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老师
上课认真讲课本内容,不要把自己的经历,经验拿出来污染学生。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鼓励,对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鼓励,对那些不关注学习的学生要赞扬他们的心态好,不骂学生,不打人。学生有问题(课本内容)的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讲解。学生伤心找你的时候,别装逼了,你帮得了他一时,以后他要是发现当时你误导他,岂不是要被记恨,老老实实叫他和好朋友或者父母好好交流,去运动运动,散步就可以了 。
长沙雅礼中学特级教师王相荣
魏书生简介
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0年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省功勋教师。
他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再差的学生到他手上,个个品学兼优;他是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用二十节课教完二百节课的内容,学生成绩好得出奇;他初中毕业,从未上过大学,却被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赵宪初--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
上海市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杭顺清
我国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
卢 元(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过传忠(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张思明,中国当代教育家,国家特级教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资深数学教师,是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北大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周沛耕
浙江省的特级教师、浙江省的功勋教师、中国当代教育家杨青校长
当代美术特级教师陆长根
上海·特级教师·李春华
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
浙江省特级教师寿多涓
『叁』 看看影响教师的好书有哪些
Top10书目信息
教学与行为干预
1.《教学与行为干预(RTI)》,[美]卡拉·肖尔等著,王小庆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美国畅销教师工具书,当中小学老师遇到“学不会的孩子”时,请试试这个科学方法。
目前,处于成型期的干预反应模式(RTI),已不再局限于最初对阅读障碍学生进行鉴别的功能,还被广泛用于为学生提供数学及行为方面的针对性干预。无论是用于学前儿童还是高中生,该方法在许多学校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全书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RTI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包括RTI的发展历史,针对不同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实施策略,教育部门领导者如何领导实施RTI 等。其目的在于指导教学实践者使用这一既有挑战性又极具价值的模式,并能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专业资本:变革每所学校的教学
2.《专业资本:变革每所学校的教学》,安迪·哈格里夫斯、迈克·弗兰著,高振宁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专业资本:变革每所学校的教学》分析了当前教育界对教师和教学所存在的许多错误观念,详细介绍了什么是高质量的教学,有哪些途径可以促成并维持这种教学,这对中国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都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本书以专业资本理论为视角来探讨教育政策,认为过去的许多教育问题在根本上都是由于过度强调商业资本、忽略专业资本建设所造成的,指出重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这对我国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棉花糖实验——自控力养成圣经
3.《棉花糖实验——自控力养成圣经》, [美] 沃尔特·米歇尔著, 任俊 闫欢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0月出版
你是否:无法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喜欢的物品总是念念不忘,立马就要买到手?无法控制自己的不安情绪,让珍视的伴侣濒临崩溃?减肥遥远无望,摆脱不了眼前一顿美食的诱惑?工作严重拖延,还在沉溺于社交网络和在线游戏?快买快卖导致投资频频失利?本书告诉你:自控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选择。看到第二颗棉花糖,自控便无须努力。
自控力与意志力的热论都源于50年前开始的棉花糖实验,实验结论一经报道便获得广泛关注,然而这场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却遭到了极大的误读。《棉花糖实验》是实验设计者、自控力之父沃尔特·米歇尔对实验来龙去脉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众对棉花糖实验的普遍误解的同时,还给出了对从孩子的养育、雇佣新职员,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个人决定的最明智建议。
学习之道
4.《学习之道》,[美]芭芭拉·奥克利著,教育无边界字幕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大脑如何处理图形、文字、数字等信息,不同类型的学习匹配哪种信息通路。学艺术、学语言、学音乐、学数理,各种事物的学习原理有何差异?对于你而言,为什么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我相信你对学习是认真的。
记忆组块、提取练习、穿插学习法……数十项科学研究,绘制学习原理全景地图;最全面的学习法则,通往精进之路。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5.《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魏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是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魏勇的随笔集。作者在书中真诚分享好课的秘密: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教师要以真实的自我跟学生相处,选择与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学方式,需要跨界,要设计好的问题。课堂是拆围墙、开窗户的工程。好课要让学生满腹狐疑,要给学生惊喜!……这些心得源于作者独特的思考与实践。《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绝大多数文章是作者来到北京十一学校后写成,读者从中亦能深刻体会十一学校的教育氛围与教师文化。
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培养
