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郭绍纲美术

郭绍纲美术

发布时间: 2020-11-26 23:24:33

㈠ 大家觉得广州美院怎么

广州美术学院是广东省所属的一所美术系科设置齐全的高等美术学府,始建于一九五三年秋,其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该校由华南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的美术系、科调整合并而成,原校址在湖北武昌,一九五八年迁校至广州,同年八月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一九六九年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一九七八年二月恢复广州美术学院原有建制,并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一九八二年具备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一九八六年招收继续教育学生,一九八七年开始招收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学生。
学院现已建成设计与美术两大学科体系:设计学科下设工业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装潢艺术设计系、装饰艺术设计系、服装艺术设计系、设计艺术学系、染织艺术设计教研室、新媒介设计教研室;美术学科下设中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美术学系、美术教育系。学院本科教育共开设有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等六个专业,十九个专业方向:即中国画、壁画、油画、版画、书籍装帧艺术、雕塑、装饰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介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水彩、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美术教育、综合美术。研究生教育设有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二个硕士点,三十多个研究方向,其中经广东省教育厅审定批准,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水彩、中国古典绘画临摹、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构成学为省级重点课程。
学院于一九八六年成立美术研究所,所属美术研究室八个:岭南画派研究室、设计学研究室、美术教育研究室、美术学研究室、关山月研究室、黎雄才研究室、胡一川研究室、书法篆刻研究室;一九七九年成立《美术学报》编辑部;一九八四年创办产学研三结合的“集美设计工程公司”;一九九八年成立设计分院;一九九九年成立美术大专、本科层次的自学考试辅导中心,二零零二年成立继续教育分院。
学院现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中有著名美术家、设计家、美术史论家及美术教育家王肇民、潘鹤、迟轲、郭绍纲、杨之光、尹国良、尹定邦、蔡克振等教授60多名,副教授140多名,讲师170多名。历任院长胡一川、高永坚、郭绍纲、梁明诚、现任院长张治安。
学院招收本科生(学制四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继续教育学生(大专两年、专升本两年)以及非学历教育的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培训生等。现在校本科生2600多人,硕士生140多人,继续教育学历生1600多人。
学院座落于广州市昌岗东路,校园总面积约99000平方米,园内绿树成荫,翠竹环绕。绿地上常年展示着师生们创作的雕塑作品,充满着艺术氛围。在学院新落成的16层教学大楼内,拥有符合各系专业特色的教室和设备完善的工作室、制作间。学院还建有美术馆、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岭南画派纪念馆、艺术交流馆等,为学院教学、科研创作、成果展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㈡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导师有谁

上 网去看 中 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招生简章 就可以自己选 有不同的雕塑工作室 他们有不同的风格 看自己喜欢什么风格的导师

