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山东老师批评学生

山东老师批评学生

发布时间: 2021-07-14 00:56:25

老师骂了学生和学生骂老师为何处理结果截然不同

网课已经持续几个月了,现在的学生老师对网课的态度可以用一句歌词来形容:爱也不能爱,放又不敢放!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对学生来说,没有学校的学习氛围,没有老师的监督指导,面对手机平板,容易心猿意马,控制自己不容易。对于老师来说,虽然教育部不要求每个老师直播上课让老师们松了一口气,但是每天还是要和学生一起看网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眼看着有的学生在成绩下滑的的路上越走越远,有点干着急。


教育主管部门是老师的娘家,虽说不能徇私偏袒,但是处理起来是不是可以更客观公正,更人性化呢?

㈡ 老师批评和教育学生应具备哪些条件

老师又名灵魂工程师作为一个好老师需要具备五大职业素养

(1)教育思想素养。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2)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3)知识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4)能力素养。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5)身心素养。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㈢ 老师有批评学生的权利吗

前两个周,我们学校102班班主任老师因为批评学生,家长于半夜来学校大闹,又是踢门,又是哭闹。脏话连天,不堪入耳。全校师生都不得安宁。老师们也无限郁闷。就像那个谭某老师一样,我们在学生面前,有时简直要下跪了。我的同事很伤心,出力不讨好,反而找罪受。他宣布废除一切班规。
今天早上,我所上的103班班主任也对我说,因为前一个周杨天云同学病,没有请假,就离开学校。她为了教育该生,罚扫地两周,以维护班规。家长又在电话中大骂班主任,把责任归结到班主任身上。说今天要来学校理论一番。我安慰她几句。她也很伤心,说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废除了班规。老师越来越难当,是大家的共识。可是,连批评教育孩子的权利都丧失了。我们怎能不难受。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孩子就是我们的天职。领导批评我们要敢于管理班级和学生,可现实又这样无奈。我们就像老鼠进了风箱——几头受气。
不知道这个现象是不是很普遍。但我想起这些事情就郁闷。首先,是所有的教育法规中,太过于偏重于学生,都强调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些老师因为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为了分数没有学生的例子不是不存在,但绝大多数的教师并非没有爱心。批评孩子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批评的目的是挽救孩子,纠正他们的某些缺点,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法律中的条款限制教师过多,连起码的批评教育的权利都没有了,这样的教育还是完整的教育吗?
其次,赏识教育的口号喊得太重,也是我们无法批评学生的一个原因。只能赞扬,不能批评。过滥的赏识,导致了我们一批评就受到学生反感,甚至记仇、报复。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因为批评了一个学生,他为了报复,用一块石头从窗户扔进来,差点砸中我们一家三口的脸。现在我还是批评,在赏识为主的同时,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当然,批评要讲艺术,以事论事,不能漫天乱骂,伤人自尊。要讲究时间、场合,还有看学生的个性。但老师不一定能把握好分寸,遭遇尴尬在所难免。问题是我们一旦遇到家长上告教育局、县政府,只能被批评,甚至会受处分,更严重的会丢了饭碗。老师敢放手批评教育吗?
第三,家长素质问题不容忽视。多数的家长是理解老师,信任老师的。相信老师的批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一部分。而少数的家长素质低下,对孩子的教育严重缺失,或者方法欠佳,导致孩子难以教育,而老师的批评教育又在这些抬孩子头的家长面前成了不可忍受的行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最多也是两个,娇生惯养才是正常行为,批评一下就承受不了。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真正地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教育?除了宠着、惯着、由着他们,我们就不能对他们的毛病加以纠正?

㈣ 学生做的不好老师批评了学生,学生就阴阳怪气学老师说话讽刺老师这样的学生是不是挺招人讨厌

面对老师的批评要善于接受,而不是和老师呕气,你要明白你是做错了的,老师批评你是在教育你。最起码尊重老师的态度是要有的,这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㈤ 老师怎么批评学生才有效