6.《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培养》,[美]马里奥·希森(Marilou Hyson)著,霍力岩、房阳洋、孙蔷蔷译,教育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积极的学习品质是儿童学习的基础,是儿童良性发展循环的起点,是儿童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要重视儿童学习品质培养的问题,并将学习品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与健康、语言、社会性等内容并列,写在了联邦政府的相关文件中。该书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多年来关于学习品质问题研究的一个成果总结,在系统梳理学习品质的概念、结构要素、框架标准以及积极学习品质的重要作用之基础上,具体论述了该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的积极学习品质,从课程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教师、家庭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培养儿童积极学习品质的工具,将对儿童学习品质的研究推进到了实践层面,对我国幼儿教育界认识、把握以及落实《指南》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孩子是个哲学家
7.《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著,张晶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孩子是个哲学家》是一本写给天下父母亲的书。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皮耶罗?费鲁奇对育儿生活焦头烂额的体验与我们普通的父母别无二致。然而不同的是,作为一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敏锐的双眼发现了繁琐育儿日常背后我们身为父母而发生的深刻心灵转变。
孩子长大了,父母变老了。这仅仅只是一种流于表面的物理事实。而在孩子与父母彼此交织的生命和生活中,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我们的心灵之中。那么,身为父母,除了日复一日的操劳和一长串的账单,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馈赠?
“孩子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人们常常如是感叹,然而像作者如此深刻的剖析和觉察却并不多见。《孩子是个哲学家》正是这一观念的绝佳阐释。
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
8.《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Tsabary)著,孙璐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是美国著名正念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博士饱含勇气与智慧的崭新力作。从丰富的临床研究与青少年咨询经验出发,沙法丽博士发人深省地指出,亲子冲突的根源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与管教——它们总会触发孩子的不满与反抗。如果父母能够放弃“我的孩子应该如何”的执念,转而接纳孩子的“本来面目”,尊重孩子的需求,就能够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从而引导孩子自我确认、自我激励和自我实现。这种充满觉醒、联结与爱的养育方式,最终会令育儿变为一场父母与孩子相互支持与陪伴的成长之旅。
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
9.《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王尚文、郭初阳、颜炼军著,东方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而混乱的时代。面对海量的知识、信息,弱水三千,如何独取一瓢作为基础人文教育的源头活水?没有公认的好办法,因此茫然,甚至迷乱。有人主张回归《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古代蒙学读本,但它们的内容难免有时代的局限;也有不少人在摸索新的途径,但筚路蓝缕,开拓为难。
面对如此纠结的境地,需要真诚的行动和实验,本书的三位编者以瓶管之识,编辑此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选择。
为青少年读者提供基础人文选本,自应“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而全球化时代文明经典的采集,显然不应再受限于民族和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壁垒,应该面向“天下”的文明经典。老子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不拘泥于自身传统,才能再造现代文明。
厚土:一个清华学子对晋西农村的调查纪实
10.《厚土:一个清华学子对晋西农村的调查纪实》,肖亚洲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地处晋西黄土高原的山西石楼县,与《人生》《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的家乡——陕西省清涧县,中间仅隔一条黄河。以《人生》《平凡的世界》为起点,再回头审视这30多年来的中国农村,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作者将自己置身于厚重的土地,用脚步丈量乡村,用眼睛观察现实,用心灵感受农民。水土严重流失的沟壑,暖意犹在的窑洞,陷入困境的红枣产业,游离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逃婚的农村女青年……
尽管生存于那样一方闭塞的天地、那样一种恶劣的环境,黄土地上的人们从未丢弃坚强、执着、淳朴、宽厚和善良。黄土高原上的痛和悲,总是带着温暖与坚韧,沉重却不乏希望。本书共八章,作者以包容、客观的立场和眼光,发现和呈现一个“远未实现现代化却漫溢着现代性”的转型期乡村社会生态,解开被现代性的宏大叙事有意或无意忽略了的真实境况。
附:“影响教师的100本书”的书目
一、教育理论类
1. 《教学与行为干预(RTI)》,[美]卡拉·肖尔等著,王小庆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2. 《专业资本:变革每所学校的教学》,安迪·哈格里夫斯、迈克·弗兰著,高振宁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3. 《棉花糖实验——自控力养成圣经》, [美] 沃尔特·米歇尔著, 任俊 闫欢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0月出版
4. 《教育方法学》,[日]佐藤学著,于莉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5. 《同一性 青少年与危机》,[美]埃里克森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6. 《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王定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7. 《首要教学原理》,[美]M.戴维.梅里尔(M.David Merrill)著,盛群力、钟丽佳等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8. 《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第二版),[美]亨利·吉鲁(Henry A.Giroux)著,张斌、常吟、左继容、傅书红译,阎光才、张斌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9. 《学会教学》(第九版),[美]理查德·I·阿仑兹(Richard I. Arends)著,丛立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二、教育心理类
10. 《写给教师的心理学》,[英]斯科特·巴克勒、保罗·卡斯尔著,张浩、郝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5月出版