㈢ 广州美术学院的学术研究

据2014年4月官网显示,学院校外实践基地38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含29个专业实验室)、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有1个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1个省级研发中心——广东省创意产业研发中心,3个战略合作城市,14个校级科研院所,有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广东省广美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广美例外品牌研究所等社会服务平台。
据2014年4月官网显示,学院分别承接了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室内设计)、广东科学中心(室内设计)、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公共空间及展馆设计工程、2005年日本世博会中国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国家馆、深圳改革开放史展陈、长沙巨型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等多项重大创作设计工程、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徽章、体育图标、火炬传递标志、亚运会奖牌、残运会会徽等52项设计工作。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院先后有中国画和工业设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雕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水彩画、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构成学和古典国画临摹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美术教育系被确定为国家教委(现教育部)试点单位。学科目录调整之后的2003年,美术学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水彩画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研究生教育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点(艺术硕士)。学校的“美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艺术设计”、“绘画”、“工业设计”、“雕塑”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等5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水彩画、雕塑创作、创作(油画)、设计基础——创意表达、广告创意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中有著名美术家、设计家、美术史论家及美术教育家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陈金章、潘鹤、迟轲、郭绍纲、杨之光、尹国良、尹定邦、蔡克振等教授70多名,副教授130多名,讲师160多名。历任院长胡一川、高永坚、郭绍纲、梁明诚、张治安,现任院长黎明。教师队伍中,聚集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国各美术与设计专业学会理事等一批优秀人才。
其中在职专业教师28人,包括教授5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2人、讲师8人,助教2人;另返聘教授1人,外聘教师12人;行政人员3人。有学生人数为本科生311人,其中男生130人,女生181人,研究生52人,艺术硕士8人,研修班及高修班44人。历任系主任有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梁世雄、陈振国、王大鹏教授。
学校教师获得过包括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中国美术奖-创作奖、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在内的数百项省级以上科研创作奖。 学校有各类在校生7761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286人,全日制研究生493人,在职攻读艺术硕士学位研究生63人,成人高等教育生1960人。学校注重学生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有昌岗东路和广州大学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6.25万平方米(564亩),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昌岗东路校区主要用于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及同等学力研究生班和继续教育及附属中等教育事业。大学城校区以本科教育为主。
昌岗东路校区校园总面积约102832平方米,院内绿树成荫,翠竹环绕。绿地上常年展示着师生们创作的雕塑作品,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在学院新落成的16层教学大楼内,拥有符合各系专业特色的教室和设备完善的工作室、制作间。学校拥有展线总长约2000米的3座美术馆和1个面积1050平方米的雕塑展场。学校馆藏有唐代以来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和现当代佳作共1万余件。 大学城校区总占地面积275724平方米,建筑面积257731平方米,主要发展本科教育,规划容纳学生5000人,每年招收本科学生1300人。大学城校区有学生约4000人,其中一年级1340人,分别进入美术学基础部、艺术设计学基础部和美术教育基础部学习。2005年2月,该院主体搬入大学城校区,行政办公和一、二、三、四年级本科教学均在大学城校区进行。

㈣ 广州美术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美考网 >> 美术院校 >> 普通高校 >> 招生简章 >> 文章正文
广州美术学院2006年招生简章

作者:广州美术… 文章来源:广州美术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5

广州美术学院简介
广州美术学院是广东省所属的一所美术与设计系科设置齐全的高等美术学府。始建于1953年秋,其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该校由华南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和广西艺专的美术专业调整合并而成,原址在湖北武昌。1958年迁校至广州,同年8月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69年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1978年2月恢复广州美术学院原有建制,并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1982年具备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6年招收继续教育学生。1987年开始招收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学生。

广州美术学院始终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力和应变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美术人才、设计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学院现已建成美术与设计两大学科体系:美术学科下设中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美术史系、美术教育系等6个系;设计学科下设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装潢艺术设计系、数码艺术设计系、服装设计系、装饰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设计艺术学系、染织艺术设计教研室、家具艺术设计教研室、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等10个系(室)。学院本科教育共设有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动画、摄影、服装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等9个专业,24个专业方向,即中国画、中国壁画、油画、版画、书籍装帧艺术、雕塑、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新媒介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家具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学、影视艺术、服装设计与工程、展示艺术设计、摄影、水彩、综合美术、美术学、美术教育。研究生教育设有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两个硕士点,50多个研究方向。经广东省教育厅审定批准,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水彩、中国古典绘画临摹、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构成学为省级重点课程,水彩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于1979年成立《美术学报》编辑部。1984年创办产、学、研三结合的“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1986年成立美术研究所,所属美术研究室共8个:岭南画派研究室、设计学研究室、美术教育研究室、美术学研究室、关山月研究室、黎雄才研究室、胡一川研究室、书法篆刻研究室。1998年成立设计分院(2004年更名为设计学院)。1999年成立美术大专、本科层次的自学考试辅导中心。2002年成立继续教育分院(2004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中有著名美术家、设计家、美术史论家及美术教育家潘鹤、迟轲、郭绍纲、杨之光、尹国良、尹定邦、蔡克振等教授70多名,副教授140多名,讲师190多名。历任院长胡一川、高永坚、郭绍纲、梁明诚、张治安,现任院长黎明。

