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发布时间: 2020-11-18 20:06:22

『壹』 教师应该怎样在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法

1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比如,在分数教学中,我们可以引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把同学引入故事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衔接性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和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有着一定的相互联系,反映它们的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教学中,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可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所包含相同因素的多少,巧设启发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
3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创设出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的启发点,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要把着眼点放在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上,达到“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而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例如,在讲“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通过不同的“启发点”一题多解:“甲乙两地相距144千米,甲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8小时,乙步行从乙地到甲地速度是甲的1/2,问甲乙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几小时后相遇?当学生有所感悟时。提出以下问题:
3.1依据甲行驶的路程及其速度,乙应走的路程及其速度各应如何解答?
3.2从工程问题角度考虑,根据总路程及甲乙的速度求甲乙各应行驶的路程,又应如何解答?
这样的启发点,学生会沿着不同路径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得到许多不同的解法,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适度性
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学生张口就答,不假思索;过深了。使学生无法思考,无从回答。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难度,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

『贰』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现代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

(2)启发式教学扩展阅读:

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1、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

2、模式

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在科学技术,而在新型的学校教育。早在多年以前,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师,在面临“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来教学,就很难培养出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3、方法

在学生上机时,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上机内容。对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以调试为主,通过调试,来掌握一些上课时不容易掌握的内容,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一些启发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完成一些作业。激发他们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启发式教学

『叁』 启发式教学的途径有哪些

(1)奋其志。

志是智力发展的精神动力。目标远大才能精力充沛这是搞好学习的精神支柱。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该学科当前发展的现状向学生指明哪个山头是值得攻打的突破口在哪里从而诱发学生为美好前途而奋发的雄心壮志——学习动机。

(2)激其情。

教师一踏进课堂就应是情绪饱满的、热情、镇定的要满怀激情去讲课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就要求教师在跨进课堂之前抛弃一切杂念切不可把冷漠、厌恶、怒气等消极情感带进课堂。

(3)发其智。

教师应加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引其疑。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一组递进型的疑题使学生沿着教师指引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

(5)启其思。

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路、搭桥、开窍、点拨、评讲不断激发直觉思维和灵感努力做到旧中见新易中有难平中出奇难而可及。

(6)广其知。

教师要采取措施扩大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特别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新成就武装学生。

(7)添其翼。

想像是智力的翅膀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想像、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8)炼其毅。

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没有刻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单有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

(9)倡其辩。

教师要引导学生横向交流开展无拘束的自由讨论活跃思维。

(10)授其法。

现代教学论倡导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独立走路”早日进入科研前哨阵地。

(11)增其识。

一个有作为的人应具有相当的胆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豁达大度的气质使他们具有远见卓识和高尚的品德。

『肆』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什么

孔来子的启发式教学源思想:
《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四书集注》对这句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达而未得之意。悱者,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孔子这段话明白揭开了启发式教学原理的四层意思:一是学生自己要主动思考;二是教学要讲启发式;三是适时启发,学生思考到差不多但不得其意,欲言不能时启发之;四是启发的结果能举一反三。
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主动思考。孔子是非常提倡学生学习必须学思结合的。《论语·为政》说:“学而不思则罔(茫然),思而不学则殆(疑义不定)。”孔子要求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然后进行启发式教学。

『伍』 "启发式教学是( )。 A一种具体教学方法 B教学指导思想 C一

B 教学指导思想

『陆』 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C6%F4%B7%A2%CA%BD%BD%CC%D1%A7%C2%DB%CE%C4&pn=0&cl=3&f=1

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开展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维,能否在一节课成功引导学生思维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学生在课堂是否集中注意,专心.

