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老师 » 班主任教育观

班主任教育观

发布时间: 2021-07-31 21:50:43

班主任教学理念

一个学校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于校长,一个班级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于班主任。”在理念引领行动的作用愈发凸显的今天,一个班级的发展状况,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下,比较突出的三个关键词,基本定位了班主任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关键词是:管理 这是比较流行的,也是在班级授课制前提下被贯彻了很多年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在班主任的头脑中有两层基本含义。 第一层是管制:它是封建的师道尊严的残余在某些班主任头脑中的残余物。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就是采取各种方法或者手段,达到把学生管制得服服帖帖的地步,让学生乖乖地挺老师话,按照老师的旨意办事;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不许做其他任何的小动作之类的。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师生关系成了猫和老鼠的关系,成为学生委曲求全或者绝对服从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当下孩子个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叛逆的前提下,“管制”更多的是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或者因为班主任的“行为(行动的或言语的)暴力”使得学生性格扭曲。 第二层是管和理的结合体:按照中国传统政治家的管理理念,管理一个国家、团体等,往往需要恩威并用。而“威”便是“管”,是用某种制度或者规范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时下条条框框多如牛毛实在让人可怕,例如江苏某校,学生吃饭吃慢了都要被扣分)。而“理”便是“恩”。班主任想方设法给班委主要成员以“恩德”,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给班主任服务,在很多时候替代班主实施管理班级的职责。(更多的时候,是把班主任的管让渡给班干部来做罢了,而班干部也不知道如何来与同学相处,大多采取的是“强制”,一种狐假虎威的强制管理。)当然班主任对一般班级成员也采取“施恩”的方式,我们都知道

什么叫班主任观

班主任观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把自己所带的学生带好,要把每个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应该一视同仁,有教无类,针对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制定计划,放眼全校,着眼本班十年级成为最好的班级

Ⅲ 班主任常用的教育理论有哪些

自己体会一番。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除了在生活中积极关心和尽己所能帮助学生之外,还需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一、尊重学生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

俗话说:“情不通则礼不达”,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学生有满腔的热情。在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一般说来,当一位热爱体贴学生而又被学生爱慕和尊敬的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乐意接受他的情感传递,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便油然而生。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

二、鼓励理解学生

教育过程是师生间的认识、情感等心理交流过程。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鼓励学生,理解学生就会使师生关系愉快。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教育,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理解学生,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每当讲解难题时、充分给学生讨论发表见解的机会,对于不同的看法我总是鼓励的态度。使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能积极的调动教学。但学生的个性由于多方面原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例如我班的王首元在周六休息时与他的父亲闹别扭,离家出走,家长周一抱有一线希望来看看他来没来上学,看到家长六神无主的样子,我积极想办法,在晚上放学前找到了王首元,先让家长领回家休息,第二天,我用了三节课做他的思想工作,了解思想动态,他从小惧怕他父亲,又反感父亲的粗暴,进而憎恨父亲,想到要报复父亲,偏激一时不想上学,针对这个特殊的学生,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做耐心的思想工作,我帮他分析心理的病态,鼓励他用正常的方式与父亲沟通,还与家长协调,经过半个学期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三、严格要求,严中有度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对他们自身存在的错误视而不见。尚处于成长之中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班主任对学生的感情灌注和对学生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相统一。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门学问。随心所欲、严格无边不仅不会对学生的成长、进步起到有利的作用,弄不好还会使学生逆反心理膨胀,产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激化师生间的矛盾,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严格要求也要讲求科学性。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严而有理。严格要求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是由教育过程的需要及教学教育任务决定的。 二是严而有度。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程度所接受的要求。三是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切切实实地执行。单纯地命令、禁止不一定有显著的效果,采取疏导的方式,寓教育教学要求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中,效果就比较理想。四是严而有恒。一种要求一经提出就要使它相对稳定,不能时严时松。教师应该对要求的落实作经常性的检查,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努力达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会使我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姜艳)

中学班主任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每个老师其实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和自己的理念,主要就是要为了喊学生好这个出发点只要正确就没有问题,其他的主要就是管理方法的差异。

