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书籍
一、《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首次出版于1981年。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二、《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博大而丰富的,本书主要收录的是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思想和实践,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理论篇、诗歌篇和实践篇。
其中理论篇收录的主要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理论、幼稚教育理论(包括其教师观、儿童观)。诗歌篇收录了陶行知的与教育有关的儿歌,这些儿歌短小但意蕴深刻。实践篇收录的主要是其学生戴自俺和孙铭勋的相关记述。
三、《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是2006年11月1日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金战、隋永双。该书是一本教导孩子兼得高分高能,成为英才的教育类书籍。
四、《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本书为师范类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用策略,使师范类学生明确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并在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条件的基础上掌握教师教育技能,为未来教学实践打好基础。
五、《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为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于1995年创刊,分别由我国较著名的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资深专家、知名学者执编,审稿严慎,因而期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并于2000年10月被定为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核心期刊。
本刊所设栏目有:课题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管理、教海探新、素质教育、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国外教育、热点冷谈、学校管理、论坛集萃、优秀教案、班主任工作等栏目。
⑵ 关于教师的书籍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的书有: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 译者:蔡汀 王义高祖晶 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4.《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5.《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6.《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6.《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9.《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0.《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1.《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
12.《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3.《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 杜殿坤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4.《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 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5.《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 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16.《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17.《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8.《教育论》(英)斯宾塞《教育论》HerbertSpencer1820--1903),19世纪下半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19.《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 [英] 约翰·洛克 著/ 徐诚 、扬汉麟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0. 《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1.《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二、理论视野
22.《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
23.《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吕静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4.《爱心与教育》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这本书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5.《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2,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7.《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专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曾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及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以后又被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
28.《教育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
29.《教育心理学》
30.《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美]劳拉·E·贝克著,2002年12月
三、教改实践
3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32.《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33.《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34.《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教育部编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
35.《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37.《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