启发式教育,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在职业教育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初浅的探索。

首先,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是教者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较好地把握这个环节,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从而进行精心备课。这样,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才能有的放矢。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酒店管理、前厅与客房服务与管理等学科,教师结合课题进行案例分析,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做到人人都能动手参与,在亲身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启发和领悟,进而使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得到加强。

第二,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式教育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以鼓励,给予正确引导。

第三,教师对所提问题在学生讨论、辩论的基础上要给予正确的归纳总结,重要问题要给予科学阐释,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第四,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要进行艺术性设计,诸如在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师语言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在怎样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潜心研究,精心备课,做好课堂教学策划,努力创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表现能力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第五,“要允许学生不懂”。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主张“一课一得”,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这堂课就是成功的。“一课一得”正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进行启发式教学正体现了这一思想。教师教学不是为了把某个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自学能力,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他们,让他们以后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值得为之探索。

『柒』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育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

之所以提倡启发式教育是因为启发式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7)启发式教学扩展阅读:

一、启发式教学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

2、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

3、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

4、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二、注入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强迫学生呆读死记,中国俗称填鸭式教学法。注入式教学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注入式教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中世纪的学校中曾占统治地位。这反映了古人对教学过程缺乏科学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进步教育家都反对注入式教学。

现代教学论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注入式教学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

『捌』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应做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
兴趣往往对要学习研究的目标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怎样让学生产生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比如,可以借用诸如类似讲英文故事,唱英文歌等效果,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适时展开主题,与学生建立起互动的信息反馈渠
(二)互动参与,启发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问题被教师或学生提出并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诸如提问、鼓励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提示启发、导引学生思维方向不偏离正确轨道。要意识到,在课堂上,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在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的问题上,要慎重选择。但不论是讲授法、问题法、发现法还是观察法、演示法等,目的只有一个,即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自主能力。启发是着眼点,是启发学生如何探究未知领域,如何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
(三)以人为本,给学生平等与尊重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意识被严重束缚,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蹲下身子,让下架子,关爱学生,成为学生最信任的亲人、最知心的朋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是更多的素质型人才,需要能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需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且不断自我提高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培养社会需要的素质型人才的。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客观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启发式教学,是经过实践检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科学艺术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成长与自我发展的能力,避免了离开课堂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消极现象。

『玖』 启发式教学是( )。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拾』 启发式教学的技巧是什么

引导——通过用对方所熟悉 和 知晓的知识 帮其 联想 到,关联 到你需要他知晓的内容上。
而且采用启发式教学,多是希望受教者要对此有兴趣所在。
我曾记得有个故事:
说是有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很是调皮,喜欢恶作剧。某日户外教学,先生发现他躲在树后偷看什么。原来是个老农,怕干活脏了鞋子,就脱鞋放在一旁,此时干玩活正收拾完,穿鞋准备走。忽然脚下一疼,脱鞋一看,竟有一粒棱角分明的石子。孩子看到老农痛苦的表情,很是开心,还愈先生分享。先生无奈摇头。
翌日,孩子要重复恶作剧,先生拿了块碎银,叫孩子取代石子放入老农鞋内。然后俩人静静等待老农发现时的结果。老农的脚再次“遭殃”,当他气愤地想扔出石子骂上一句时,忽然发现手中的石子竟是一粒碎银。愣神片刻,竟跪拜地上大谢神灵,言语虔诚伴着眼泪。躲在一旁看的孩子被震慑了。事后,先生问孩子,两次相比,哪次于你印象深刻,让你觉得更开心。孩子没有犹豫地就选了第二次。先生继续说道:第一次你把自己的一点小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份愉悦很短暂。第二次,你同样有愉快感觉,却还在此之上,帮了别人。受助之人的快乐继续影响到你,让你因此产生的快乐感觉持续更久。孩子若有所思。
其实这也是启发式教学。个中细节还需你自己“研磨”。

热点内容
我的世界中立生物 发布:2025-05-08 16:29:53 浏览:32
信用卡审批要多久 发布:2025-05-08 15:43:16 浏览:99
小学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报告 发布:2025-05-08 15:10:23 浏览:898
化合价写化学式 发布:2025-05-08 14:46:59 浏览:965
中老年模特教学 发布:2025-05-08 13:46:57 浏览:310
锦路教育 发布:2025-05-08 13:33:24 浏览:905
吴俊老师 发布:2025-05-08 12:04:49 浏览:809
集美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2025-05-08 11:29:33 浏览:956
小学班主任工作交流材料 发布:2025-05-08 11:28:14 浏览:868
道歉英语作文 发布:2025-05-08 11:14:19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