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优秀班主任材料
㈠ 优秀班主任申报材料
一、优秀班主任、创新班主任推选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工作、爱护学生,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善待差生,从不歧视,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家长、学生民意测验满意度提高。
2、教育理念先进,对班主任工作具有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理论知道和丰富的教育经验,能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
3、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活生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班风好,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强。班级无严重违纪现象,在各项工作中成绩突出。
4、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基本技能,能承担指导新任班主任辅导和培训方面的工作,能承担校级及以上主题班、队会的观摩。
5、担任班主任工作满5年以上的现任班主任。
6、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在市(县区)以及以上刊物发表过与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相关的论文。在提交论文至少有2篇要与班主任工作或德育工作相关,字数在1000以上;在刊物上合作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计全篇,第二作者不计数;有关德育论文、专著经市级以上正式出版社出版,获奖论文、发表论文及专著应是承担班主任工作之后撰写的,上交论文复印件要由本单位盖章确认,如有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查实,取消参评资格。
参照教基〔2004〕16号文件内容,符合以上条件要求的可以作为“淮南市优秀班主任“推荐人选。
为提高广大班主任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构建岗位成才机制,在优秀班主任评选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下的,作为“淮南市创新型班主任“推荐人选:
(1)获得过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所任班级获得过校级以上优秀班集体称号。
(2)具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注重德育工作创新和班级管理工作创新,具备反思和评估教育管理行为的意识和能力。有典型的班级管理创新案例,且得到学生、家长普遍公认并推广价值。申报时提供的创新案例,主要阐释开展教育创新实践的活动过程。
(3)管理方法民主,管理手段灵活,能够培养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团结、进取、合作的班风。有班级管理创新理论专著、国家级市级德育论文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相关文章。
(4)注重因材施教和创新思维培养,注重整体发展,善于挖掘并指导、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并富有实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成绩突出。
为促进班主任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符合以下条件下,可以作为“淮南市首席班主任”推荐人选:
(1)连续10年以上(含1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获得过德育名师、学科带头人称号。
(2)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且有班级管理创新理论专著、国家级市级德育论文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相关文章。
(3)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或参与过市级以上德育课题的研究,有关于班主任工作思考的调研报告。
首席班主任在创新型班主任、优秀班主任评选基础上产生。
二、优秀班主任、创新班主任推选程序
(1)个人申报、单位推荐
优秀班主任、创新型班主任推荐人选,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的办法产生。单位按照班级总数的15%推荐(名额少于1人的推荐1人),并按照相关条件要求,结合班级管理、个人业绩、传帮带作用等方面,从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进行民主测评,广泛征求意见;评选过程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推荐人选须在校内进行公示后上报。全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创新型班主任分为市级、县区级、校级三个级别。市级优秀班主任每两年评选一次,县区级和校级优秀班主任宜每年评选一次。校级优秀班主任的评选,由学校制定评选办法并组织实施。县区级优秀班主任的评选,由县区教育局制定评选办法并组织实施。市级由市教育局组织进行。
(2)评审。采取量化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推荐的班主任进行考核。
初评:被推荐人选需提交相应的材料,评审小组依据材料对各校推荐人选进行评审,并提出优秀班主任、创新型班主任入围人选名单。需提交材料:《淮南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创新型班主任推荐表》一式两份,其他材料要求提供。
复评:优秀班主任、创新型班主任入围人选需上报一份创新主题班队会课案设计、个人先进事迹和班主任工作叙事(电子版)。经过专家评审,产生创新型班主任、首席班主任人选,创新型班主任、首席班主任须参加教育理论和班级常规管理知识面试答辩。内容及要求按照《淮南市中小学班主任素质提升年活动方案》规定执行。在相关不文明材料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创新主题班会课案设计和班主任工作叙事成绩高于85分的为创新型班主任,综合答辩成绩前20名的为首席班主任。
㈡ 初中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急
我自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一上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从清晨到深夜,我坚持比学生要起得早,比学生睡得晚,每天工作一般是十一个小时,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我认识到:班主任,对家长,我们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我们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我们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我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我的奉献。
一、换位思考——让留守孩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孩”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 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子女缺乏亲情关爱, 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 走上极端。
这些孩子,用一句方言讲就是“很不逗人爱”的孩子,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人员紧张,教学超级大班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常常遗忘在角落。对于这些孩子,我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着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所教过的学生都知道,饿了,可以到我家里吃;病了,可以到我家住;没钱了,找我借;父母在外打工,我的家就是他们的家。2001届毕业生高磊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在沈阳打工,家境十分贫寒。当严冬来临时,学生们早就穿上了轻松保暖的棉衣,可高磊进到教室却冻得脸色煞白。我仔细一看,原来零下2度的天气,高磊还没穿上棉袄。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假如他是我的兄弟,我能眼看着他挨冻吗?不能!”回到家,家里还有一件新棉袄,这是我准备过年时再穿。带到家中,我不假思索的拿出来给高磊穿上,当看到高磊穿在身上的棉裤十分合体时,我心中充满了喜悦,而此时的高磊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眶中泛起了泪花。
十年来,我累计帮扶留守孩一百余人。每学期初,我都要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家访,并建立专门的家庭联系卡,然后汇总分析,对症下药,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我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适时地给予帮助和疏导。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家长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团市委在大悟召开的爱留守学生的工作会议上,我作为“关爱留守孩”的模范教师典型发言。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每个新学年分班时,学生总是争着到我所带班级,“把孩子交给黄老师,我们放心。”这质朴的语言就是家长对我教育工作的最大肯定,我想,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