过?那就赶紧来看看吧,什么?你看过?那你看过的绝对没有这本好看!
无敌兑换系统
作者:蚊烟香
在青楼醉生梦死的李峰竟然被一个奇怪的东西寄生了!而且这玩意儿还自称是当铺兑换系统! “本当行收任何当物,值十当五。” “节操你收不收?” “收。” 从此以后,李峰成为了一个无所不收,无所不当的当铺老板,以系统典当物品,收获各种丹药,功法以及...妹子。过上无人不羡的生活。
(来源:爱米小说精选)

C. 我和我的胖熊班主任:南辕北辙,程回周海,作者的真名,图片,这小说

作者是胖熊,小说题材属于现实类题材,素材源自生活,是真实生活的映射,当然,毕竟是文学作品,肯定是会有一定的修饰和相应的文学形象。用上了小说的技法,对材料予以适当的剪裁和排列,回忆与现实交织,看起更像创作而不是写实。
目前作者和“程回”住的很近,发展成类似于父子的关系,没有在一起,也许是为了作者,也许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即便离了婚,仍然选择孤单一人,这大概就是已婚同志的无奈吧。

D. 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读后感作者及简介

《如何当好班主任》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最新力作,采用光盘配书的全新产品形式,充分展示了魏书生“民主与科学”、“以人为本、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从理论和操作层面上尽现班级管理的艺术,它是魏书生老师对自己多年工作方法和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对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有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可让从教者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当好班主任的奥秘,是为师从教不可不听、不可不读的上乘之作。

课程提纲: 一、班级管理民主化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2.建立互助的关系 3. 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4. 决策过程要民主 二、班级管理科学化 1.计划系统 2.监督检查系统 3.总结反馈系统

书本内容: 一、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 二、学生素质培养三、班级管理原则 四、班级管理方法 五、班级管理细则 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魏书生

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省功勋教师。他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再差的学生到他手上,个个品学兼优;他是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用二十节课教完二百节课的内容,学生成绩好得出奇;他初中毕业,从未上过大学,却被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他不是专职演讲家,却被誉为“现代孔子”,游学海内外数十年,讲学数千场,所到之处无不轰动;他不是专职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反思:

我工作20多年,一直当班主任,虽然比较辛苦,但能和学生亲如一家的感觉让我喜欢,20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自已觉得积累了一点经验,但没有一些实质性的指导,也缺少一些反思。

假期里,魏书生的《如何当好班主任》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不少的理论。读完此书重新审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再一次应证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教育者的爱护和关注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面对学生,心怀爱意,教育之花必然璀璨盛开。而这种爱是宽容和信任。

在后进生的教育上,我始终坚持三个心:

一、关心 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感受到班主任关心。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组织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优秀学生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帮助他们,自己更是在课后精心辅导,不断鼓励他们,促使他们取得更大进步;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如:赵德龙、钟康龙等,让后进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二、信心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长期的落后,让他们感觉样样不如人。实际上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为了给他们以自信,我还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能使后进生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这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耐心 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是不可能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的。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所以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我常常告戒自己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地反复做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他们交谈,耐心地帮助他们。于是,凭着这份耐心和对他们的信心,我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与他们交流,做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主任的爱是一种细致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爱。我一直在用心地进行着这种爱。我的真心付出得到了孩子们的理解和信任,尊敬和爱戴,看到他们快乐成长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魏书生老师的成功我想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字——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班主任工作的爱。所以也许我不能够做到最好,但我坚信:我一定会做到更好,因为我有爱。

E. 初当班主任,有什么好书推荐吗

1、《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经典就是经典。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反复咀嚼。任世事变迁,教育中的规律永远是相通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代表作,虽然大名鼎鼎,但是认真潜下心来研读的教师并不是很多,而一旦你读进去了,一定会在敬佩这位大教育家的睿智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感与启示共存,你会感觉到教育中的那些所谓的难题,原来在这本经典中早有答案!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苏),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什么是教育》
千百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文献浩如烟海,令教师朋友们眼花缭乱,难以取舍。如果说我只能保留一本教育类书籍,我想我会留下这本薄薄的《什么是教育》!(只有178页)打开书本,作者的第一句话就足以让你震撼!“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经典的语句不断出现,吸引你持续地阅读下去。历史上的德国曾经出现过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等哲学、思想大家,而雅斯贝尔斯完全可以比肩这些大师,他的经典名言“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感化另一颗心”不知道给多少教师的精神世界带来激荡!
作者:卡尔·雅斯贝尔斯(德)(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