(1)批评而不是责备
过去我们常常把批评的原则表述为“惩前毖后”,抑或是“杀鸡儆猴”,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主要适用“毖后”或“儆猴”。
一般来说,对于学生的一些非原则性的错误,应该把批评的出发点建立在对学生的真诚、友善、同情和尊重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把批评的重点放在未来怎么改进,而不是只针对过去的错误。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尽量减轻批评给学生带来的反感,让批评发挥最大限度的正面作用。
(2)对事不对人
在批评学生时,要特别注意“就事论事”,不能动辄就以“微言大义”式的语言进行轰炸,尤其是不能用侮辱学生人格的办法来批评学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尊重别人的人格永远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教师可以说:”你错了“,”这样做不对“,”你犯了严重的错误“等等这类没有针对性的语言,但是,像”你怎么这么笨!“,”你的脑子怎么一直不开窍!“,”你脑子有病啊?“之类的说法,绝对不能出现在批评学生的语言中出现。
(3)进退有度
一般来说,学生犯错大都是无意的。教师在批评甚至处罚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改正余地,要给他们”找个台阶下“,以利于今后更快地进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虽然”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也要”该歇手时就歇手“,绝不应该采用过度的批评和处罚方式,”物极必反“,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4)个别化处理
许多教师喜欢在批评个别同学的错误时让全班同学”陪听“。理由是:批评了一个,教育了全体。其实,班级里除了极少数带有导向性的典型需要当众批评外,经常性地让其他学生”陪训“,一般都只能造成”一人受训,举班不欢“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个别化地处理学生的问题是处理师生关系的有效原则。
(5)因人而异
心理学家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已经总结出一些针对不同学生的批评方法。例如:对属于不可遏制的胆汁质学生——”冷“处理后采用回马枪法、逐步推进法等;对属于活泼的多血质学生——采取频繁提醒法、深刻印象轰击法;对属于安静型的黏液质学生——采取耐心说服法、逼上梁山式紧盯法;对属于抑制型的抑郁质学生——采取暗示法、和风细雨式谈话法等。总之,能否有效地、因人而异地批评学生,往往是教师的成熟度和沟通水准的真正体现。
好的表扬能激励学生,好的批评能让学生“知耻而后勇”。

㈥ 关于老师的批评学生时学生怎么办

好好的道歉啊,现在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有了错误应该勇于承担,而不是仗着老师的身份盛气凌人。
你道歉的,学生会原谅的,会很相信你。因为你有了师德

㈦ 有人建议:老师批评学生造成不良后果的应该判刑。您怎么看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建议:老师批评学生造成不良后果的应该判刑

这位网友说:很多人反映老师的批评会造成心理伤害,甚至阴影。这样规定,至少可以保证学生可以快乐自信地长大成人。否则怎么挽救那么多跳楼自杀的孩子呢?

目前,跳楼自杀的孩子确实比以前多了些。这位网友把原因归结到老师身上,认为是老师的批评给学生造成了伤害,所以学生才会轻生。

目前的老师,本来就是一个高危职业。家长动不动状告老师,导致很多老师已经佛系了。如果老师连批评学生都担惊受怕,战战兢兢,只会让更多的老师选择佛系。

到时,你的孩子可能再也没有老师敢管教了,我们无法无天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真的是每一位家长希望的结果吗?

各位家长,你有什么看法?不想分享一下吧!什么样的批评是每位家长能够接受的?

㈧ 老师批评学生,学生顶嘴骂老师,老师叫学生停课

老师是不能教学生停课的,因为老师没有这个权利,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自是每个学生的义务。所以老师可以批评学生,但是没有权利叫学生停课。