11. 《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美]盖伊·温奇(Guy Winch)著,孙璐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12. 《青春期心理学: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原书第13版),[美]金·盖尔·多金(Kim Gale Dolgin)、菲利普·赖斯(F.Philip Rice)著,王晓丽、王俊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13.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金玉编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14. 《男孩的人生目标大不同》,[美]迈克尔·古里安(Michael Guria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15. 《去情绪化管教:帮助孩子养成高情商有教养的大脑》,[美]丹尼尔·西格尔、蒂娜·佩妮·布赖森著,吴蒙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16. 《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走进真实的美国中小学生活》,谢刚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17. 《对话孩子:我在加拿大做心理咨询与治疗》,黄蘅玉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18. 《读懂初中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杨敏毅、黄莉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三、教师专业成长类
19.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魏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20. 《有效教学设计:帮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美]凯·M·普莱斯(Kay M. Price)、[美]卡娜·L·纳尔逊(Karnal L. Nelson)著,李文岩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21. 《教师花传书》,[日]佐藤学著,陈静静译,钟启泉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9月出版
22. 《课堂研究》,钟启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23. 《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美]唐娜琳·米勒著,关睿、石东译,阿甲审译,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24. 《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蒋军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25.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肖培东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26. 《我这样做老师》,魏书生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27. 《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英]格雷厄姆·布朗-马丁著,[伊朗]纽莎·塔瓦科利恩摄,徐晓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28.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金陵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29. 《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赵德成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30. 《怎样评价学生才有效——促进学习的多元化评价策略》,[美]埃伦·韦伯著,陶志琼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3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怎么看?怎么办?》,柳夕浪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出版
32. 《新高考来了,怎么看,怎么办》,顾明远、翟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33. 《给小学教师的100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创意》,[英]特雷西·安·阿斯顿著,韩小宁、刘白玉、顿小慧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34. 《像冠军一样教学:引领学生走向卓越的62个教学诀窍》,[美]道格·莱莫夫著,丁浩、赵婕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35. 《教育的重建》,杨东平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36. 《做有智慧的教育者》,林格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37. 《智慧灵性的小学语文教学》,陈延军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38. 《合作学习技能35课: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未来竞争力》,[美]哈维·斯莫基·丹尼尔斯、南希·斯坦尼克著,冯鲁华、杨婷婷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39.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常生龙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40. 《设计·制作·游戏:培养下一代STEM创新者》(中小学STEM教育丛书),[美]玛格丽特·赫尼、[美]大卫·E·坎特主编,赵中建、张悦颖主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41. 《做最好的中学教师:高效课堂管理的十三堂课》,[美]卡萝尔·西蒙·温斯坦(Carol Simon Weinstein)、[美]英格丽德·诺沃德沃尔斯基(Ingrid Novodvorsky)著,田庆轩、顾翼梅、田墨浓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42. 《老师如何提问,学生才会思考》,[美]南希·塞西尔、珍妮·法菲尔著,刘夏青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43. 《怎么想,就怎么教——从默会知识到思维教学》,丁际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44.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窦桂梅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45.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位教育学教授的笔记》,李海林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46. 《教育为谁》,李镇西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47. 《倾听课堂:教师行动研究例析》,胡庆芳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48. 《王崧舟与诗意语文》,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王崧舟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49.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组编,华应龙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50. 《没有围墙的教室——美国女老师30年爱心课堂手记》,[美]弗朗西斯·H·卡库嘎瓦著,仲小燕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51. 《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小学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与实施》,刘善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52. 《教师的互联网素养》,程慧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四、学前教育类
