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精神
教书育人,行为世范,潜心治学,淡泊名利,这是教师应有的职业精神。
树立敬业精神的关键是依靠教师内在的品行修养。教师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其敬业精神和品质,包括强烈的敬业意识和忠诚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追求言传身教、行为世范、铸造灵魂的崇高境界。
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诚心。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教师敬业精神的首要标准,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会凭借隐藏在内心的意识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恒心。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教育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也要有孟二冬“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底蕴。
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精心。培养人才是复杂的劳动,不仅需要教师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更需要教师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更新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乃至教学艺术,不满足于陈规俗套,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照抄照搬和“拿来主义”,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内容、创新的方法,从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爱心。《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师生关系的哲理。教育以育人为本,师生心灵相通,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孟二冬教授在三尺讲台上不知疲倦地讲授,直到倒在讲台旁,甚至在三次大手术之间,他还念念不忘给学生讲完那些曾经因病中断的课?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病榻上还牵挂远方的学子?毋庸置疑,是为师的责任,是为师的信念,是为师的爱心。
② 职业精神是什么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它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组成。
职业精神具有以下特征:在内容方面,它总是鲜明地表达职业根本利益,以及职业责任、职业行为上的精神要求。就是说,职业精神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精神的要求,而是着重反映一定职业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它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它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质。
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
举例说明:
诺尔曼·白求恩。他从一个遥远的国度来到正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医药和工具,还带来了精湛的医术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为了拯救伤员,他连续30多个小时工作在手术台前。为了医者的承诺,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无数生命。从白求恩到华益慰,半个多世纪的时空跨度是巨大的,他们的精神魅力、人格魅力是不变的,是不朽的,更是时尚的!生命虽然不能重生,但高贵的灵魂可以复活、崇高精神可以永恒! 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用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妙手人心的钟南山用年迈之驱作枪击退突然其来的SARS军团;老军医华益慰用一柄手术刀划出了他从医56载无私奉献的工作轨迹,也划出了一代良医高尚的情操。在他们身上跃然呈现四个大字:敬业精神!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③ 论教师职业精神的内容摘要
教师职业精神指与教师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教师自身职业特征的一些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从面上来看,教师的职业精神在其职业生活中最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职业作风,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职业精神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综合能力上。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要教书育人,自觉做到“行为世范”,潜心治学,淡泊名利,这是教师应有的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团队协作作为教师职业精神的一个侧面,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科学性,它最重视优势互补,不仅强调合力,而更多的则希望团队成员的每一分力都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④ 师范生最重要的职业精神是什么
职业道德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
一、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研究:
1、师范生是指我国各级各类的普通师范院校(包括普通的高等和中等师范院校)的在校学生和各 级各类的成人师范院校(亦称各级各类教师进修院校)的就读学员。
2、研究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或在成人师范院校进行提高的现职教师,其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 教育的质量。在师范生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导向作用,决定其在未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 方向、态度和行为表现。因此,加强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为人师表的养成教育,培养其为教育 事业奉献终生的职业理想、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品质是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合格教师 的极为重要方面。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内涵:指一定的社会或阶级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影 响的道德实践活动。
2、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着一种排斥道德善恶标准、主张走中间道路,奉行黑白色(即 善恶)混合的道德价值观,即道德灰色崇拜现象,这一现象已影响到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建设。 重视道德灰色崇拜现实的存在,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观,改善社会道德教育,成 为当前我国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3、途径、方法。中国的毛礼锐在《论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对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进而探讨了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通常认为道德教育的途径有:
①设置专门的道德教育科目或宗教课;
②其他各科教学;
③社会实践;
④课外校外活动和宗教活动。
5、方法:
①构建良好的 德育环境;
②加强德育情感陶冶;
③关注学生自我教育;
④强化德育实践活动;
6、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传统向现代道德转换,传统道德与西方道德合理因素的融合, 强调多元化、宽容性,在方式上突出理论“灌输”与道德实践相结合,更加体现民族精神。
⑤ 什么是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精神
爱心与责任:支撑教师前行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以爱心与责任为基石的教育信仰是支撑教师前行的职业精神. “爱心”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天然”基石.就教育的功能——对人的发展功能而言,教育最强大的力量是在促进人的变化,促进每个人向着生命自觉的方向变化.因此,这种“促进”表现为师生“心灵与心灵的呼唤、情感与情感的共鸣、个性与个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教育的“育人”本质就意味着,教师职业的对象不是“物化”的产品制造,而是“人化”的精神提升.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⑥ 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这个基本的职业精神!
⑦ 教师职业的精神风貌
一、师德的重要性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二、贯彻以德育人的内思想首先要尊重学容生,用爱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三、在业务上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其必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人们都把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第一杆标尺。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产生深远影响,所以说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提到怎样的高度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