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礼仪
Ⅰ 小学生上课礼仪规范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
“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Ⅱ 教师礼仪的介绍
金正昆,浙江东阳市人,生于1959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系主任、礼仪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政府多部门礼仪顾问。个人专著:《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公关礼仪》宏则、《国际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等适差绝察用对象:各大、中、小学学校教师;培训机构培训师;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师范类院校学生研究领域:外交学虚茄、礼仪学、传播学等
Ⅲ 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礼仪和素养
教师的仪表应整洁大方, 基本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
教师的仪容仪表是一种很重要的礼仪行为。是对学生的尊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在治学和做人方面为人师表,在仪表和举止方面也应当做出表率。
在仪表方面首先是要整洁。教师的仪表应整洁大方,讲究场合,上班时不穿金戴银,不浓妆艳抹。男教师应注意修整边幅,发型宜自然大方,头发清洁,没有污垢、头屑;衣着要庄重、整洁,穿中山装、西装、猎装、夹克衫均可,夏天切忌穿背心、拖鞋上讲台。女教师着装宜:高雅、自然,衣着色彩以素雅为佳。平时不要打扮得花枝招展,夏天不宜穿着超短裙进教室。教师仪表的优劣,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从而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为此,教师的仪表就要符合两个要求;具有职业美,即衣着、发式要整洁大方,符合教师形象;还要有风度美,即气质、举止稳重端庄,姿态动作落落大方,有着教师的内在修养。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
大部分。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上来体现的。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
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中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本体性知识”,
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如何将
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
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
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主要表现为: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和积极的创新品质。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语言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和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是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一种手段。唐教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放下教师的架子,对学生真诚相待,去做学生的朋友,去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推动孩子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且要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的这份情感,只在口头上说说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我们付出真爱,就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对他们讽刺、挖苦,使他们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碎,这样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表扬这个张扬个性,功效力大的尚方宝剑。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Ⅳ 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
1.着装的礼仪: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公共场合,着装都要体现职业特点:美观大方,有时代感,受学生欢迎,符合教师身份。
2.仪容的礼仪:教师仪容要端正、庄重、斯文、雅气。不浓妆艳抹;不佩戴款式夸张的耳环、项链等;不染彩色指甲;不将头发染成怪异颜色。
3.举止的礼仪:坐姿须端庄、站姿应挺拔、行姿宜稳健。
4.社交的礼仪: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约束自己,自律自重.
5.参加聚会的礼仪:教师出席正式晚会,男教师以深色中山装套装、西服套装,女教师以旗袍、连衣裙或西服套裙为宜;参加沙龙交流时不要离题万里,浪费众人宝贵时间。
6.网络的礼仪:教师在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与他人交往时,应牢记教师身份;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尊重他人;留言板上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7.进出校门的.礼仪:进入校门主动向人问好;自行车(电瓶车)推行,摩托车、汽车慢行至指定存放处,整齐排放,离开校园主动道“再见”。