38.《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吉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39.《向孩子学习》主编:孙云晓;副主编:康丽颖。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本书荣获共青团中央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图书)奖。
40.《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41.《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台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42.《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2002年1月(美国)布鲁克菲尔德 普瑞斯基尔 著 罗静 褚保堂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43.《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4.《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5.《中外教育小说选》(已经编写好)
46.《中外教育散文选》
四、教育人物
47.《孔子评传》匡亚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出版,此书获得中国图书奖
48.《中国教育家评传》沈灌群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989年全国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类硕士必读教材)
49.《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获1997年国家优秀图书奖
50.《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朱永新博士(市长)主编
51.《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52.《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
53.《窗边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黑柳彻子[日本]2003年8月
54.《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
增补:
1.《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2.《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的教育科学图书
4.《国际教育新理念》 2001年10月。由顾明远和孟繁华主编的一书,海南出版社出版了。
5.《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6.《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7.《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徐辉、徐仲林撰写 1997年1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8.《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褚树荣老师主编)2002年9月
9.《现代课程论》(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8年第五次印刷,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1991年繁体字版)
10.《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鲁洁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⑶ 教育类的书籍适合教师读的书籍
适合老师看的教育书籍
1、《给教师的建议》
推荐理由: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值得教育行业者学习和借鉴。
2、《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推荐理由:弗里德里希·尼采,19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哲学家,独自一人在欧洲文化中游荡。他与传统辩驳,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1889年,尼采在都灵的街头,看到了一匹被马夫虐待的马。在那个瞬间,他心生悲悯,抱住了马的脖子。这件事导致他精神分裂,失去了理智。
3、《儿童的人格教育》
推荐理由:健全的人格,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本书的作者阿德勒——弗洛伊德的弟子认为,儿童教育的根本,是人格教育。他在书里还说到了问题儿童的产生原因和矫正方法,这些都是他基于自己的治疗实践整理出来的。
4、《如何学习》
推荐理由:本书汇集了神经科学、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从大脑的学习机制讲起,一路探寻记忆的真相、环境的影响、灵感和顿悟的产生以及潜意识的奥秘,提炼出了一套颠覆常识的高效学习方法,告诉你何时学、在哪学、怎么学才能有效、轻松、不费力。
5、《翻转式学习》
推荐理由:本书由两位作者完成,一位是拉塞尔·阿克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荣誉教授,在咨询、教育领域有很大的成就。另一作者是丹尼尔·格林伯格,除了在教育学领域有很高的地位,还从1968年开始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创办了瑟谷学校,实践“翻转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2一生必读的经典书籍有哪些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通过一个小家族的生活历史,浓缩出当时的社会环境。整本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平凡的社会底层的人物,历经的磨难终究还是没能改变自身的命运。
2、《活着》
作者:余华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富家子弟变成贫农之后,在那个只想活下去的环境中,身边至亲的人一个接一个的去世离开了他,他无力改变现状,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在那世道艰难的环境中缓慢的活着。
3、《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讲述的是一个男人无辜受到牢狱之灾,离开监狱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富豪,从此走上了一条有仇报仇的日子,作者对于其人物刻画十分鲜明。
4、《围城》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这便是出自《围城》的一句经典的话。《围城》里除了为我们描述了“婚姻之城”之外,其实还隐藏着“事业之城”和“自我之城”,这三座城加在一起才构成了《围城》的主旨。城内城外,读懂婚姻,读懂人生,读懂生活。这才是《围城》真正的主旨。
5、《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⑷ 教育类书籍推荐 教师
教师的教学是育人,是教会学生学,这就只能靠智慧;而仅仅靠“苦干”对他的学生未必有什么启发。因此,今天小美向各位尊敬的老师推荐15本书,希望老师们能传道、授业、解惑,为祖国的明天培育真正的栋梁之才。
1、《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这本书不是纯理论的书,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它有生动而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可以让老师在休息之余轻松阅读;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本实战性的指导书,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书中指导去做,一个月的时间,足可以让你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品尝到阅读的甘甜;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最有效的方法是我们教师都爱阅读,认真读完这本书,你就是一年读不了365本书,你也会是爱读书的教师。