3、《爱弥儿》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在《爱弥儿》的众多版本中,有一个在封面上居然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当今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解决中国当下教育难题的答案竟然在两个半世纪前的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书中。这说明,千百年来,教育面临的困惑并没有因为时空的巨大差异和技术的进步而消失。生长必须遵循自然法则,这是本书成为教育经典的重要理由。卢梭并不是教育家,但他的思想却让后世无数终生从事教育的人叹为观止!
作者:卢梭(法),有多种版本

4、《教育漫话》
成书比《爱弥儿》稍早,虽然不少观点与《爱弥儿》有冲突,但是并不影响该书与《爱弥儿》共同成为十八世纪的教育经典。我非常惊讶的是,作者在三百年前就发现的教育上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那么鲜活,他的方法仍然非常奏效,令人信服。阅读此书,不仅能边读边随着大师思考,还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培养绅士,在今天的意义已经扩展到如何通过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健康的人。而作者强调的环境对成长至关重要的论点,在今天乃至未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约翰·洛克(英)(杨汉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爱的教育》
很多人都会推荐它,一定有它上榜的理由。是什么力量给译者、大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带来“《爱弥儿》以上”的感动,以至于“流了泪三日夜读毕”,继而说出了“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塘”这样的传世经典名言?虽然作者说此书是“奉献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的,但是,教师倒是更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这只是一本小说,从中我们学习不到什么方法,只能感受到美好品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书名即可说明一切!
德·亚米契斯(意),夏丏尊译,译林出版社(1997)

6、《陶行知教育思想名篇》
我坚持认为如果不读陶行知,就不能称为真正的中国教师。陶行知是中国历史上为数极少的教育大家之一,即使他所处的时代是那么特殊,教育落后、国难当头,然经过了大半个世纪,再读陶行知,那犀利的眼光和先进的教育观点仍然鲜活!仿佛他有穿越时空的能力,否则,为什么那些话在今天仍然直指时弊!更令人折服的,是这样一位大家,在诠释最深刻的教育理念时,并未故弄玄虚,用一大堆难懂的术语唬人,而是用了最平实通俗的表述方法,让任何一个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读得懂、读得进去。这种做法本身就揭示了教育的真谛!
编者:方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7、《自立》
励志精品,全书充满了隽永的哲理。作者爱默生是近现代人类社会的优秀思想家、散文大师、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爱默生思想的本质内容就是勉励人们走出对神灵的崇拜、对社会的依附和对书本的盲从,做一个顶天立地、自立自强的人。这正是我们励志教育的重要内容。阅读、摘抄、熟记,并可以将作者的那些经典名言用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对自己的鼓励 。
作者:爱默生(美),译者:罗兰。武汉出版社(2009)

8、《人性的枷锁》
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成长中遭遇的各种内心挣扎与困惑,是一名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有的,只是相通的人性。如果说有一本小说可以让我们寻找到生命成长中的共性,窥见人心灵深处的世界,那么无疑,这本几乎快被遗忘的名著堪当此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阅读面应该更广阔,兴趣应该更广泛。以本书为代表的泛教育类书籍,给班主任带来的启示比那些枯燥的理论教材要大
作者: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英)(张柏然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9、《毛泽东教我们学管理》
班主任应该是一名高明的管理者,但班主任都不是学管理的专业出身。在班级管理中要么没有章法,要么仅凭感觉操作。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最经济的方法补上管理这一课?看看伟人的做法吧。毛泽东堪称世界范围内的一位管理大师,他管理着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而且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班级就是一个小世界,管理上的很多理念和做法都是相通的。复杂的管理学理论往往可以用很生动的案例诠释,随手摘录这本书的几个小标题就会发现它是多么的给力——《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环环相扣大胆决策》、《必须善于识别干部》、《批评也得讲方式》……管理一个国家和管理一个班级又有多少不同呢?阅读这本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它一定会使你的思路豁然开朗。
作者:张勇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10、《夏山学校》
只听一种声音总是会令人厌烦的,教育者的头脑有时也需要清洗,经常要试着颠覆一下。有的故事,我们不能重演,有的事情,我们一辈子不敢去尝试,但是,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敢于去做一些疯狂的事,包括在教育领域。但谁能保证今天的疯狂不是明天的常态?正如弗洛姆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所言:“(夏山学校)显然难以在今日的社会中重复进行,……但本书的重要性不会因此而丝毫降低。”因为,“概念”总是走在前面的。就像概念车一样,夏山学校其实是一个“概念”,概念学校、学校的概念。矫枉必须过正,这本书对我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强烈推荐,谨慎阅读,注意扬弃。
作者:A·S·尼尔(英)(周德译),京华出版社(2002)