53. 《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培养》,[美]马里奥·希森(Marilou Hyson)著,霍力岩、房阳洋、孙蔷蔷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54. 《学习的心智倾向与早期教育环境创设:形成中的学习》,[新西兰]玛格丽特·卡尔,温迪·李,卡罗林·琼斯,安·史密斯,凯特·马歇尔,朱迪思·邓肯著 周菁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55. 《儿童游戏通论》,刘焱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56. 《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董旭花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57. 《蒙台梭利教育精华:让孩子自信又独立》,[法]夏洛特·普桑(Charlotte Poussin)著,尹亚楠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58. 《幼儿园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俞春晓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59. 《园长的札记》,游向红著,学苑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60. 《幼儿园:教什么?怎么教?——“耶鲁一期”美国研修手记》,刘华蓉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61. 《破解家园沟通的44个难题》,胡剑红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五、综合类
62. 《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Tsabary)著,孙璐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63. 《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著,张晶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64. 《学习之道》,[美]芭芭拉·奥克利著,教育无边界字幕组,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5. 《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美]西莫斯·可汗著,蔡寒韫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66.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美]安德斯·艾利克森,[美]罗伯特·普尔著,王正林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7. 《妈妈教的数学》,孙路弘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8. 《地球通史》(墙书系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69. 《巨婴国》,武志红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70.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哈佛、牛津的5堂思考力训练课》,[日]福原正大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71. 《发现你的天赋》,[英]肯·罗宾逊(Ken Robinson)、[美]卢·阿罗尼卡(Lou Aronica)著,路慧编,李慧中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72. 《乘数效应:发现学校里的天才》,[美]利兹·怀斯曼、洛伊斯·艾伦、伊利斯·福斯特著,韩雪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73.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马来西亚]林文采、伍娜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74.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美]罗娜·雷纳著,钟煜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75. 《平和式教养法》,[美]劳拉·马卡姆博士著,孙璐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76. 《加油向未来 科学一起嗨》,《加油 向未来》节目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09月出版
77. 《孩子:挑战》,[美]鲁道夫·德雷克斯、[美]薇姬·索尔兹著,甄颖译,三联书店2015年1月出版
78. 《小集团思维:决策及其失败的心理学研究》,[美]欧文·L·贾尼斯著,张清敏、孙天旭、王姝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79.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0-6岁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晏红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80. 《学习的科学:如何学习得更好更快》,[美]爱德华·D·赫斯著,汪建军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81. 《母爱的羁绊》,[美]卡瑞尔·麦克布莱德(Karyl McBride)著,于玲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82. 《顽皮的孩子是天才》, [美]狄波拉·塔尔梅奇、杰米·塞勒著,张蔷蔷、林笠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83. 《优秀的绵羊》,[美]威廉·德雷谢维奇著,九州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84. 《读懂孩子的涂鸦世界》,潘镜兰著,译林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85. 《不和妈妈说再见》,赵锐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86.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刘称莲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1月第3版
『肆』 当代特级教师有哪些
长沙雅礼中学特级教师王相荣
魏书生简介
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0年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省功勋教师。
他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再差的学生到他手上,个个品学兼优;他是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用二十节课教完二百节课的内容,学生成绩好得出奇;他初中毕业,从未上过大学,却被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赵宪初--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
上海市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杭顺清
我国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
