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

发布时间: 2020-11-18 23:19:15

『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指立足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学实际,以幼儿教师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知识技能为核心,面向学前教育实践,建构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教学内容。

具体包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组织与评价、活动设计与指导(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

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幼儿音乐教育扩展阅读: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

1.融入生活策略。

音乐来自生活,是对生活在各种生活的现象和事件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反映。应挖掘学前早期儿童生活中的音乐教育因素,将音乐教育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使音乐教育具体体现在他们生活的过程中和行为中。

音乐融入学前早期儿童生活是件令人高兴的事。生活处处有音乐是形成学前早期儿童热爱音乐的基础。

2.重复策略。

只要稍进行观察就能发现学前早期儿童喜欢重复作一件事,心理学上叫“常同行为”,这是儿童特有的行为类型之一。心理学解释为:学前早期儿童在生活中心情动荡不定,所以要通过“常同行为”来确保安稳感,并从中感受到心情上的愉快。

音乐教育可利用学前早期儿童喜欢重复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常听优美动听的音乐,经过多次重复的音乐体验。不仅能促进听觉的发展,还能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当一首歌(乐)曲听到耳熟能详后,可增唱(听)新一首歌(乐)曲,以此类推,音乐视野不断扩长,对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3.综合策略。

综合是指音乐之间综合和音乐与非音乐之间的综合。

音乐与非音乐之间的综合,有利于帮助学前早期儿童更好的理解音乐。如音乐与美术融合即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使音乐更形象更具体。如音乐与文学的结合,音乐结合儿歌或朗诵可提高学前早期儿童文学的修养和语言发展及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人的生理运动方式与音乐节奏相关,音乐与身体动作结合,可促进学前早期儿童的律动学习,表达音乐情感。学前早期儿童处于人类身心发育的第一个飞跃期,他们的成长需要教育的刺激,音乐教育无疑是学前早期儿童理想的教育组成部分。

