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幼儿园老师的困惑

幼儿园老师的困惑

发布时间: 2021-07-13 22:33:57

1. 幼儿园老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有哪些

不知道该如何去吧一个孩子较好,该用哪种方式

2. 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困惑有哪些

那就是 小孩子太野,管不住 其实做幼师挺辛苦的

3. 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

是课程”。我的理解是,幼儿在园里的每时每刻,每个活动,都是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渗透到一个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比较重视一天的课程环节,上午两个活动,下午一个活动。上

午最好能一静一动,保证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然而却忽视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那么怎么

样才能让幼儿“有所得”的过好这一个环节呢?这是我的困惑,相信也是所有老师们的困惑


困惑一:过渡环节需要安排活动吗?
我的理解是过渡环节是两个活动之间存在的小段时间,比如幼儿中饭前的时间,饭后的时间

等。有些老师往往会觉得这些时间段孩子们表现的特别疯,教师特别吵。如果老师能组织一

点活动孩子们可能会“定”一点,然而我也觉得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不仅仅可以是老师组织

的活动,也可以是孩子们自发组织的活动呀?而且结合我们班级的情况,我们班的孩子已经

升入的大班,孩子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来组织自己喜爱的活动,孩子们互相间的交谈游戏对他

们人际交往,社会性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老师能不能放下架子,和孩子

一起加入到孩子们组织的游戏中去呢?
困惑二:如果是教师组织活动,应该怎么组织?
也许有的老师也会认为这种“自由活动”,太吵,太乱,那教师该如何有效的在过渡环节组

织活动呢?我也是我的困惑。希望老师们可以在教研活动中组织相关活动,相互讨论,解答

这个问题,帮助我提高教学能力。

4. 幼儿园教师的10个困惑是什么

01、总是在教室乱跑乱跳

3--6岁,正是孩子自制力差的年纪,相信每个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些宝贝总是在教室里吵吵闹闹,难以安静下来,甚至在上课时,也无视纪律,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虽然老师会提醒宝贝,但是这能让他安静一阵子,而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

可能是老师的上课方式没有引起孩子的兴趣,可以让他尝试上其他的课。

也许孩子只是渴望引起老师的关注,老师可以给孩子多一些的关注,引导和教育孩子。

制定奖惩,树立榜样。当他表现见好时,一定要适时表扬;也可以给他一个小小的职位,让他做老师的好帮手。

02、总是喜欢吃零食,不好好吃饭

虽然大部分的园所都会提醒家长,不要带零食到幼儿园。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家长送孩子时,为了安抚孩子而给孩子一些小零食,习惯了吃零食的小朋友,往往不能好好的吃饭,而且如果老师试图让孩子放弃零食,只会换来孩子的哭声和抗议。

解决方法:

与家长沟通,逐渐减少孩子的零食供应。同时告诉孩子,我们幼儿园为他早就准备好可口的饭菜啦。

通过播放动画片或者讲绘本故事,来让孩子们知道零食吃多了会对身体不好。

安排这类孩子与表现好的宝宝在一起,合理的用比赛的方式来让他吃饭。

03、午睡总要有人陪

孩子在园内的午睡问题,往往让老师伤透了脑筋,有的不睡觉,有的大声说话,有的哭着找妈妈,还有的必须陪着才能睡,可老师只有一个,孩子们却有很多,老师往往会因此感到吃不消和难以应付。

解决方法:

午餐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吃太多孩子短时间难以消化,会影响宝贝们的睡眠质量。

营造良好的睡眠气氛,比如适宜的睡觉温度、关好门窗、拉下窗帘。

为了让孩子们更快进入状态,我们可以讲一些睡前故事,或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但值得注意的是,睡前故事一定要选择节奏、内容缓慢的故事,且讲述的语气应拉长,声音不宜洪亮。

04、孩子总爱乱脱鞋

有些孩子平时养成的习惯不好,或者是对于一些起码的要求认识不够,也有的是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因此他们往往会作出一些行为,例如乱脱鞋子啦,乱脱衣服啦等等…

解决方法:

通过说教,让孩子知道什么环境该做什么事,让孩子有公共环境的概念。

引导孩子,比如说可以问他,鞋子是穿在哪里的呀,然后引导孩子自觉把鞋穿上。

跟孩子说不穿鞋的坏处,会扎到脚流血的,会伤害到宝宝的。

05、家长只信孩子的话

有些家长不太相信老师的话,只信孩子的话,家长们通常认为孩子是不会说谎的,所以如果园内遇到什么问题,有的家长就会对老师产生一些误解。

解决方法:

要经常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对老师有坚固的信任感。

与家长交流时要先表扬孩子,然后再委婉的说出孩子存在的问题。

06、孩子叛逆爱打人

有的孩子非常叛逆,老师的管教基本是没用,脾气来了谁都打,说急了也不听,甚至吓得其他小朋友也都躲的远远的。

解决方法:

严肃说教,告诉孩子打人是绝对不行的!