卢 元(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过传忠(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张思明,中国当代教育家,国家特级教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资深数学教师,是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北大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周沛耕
浙江省的特级教师、浙江省的功勋教师、中国当代教育家杨青校长
当代美术特级教师陆长根
上海·特级教师·李春华
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
浙江省特级教师寿多涓
http://www.zgsfj.com/viewthread.php?tid=112368
http://61.132.216.243/alarm/unalarm.html?user=hfb05487&uip=60.166.52.13&AVPASS=PHDGBITAVPASS&AVURL=http://blog.cersp.com/20000/1039025.aspx
http://hi..com/tejijiaoshi/blog/item/2b6e25d01c5f2c8ea0ec9ccc.html
『伍』 《新语文教学研究》读后感(史素青)
[《新语文教学研究》读后感(史素青)]
接触蔡伟先生的《新语文教学研究》一书,实属偶然,《新语文教学研究》读后感(史素青)。
那是三月末的一天,全国首届“新语文”尖峰论坛在金华召开,本人因是特级教师肖培东的工作室成员之一,故而有幸得以参加,更因此而有幸地得到了蔡伟先生的馈赠。回到温州之后,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有关语文教学的理论专著。
此专著除去绪论“新语文教学宣言”,共有十二章内容,分别是“语文教师:让新课程走进新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控制”“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语文课堂教学协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中小学生阅读状态及应对策略”“阅读教学形态与创造性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艺术方法”“作文教学流行观念批判与人本化作文观的建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艺术”“现代作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及“现代作文评改的理论与实践”。看着这十二章的小标题,我们就能比较清晰地感知此专著的重要内容之所在,即它已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提升到了创新层面来进行研究与实践。
在接触这本教学专著之前,我也偶尔接触过一些有关语文教学理论的书籍和观点,但或许是教学水平尚未到一定的高度吧,我对于那些大家理论只能了解个皮毛,并未使自己真正地从中受益。但从教十年后的今天,我突然意识到要想让自已在语文教学上有更长足的进步,有着更好的发展,我必须要知晓一些教育教学理论,让它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最终让自己在自己的实践中再提升出属于自己的理论。基于此,我在读此专著时,特别在意蔡先生理论及其实践的效果。
蔡伟先生结合目前中小学生阅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创新层面上提出了对策,并在结合新课标的前提下,分析当代中学生阅读的不良行为,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指导,提出矫正原则及矫正方法,并最终在阐释阅读教学不同形态概念的基础上,营造了一个“新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宽容心态对待“多元解读”,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运用创造性策略,此外,蔡伟先生还积极探索文言文及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创新模式,如将“表演法”“声教法”“故事法”“留空法”“读注法”等一些新颖的概念与阅读教学结合,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无疑有着极为具体的指导作用和参照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为会某些课堂表现欠佳而烦恼,虽然也为之不断地在反思,但收效甚微。然而,读罢此书,我却在刹那间茅塞顿开:传统阅读教学之所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负担沉重,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单一,没有顾及到沉重的内在需要,让抽象讲解替代了课堂的一切活动,读后感《《新语文教学研究》读后感(史素青)》。而教师缺乏艺术的手段,课堂里缺乏艺术的氛围,在压抑封闭的环境里,沉重是很难读好书的。
在蔡先生所介绍的一些教学方法里,我最近特别感兴趣的就是“声教法”,为了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再提高那么一点儿,我还专门报了温大的继续教育跟蔡蓉老师学习《诵读艺术》这门课程。虽然蔡先生说“‘声教’是笔者生造的一个概念”,但我认为它还是很有启发性的。“声教”主要包括读、诵、吟、唱、背五项内容,它们的共同特征便是出声的阅读,对象一般为教学文本,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声教法”也并不适合任何一篇课文,但它特别适用于古诗文教学。我们知道,古代诗词非常讲究音韵,特别是唐宋以来的诗词,大都有一套严密的韵律体系在制约,那些作品不但整齐,而且讲究平仄对仗,易读易记,琅琅上口。而苏教版必修四里选了大量的古诗词,曾经我也会借助多媒体资料播放名家的朗诵,但事实表明,任何一位名家的朗诵都比不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表演,因为这样更具感染力,也更能带动学生的情绪表达。“声教法”常用的方法有读、诵、背,但不管是哪种方法的运用,我们都还可以根据所教诗词的内容配上合适的音乐作背景,以造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如本人在教《琵琶行》时参照蔡先生所说,配上了张晓峰所作的同名琵琶小协奏曲,就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原诗的理解。
当然,“声教”还需要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教师范诵,师生对诵,齐吟,轮诵,分角色吟诵,背诵擂台等等,其目的就是借助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声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创新的系列研究之余,蔡先生还就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样给了我很实在的指导和帮助。
曾记得一位教师说过:为写作而写作是可悲的,为高考而写作是痛苦的,只有为生命而写作才是真实的。反观我自己的作文教学,我很汗颜,因为在有意无意间,我总是忽略了学生的“为生命而写作”。蔡先生在书中指出生活化是作文教学高效之途。但“作文教学生活化并不是将生活与作文教学简单相加,也不是随心所欲,任意而为……我们在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时候首先需要遵循五大原则”,即设计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合作性原则以及活动性原则。此外,还要做到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和教学评价生活化。王蒙说过,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一旦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真情实感,才能见山而情寄于山,遇水而情融于水,才能以悲天悯人的姿态,给予这个世界应有的人文关怀。不能否认,蔡伟先生的研究让我从教十年之后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新语文教学研究》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是一两千字的感悟和反思,它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今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再提升,我相信,有这本书的理论作为指导,我的实践肯定会有更大的成效!
