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民做智慧班主任
前期引导人管人,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互帮忙,这样的氛围出来班主任就特轻松了。
Ⅱ 如何做智慧型的班主任
一、从学习中获得智慧的源泉
新课改要求我们新世纪的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教师,班主任亦如此。然而,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知识的折旧率也很快,这不仅要求我们老师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要成为一个装满妙计的锦囊,才能应对各种各样和日益聪明的学生。
1、从书中学习。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读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如《谈管论道——现代班主任常规工作管理》这是一本指导中小学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加快班主任适应能力、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参考书,也是一本班主任个人研修的指导书;再如《班主任》杂志,是面向班主任、服务班主任、依靠班主任、以提高班主任为办刊宗旨,竭诚为广大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服务的好杂志,它很具前瞻性、引领性和实用性。我们要从书中学习其他各地各校的老师是如何管理和对待问题生的,选取好的做法加以学习,为我所用。
2、向名师学习。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有好的教学管理方法,还因为他们能够运用智慧及时的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像魏书生、王晓春、徐安德、郑丹娜这些名师在班级管理中都采取了很多扎实有效而又机智的方法。比如:我们这次班主任培训,有半年的时间都在网上学习这些名师“如何通过树立服务意识、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个性、民主决策过程实现班级的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和技巧,和班级舆论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的。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听讲座、看视频等方式向名师们学习。
3、向周边学习。其实有些教育方法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平时的工作中,有些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值得学习的。我们身边的老师,在管理班级时也有一些较好的方法可以轻松借鉴。如上学期,我班的值日生很少能在上课铃声响前打扫完卫生,在班上训了学生几次也无济于事,他们总是有各种理由,在办公室我说起了这事,四年级的徐老师告诉我,哪一天的值日生没打扫完,你就罚他们打扫一周,这一招果然奏效,这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同事告诉我的。因为这些老师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可以通过请教或聊天的方式就能获取。
二、从实践中运用教育的智慧
学为所用,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如是光是注重学习,而不加以运用,那就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慧为信息之源,灵性愈高,感受的信息量愈大,把这些信息梳理、加工再运用就是智。
1、实践中的智慧要充满教育机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所熟知的陶行知的“三块糖”的故事,对于做坏事的孩子采用奖励的方法来解决,这其实就是智慧的体现。
2、实践中的智慧要运用多元整合
只有把知识技能、实用方法、情绪态度多种智能进行整合后,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才能称其为智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多元整合的能力,要把学习到的教育方法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并运用恰当的情绪加以整合,才能合情合理、恰到好处的处理问题,使事情圆满解决。我们班有个贫困的孩子叫毛一祥,父亲是个聋哑人,母亲在他的、很小的时候就走失了,爷爷、奶奶也是一身的病,为此我在班里开了一个《捐助》班会。先让了解情况的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家庭情况,再让同学们捐助钱物,然后学生再说些祝福和鼓励他的话,最后大家又伴乐同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儿。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讲解、捐助、祝福、唱歌”等多种感官和情绪,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实践中的智慧要会创设情境
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或不良习惯不是教师发挥一次智慧就能够解决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创设一些教育情境,如有针对性的开展班队会,私下找周边学生帮助问题生等。教师可以采取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方法,以达到正确的教育效果,我们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长处,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待诱发的因素。只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会慢慢改正过来的。富阳市中学的吕晓芳老师就是通过三个步骤、创设一定的情境将一名特别淘气、爱欺负人、不爱成作业的小男孩教育成好孩子的。1、特殊的见面礼---陈家的柱子:刚见面,师生自我介绍时,老师就说陈柱是“陈家的柱子”,这让总是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他来说是一种褒奖,从而对老师门有了信任感;2、心灵的对话---我们是朋友:有一次陈柱没写完作业,老师在办公室里和他谈心,并说要做他的朋友,这让孩子受宠若惊,中午忙悄悄地补上了作业;3、爱的惩罚---50个投篮:当陈柱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做老师都不会批评他,而对同学们不屑一顾时,老师罚他这个体育健将投50个篮,并在罚后再一次交心的谈,让他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上这个案例说明,有些孩子是需要去创设一定的情境并且持续的做工作才会逐渐变好,这就更需要老师的智慧。