与家长交流,告诉家长孩子的行为以及今后的危害,让家长在家庭环境方面要做到以身作则。

叛逆的孩子其实内心都渴望被爱,老师应该给予孩子温暖和关怀,让孩子感受到这份关心。

07、孩子爱告状

有的孩子非常爱告状,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告诉老师,有时候也非常喜欢虚张声势,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缺乏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也容易变得大惊小怪。

解决方法:

孩子的积极性我们要肯定,但我们要学会引导,让孩子想想其他的更好的解决办法。

先让孩子们商讨解决,然后再把解决办法告诉老师,锻炼了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08、孩子吃饭非常慢

虽然细嚼慢咽是科学的吃饭方式,但是有些孩子往往喜欢边吃边玩,而且吃的也非常拖拉,这对于今后的习惯养成也没什么好处,我们也要重视起来。

解决方法:

吃饭过程中要求孩子专心致志,不要被其他事物所吸引。

适当的提醒,加快吃饭的速度。

可以树立榜样,夸张经常跟他一起玩的小朋友吃饭快。

09、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可能一些家长学历高学识广,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自有一套见解,因此对于老师的一些教学方式不以为然,甚至不让孩子接受老师的教育,在与之沟通的时候,也非常艰难。

解决方法:

用专业的幼教知识,让家长认识到老师对孩子园内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要经常跟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要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对老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从而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是不利的。

10、孩子总是迟到

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作息要求不严格,觉得只是幼儿园阶段,所以就不用像小学一样必须准时,或者是经常说孩子起不来,但是这些问题如果现在不解决,以后解决起来会更难。

解决方法:

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准时到校的重要性。

在园内要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可以从吃饭、午睡等事情上来督促孩子。

可以设置奖励,每周都没有迟到的孩子,可以取得相应的小奖励。

5. 幼儿教师的困惑

同感!!!!!!!!!!!!!!!!!!!!!!!!!!! 找一个好老公,有钱有势有权又有......... 最好自己摸住体彩特奖!!!!!!!!!!!!!!!!!!!!!!!!

6. 幼儿园小班老师的困惑

游戏进行到一定的时间,在同一游戏中出现了不同的角色,而各角色应有自己不同的职责。观察中,幼儿之间因为“你该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发生争吵,这说明幼儿的游戏在进步。在之前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的角色少、不稳定,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随着游戏的逐步开展,游戏角色增加了、游戏的情节丰富了,幼儿常常受游戏材料和参与游戏人数等因素的影响而离开自己当前的角色,参与到其他游戏,甚至强占他人的角色。这些现象的出现告诉教师,幼儿的游戏需要规则,需要明确的角色分工,幼儿在游戏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