2010/04/13
〔《新语文教学研究》读后感(史素青)〕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陆』 李华平上了一堂什么样的《背影》课
【背影专题】李华平上了一堂什么样的《背影》课?
听朋友说,李华平老师要走出“象牙塔”为川师一中的孩子们教授《背影》,很是激动。10月27号一早起床便来到川师一中的学术厅。第一节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给孩子们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肖培东老师的课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引导孩子们深入扎进文本的字里行间,扎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慢慢地读,细细在品。孩子们在肖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里领略着主人公小亨特挂在悬崖上无助的恐惧,爬下悬崖后的欣喜。因为看过、听过肖老师很多的课,课如其人“优雅风范,润物无声”便是我对肖老师的课的一贯感受。自不必多说,不断地学习和研究肖老师的课,便是我定格的心态。
第二节是李华平老师的授课。六年前,曾经慕名走进过华平老师工作的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听过他的《荷塘月色》,留存在我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感受是:充沛的激情、严密的逻辑、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从华平老师课堂上所获取的是散文学习的方法。时隔六年的今天,华平老师走出高校这个象牙塔走进初二的孩子,他的授课会留给我们什么期待呢?带着这种期待,我选择坐在了离学生,离授课老师最近的最佳观课点。
从开课到听课结束,“坚守语文教学的正道在于撬动学生学习的支点”这一感性认识逐渐清晰起来。
一、授人以情,撬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支点
华平老师躬身于学生之间,语音,细若蚊足; 手势,充满爱抚。与学生交流了什么,我确实没有听清楚。但从孩子们愉悦的表情可以看出,华平老师已经先声夺势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他已经慢慢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有些纳闷:在省骨培训课堂上声如洪钟他今天怎么变得如此的轻声细语?他是深谙“亲其师,信其道”的师训的。
该开始正课了吧?
PPT视频出示箴言:“真正的人才是跳出来的,不是挑出来的; 人生的机会是抢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语文的味道是品出来的,不是吞出来。”此箴言似乎与该课授课内容无关,好像李老师在带领学生搞“野炊”。正如有专家评课所言,如果一堂课缺少些许“有用的废话”,孩子们是无法真正走进课堂深处与老师一道遨游的。细细品味华平老师的“野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从本堂课的小处说起,李老师自创的箴言激发了潜藏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言说欲望,为该课的成功推进举起了一颗重重的石头。孩子们在朗读箴言的过程中将发言的信心、精读文本的方法内化于心,为课堂后期踊跃发言奠定了情感基础。华平老师这一招箴言奉送,远比那些要求学生“要积极发言、要大胆发言”等苍白无力的开场白高明得多。从孩子成长的大处看,哪一个人由成长到成功不是这三条箴言在起作用呢。如果我们教师每堂课都像这样为孩子们送上箴言,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即便是孩子们暂时不能取得成功,成长将是必然的。采取温文尔雅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力求撬动孩子学习的情感支点是一堂成功的课的前奏曲。
该开始正课了吧?让人意想不到是……
二、授人选择,撬开学生阅读的经验支点
李老师准备了三套学习方案“指向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阅读学习、指向文本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指向写作能力提升的阅读学习”让学生选择。李老师在进行充分的课堂调查的基础上尊重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选择了第二种学习方案。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将学生学习的起点建立在已有的能力基点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儿,一直是困扰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认为对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为学生“学”考虑得少,为自己的“教”考虑得多。不管学生“买账”还是“卖帐”,一味的兜售教师自己的想法,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李老师“建立在学生阅读起点上的阅读教学策略”给了我们语文教师很好的示范。