Ⅳ 班主任的教育观。

班主任说的是事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管理方法。其实怎么看并不重要,把自己学习学好是关键。班委是班主任的好助手,班干部在负责的同时又能锻炼自己。做为班干部应该在把自己的学习学好基础上,齐心协力配合班主任把班级建设好,帮助其他同学共同上进,是最理想的目标。我想班主任也是此目的。至于等级制度,只要不是谈钱,权,有关人格和尊严的事,算不上。

Ⅵ 班主任的应有怎样的教育理念

江西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聂亚军老师说过:“一个学校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于校长,一个班级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于班主任。”在理念引领行动的作用愈发凸显的今天,一个班级的发展状况,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下,比较突出的三个关键词,基本定位了班主任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关键词是:管理 这是比较流行的,也是在班级授课制前提下被贯彻了很多年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在班主任的头脑中有两层基本含义。 第一层是管制:它是封建的师道尊严的残余在某些班主任头脑中的残余物。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就是采取各种方法或者手段,达到把学生管制得服服帖帖的地步,让学生乖乖地挺老师话,按照老师的旨意办事;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不许做其他任何的小动作之类的。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师生关系成了猫和老鼠的关系,成为学生委曲求全或者绝对服从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当下孩子个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叛逆的前提下,“管制”更多的是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或者因为班主任的“行为(行动的或言语的)暴力”使得学生性格扭曲。 第二层是管和理的结合体:按照中国传统政治家的管理理念,管理一个国家、团体等,往往需要恩威并用。而“威”便是“管”,是用某种制度或者规范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时下条条框框多如牛毛实在让人可怕,例如江苏某校,学生吃饭吃慢了都要被扣分)。而“理”便是“恩”。班主任想方设法给班委主要成员以“恩德”,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给班主任服务,在很多时候替代班主实施管理班级的职责。(更多的时候,是把班主任的管让渡给班干部来做罢了,而班干部也不知道如何来与同学相处,大多采取的是“强制”,一种狐假虎威的强制管理。)当然班主任对一般班级成员也采取“施恩”的方式,我们都知道,这种“施恩”往往是在“大棒”背后的“胡萝卜”而已。这些班主任头脑中的“理顺班级关系”的核心往往是怎么样构建层层管理的层级关系而已,是一种学生管制学生的“森严的等级制度”而已。“理”的名称也雅,但“理”的实质很可怕。 第二个关键词是:建设 从“管理”中走出来的一代班主任,似乎意识到了“管理”的“管制实质”,于是一如当今的任何一个行业一样,提出了“建设”的理念。相对于第一个层次的班主任来说,这种类型的班主任能够突破固有的理念的束缚,勇敢地跨出自己,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前进了一个层次的班主任群体。 建设班级的起点是班主任,落脚点是学生的自主管理,最终的归宿则是整个班级的自我运行。客观来讲,这是非常理想的班级实践方式。放手让孩子们走路,让他们自己去走路,这是对事必躬亲的班主任的解放。但是,我们来分析这种“建设”理念的实施过程和实际现实时,就会发现,这种貌似理想的实施理念,背后依然是对教育中的“育”的违背。 班级建设往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班级制度建设;一是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就是班委的建设,这个班委只是由少数的班级成员组成。对于整个班级来说,他们就是班级的实际管理者,班级理想化的自主运行并不是所有的同学参与的自动的运行,而是班级的实际管理者由班主任的全权到半权到完全让渡给班委管理而已。为了使班级更好的运行,班级制度建设的第二步就是班级的管理细则或者是班级的管制制度的建设。这些条文有的冠以班级公约的名称,而实质就是班级的实际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实施约束的“法律”。当然,我们不能就此盲目地否定这些“制度”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些制度或者公约本身的民主性和发展性。客观地讲,我们班级建设的制度或者公约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管束学生的条文。这个制度建设,对于班委的成员来说,是一种管理能力的锻炼和发展,而对于被管理者来说呢,这些东西往往就是束缚。 班级建设还包括班级文化建设,这也是建设班级的教育理解高出管理班级理解的关键所在。一个没有文化的群体是乌合之众,积极的文化引领是一个班级走向自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凝聚一个班级全部力量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提升的一个标志。 第三个关键词是:培育 黄燕亚老师说:“做一个班主任,其实就是学生的生命和你的生命有了一个约会,有如此缘分,你就应该珍惜这段时间,让每一个生命在和你相处的时间里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因此,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最大成的绽放是任何一个班主任的最神圣的使命,也是最基本的职责。因此,我们应该精心地去培育班级里所有的生命,而不是个别的生命;我们应该精心地去给每一个生命以发展的机会发展的能力,而不是用管制压抑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与绽放。 首先,班级的培育要立班委。班委的构成不是传统几个班干部组成,它应该是班级委员会,是一个有班级常委和委员组成的整体。在这个班级委员会中,班级的主体构成应该是几个常委分别领导的委员会。常委只是委员会的组织者,而不是超越于委员之上的管理者。委员在这个委员会里,有随时改选常委的权力。组成班级的几个委员会的常委,都是班级发展的服务者,是带着一个为班级前进而不断努力的服务意识而工作的人员。于是在一个班级里,几乎没有“等级制度”,都是服务者。 班常委要分别带领一个完整委员会,而这个委员会的组成,恰恰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来分的。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在一起,也使得他们尽可能地在自己构建的平台上发展自己。委员会以例会的形式开展自己的活动,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开展有主题有计划的活动。例如我们假设成立了一个班级文化设计委员会,我们就可以开展关于审美活动的论坛,让每个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升自己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这样,每个学生都是某个小集体中平等的一分子,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动起来”的,而不是静止的被管理者,都是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而不是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个性的发展。 培育一个班常委领导下的各个班级委员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有意义的委员会活动,是班主任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其次,班级常委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的培育。班级委员会的工作效果和学生的发展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层级积累等,班级常委的工作能力和基本活动内容的设定至关重要。要引导班常委从对己对人的态度,委员会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深刻性和有效性等等,都需要班主任来进行指导。 第三,班级的培育要构建班级文化。平等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包容意识等,是重要的培养内容。这些是构建健康、自主、发展的班级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我们的学生从这样的班级里毕业了,也就具备了一个社会人所具备的良好素质,也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 培育型的班级理念,是把每个孩子的发展作为了班级培育的重点,它是真正地贯彻了成全人、发展人、造就人的现代基本教育理念,把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具备了这样的班级理念的班主任,愚以为才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班主任。 我们和学生有个约会,“让每一个生命在和你相处的时间里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我们责无旁贷也由衷自豪。