7. 幼儿园教师教育孩子时的十大困惑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创造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结合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最新的理论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且“教师的学习也和儿童的学习道理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究、研究、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而建构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据此,我们依托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的研究”,尝试进行了结合课题研究,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背景开展研讨的探索,并初步建构了一套让教师在研讨中获得教育策略的活动方式。 一、课题班教师间的研讨 课题班教师的研讨旨在引导教师从教育的细微环节入手,尝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策略。以往各班的三位教师基本是各自完成份内的教学工作,很少进行以教学实践活动为背景的交流与沟通。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课题班的教师作为一个研讨的小集体,应及时就本班的教育活动目标及活动进行情况进行沟通和小结。面对教师一开始出现的畏难情绪,我们建议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学会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开始,尝试从分析问题做起。以下是小班课题班教师的研讨记录: 开学两周了,我们发现情绪已稳定下来的幼儿又出现了波动。为什么会出现反弹的现象呢?为尽快让幼儿的情绪稳定下来,我们三位教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受委托的教师频繁进入班级;孩子的家长趴窗看孩子;提前接孩子的家长进入班内;教师情绪浮躁,工作条理不清。问题的症结找到后,我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2.借助幼儿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取的组织方式、投放的活动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并在反思中寻求更为适宜的教育策略。以下是实验班教师的教学笔记: 开学快四周了,孩子们逐渐喜欢上了区域游戏。可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游戏中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看得很紧,想得到的东西伸手就抢。经我们三位教师研讨,确立了本周活动主题“我的玩具大家玩”,以帮助孩子学会从别人那里借东西的技能。比如,在一次活动中,对一位舍不得带玩具、但又总是抢别人玩具的幼儿,我们采取了以下引导策略:制止抢的行为,并告诉他这样做是得不到玩具的;帮他支“招”,让他试着和对方协商;示范救,即我们有意当着他的面向别人借东西,教他学习借东西的技能。在我们的鼓励下,他终于从伙伴那里借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第二天,这位小朋友还主动带玩具开始与别人交换着玩。我想,这些做法得益于我们相互间的研讨。 课题班教师间的研讨,能促使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行为,并能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幼儿的绘画作业为何千篇一律?怎样引导孩子支搜集信息?怎样引导小班孩子学习观察?怎样教中班幼儿学画支搜集信息?怎样教中班幼儿学画正面人?等都成了课题班教师研讨的主题,并在研讨中逐步获得了教育教学的策略。 二、课题组教师间的研讨 课题组教师的研讨旨在站在教改的前沿,解决课题研究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过去研究课题的教师往往“埋头”研究,缺乏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十五”课题研究期间,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教师加强研讨,并在研讨中充分体现实践性与互动性。实践性表现在研讨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互动性则表现在研讨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具体的研讨主要包括: 1.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反馈到课题组,在集体研讨中寻求教育教学策略。 在围绕课题进行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预想方案在实施中常常会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大多是课题研究中的突出问题。比如,在进行“互动墙饰”研究时,大班课题组首先就“主题如何确定”进行了研讨。大多数教师认为,大班原来关于恐龙的墙饰主题远离现实生活,建议换一个新的主题,并预想了“多彩的夏季”、“科学探索”、“环保”等主题。有位教师带着课题组的建议准备给原来关于恐龙的墙饰重新布置,结果孩子们的反应出乎教师的意料:他们不仅喜欢恐龙墙饰,而且对恐龙的关注程度及有关恐龙的相关知识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测。该教师将了解的信息反馈到课题组后,课题组教师在研讨中形成了新的认识,即主题的确定应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真实反应,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新主题。类似的研讨活动,使课题组教师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彼此质疑和交流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在探入的思考和分析中,最终获得教育教学的策略,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就共性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讨论,让教师在集体反思中改变教育教学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作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应及时捕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引发教师的思考。比如,在课题进行的初期,由于组织者对教师强调了记录和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忙于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信息,却忽略对孩子学习的有效引导。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孩子学习时老师记流水帐吗?”的研讨活动。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教师的反响。通过研讨、反思,大家一致认为: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因此,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必要的,记录信息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关键是要考虑记录哪些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同时,在研讨中大家还相互交流了记录和收集信息的有关方法和技巧。 为了更好地发挥课题研究的效益,我们还要求非课题班或课题组的教师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学会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内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策略。比如,结合研究,我们为每个班的教师都设计并提供了“自然角评价参照标准”“集体教育活动评价参照标准”“气象角评价参照标准”“互动墙饰评价参照标准”等,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行为进行自评。教师的自评不仅使他们看到了成绩,增强了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将教师从一个狭小的世界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发现自己的不足,为教师的主动发展注入活力。 结合课题进行的研讨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每位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突出了在研讨中教师的主体性,教师间的合作性、互动性及研讨活动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的成长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我们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8.