开课前的小插曲让我记忆犹新。请同学们记下本堂课40分钟完成的时间,时间到了麻烦那位同学告诉他一下。作为大学教授的李老师,应该在跟成人授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以90分钟(或者更多)为单位的课堂时间观念才不违背常理,可是,他走下成人课堂来到只有40分钟或者45分钟的初中课堂,能坚守40分钟的班级教学常规,我们暂时抛开“勇气”一词的片面理解去探寻勇气背后的教育内涵。我们都知道,初中课堂40分钟(45分钟)的规定是与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引起的注意力的专注程度作为理论依据的。然而,有些专家课堂,授课老师们为了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随意延长课堂时间而置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规律而不顾,已经令我们愤慨过。今天我们在对李老师做法之于“勇气”的理解基础上可不可以多一层“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的理解?供商榷。
三、授人以渔,撬起学生阅读的方法支点。
(一)授课过程逻辑结构严密。
从李老师授课过程的逻辑结构:①阅读箴言,铺垫激情→②初步感知,了解大意→③到筛选信息,了解背景→④提炼信息,把握内容→⑤细读文本,体会情感→⑥再读箴言,强化意念。整个授课过程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系统的逻辑学习结构链式。在课堂最后的回顾反思阶段李老师向学生强化这种阅读学习链式,其目的不言自明,让学生懂得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我想,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长期立体的训练学生阅读的“渔”,学生捕捉到平静水面之下的“鱼”应该不是难事。
(二)授课过程设置问题梯次渐进。
在“初步感知,了解大意”阶段,李老师设置了下面两个问题“这是一篇 (体裁)的文章”、“这是一篇 (内容+体裁)的文章”。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之上,这两个问题先后呈现。面对学生的回答,李老师不是将自己预设的答案一股脑儿的兜售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不断自我修正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地登高望远。
(三)从文本语言的矛盾中探寻写作背景
“作者朱自清在什么背景写的这篇文章,其实作者已经言说了,同学们能找出来吗?”李老师抛出此问,课堂超乎寻常的安静。此安静,不是茫然无措胆怯地回避老师显现出来的被动安静,而是学生带着问题,思维翻江倒海的内动过程。当然,学生寻找文本信息点不那么准确之时也正是老师出手相助之时。此时,李老师抓住时机,提示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话。让学生渐渐领悟:父亲的膀子疼痛得厉害,也充其量是患了一种肩肘炎,但患肩肘炎离“大去之期不远矣”的矛盾背后深深地潜藏着父亲的另外的复杂情感—-盼望儿子能早日回家探视的依恋情怀。李老师引导学生缓缓地走进朱自清先生父亲的内心世界后自然地得出结论:“作为儿子的朱自清先生深深地懂得,病情不太严重的父亲真实的内心需求,父亲的这一需求深深地触动着朱自清先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感动。朱父之于儿子的情怀与朱自清先生“久未见父亦盼见父”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共鸣触动着朱自清先生提起了手中的笔成就了此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正如王荣生先生所言,“作者要说的,作者在文本中都说了”,然而我们很多老师,总习惯于到文本外面去寻找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本课,华平老师引导学生真切地践行了“一切信息来源文本”的信息捕捉理念。
(四)精选课外材料解码语言内涵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除了文本中“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等寥寥数语以外,没有其它语言能让学生体会到“惨淡”的内涵。此时李老师用PPT显示“花厅上只剩下几幅清人的字画,一张竹帘。往日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早已进了当铺。”并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惨淡”的内涵学生虽仍然不能言说(并不是所有的词语的内涵我们都能言说),但结合前面的相关文字材料学生通过想像、联想,朱自清先生家中“惨淡”的光影更加形象的扎根在了学生的意念之中。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虽不能言说却意象清晰的画面。李老师补充的材料,让“惨淡”的画面更丰满,让“惨淡”的情感更丰厚,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做下了坚实的铺垫。课堂上一学生不由自主的站立起来背诵龙应台《目送》的一段文字引来全场掌声,足以证明“精选课外材料解码文本语言内涵”的效度。
借川、浙两省著名特级教师钟亮、肖培东老师的现场评课作为这篇听课感悟的结语。“华平老师的授课把握了文本体式特点,教会学生有目标的学(有方向的学)目标定位清晰,用活了课文这个例子,四个环节落脚点在方法上,无旁逸斜出,返朴归真(钟亮语)。没有一个人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完美而来的,提升一个细节,在“背影”文字精彩处加强朗读的力度(肖培东语)。”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正道?着力撬动学生语文学习的支点!
『柒』 目前教师界有哪些名人
目前教师节有哪些名人?有很多,比如各个教师发放时啊。嗯,书法呀。然后硬笔呀!又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