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科生、继续教育学生以及非学历教育的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培训生等。现在校硕士生300多人、普通本科生4000多人、继续教育学历生2000多人。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广州市昌岗东路,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新老校区内均拥有符合各系专业特色的教室和工作室、制作间;均建有美术馆、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均是绿树成荫,翠竹环绕,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殿堂。老校区主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新校区主要发展普通本科教育。

广州美术学院2006年招生简章

一、2006年招生专业简介
绘画(中国画)专业:培养能在文化、宣传、出版、企业等部门及中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及策划、创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国画创作、书法、篆刻等。

绘画(壁画)专业:培养能在文化、宣传、教育、企业及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单位从事壁画创作、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中国画技法、中国传统壁画临摹、壁画材料与技法、环境艺术设计、壁画创作、书法、篆刻等。

绘画(油画)专业:培养能在文化艺术部门、学校、科研以及美术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油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美术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必修课有素描、油画、技法材料、油画创作等;选修课有油画造型语言研究、艺术电影的视觉美学、古典传统油画技法、古代壁画、当代壁画、现代油画技法及公共艺术等。

绘画(版画)专业:培养能在文化、出版部门和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版画创作、教学、研究及美术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印刷设计、室内设计、质材艺术、技法理论、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综合版、版画创作等。

绘画(书籍装帧艺术)专业:培养能在出版、新闻及文化艺术部门、学校、科研等单位从事印刷、装帧设计、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装帧设计、字体设计、商业插图、文学插图、印刷设计、电脑设计、版画艺术、质材艺术、技法理论等。

绘画(水彩)专业:培养能在文化艺术部门、学校、科研单位、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新闻传媒机构、出版部门等从事水彩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与设计等美术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素描、水彩、水彩技法研究、水彩画创作;色彩研究、综合材料、摄影、设计基础等。

摄影(摄影与数码艺术)专业:培养能从事图片摄影、数字化影像、传媒处理与制作,熟知平面广告、艺术设计基本规律,并能以此手段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综合造型基础、设计构成原理及艺术表现、摄影机械、暗房、摄影基础及专题摄影创作、三维动画、数字化图像、影视艺术创作(DV摄像与后期制作)等。

雕塑专业:雕塑系以继承传统、拓展未来、服务社会为原则。设传统雕塑、现代雕塑和公共雕塑三条主线为主要发展方向,并以此构成一个集学术研究、技巧训练、和创作实践为一身的专业雕塑教学实体,旨在培养文化、艺术、城建、园林、教学和科研等部门从事雕塑艺术创作、设计、教学和科研的复合型专门人才。2004年开始实行本科五年制教育。

艺术设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从事建筑及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⒈专业基础课:设计初步、建筑图学、模型基础、建筑结构与造型、环境工学、设计实施、设计表达;⒉专业课:空间设计方法、设计策划、空间设计概念、空间设计史、建筑设计创意篇、建筑设计深化篇、室内设计创意篇、室内设计深化篇、景观设计创意篇、景观设计深化篇、跨专业设计专题、专业考察与调研报告、毕业设计及论文。