树立科学的学前早期儿童音乐教育观。研究适合于学前早期儿童发展的音乐教育实施策略。对音乐教育在开发学前早期儿童音乐潜能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智力及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贰』 幼儿音乐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带来什么作用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他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地发展。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 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每个孩子其实都是热爱音乐的,只要给予他们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倾听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那么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发挥。 音乐家冼星海也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每名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我们借助录音磁带让幼儿欣赏倾听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为孩子创设了一个个欣赏的天地。如每天入园、进餐、午睡前、起床、离园等时间都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孩子时时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让音乐充满着幼儿的生活,从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当他们听到各种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歌曲时,就会情绪安定,心情始终保持愉快,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同时他们对歌曲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久了歌词就能很清楚地唱出来了。 实践中我们看到,孩子非常热爱音乐,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愉快高兴的情绪。通过耳濡目染,渐渐地熟悉了音乐的旋律后,他们就会在平时不由自主地哼唱出来,所以在我们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急于一时间马上让孩子唱出来、有成果,只要幼儿当时喜欢倾听,情感得到满足就行,以后逐渐就会唱了。 二、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区中,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近几年来,我园在改善办园条件,优化幼儿生活、教育环境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室外是塑胶活动场地、嬉水池、大型玩具、饲养角、种植园地等,整洁幽雅、安全卫生,让幼儿尽情玩耍;进入一楼大厅,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使人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情趣的童话世界;走廊里的每一个墙面、每一个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级级的台阶,被巧妙制做成幼儿认知教育区域;二楼走廊的拐角,被开辟成为美容美发厅、“我行我秀”服装设计和模特表演区;三楼楼梯拐角处,是小朋友们下棋、投球、编织京剧脸谱的好地方……类似这样利用现有条件创设的教育环境还有很多,通过对一个个不起眼角落的利用、一块块空白墙壁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布置,使这些原本闲置的空间扩充成为幼儿教育园地,让幼儿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知识的存在,进而汲取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在活动区布置上我们遵循艺术化的原则,在创设的“小剧场”、“小舞台”等区角内,放置了各种道具及一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乐器、头饰、绸带、录音机等材料,为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提供机会,并随时向幼儿开放,尽情让幼儿游戏、 自由探索,自由玩耍,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为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敲敲、打打、玩玩、乐乐、说说、唱唱、动动、跳跳,各自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有的幼儿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为大家表演节奏乐,有的小朋友担任小指挥,还有的在边歌边舞。每次活动,孩子们都乐不思蜀、尽情表现,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由于在音乐区中,自始至终都是孩子来跳、孩子来舞,是孩子即兴创造性地发挥,而不是机械、呆板地表演,能够充分激发了幼儿对音乐表演本能的喜爱,因此,幼儿在这片天地里,玩中乐、乐中玩,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由此可见,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使孩子的发展,良好的音乐环境,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兴趣中,一点点、一天天逐渐的听懂音乐、学习音乐、表演音乐。 三、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让音乐教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回归儿童生活世界”也是这些年来教育界最为热切的呼声。这既是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受的权利。 1、加强生活体验,让音乐活动源于生活。 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审美又是以体验的方式存在的。体验是主客体高度融合的状态。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有不同的气质、性格和生活史。同样的事物或作品,会激活不同幼儿独有的鲜活体验。这种体验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如形象的、声音的、肢体动作的等来加以表达。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都具有宝贵的发展和享有的价值。我园正是将体验做为音乐教育的核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双手、心灵去感受和活动。例如:在《奶牛——牛奶》主题活动中,我园组织了课题班的幼儿来到升泰牛奶加工厂,孩子们在饲养场看到了鲜活的奶牛,通过区分与比较,他们直观的感知了澳大利亚奶牛、种牛和三个月之内牛犊的特点,通过介绍与观察,幼儿形象地感知了奶牛的生活习性与动态。来到加工车间,通过透明的大玻璃孩子们亲眼看到了牛奶从煮沸、灭菌、消毒,到包装、装箱等一系列的生产程序,最后品尝了厂家送给小朋友们的礼物——鲜牛奶。在这之后开展的一系列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由于有了生活体验,那些来自每个孩子内心的情感表达就显得真实、生动、别具匠心了

『叁』 当代外国先进幼儿音乐教育理论有哪些

1.各自独立而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体系是在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学的启示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起来的,他吸取了体态律动学的精髓,充分突出了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要点,而又有所发展。奥尔夫的教育体系是开放的,非结构性的。他从来不把自己所运用的方法看成是固定不变的程式,认为音乐教育的教材与教法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奥尔夫本人说过:“我的《学校音乐教材》仅仅是提供范例,绝不是样本”。柯达伊体系则更多地继承着传统,比较严谨和固定。在他本人的努力下,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其教材教法是系统性的,并成为官方规定的学校音乐教程。铃木教学的教材、教法有着独特的体系,并在铃木思想的指导下,日本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2.各具特色的教学法 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学对音乐教育的改革,尤其是对基础乐感的教育和培养有很大的贡献,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只从纸面上、理性上去学习音乐,而变成从动作上、律动上、生理上去感受音乐。使音乐学习充满了生命力。“奥尔夫”以器乐教学为特色,以节奏为基础,运用各种声势,采用即兴教学的形式更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儿童的个性。“柯达伊”以声乐为主,建立了完善的视唱体系,进行高标准的听音、读谱、记谱训练和出色的合唱教学,要求在轻柔、优美、和谐的活动气氛中学习音乐。“铃木”坚信如果使孩子从小就像学本国语言那样地学习音乐,也同样会像学本国语言那样,充分发展音乐方面的非凡的才能,其教法强调训练和环境的重要性。 3.基本一致的音乐教育思想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而不是只局限于音乐。柯达伊主张“音乐属于每一个人”,通过让儿童从小学习音乐母语,从而了解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奥尔夫强调音乐只是手段,它应该为培养人多方面的素质、包括许多“非音乐”的素质服务。铃木则是希望通过采取适当方法对孩子们进行音乐教育,使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 4.采用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材、教法 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人。它必须服从儿童音乐学习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国外音乐教学法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对儿童音乐学习特点的研究,其成果各自具备一定的价值。如达尔克洛兹的动觉理论、奥尔夫的打击型乐器的使用,以适应儿童大肌肉发展先于小肌肉发展的规律;柯达伊的旋律教学顺序适应儿童生理条件的音高手势从事节奏唱名的直观性。这些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认知和技能领域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外,满足了儿童音乐学习中发展积极情感的需要。 在教材的选择上,奥尔夫与柯达伊都强调民族化。奥尔夫认为,教学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对象(儿童)的周围音乐环境,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而柯达伊则是为了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5.要求高素质的音乐教师 达尔克洛兹认为,体态律动学教师必须具有即兴创作的才能。他(她)即兴创作的音乐必须能训练、支配、指挥和促进孩子们的动作。对在钢琴上即兴创作需具备的条件有明确的规定。铃木教学法重视选择最优秀的教师和教材。他说:“要使小黄莺学会美妙鸣啭,在生下的一个月内,就要给它找个好老师。这只黄莺的未来,实际上是由那个老师的声音和调子的好坏决定的。”柯达伊曾把一名教师比喻成比布达佩斯歌剧院的导演还重要,进一步说明教师在幼儿音乐启蒙中的重要性。