三、从反思中提升智慧的效率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班主任,包括名师在内,都不能说他的教育是完全正确的,没有一点瑕疵的,所处理的问题是充满智慧的。有些问题处理的也许没错,但回过头来想一想,或许还有更好的方法;有的事情也许没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甚至有的事与愿违,这都需要我们进行及时反思。想想这样的教育的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怎样改进办?只有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运用,不断的反思,才能提升智慧的效率,成为智慧型的老师。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班主任,只有经常性的学习他人的教育方法,并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运用,还要及时反思、总结和提高,才是一位智慧的班主任,才能引领学生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Ⅲ 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
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简单的聪明,而是灵活的智慧。当一个人的知识增加时,他的智慧也在随之提高,智慧的建筑需要基础材料,智慧的敏锐取决于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过半年的班主任培训,我认为只有成为一名智慧型的老师,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一、从学习中获得智慧的源泉新课改要求我们新世纪的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教师,班主任亦如此。然而,现在的社会发展太快,知识的折旧率也很快,这不仅要求我们老师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要成为一个装满妙计的锦囊,才能应对各种各样和日益聪明的学生。1、从书中学习。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读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如《谈管论道——现代班主任常规工作管理》这是一本指导中小学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加快班主任适应能力、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参考书,也是一本班主任个人研修的指导书;再如《班主任》,是面向班主任、服务班主任、依靠班主任、以提高班主任为办刊宗旨,竭诚为广大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服务的好,它很具前瞻性、引领性和实用性。我们要从书中学习其他各地各校的老师是如何管理和对待问题生的,选取好的做法加以学习,为我所用。2、向学习。之所以成为就是因为他们不仅有好的教学管理方法,还因为他们能够运用智慧及时的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像魏书生、王晓春、徐安德、郑丹娜这些在班级管理中都采取了很多扎实有效而又机智的方法。比如:我们这次班主任培训,有半年的时间都在网上学习这些“如何通过树立服务意识、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个性、决策过程实现班级的化管理,科学化管理,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和技巧,和班级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的。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听讲座、看视频等方式向们学习。3、向周边学习。其实有些教育方法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平时的工作中,有些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值得学习的。我们身边的老师,在管理班级时也有一些较好的方法可以轻松借鉴。如上学期,我班的值日生很少能在上课响前打扫完卫生,在班上训了学生几次也无济于事,他们总是有各种理由,在办公室我说起了这事,四年级的徐老师告诉我,哪一天的值日生没打扫完,你就罚他们打扫一周,这一招果然奏效,这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同事告诉我的。因为这些老师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可以通过请教或聊天的方式就能获取。二、从实践中运用教育的智慧学为所用,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如是光是注重学习,而不加以运用,那就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慧为信息之源,灵性愈高,感受的信息量愈大,把这些信息梳理、加工再运用就是智。1、实践中的智慧要充满教育机智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所熟知的陶行知的“三块糖”的故事,对于做坏事的孩子采用奖励的方法来解决,这其实就是智慧的体现。