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哪些困惑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创造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结合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最新的理论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且“教师的学习也和儿童的学习道理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究、研究、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从而建构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据此,我们依托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的研究”,尝试进行了结合课题研究,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背景开展研讨的探索,并初步建构了一套让教师在研讨中获得教育策略的活动方式。 一、课题班教师间的研讨 课题班教师的研讨旨在引导教师从教育的细微环节入手,尝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策略。以往各班的三位教师基本是各自完成份内的教学工作,很少进行以教学实践活动为背景的交流与沟通。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课题班的教师作为一个研讨的小集体,应及时就本班的教育活动目标及活动进行情况进行沟通和小结。面对教师一开始出现的畏难情绪,我们建议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学会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开始,尝试从分析问题做起。以下是小班课题班教师的研讨记录: 开学两周了,我们发现情绪已稳定下来的幼儿又出现了波动。为什么会出现反弹的现象呢?为尽快让幼儿的情绪稳定下来,我们三位教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受委托的教师频繁进入班级;孩子的家长趴窗看孩子;提前接孩子的家长进入班内;教师情绪浮躁,工作条理不清。问题的症结找到后,我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2.借助幼儿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取的组织方式、投放的活动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并在反思中寻求更为适宜的教育策略。以下是实验班教师的教学笔记: 开学快四周了,孩子们逐渐喜欢上了区域游戏。可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游戏中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看得很紧,想得到的东西伸手就抢。经我们三位教师研讨,确立了本周活动主题“我的玩具大家玩”,以帮助孩子学会从别人那里借东西的技能。比如,在一次活动中,对一位舍不得带玩具、但又总是抢别人玩具的幼儿,我们采取了以下引导策略:制止抢的行为,并告诉他这样做是得不到玩具的;帮他支“招”,让他试着和对方协商;示范救,即我们有意当着他的面向别人借东西,教他学习借东西的技能。在我们的鼓励下,他终于从伙伴那里借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第二天,这位小朋友还主动带玩具开始与别人交换着玩。我想,这些做法得益于我们相互间的研讨。 课题班教师间的研讨,能促使教师更关注幼儿的行为,并能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幼儿的绘画作业为何千篇一律?怎样引导孩子支搜集信息?怎样引导小班孩子学习观察?怎样教中班幼儿学画支搜集信息?怎样教中班幼儿学画正面人?等都成了课题班教师研讨的主题,并在研讨中逐步获得了教育教学的策略。 二、课题组教师间的研讨 课题组教师的研讨旨在站在教改的前沿,解决课题研究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过去研究课题的教师往往“埋头”研究,缺乏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十五”课题研究期间,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教师加强研讨,并在研讨中充分体现实践性与互动性。实践性表现在研讨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互动性则表现在研讨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具体的研讨主要包括: 1.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反馈到课题组,在集体研讨中寻求教育教学策略。 在围绕课题进行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预想方案在实施中常常会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大多是课题研究中的突出问题。比如,在进行“互动墙饰”研究时,大班课题组首先就“主题如何确定”进行了研讨。大多数教师认为,大班原来关于恐龙的墙饰主题远离现实生活,建议换一个新的主题,并预想了“多彩的夏季”、“科学探索”、“环保”等主题。有位教师带着课题组的建议准备给原来关于恐龙的墙饰重新布置,结果孩子们的反应出乎教师的意料:他们不仅喜欢恐龙墙饰,而且对恐龙的关注程度及有关恐龙的相关知识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测。该教师将了解的信息反馈到课题组后,课题组教师在研讨中形成了新的认识,即主题的确定应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真实反应,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新主题。类似的研讨活动,使课题组教师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彼此质疑和交流的过程中拓展思路,在探入的思考和分析中,最终获得教育教学的策略,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就共性问题组织课题组教师讨论,让教师在集体反思中改变教育教学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作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应及时捕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引发教师的思考。比如,在课题进行的初期,由于组织者对教师强调了记录和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忙于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信息,却忽略对孩子学习的有效引导。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孩子学习时老师记流水帐吗?”的研讨活动。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教师的反响。通过研讨、反思,大家一致认为: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因此,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必要的,记录信息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关键是要考虑记录哪些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同时,在研讨中大家还相互交流了记录和收集信息的有关方法和技巧。 为了更好地发挥课题研究的效益,我们还要求非课题班或课题组的教师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学会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内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策略。比如,结合研究,我们为每个班的教师都设计并提供了“自然角评价参照标准”“集体教育活动评价参照标准”“气象角评价参照标准”“互动墙饰评价参照标准”等,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行为进行自评。教师的自评不仅使他们看到了成绩,增强了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将教师从一个狭小的世界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发现自己的不足,为教师的主动发展注入活力。 结合课题进行的研讨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每位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突出了在研讨中教师的主体性,教师间的合作性、互动性及研讨活动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的成长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我们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热点内容
国画培训教学内容 发布:2025-09-17 18:11:05 浏览:464
公教育网 发布:2025-09-17 17:52:26 浏览:706
小学二年级教学总结 发布:2025-09-17 16:05:57 浏览:320
小学教师学习笔记 发布:2025-09-17 15:10:22 浏览:380
2014年小学师德师风总结 发布:2025-09-17 14:19:55 浏览:129
教师1对1 发布:2025-09-17 13:05:38 浏览:317
粤菜教学 发布:2025-09-17 12:15:54 浏览:604
安徽省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09-17 09:07:06 浏览:940
英语字母英语 发布:2025-09-17 08:43:00 浏览:850
小学班主任师德师风自查材料 发布:2025-09-17 06:44:53 浏览: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