『肆』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当音乐教育真正回归“人的教育”时,它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在表现人的感情变化、心理活动、思维走向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将音乐有效地融入幼儿教育中,以下是本人在基层工作这两年来的音乐教学的尝试。
一、改变音乐教学中陈旧的观念。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呈现小学化现象, 重技能训练, 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 幼儿整日围着教师转, 对教师的话唯听是从, 机械地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 是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教师也好象是知识的传声筒,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上课是基本活动,“教师讲, 幼儿听”、“教师做, 幼儿看”、“教师指示, 幼儿做”, 总是很认真的教唱儿歌,让幼儿记住歌词、旋律、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较重视唱歌的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幼儿自主学习的培养;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 严重束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思维, 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
二、音乐教学选材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认知,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学习的质量。那么怎样的歌曲适合幼儿呢?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除了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也适合幼儿歌唱。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一出现,如《老鼠爱大米》、《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等,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对歌词或一些旋律进行适当的改编,将音乐与美术整合,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启动美好情境,提高审美情趣。幼儿在学的过程就会学得更加快乐。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幼儿比较难掌握的问题,如:符点音、顿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三、音乐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在音乐教学中不是对幼儿死板的填鸭,我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他们营造积极、自主学习的氛围。
1、角色探究法。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小红帽》、《小狗抬轿》这些歌曲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角色,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融入角色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2.音画转换法。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幼儿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老鼠画猫》中,我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画的“怪猫”,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怪猫”的外型并欣赏歌曲。结合挂图幼儿很快就理解、熟悉歌曲内容。
3.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4.畅想生成法。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如《摇篮曲》、《小河之歌》、《夏天的雷雨》等歌曲。
经过我们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大胆创新,使幼儿在有效的激励和唤醒中,去感受、欣赏、表达,使幼儿学会了学习、创造、发现和探索,其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音乐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尽量减少对幼儿统一的约束和要求,应发散幼儿的思维,体现课堂的灵活性。教师在上音乐活动课的时候,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情,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对待每个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幼儿愉快轻松,主动积极,形成一个良好、温馨的氛围。这样才能达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热爱。教师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倾听幼儿的愿望,其次在可行情况下满足他们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对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发现、创造给予鼓励,让每位幼儿有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允许幼儿提出意见, 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真正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成长。
因此,我们不仅要把音乐教学当作一项任务来认真完成,同时也要把它当作一件乐事来细细品味、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也只有真情的付出,才可能得到真情的回报。