2、实践中的智慧要运用多元整合只有把知识技能、实用方法、情绪态度多种智能进行整合后,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才能称其为智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多元整合的能力,要把学习到的教育方法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并运用恰当的情绪加以整合,才能合情合理、恰到好处的处理问题,使事情圆满解决。我们班有个贫困的孩子叫毛一祥,父亲是个聋哑人,母亲在他的、很小的时候就走失了,爷爷、奶奶也是一身的病,为此我在班里开了一个《捐助》班会。先让了解情况的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家庭情况,再让同学们捐助钱物,然后学生再说些祝福和鼓励他的话,最后大家又伴乐同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首儿。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讲解、捐助、祝福、唱”等多种感官和情绪,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3、实践中的智慧要会创设情境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或不良习惯不是教师发挥一次智慧就能够解决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创设一些教育情境,如有针对性的开展班队会,私下找周边学生帮助问题生等。教师可以采取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方法,以达到正确的教育效果,我们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长处,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待诱发的因素。只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会慢慢改正过来的。富阳中学的吕晓芳老师就是通过三个步骤、创设一定的情境将一名特别淘气、爱欺负人、不爱成作业的小男孩教育成好孩子的。1、特殊的见面礼---陈家的柱子:刚见面,师生自我介绍时,老师就说陈柱是“陈家的柱子”,这让总是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他来说是一种褒奖,从而对老师门有了信任感;2、心灵的对话---我们是朋友:有一次陈柱没写完作业,老师在办公室里和他谈心,并说要做他的朋友,这让孩子受宠若惊,中午忙悄悄地补上了作业;3、爱的惩罚---50个投篮:当陈柱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做老师都不会批评他,而对同学们不屑一顾时,老师罚他这个体育健将投50个篮,并在罚后再一次交心的谈,让他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上这个案例说明,有些孩子是需要去创设一定的情境并且持续的做工作才会逐渐变好,这就更需要老师的智慧。三、从反思中提升智慧的效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班主任,包括在内,都不能说他的教育是完全正确的,没有一点瑕疵的,所处理的问题是充满智慧的。有些问题处理的也许没错,但回过头来想一想,或许还有更好的方法;有的事情也许没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甚至有的事与愿违,这都需要我们进行及时反思。想想这样的教育的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怎样改进办?只有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运用,不断的反思,才能提升智慧的效率,成为智慧型的老师。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班主任,只有经常性的学习他人的教育方法,并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运用,还要及时反思、总结和提高,才是一位智慧的班主任,才能引领学生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Ⅳ 如何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
什么是智慧班主任?我一直在想,对事件正确理解并处理巧妙周到不留痕迹,算不算有智慧?对事件有预测能力并迅速灵活地做出判断,算不算有智慧?怎样才能获得智慧?我也在想,第一,智慧应该来自学习,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二,智慧应该来自反思,因为凡事我们都要吾日三省吾身;第三,智慧应该来自交流与合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关键在于强大的经验信息量。学校和社会都需要我们做智慧型的班主任,因为智慧型班主任所带班级通常是和谐并且有凝聚力的,这种和谐和互帮互助互爱的凝聚力是对学生深入骨髓的影响,还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智慧班主任给予学生们的不但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有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应该是学生们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智慧班主任,只是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小智慧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有收获也有遗憾,今天我把几个工作经历说给老师们听,目的是分享我曾经的喜悦,并寻求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
偶发事件一——爱心体恤不留痕迹
生物课上老师正在讲人类生命的形成,学生们对这个章节特别感兴趣,老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专心,忽然井然有序的课堂上响起了一声口哨声,打乱了课堂的节奏,老师停止了讲课,学生们都好奇地四处张望,想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在课堂上挑战老师的尊严,问来源,谁都不承认,老师很生气,无奈终止了上课,愤然离开了教室,并且留下话:如果找不出吹口哨的学生,我永远不会给你们班上课。老师一离开,学生们就像炸了锅一样乱起来,有相互指责的、有胡乱猜测的、更有看热闹的,班干部挺身维持一下纪律,这样的时刻,班干部的威信没有让学生安静下来,只能求助于班主任了。