这本书也可以推荐给“对读书不感兴趣的人”,它可以让你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推荐给“没时间读书的人”,它告诉你我们不是没时间读书,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推荐给“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人”,它帮你规划先读什么,后读什么,明确你读每一类书将有什么收获。
2、《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
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种庄稼,需要了解庄稼的习性;教育孩子,也需要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本书的作者奥贝尔既是一位心理学家,又是一位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师和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各种困惑的基础上,向大家推荐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理论:依赖、无意识和冲动。因为出生之后身心依然处于继续发育的过程中,所以要依赖成人和环境;在婴幼儿时期的各种感受和经历,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无意识”,影响其一生的生活;而冲动是孩子的“内在发动机”,激励着孩子不断去探索和实践,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各种需求。
依据上述三个心理学理论,奥贝尔从孩子上学初期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周边环境是如何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层面的基础问题。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很多困惑,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3、《文章选读》
人的闲暇时间毕竟有限,故读书要取法乎上。最理想的状态是用较少的时间读一流的文章,涵泳浸润读好文,获得最大的收益。北京大学叶朗教授的《文章选读》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一本好的选本,反映选编者的眼光、胸襟和境界。《文章选读》选文76篇,选文和点评不拘一格。杨振宁先生读了这本《文章选读》后给叶朗先生写信说:“我觉得你们的选编原则极好。”杨先生这“极好”的评价,即是对叶朗先生选编读本的最大褒奖。
一个教师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他站在讲台上的高度。我一直认为教师的阅读不能仅仅读教育著作,应该多读一些“打底子”的文学作品。叶朗的《文章选读》,是适合中小学教师认真品读的一本比较理想的好文章选本。
4、《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本书记述了作者晚年与一个班的31名学生五年来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故事,分为“快乐学校”和“儿童时代”两部分,共计41篇短文。作者用他全部的身心来爱着他的孩子们,书中诗一样的语言,使人如沐春风;诗一样的教育生活,使人心驰神往;诗一样的心灵,使人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圣、愉悦与宁静。
作者对教育本质问题的一系列探索与追问,形成了鲜明的观点:“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是真正的、不可再现的、光彩夺目的一种生活。”作者以满腔热情发出了“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呼声,这呼声,直到今天依然是那样振聋发聩。
用爱来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用爱来启迪孩子们去发现美、学会爱,这便是教育的智慧。
5、《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
这本书可谓是解决当下课堂问题的“及时雨”。作者围绕说课和评课两个方面,针对一个好的课堂如何研磨与运行,以及如何激发课堂中的师生智慧,分析课堂模式,研究课堂标准,探讨课堂的共性和个性,并通过援引大量的观课和评课的具体案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好的课堂、一个智慧的课堂应该有的样子,一个有责任的教师、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应有的姿态和在课堂上应有的识见和作为。
作为校长的程红兵之所以能把课堂认识得这么透彻,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却更愿意把自己看成一个语文教师,而且心里始终装着学生、装着课堂,对课堂永远保持着一种敬畏、一种热忱。
6、《大学新语》
这本书读起来不像轻松读物,其中很多内容是以作者多年研究中积累的数据和分析为支撑,一些论述也并非适合所有学校。但是他对于在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大学里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深深忧虑,体现出人文学者的忧患意识,将读者慢慢带入一种沉静思考的状态,和作者产生精神上的交流。
在本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忧虑和批评,更看到了作为一位人文学者的希望和信心:“教育收效很慢,急不得,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也。另外,因相信‘只要耕耘,必有收获’,即便身陷泥淖,眼前一片雾霾,也都对未来保有某种信心。”
7、《儿童阅读的世界》
《儿童阅读的世界》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阐释儿童阅读的著作,全面回答了与阅读相关的三个核心问题:
(1).什么是阅读?
(2).儿童是如何学会阅读的?有哪些因素影响儿童学习阅读的过程?儿童学习阅读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3).阅读怎样教才更为有效?孩子的阅读能力又应该如何评价?
如果说当下的阅读教育现状就是一种“无方向、无定法、无评价体系”的“雾霾天”,这套《儿童阅读的世界》则正是我们期待的治理之本,希望它能穿破层层“雾霾”,让语言学科的阅读教学更科学、更高效,真正能够帮助语言学科的阅读教学突破瓶颈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8、《教育的使命——一位美国名师的课堂反思》
本书作者在长期观察一个叫艾米莉的孩子的基础上发现了孩子问题所在,他猜测这孩子是这样想的“老师想让我做一件事情。我根本不知道让我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做。不过我还是做点儿什么吧,这样他们就会放过我。”
作者认为,要想让学生热爱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唯一的改变”是“使学校和教室依照每一个学生的方式”发展他的潜力,追求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小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参与的项目”。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关注度和知晓度相对于他的教学水平来讲,更为重要。
9、《教育方法学》
佐藤学的《教育方法学》是基于教学实践的理论,是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学问,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最能体现佐藤学教育方法学的教学行为就是“听”与“做”。
佐藤学所主张的“听”,不是单方面的被动听取,而是通过“听”促进思维的开放,产生新的想法,继而分享出刺激学生们形成更多更新颖的想法,生生学习共同体便通过“听”的行为而形成。