8.课堂的礼仪:进教室前准备好上课教材、教具,不携带通讯工具进课堂;讲课不坐着、不靠着,也不过多来回走动;多用敬语“请”字和尊敬手势;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
9.办公室的礼仪:举止规范,谈吐文雅,遵守公德,文明办公。不上网聊天,不玩游戏,不下载娱乐影视片。
10.打电话的礼仪:上班时间不煲电话,接电话宜内容简洁,声音适度。
【解读】(1)打电话礼仪:当电话接通后,应首先说:“您好!我是×××”。无论是给家长或同事打电话,说话时要保持一种高兴的语气和声调,切忌冷漠无情,但也切忌声音过大。交谈结束后,应客气地道上一声:“再见!”并轻轻挂断电话。切忌鲁莽地将电话“喀啦”一声挂断。
(2)接电话礼仪:当听到电话铃一响(一般不应超过三声),便要拿起话筒,用普通话说:“您好!我是***(自报姓名),请讲。”接话完毕,应谦恭地问一下对方:“请问您还有什么事情吗?”然后再道一声“再见!”。在一般情况下,接电话者让对方先挂机。
11.与学生交往的礼仪:微笑交谈,平等沟通。
12.与家长交往的礼仪:接待家长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13.家访的礼仪:家访前应写便条或打电话预约,把家访内容告诉家长。让家长有思想准备。预约的口气,应该是友好、请求、商量式的。举止稳重,温文尔雅。用语合理,避免单纯的“登门告状”。
14.升旗的礼仪:脱帽、摘墨镜,规范立正。
升旗礼仪:(1)不迟到、不早退,精神饱满,态度严肃,脱帽、摘墨镜,规范立正,不交头接耳。(2)向国旗行注目礼,与学生一起高声唱国歌,歌词准确,精神饱满。(3)切忌:自由走动、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马虎应付、窃窃私语。(4)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不能把手插在口袋里。
(5)天气暖和时要自觉穿统一校服,校服要及时清洗、熨烫,要将校服穿得端庄、高雅。
15.会场的礼仪:手机置静音或关闭,不接听手机、不发送和阅读短信。
集会礼仪:(1)遵守会议纪律,按指定地点入座,准时有序,不无故中途离开。(2)关闭通讯工具,认真聆听,认真记录,不看报刊杂志,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3)尊重报告人。掌声热烈,静听专心。(4)在室外集会时,不打伞。坐姿端正,用自己规范的礼仪感染和教育学生。切忌:窃窃私语、剪指甲、打哈欠、掏耳朵、挖鼻孔等一些不文雅的举动。
Ⅳ 中小学教师着装礼仪有哪些要求与建议呢
干净.大方.得体.稳重
Ⅵ 中小学教师礼仪形象探究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自身修养。做到面带微笑,说话声音温柔,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二:着装得体。教师应该穿正装,不要穿得太暴露和夸张,穿着得体会让学生们感觉到你的稳重。
三:谈吐得体,时不时要显出你的睿智。
适当的时候,风趣幽默也会让学生对你有好感的。
Ⅶ 南京教育局出台的《中小学教师15条礼仪要求》文件,是在哪一年
教师招聘体检要求及体检标准如下: 第一条 严重心律失常、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者,不合格;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疗或三级医院专科检查明确不需手术治疗者,合格;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排除心脏病理性改变,合格: (一)心脏听诊有...
Ⅷ 教师的最好礼仪是什么
昨天,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两年一度的静安区学校德育年会开得非同寻常,在“聚焦礼仪内涵,共话师生发展”静安教师礼仪讲坛上,一批园丁用特殊的“礼仪”故事,对此作了最美好、最深刻的诠释。 在课上,教师看到一个女孩儿把手举得高高,于是想让她来回答问题,可一时想不起她的姓名,只好用手往另外方向一指:“你来回答。”女孩儿原先兴奋的表情顿时减了大半,此后,她在这门课上的发言越来越少。教师因忘记了学生的姓名,竟对学生造成莫大的伤害。 华东模范中学王振达在举出这个事例后说,学生上课本应拥有较为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却因教师平时疏于去记学生姓名的“不作为”而被轻易剥夺了。对教师而言,记住学生的姓名,是一种教育智慧,等于给学生一个巧妙的赞美。同时,这也是教师礼仪很重要的部分。 静教院附校龚程玉说了这样一个事例:一次开放日后,学校收到一封家长来信。信上除了表达对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高度赞同外,还谈到了本次家长开放日中几个令家长感动的细节。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第四节,我听的是体育课,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上得非常开心,当下课铃声响起时,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可就在解散的那一刻,孙老师叮嘱同学们‘下课后可以适量喝点水,补充下刚才流失的体液,但是水不能喝太多,因为马上就要吃午饭了,过多的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我学医,听到老师脱口而出的提醒,心里特别感动。”龚老师认为,这样的礼仪,已具有深刻的内涵。 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宇卿强调要将“礼仪行”活动作为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区各中小学倡导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良好氛围。他说,教师礼仪讲坛中关注的“礼仪”内涵已突破传统礼仪的概念,折射出的是一种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以及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