班主任静是个很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自己班里出现了这样的事,静是绝不会姑且的,一定要追查出来是谁在恶作剧,好好批评教育,给生物老师一个交代,顺着口哨传过来的方向,划定了一个小圈子,挨个找学生谈话,但没有一个学生承认是自己吹的口哨,一天的苦口婆心还是没有结果,第一年做班主任的静,对自己的学生和班级充满了无限的热情,爱学生也深受学生的爱戴,学生常常会做一些让静感动的的事,但在这件事上,学生的消极抵抗使得静有点无能为力,也很无可奈何,碰巧遇到我,就把这个问题简单地一叙述,谦虚地征求我的意见。
凭我做班主任多年的经验,我告诉静:这件事不要再追查下去了,再查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反而让自己下不了台,小孩子们经过一天反反复复已经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在没人指证的情况下,谁也不会承认,除非你能抓他个现形。静问:生物老师不上课怎么办?我告诉静:那就需要你这个班主任做工作了,你给生物老师打个电话,实事求是地给他说出你的困惑,你就说“实在对不起,我的学生惹你生气了,都是我平时教育不够,这件事也让我很生气,但我第一年做班主任,年轻没有经验,事后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小孩子们就是不承认,我真是没招了,你去上课吧,我保证类似的事情绝对不会再发生。”静接着问:我给学生怎么说?学生千万别觉得我是个软弱的班主任。我告诉静:你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小孩子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你已经追查了一天的时间,实际上,吹口哨的学生已经很害怕了,只是迫于老师的威严害怕被惩罚,不敢承认就是了。当班主任的,在学校里就是学生的保护神,不管出了什么事,都要像孩子的父母一样尽量给予他们保护,但有一点要让孩子们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都要如实地告诉班主任,小孩子没有不犯错的,小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的,更可况是疼爱你们的老师,你们不敢说出事情的真相,肆意掩盖错误,我想帮都帮不了你们,那还怎么想办法解决呢,这件事就这样了,我给你们留个面子不再追究,以后再有什么事,记得一定要如实告诉我。
静回到办公室先给生物老师打电话道歉,请求老师去上课,给学生们一个改正的机会,然后把那一段话说给学生听,说完,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全班同学的眼睛真诚地看着静,一起喊出了“谢谢”,生物老师进教室上课了,静偷偷地观察上课的状况,和往常比起来出奇地好,学生们很坦荡地坐在教室里,没有心怀鬼胎、没有局促不安,班主任工作不较真,讲方式,在学生中的威信更高,事件的处理也达到理想的效果。
隔天,静又把过程给我说了一遍,她很满意,我也很高兴,但是我告诉静,这件事还要再做点文章,找个时间开个主题班会,目的是提醒学生,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做了大家都赞许;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做了会让人反感,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应该有分寸地做人做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才能真正从这件事里老师获得经验,学生得到教训。
Ⅳ 怎样做一名智慧爱心型优秀班主任
一、如何做一名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一)何谓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是各种专业素质在教师身上综合实现的结果。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做出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具有教育智慧的老师,往往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风格,他的教育工作能够达到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境界。教育对于这样的教师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教育智慧使教师能够从繁杂、枯燥、沉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抽身,进入幸福美妙的教育生活境界,不仅解决了自己专业能力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 我想,作为学校中坚力量的班主任,成为一个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更是一个义不容辞的发展目标。 (二)理念智慧1、关于人的本质探索 理论:先有衣食住行,才有上层建筑。 美国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追求有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的需要(关心),(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国古代理论: 一类是“善”性。对于人类的“善”,孟子有过论述,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又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善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他认为追求是人的天性。 二类是“恶”性。对于人类的“恶”,荀子有过论述,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之人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伦理亡焉。”同样,我认为,荀子也是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但人生性贪婪,好逸恶劳,喜声好色,确是体现了人作为动物所具有的本性。 