佐藤学的《教育方法学》是一本细致诊断学校各种“病症”并探索解决方略的著作,我们既可以移用它的研究结果来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也可以借鉴此书的研究方法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10、《世界小史》
几乎所有阅读此书的人,都无法忘记它的开头与结尾,贡布里希的“妙手”,在这两处得到了全部体现,他只用了一片燃烧着的纸,就让孩子们经历了这个世界的从有到无,“像回家一样”。“回家”,太有趣味,也太有意味,它是探寻漫长的过去,还是重回现实的存在?贡布里希让我们体验,我们不是在追问“某一个”故事,而是在追问一个“特定”的故事,是“我们”的故事,这个“我们”,也就带出了贡布里希对历史中所有人命运的信念与悲悯,“我们有理由去寄希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怀着爱,怀着温柔,贡布里希用《世界小史》驱散了大历史斗转星移的冰冷,带给人的正是世界的纯真和历史的柔软,在日复一日的“历史”里。
11、《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此书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圣保罗如何培养淡定而非显摆的精英。哪怕校园里名流云集,学生也会靠着努力打造自己的优秀,血统、家世、财富甚至聪明这些属性被隐藏掉,学生珍惜的是卡罗尔·德怀克所称的成长思维,管你有钱没钱,爱拼才会赢。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社会经济地位对教育成就的影响,而教育又决定未来的社会经济地位。这是一个草莽英雄和知识英雄辈出的年代,过去森严的等级制度,被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冲击。圣保罗中学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社会情境下,都能表现出淡定和开放,这是新精英教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12、《我们三代人》
汤用彤、汤一介父子两代人均为现当代学界巨擘,桃李遍天下,这样的现象在学界并不多见。传奇的形成自有偶然的原因,但其背后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笔者阅读今年年初出版的汤一介先生遗著《我们三代人》,领会到很多具体学术研究之外的细节。此书内容上由有关的“随笔”组成,看似不系统,实则有中心,三代人之间的代际影响贯穿其间。
13、《我只想站得直一点——黄玉峰教育演讲录》
最近三个月在反复阅读黄玉峰先生的《我只想站得直一点——黄玉峰教育演讲录》一书,被黄玉峰对教育的挚爱和特立独行、敢于直言的勇气所感动。
在书的扉页,笔者写下“豁达七十载,站直不趴下”十个字,算是对黄玉峰老师的真实写照。他说自己最得意的就是两件事,第一,这辈子能做个教师;第二,这辈子还没被评过先进。黄老师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此,那么热爱教育、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又那么敢于批评现状、坚持自己,始终“站得那么直”,这也是他令人敬佩之处。
黄老师在《“人”是怎么不见的》一文中反思中国教育,揪出了捆绑教育的五根绳索:功利主义、专制主义、训练主义、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就这样,独立的人格不见了,独立的思想不见了,自由的精神不见了,‘人’不见了。”之后黄老师没有停留于批判,他知道“光是批评是没有用的”。
14、《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
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所示,书册在手,如同握着一个藏有秘密的小书匣:翻开硬皮封壳,躲在匣子里的裸书落入你的掌心。青绿色帆布贴面的书脊,诱惑着你的指尖去摩挲。扉页从头到脚挂着一长串蝉翼般的翅果,吸引你去撩动。待你掀起标题页那连枝成片的硕大果绿色叶片时,你已经不知不觉变成书虫,钻进书中,啃食起那些动人的字句来。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树之书。书页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缀满了五彩斑斓的枝叶花果,那是摄影师和装帧设计的匠心独运,而真正神秘的魔法师就是你我身边的大自然。
15、《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
读完《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一书,我心中想的不仅是书中的具体思想观点,还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学术精神与境界。
在这本书中,顾明远先生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历史经验,剖析了一些重大教育现实问题产生的复杂背景,观点鲜明地进行了回应。先生不回避问题,用学贯中西、深入思考的真知灼见,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怎么看”,更提出了自己的“怎么办”。例如书中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
⑸ 推荐几本比较好的教育类的书籍。。。谢谢
1.《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2.《支玉恒课堂实录》
3. 入门级的书: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4. 袁振国先生编写的《教育新理念》
5. 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6.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组织编写)
7. 施良方著的《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8. 苏达礼的《救救孩子》
9.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10. 严元章(台湾)的《中国教育思想源流》
11. 钟启泉主编的《基础交易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这是本好书,大家不可不读。本书对这次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从国际的挑战、国内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一起教育发展自身的矛盾等方面对这次课程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大家读了这本书,可能对各位的对这次课程改革的看法有一定帮助。同时本书对纲要的六条目标进行了逐一的解读。
⑹ 教育教学书籍有哪些
《玫瑰与教育》、《坚守讲台》和《我的教育苦旅》
《玫瑰与教育》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窦桂梅。本书为“大夏书系”丛书之一,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在听说读写的背后;日本教育管窥;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
《坚守讲台》都是作者个人的读书心得与体会,包括讲台上先互动交流,有知识的融合,有情感的共振,有智慧的碰撞,有理性的探讨,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我的教育苦旅》为“大夏书系”丛书之一,分为三辑:精神的雕像,包括作者心中精神和教育的偶像;人就是目的,所收录的篇章都是谈“新教育之旅”中的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语文的诗意,是作者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思考和实践的记录。
(6)教师教育书籍扩展阅读
《玫瑰与教育》内容提要
都为有关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记录着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
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语言单纯,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