Ⅶ 举例说明班主任应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就是对学生的基本认识,每一位班主任都是有学生观的,只不过有的人意识到了,而有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而已,但不管怎样,它总是体现在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中,不知不觉地左右着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可以说,班主任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必须首先解决的观念问题。概括起来,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应有如下学生观:
第一, 学生是有尊严的人
学生尽管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与老师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在人格上和老师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是老师,就可以在人格方面凌驾于学生之上。
过去,专制式的教育只强调老师的尊严,无视学生的尊严,甚至践踏学生尊严,体罚、强迫、侮辱等等方法就是这种学生观最明显的体现。其结果是,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无端的压制和扼杀,师生关系紧张、对立。由于“忽视学生尊严”的观念已存在了上千年,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因此,需要我们用高度的自觉性去克服,否则,不知不觉中,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形就会出现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
当前,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关键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分析和研究那些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我们总是感到,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学生尊严”意识,他们在思考教育问题、探寻教育学生方法的时候,总是首先用“是否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把尺子进行考量。正是在这样观念之下,教育的民主才在他们那里真正落到了实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在他们那里扎下了根,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在他们那里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第二, 学生个个都是“才”
学生是不是“才”,关键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要是光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量,一个班里能算得上“才”的学生是很有限的。但是,如果我们多一些衡量的尺子,就会发现,班里的学生个个都是“才”。
建立学生个个都是“才”的学生观,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各个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创造机会。

热点内容
教学用琴 发布:2025-05-12 15:51:55 浏览:241
嘉美通教育 发布:2025-05-12 12:47:44 浏览:677
生物国家集训队 发布:2025-05-12 11:14:08 浏览:444
师德教师学习永恒 发布:2025-05-12 10:35:37 浏览:846
学生调戏老师 发布:2025-05-12 06:02:30 浏览:14
抗癌生物 发布:2025-05-12 05:09:05 浏览:656
巨鹏生物 发布:2025-05-12 03:15:27 浏览:869
丝足老师 发布:2025-05-12 01:30:24 浏览:608
当教师好还是公务员好 发布:2025-05-12 00:53:30 浏览:853
考研英语真题下载 发布:2025-05-12 00:24:07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