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能从事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的专门人才。教学由三个板块组成:(1)一年级由设计学院基础部负责设计基础课教学;(2)二年级起装潢系负责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二年级课程:图形造型、苹果电脑软件、符号创作、视觉传达基础、卡通形象、文案撰写、商业摄影、广告创意、网页设计、可持续设计观;三年级课程:包装设计、标志文字设计、编排基础、出版设计、商业插画、影视广告、导向设计、营销传播;四年级课程:品牌视觉设计、毕业论文选题计划、设计管理;(3)四年级三个课程后,学生自选方向进入广告、平面班,分别上毕业设计前奏课,广告班课程:角色设计、网络广告、媒介表现、品牌广告塑造;平面班课程:主题海报、设计物料整合、图像载体延伸、实验性包装;四年级下学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艺术设计(新媒介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能熟练运用数码技术等多种媒介手段从事信息网络、数字影像等平面、立体和空间造型的艺术设计创作与研究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⒈专业基础课:新媒体艺术概论、二维、三维软件基础、影视后期编辑软件、摄影基础、影像基础、影像视觉构成、光构成、动态机能造形、二维视觉流程设计、网页设计;⒉专业课:设计策划、光电子机能造形、光动空间、时空关系、虚幻空间、视频包装、新媒介综合应用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从事服装与服饰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 1、专业基础课:服装设计概论、服装效果图技法、服装构成原理A、市场学原理、服装材料与设计、服装构成原理B、服装设计表达、图案基础设计等;2、专业课:男装专题设计、快题练习、中国服装史、中国风格时装专题设计、服装面料专题设计、专业考察、西方服装史、西方风格时装专题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综合专题(A、B、C、D)、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从事以平面、立体等视觉材料、工艺媒介进行公共环境装饰艺术创作、设计策划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主要课程:1、专业造型基础课程:装饰素描基础、装饰色彩基础、装饰雕塑基础、装饰环境基础等;2、专业造型语言课程:外国传统装饰风格、中国传统装饰风格、现代装饰风格、民间美术等;3、专业材料工艺课程:陶艺、漆艺、金工、岩彩等;4、专业创作设计课程:壁画、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等。

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能在企业设计部门、科研机构、专业院校从事纺织品艺术设计实践、科研教学、设计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1、专业基础课: 装饰花卉、图案基础、纺织材料、丝网印花、织物组织、计算机辅助设计;2、专业理论课: 染织概论、中外纹样、设计策划、市场学;3、专业设计课: 装饰面料设计、面料再造设计、织造与设计、传统工艺与设计、服装设计专题、纤维艺术专题、纺织品展示设计、室内纺织品配套设计、专业定向考察、毕业设计与论文等。

艺术设计(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从事家具艺术设计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⒈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模型工艺、建筑构造、家具制造工艺、家具材料学、家具配件造型、人机工程学;⒉专业理论课:家具概论、家具设计史、建筑史、室内设计概论、市场学、家具营销理论、系统论、设计策划学;⒊专业设计课:木家具设计、金属家具设计、综合材料家具设计、单体家具设计、组合家具设计、家居环境整合设计、公共环境家具系统设计、毕业专题设计与论文等。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能独立进行工业产品设计创新与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1. 基础:描绘1、观察记录、设计社会学、图形语言、设计初步、审美心理学、描绘2、思维表述、信息方法学、空间形态、创意表达、设计史;2.专业基础:1D、2D、3D、4D、Show、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软件、制造工学与材料学、模型工艺与制作、用户研究、优化设计、产品界面与色彩与材料计划等;3.专业课:创造学概论、设计方法与程序、人类工程学、设计策划学、流行色彩学、市场学、经济法规、价值工程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娱乐玩具类、生活用品类、家具产品类、家电产品类、照明灯具类、电子产品类等。

艺术设计学专业:培养具有综合设计策划能力的新型艺术设计人才。主要课程: 1、基础课:描绘1、观察记录、设计社会学、 图形语言、 设计初步、审美心理学、描绘2、思维表述 、信息方法学、空间形态、创意表达、设计史等;2、专业课:设计概论、图学、设计表达、工程基础、概念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产品整合设计、项目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动画(影视艺术)专业:培养从事数码动画、影像设计创作与科研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⒈专业基础课:动画概论、三维软件基础、影视后期编辑软件、影像基础、影像视觉构成、动画表现基础、角色与场景设计基础、动画方法与程序、动画形式与风格;⒉专业课:设计策划、动画产业化应用、主题动画、角色动画、动态节奏、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行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⒈专业基础课: 服装设计概论、服装效果图(一)、(二);服装构成原理(一)、(二);服装工艺基础、市场学原理、服装材料学、服装CAD等;2、专业课:服装贸易概论、成衣工业学、服装专题设计、区域文化研究、服装史纲、服装风格与流行研究、服装营销管理、服装材料专题设计、服装品牌策划、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培养高质量、高品位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陶瓷艺术创作及设计的专业人才,主要课程:1、专业基础课:器皿成型技法(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成型)、陶瓷材料及工艺、陶瓷造型基础;2、专业理论课:陶瓷艺术史、陶瓷艺术概论、雕塑艺术史;3、专业创作设计课:环境陶瓷艺术设计、家居装饰陶瓷艺术设计、建筑陶瓷艺术设计、陶瓷艺术造型创作、毕业专题创作设计与论文。
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能在文化、艺术、设计、科研、教育和建筑、园林、环境、产品与商业等企事业部门从事环境空间设计、展示设计、艺术装饰设计,具有较强组织策划、设计与制作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广告、CI设计、网页编排、材料与构造、电脑设计、摄影、模型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博物馆、展览馆、大型会展展示设计等。
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美术与设计教育的教学人才以及与美术设计教育相关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设计基础、摄影基础、材料工艺设计、CI设计、网页编排设计、广告设计、绘画创作、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实习等。

