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教师的教学原则

教师的教学原则

发布时间: 2021-07-28 01:04:55

『壹』 教育的八大教学原则

1.直观性教学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分类以及运用的注意注意事项在讲解时要突出。

2.启发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巩固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讲解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8.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1)教师的教学原则扩展阅读:

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指导性和调节性的意义。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则,它必然能够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能够为教师提供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原则确定之后,对教学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手、形式的选择,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巴拉诺夫指出:“教学论原则决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论证其效果有赖于作为这些方法基础的教学论原则。教学论原则体系,就是对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径的总的说明。”

科学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科学的教学原则在人们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中灵活有效的运用,对教学活动的有效顺利地开展,对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在共同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儿童存在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是教师因材施教所需要了解的。

2.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

小学阶段的课程和教学以所有正常儿童可以达到的程度为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获得最适宜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难度和深度。良好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出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

3.面向每一个学生。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必须接受的,完成小学教育是中国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基本权利。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每一个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不能够要求儿童适应教育,而是要使教育适应儿童。

『贰』 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答案:
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教学整体性原则
它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应是完整的,全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废;二是指教学活动的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启发创造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有序性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开展和进行,以期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师生协同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积累与熟练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使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够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反馈调节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从教和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最优化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调控,实施最优的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原则的含义: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

1.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指导性和调节性的意义。
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则,它必然能够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和调控的作用,能够为教师提供积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2.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教学原则确定之后,对教学活动中的内容、方法、手、形式的选择,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巴拉诺夫指出:“教学论原则决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论证其效果有赖于作为这些方法基础的教学论原则。教学论原则体系,就是对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径的总的说明。”
3.科学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的教学原则在人们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中灵活有效的运用,对教学活动的有效顺利地开展,对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叁』 教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什么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和指导原理。 这一概念表明: 1、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促进有效教学,必须有利于目的的实现。 2、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一般来说,正确的教学原则必然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这样才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的指导。 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 历史上的教育家们提出了无数的教学原则,今天在国内外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中,人们又不断地提出新的教学原则,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其适用范围和有限性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学原则是人们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学记》中便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教学的宝贵经验,属于教学原则范畴,只不过未加科学论证。公元前6世纪,孔子就提出教学中要经常复习和进行启发等要求。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派普罗塔哥拉提出练习和禀赋同样需要,学习要有相当的深度等要求。到了近代,教育家们明确提出了教学原则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1632)中提出37条教学原则,并试图给予论证。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834)中,总结了33条“教学规律”与“教学规则”。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Л.В.赞科夫从教学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着眼,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等教学原则。巴班斯基运用系统论的整体观点提出了13条原则。美国J.S.布鲁纳依据认知派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提出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等等。

这里所要讲到的教学原则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或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教学的整体协调原则,是指从教学所承担的任务来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从教学对象来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反对面向部分,以充分体现“教育机会人人平等”的义务教育宗旨和原则;从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来讲,要充分发挥各要素在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整体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文以载道,并有教书育人的好传统。在教学中贯彻教学整体协调原则的基本点是: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即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反映客观实际的真理性知识和实际有用的知识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并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一般来说,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不讲科学性,把错误的思想教给学生,就是误人子弟,根本谈不上思想性;思想性又是科学性的灵魂,没有思想性就影响了科学性,因为只有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概念。

『肆』 教师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中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一)直观性原则
(二)启发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四)巩固性原则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六)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http://ke..com/view/616455.htm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法
4.练习法
5.读书指导法
6.任务驱动教学法
7.参观教学法
8.现场教学法
9.自主学习法
http://ke..com/view/424858.htm#6

热点内容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
小学教师的条件 发布:2025-05-17 16:21:01 浏览:419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2025-05-17 16:14:16 浏览:819
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 发布:2025-05-17 16:10:46 浏览:949
奴隶老师漫画全集 发布:2025-05-17 16:01:34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