F. 班主任的作者是蒋子龙吗对吗

刘心武小说《班主任》
1977年春天的一天。光明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决定接收刚从公安局拘留所释放的小流氓宋宝琦。从公安局回到学校,已经是下午三点。在年级组办公室,他跟数学教师九达磊形成了关于宋玉琦的第一个波澜。尹老师对张老师在狠抓教学质量的时候弄个小流氓进来表示不理解,深怕“一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张老师答辩似地说:“现在,既没有道理把宋玉琦退回给公安局,也没有必要让他回原学校上学。我既然是个班主任老师,那么,他来了,我就开展工作吧……”
张老师还没开展工作,班上的团支书谢惠敏就找他来了。谢惠敏单纯真诚,品行端方。由于投入社会工作的时间、精力多,学习成绩平平。“四人帮”被揪出之前,她就是班上的团支书。当时,团市委向光明中学派驻了联络员,联络员经常找她谈话。之后,张老师跟她就开始显露出某些似乎解释不清的矛盾。譬如,团组织生活能不能搞爬山活动,女同学夏天可不可以穿短袖衬衫,等等。直到“四人帮”被揪出,两人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消除。在要不要批判宋宝琦犯案时被搜出的长篇小说《牛虻》问题上,谢惠敏主张狠批“黄书”,而张老师却说:“这本《牛虻》可不能说成是黄书。”他将已被撕掉封面,插图中女主角的脸上被野蛮地画上八字胡须的小说放进书包,说:“关于这本书的事儿,咱们改天再谈。”

在宋宝琦家里,张老师跟这个明天将要进班上课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谈话。站在张老师面前的宁宝琦一身横肉,上唇在斗殴时被打裂过,眼神中充斥着空虚与愚蠢。谈话中,张老师感到宋宝琦缺乏起码的政治觉悟,知识水平大约只有初一程度。宋宝琦将“牛虻”念成“牛亡”,说书是偷来的,看不懂,但又认定它是“黄书”。这引起了张老师的深思:像宋宝琦这样的人,并非一定是由于读了有毒素的书而中毒受害,恰恰是因为他们什么书也不读而坠落于无知的深渊。他愤恨地想:在人类文明史上,能找出几个像“四人帮”这样用最革命的“逻辑”与口号,掩盖最反动的愚民政策的例子呢?
听说谢惠敏跟班干部石红吵架了,张老师又赶到石红家。石红从小受家庭认真读书的气氛熏陶,是个“小书迷”。此时,她正在灯下朗读苏联小说《表》,听得入神的正是扬言宋玉琦进班她们就罢课的五位女同学。读完了一段,她们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谢惠敏说我们读毒草,这本书能叫毒草吗?”“宋宝琦跟这本书里的小流氓比,他好点儿还是坏点儿呢?”并向张老师表示:明天她们不罢课了。
走出石红家,张老师又骑上自行车向谢惠敏家驰去。到谢惠敏家门口,他的一个计划已经明朗:他要将《牛虻》留给谢惠敏,引导她去正确分析问题,帮助她消除“四人帮”的流毒;他要在全班开展有指导的阅读活动,来教育包括宋宝琦在内的学生。