『伍』 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教育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陆』 浅谈幼儿园如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在幼儿园张开音乐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体会音乐的魅力,进而建立整体的艺术修养。通过对音乐的启蒙学习,可以调节小朋友们的情绪,给予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每个孩子的拥有不同的特点,为了提升音乐教育整体品质,如何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孩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都能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是我们面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依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属于启蒙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选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开展音乐教学,使幼儿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小班的孩子刚接触音乐,对音乐是什么尚无概念,喜欢简单明快的节奏和旋律,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学习儿歌《走路》时,歌词的内容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教师可以让幼儿边唱边模仿这几种动物走路的方式,之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并模仿出来。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主动发言和表演,在学会了儿歌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再如,教学中班儿歌《尾巴歌》时,歌词为: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松鼠尾巴好像一把伞。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好像一把扇。 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的形状,使他们在欢乐的游戏活动中了解这首儿歌的结构,记忆音乐的旋律,并为接下来的儿歌创编活动做好准备。
二、精心选取音乐教材
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选准音乐教材,即音乐教材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的教材中虽然选入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幼儿的认知,有的歌曲太陈旧,有的歌词太复杂,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那么什么样的音乐教材是适合幼儿的呢?我认为,只要是内容健康且幼儿感兴趣的,能为他们带来愉快情感体验的歌曲就是适合的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除了课本上一些优秀经典的儿歌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幼儿熟悉的流行歌曲、影视剧插曲等,如《隐形的翅膀》《外婆的澎湖湾》等,这些歌曲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进行适当的改编,变得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以便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了解幼儿学习的难点,如符点音、顿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时的感情,并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使他们成为“与时俱进”的人。
三、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我通常情况下会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幼儿了解音乐
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一定应尽量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歌曲《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二)通过动作演示更好地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之后我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三)通过图画更好地展现音乐
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在孩子们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运用画笔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最主要的途径是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但是,我们教师不应该把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局限在课堂中,应当引入到课外,甚至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课堂之外的地方多为幼儿创设音乐学习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学习、游戏、劳动中都有音乐的陪伴,进而使幼儿的身心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柒』 幼儿音乐教育课必须具备哪些特色

一、系统全面的音乐培养
在幼儿时期,给予幼儿系统全面的音乐培养,比如,基本的乐理知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节奏感和旋律乐感,并且可以表达出来的一些音乐素养,都是对培养幼儿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培养听,唱,弹,读,创作的能力,丰富孩子的音乐感受及表现力,这有助于帮助幼儿全面发展,锻炼幼儿手脑并用和四肢协调力。
二、循序渐进的施教
幼儿在不同的年轻阶段,被给予的音乐教育也是应该有区别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去设置教学计划,将节奏、肢作动作、舞蹈与即兴创作相融合,通过歌唱、律动、节奏、感觉统合和对旋律、音感的感知,使孩子们在亲身参与的创作和演奏中,自然地获取音乐概念和知识。
三、引导式创意互动教学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活泼自由的形式去引进教学课程,比如用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的方式去让幼儿在玩闹中接触音乐,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愿意自主的去创作去发挥,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

『捌』 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开发右脑,发掘潜能,为音乐打好基础.

『玖』 什么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在 0 岁~6 岁儿童学习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中进行的教育工作。

目的要求:使幼儿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培养音乐素质和能力,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培养性格,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启迪智慧;培养健康的体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成年后的文化艺术修养奠定基础。

实施场所有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和其他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托儿所、幼儿园设音乐课和日常的音乐活动,内容包括:唱歌、音乐伴随下活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音乐欣赏、节奏乐等。

实施和发展婴幼儿音乐教育, 需要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和社会等几方面互相配合。

(9)幼儿音乐教育扩展阅读:

音乐教育分“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和表演、教学基本技能及艺术实践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音乐教育专业方向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师。

音乐教育核心课程: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含中外器乐)、和声基础、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合唱指挥、歌曲写作、曲式分析、艺术概论、舞台表演、舞蹈、音乐教育导论、音乐教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毕业实习、音乐调研与采风、艺术实践(展演)、就业指导、毕业设计(论文、音乐会)。

参考资料: 网络-婴幼儿音乐教育

参考资料:网络-音乐教育

热点内容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