㈨ 教师该如何批评学生

近年来“快乐教育”、“成功教育”成为社会主流,批评作为教育手段之一,往往被人们忽视。树木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修枝剪叶;树人需要关心爱护,也需要批评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应结伴而行,相融而生。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抛弃批评教育。但是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表扬,害怕被批评,要想使学生接受批评,教师的批评要充满真情,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明白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
1、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
当你提出批评时,一定要针对某一具体的学生和事,不可泛泛而论。批评学生时要把受批评学生的人和个人的行为区别开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和情况做出批评,而不要转化为对某个学生的一种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都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尊严。
看过一篇文章《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写的是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教师当场把书给撕成了碎片。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但学生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学生的尊严,否则批评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批评学生要做到精确无误,“批”与“评”有机结合。
批评之前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所犯错误的实质。精确的沟通会使你的批评转化为一种改善关系的机会。批,是对学生的错误或缺点予以指出、纠正。评,是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评论、评判。批是评的前提,评是批的深化,二者是因果关系,是辩证的统一。批评的目的在于通过批评达到纠正、帮助、指导的目的,使被批评者找到差距,明确事理,避免重犯。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能简单地一批了事,把批评完全等同于否定,那样师生关系不会和谐的!教师应该以“批”为切入点,以“评”为落脚点,不要只“批”不“评”,或重“批”轻“评”,而要“批”与“评”有机结合。
3、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
学生犯了错误,批评的场合与效果的关系十分明显。同样一件事情,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和学生的性格、脾气选择适当的场合开展批评。一般来说,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宜进行公开批评,以达到防止事态发展的目的。反之,则应采取不公开批评的方式,以达到既纠正了偏差,又防止了因小题大作而伤害被批评者自尊心的目的,从而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然而许多教师喜欢把办公室当作批评学生的场所,认为办公室里气氛严肃,对犯错的学生具有威慑力。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在办公室里当众受责,会让他感到奇耻大辱,常见到教师唾沫横飞的训斥,学生低头不语的接受。最后好象被老师说服,但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从此与老师产生心理隔阂,对教师产生偏见,影响了正常的师生关系。甚至有个别性格暴躁的学生当面顶撞老师,让老师下不了台,使问题严重化。
4、批评学生注意批评的尺寸统一。
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不平衡的感觉,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从而也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5、批评要“理直气和”,善用无声的教育。
当教师认为必须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因为他犯了错误或者是学习态度很糟糕的时候,你可以先平和的称赞一下他的某一优点,使批评的意见变的柔和并且易于听取和接受。如果学生情绪比较激动的话,这样柔和的夸一下他的话,他也会由“老虎”变成一只可爱的“大猫”的。在批评的时候建议多用建议性的语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会……”也多用眼神、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所乡村学校请到了一位女省特级教师来上公开课,当特级教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讲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粉笔,桌面上铺着一层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扫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子上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绕到前面,背对着学生,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桌子上的粉笔灰。片刻的沉静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教师非常懂得“批评”的艺术,面对教室糟糕的卫生环境,她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满,只是“用目光扫视一周”,这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同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宽容赢得了学生的掌声,从而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6、批评后要给他改正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时,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有些错误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改掉,所以,我们还必须“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机会,让他翻身。可以采用“有限违纪免责制”,“自选惩罚制”,“准违纪告戒制”等。
7、批评教育要“前堵后截”。
所谓前堵,就是教师在批评学生某一缺点或错误时,应该指明该缺点或错误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而非一贯的、必然的。教师对学生以前的失误或过错,要表现出一种大度和宽容。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以前的过错经常挂在嘴边,学生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放弃继续努力的尝试。
所谓后截,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不把学生现时的缺点或错误当成永久不变的事物来看待,而是积极乐观地相信学生犯错只此一次,希望并相信他今后会克服缺点,不再重犯此方面的错误,防止学生自暴自弃。
一位学生在晚自修时和同学在大声讨论问题,我们看以下两种处理方案:方案一:一位学生在晚自修时和同学在大声讨论问题。任课教师发现后,示意这位学生停下来。老师对这位学生说:“我猜想是不是题目太难,自己做不出来,然后你非常想把这道题目讨论出来?(
接受并理解现在的行为
)我知道,你以前自修时从来没有影响别人。(前堵)我更相信,你以后在晚自修的时候是不会大声讨论问题,不顾及别的同学的感受的,你说我说的对吗?(后截)”方案二:一位学生在晚自修时和同学在大声讨论问题。任课教师发现后立即走过去,大声说:“小伟,你自修怎么又在讲话!学校怎么规定的,不是不允许晚自修讲话吗?可你从来都不听,自修课总是影响别人。(前联)今天,你一定得给我写检讨书,否则,你以后自修课还会影响别人。(后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一种教育效果好就不言自谕了。
8、明白批评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有的教师便严厉地批评学生。批评不断失去效果,于是批评的方式不断升级,到头来,批评成了目的,教师为批评而批评。这样的批评不但不能产生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抗。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一下,便会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批评只是其中一种手段,而并不是唯一手段。如果用其他的手段也能达到目的的话,批评并不是必需的。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看,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可能成为部长、总理,也有可能沦为罪犯。而在学校阶段,就用恰当的批评手段让他们铭记终生,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是犯罪,这不也应该是学校肩负的责任吗?事实上,现在有些学生的违规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等到他们真的犯罪了再来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我认为,在违纪和违法犯罪之间,学校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小惩大戒的批评教育手段则会让他在边缘处止步。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热点内容
小学二年级教学总结 发布:2025-09-17 16:05:57 浏览:320
小学教师学习笔记 发布:2025-09-17 15:10:22 浏览:380
2014年小学师德师风总结 发布:2025-09-17 14:19:55 浏览:129
教师1对1 发布:2025-09-17 13:05:38 浏览:317
粤菜教学 发布:2025-09-17 12:15:54 浏览:604
安徽省教育局电话 发布:2025-09-17 09:07:06 浏览:940
英语字母英语 发布:2025-09-17 08:43:00 浏览:850
小学班主任师德师风自查材料 发布:2025-09-17 06:44:53 浏览:451
从化教育局 发布:2025-09-17 06:16:02 浏览:247
历史课评课 发布:2025-09-17 05:02:47 浏览: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