G. 我们班主任要求我们考试必须写满不能空。胡编乱造也要把所有的写满,毕业之后,我们班出了一堆小说作者

我们先假定楼主的名字叫作小Y吧,然后可以开始了
假如诸葛亮做我们班主任
话说徐庶收到那封号称是母亲的亲笔信之后,并未慌张,只是想:母亲天性刚烈,岂会如此不顾大局,令我弃玄徳公而去,反落孟德之陷阱?此必诈也!
于是,徐庶仍就待在新野,并未离去,日夜与刘备操练兵马,谈论天下时政。
另一段历史就此阴差阳错地开始了!
这边厢,孔明夜观形象,掐指推算,合当出山。然玄徳使者未至,却也无可奈何。百般无聊,且家用日渐拮据,不得已,凭着自身的才学和平日积攒的声望,到卧龙中学应聘当了一名军事教员。先安顿下来,再作长远打算。
由于声名太盛,校长也不敢怠慢,直接任用孔明为教导主任,兼带高三2班的班主任。我们的主人公小Y,正是班中最不起眼的学生之一。
校方重视孔明,缘起孔明的经天纬地之才,望能以此找寻更高明的教学方法,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偏偏孔明一心只系功名和天下,来教书的目的一方面固然是如前所述,另一方面也为培养些人才,将来为刘皇叔共谋天下。
于是,高三2班成了学校的怪班,英语全然不学不说,数理化也一概放弃,语文、历史、地理、天文、相术、占卜、兵法等成为核心课程。
这下可对了小Y的胃口,他天生与数理化、英语绝缘,唯独喜欢写情诗、看武侠小说、到处旅游等等,其它的带女友看流星雨啊,提漂亮女生算命啊,与同学商讨怎么修理多次处罚他的物理老师之类的,统统不在话下。
两个月下来,孔明深感世风日下,人才凋敝,一个班60余人,几乎全无可造之才,唯独小Y,天赋异禀,前途不可限量,遂将平生所学,悉数传授。
小Y学成之后,还来不及与孔明多加切磋,夏侯敦大军已经杀至,学校无限期听课,从此就走散了。
数年之后,孔明在五丈原行将归天,突然想到那天在阵上见到的司马懿有点眼熟。是了,原来是他!真是天意啊,吾生性谨慎,机关算尽,不想竞至如此结局,果然是青出于蓝啊!
呵呵,新手涂鸦,不要骂我!

H. 作者刘心武的简介

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过中学教师、《人民文学》杂志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被视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I. 班主任大全的作者是谁

资料汇编的

J. 《班主任》作者文体和主要特点

《班主任》是刘心武的成名之作!这篇小说现在看来,主要的文学审美价值不大,历史政治价值挺高,因为它开创了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之后的小说(主要是建筑类的小说),如《钟鼓楼》等都不怎么样,92年改研究红楼梦了,现在的研究成果“秦学”不被红学界专家认可,但得到周汝昌的肯定。刘心武的系列作品,文学性都不太高,值得称道的就是《班主任》了,也正因为《班主任》,他才载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史册。
新时期文学的第一阶段是以刘心武为代表的《班主任》开端,用现实主义手法对极左路线的专制作揭露和批判,继承与发扬了“五· 四”优秀传统,启迪着人们对文学的功能的再认识。
刘心武在《班主任》中,以不凡的勇气和识见,通过两个表面上的好坏分明,实质上都被极左思想扭曲而畸形的中学生形象,揭露和批判了极左思想对青少年的毒害。尤其是“好学生”谢惠敏的思想僵化,也达到了令人怵目惊心而非“救救”不可的地步。《班主任》控诉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隐患,并为真实地反映“文革”生活打开了通道。

热点内容
最新版小学科学目录 发布:2025-08-23 17:20:00 浏览:847
江苏教师网 发布:2025-08-23 16:21:02 浏览:437
2017年安徽省语文试卷 发布:2025-08-23 15:49:23 浏览:118
学校师德师风剖析材料 发布:2025-08-23 15:23:12 浏览:98
电功率教学反思 发布:2025-08-23 14:21:15 浏览:38
初二下册语文辅导 发布:2025-08-23 14:18:50 浏览:124
农村留守儿童家访教案 发布:2025-08-23 14:05:48 浏览:645
大阪藤田美术馆 发布:2025-08-23 12:42:18 浏览:329
英茂生物 发布:2025-08-23 11:51:54 浏览:412
语文易错词 发布:2025-08-23 11:00:28 浏览: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