精神学派弗洛伊德理论: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向一口充满了各种欲望的沸腾的大锅,要求尽快达到满足,不顾现实。自我要考虑现实,像一个骑马的人,不能任马由缰。超我是人追求的最终目的,根据道德理想至善的原则。 我说这些的目的就是想说一个道理,人有假恶丑,也有,教育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弱化学生的假恶丑,发展学生的。 2、教育的重点在哪里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有一个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七项智能,但是,这七项智能在具体人身上会表现出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这方面是“特短”的人,可能在另一方面是“特长”。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我们不能对学生的某些短处耿耿于怀,而应把眼光放在学生的长处上。 人的智慧发展是不均衡的,总有智慧的强势和弱势。教育的重点就是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强势,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每个学生都能熠熠闪光。没有不成才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秘诀就是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 3、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 一个经常给你添乱的学生和一个常常让你惊喜的学生你更喜欢哪一个?答案不言自明,但是,哪一个学生又不犯错误呢?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 鲁迅先生在二十年代有一个著名的演讲,题目是《未有天才之前》,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好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年,美国的达琳作为访问交换教师到云南省昆明进行学术交流,不少老师请教她:“在美国的学校里,是怎样教孩子的创造性的?”并再三要求她在课堂上示范。达琳感到很困惑:创造性怎么能“教”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才不是培养的,而是自己成长起来的。”这句话很值得思考。我想,我们的教育,还是不要搞什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重要的是要营造教学的良好氛围。 现在我们不少老师教育学生,习惯用堵的方式,不允许学生这样,不允许学生那样,动辄惩罚,其结果学生的错误是少了,但是创新的行为也没有了,我想,这种以牺牲学生创新的天性为代价换来的教育结果,是一种赊本。 道旁,鲜有大树;深山老林,栋梁成片。还是让学生顺其天性自然成长吧,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了错误后,重要的是如何艺术的把它转化为教育的资源,使学生能“明功过、知是非”并“吃一堑、长一智”。 4、最高的教育艺术是什么 有一个全国优秀班主任,他总结自己的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始时,对学生严加管教,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动辄批评,学生确实“老实”了,但班级的各项工作总搞不到前面去。后来,请教了许多老班主任,学到了一些教育学生的方法,学生开始活跃起来,班级工作也有了起色。再后来,读了《学生心理学》和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书,才真正认识到,对学生的爱才是最高的教育艺术,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班级工作大有起色,无论学校搞什么活动,他所带的班都是第一,并最终被评为了国家级“先进班集体”。 爱,具有神奇的力量,是最高的教育艺术。 (三)管理智慧 1、破窗理论与袜子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又得不到及时修复的话,别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其结果是: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犯罪学家凯琳著名的“破窗理论”。在班级工作中,班级这个完整大厦若出现一个“破窗”行为,这个小小的“破窗”行为对于这个完整协调班级而言很不和谐。而你的置若罔闻已经在纵容更多的学生去效仿。久而久之,班级这座大厦会多出几个“破窗”…… 班级的常规管理中,出勤看似很小的一个班级常规工作。在很多学生看来是一个无足轻重。迟到一分钟,绝不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学习,因为一分钟的学习我能得到什么?但是迟到问题上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 换句话说,当一个班级的管理非常的完善,学生们置身于一个全身心向上的班集体之中,当然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有很强的自律性,没有出现迟到。这种严格的班级氛围会给学生一种不自觉的提示:绝对不能迟到。但是,如果有人迟到了一回,班主任对此事不加以纠正,对于其他同学就会有一种暗示:原来是可以迟到的。迟到人次愈多对于不迟到者来说就愈有一种纵容感。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这个班级很快就会处于一个混乱局面。出勤管理是如此,其他的班级工作管理亦是如此。 在个人教育当中,也符合这个“玻窗理论”。一个洁身自好严格自律的人,在一些错误面前,总会给自己一个严肃的警告:“不能去做”,所以他总是能在错误面前止步。而在他第一次犯错时要经历激烈的思想过程,在做错事以前总有一种恐惧感和罪恶感。而经历错误之后,反而有点心安,做错之后没有什么大不了,如果不进行教育的话,进而去犯更多或更大的错误。久而久之,就陷入深渊不可自拔。甚至在班级当中,有一种“我是差生我怕谁”的感觉。此时再进行教育的话,就难于上青天啦。这就人们常说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从学生自身来说,也要及时发现和修复“玻窗”,完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