美术学(美术学)专业:培养具有美术史、美术评论、书画鉴赏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可以从事高等、中等学校美术欣赏与美育教学,或从事博物馆、美术馆、新闻出版机构的研究、鉴定、编辑工作。主要课程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艺术史学史、中华文史、西方当代艺术与文化、书画鉴赏、古代汉语、专业外语、美术馆理论与实践、美术编辑学、视觉文化传播理论、影视文化策划与写作、艺术市场、绘画实践等。
http://www.mkao.cn/University/Up_University/200605/20060525153132838.gif

㈤ 李金明的艺术年表

李金明艺术年表
1942年
生于香港。走避战乱迁居鹤山。
1946年
移居广州。开始接受父亲启蒙。
1961年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1966年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五年制本科。
1968年至1977年
任广交会美术师。创作巨幅油画30多幅。
1978年
创作油画《无微不至》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展。
1980年
《汕尾之晨》入选“广东油画选”。
1981年
应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邀请,与张石培等在哈尔滨举行“七人画展”。
1982年
始任广东油画会副秘书长,积极致力于广东油画学术活动。
8月,与李瑞祥、杨尧、沈军等画家举行“八月油画展”。
10月,参加“广东油画会第三回展”。
1983年
参加“广州十五人油画展”及“广东油画会第四回展”。
1984年
大型壁画《山河颂》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
油画《新窗》参加“广东油画会第五回展”。
油画《绿色的故乡》入选“全国侨乡风貌展”。
十件作品参加由中国国际书店在德国举办的“四人画展”。
1985年
参加在深圳、湛江、梧州举办的“广东油画会巡回展”。
创作油画《晨》。
1986年
出访欧洲多国。
在广东画院举办“李金明访欧印象油画展”(星河展第13回展)。
油画《夕晖》选送“广东省赴泰国美术作品展”。
1987年
油画《红与白的协奏》入选“中国油画展”(上海)。
1988年
与欧阳、胡赤俊在深圳举办油画联展。
1989年
油画《春雨》入选“广东美术作品展”。
1990年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应邀参加日本东京“亚细亚国际美术展览”。
应邀参加由《画廊》杂志与台湾隔山画廊合办的美术大奖赛,作品《母与子》获优秀奖。
广东岭南美术出版出版《李金明油画选集》。
1991年
应邀参加“浙江西湖美术节”。
1992年
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广东美术家丛书—李金明》。
1993年
参加广州“中国艺术博览会”。
1994年
至2004年连续参加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1995年
创作《油画大师李铁夫》入选“广东省历史画展”。
1997年
创作油画《百年宿愿一日还》获全国专题创作一等奖。
1998年
参加“新加坡国际艺术博览会”。
参加吉隆坡“名家油画精品巡回展”
1999年
于美国纽约举办“李金明油画展”。
参加“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
于广州举办“李金明油画展”。
油画《科隆漫步》入选“建国五十周年广东省美展”。
油画《边疆集市》入选“九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广东省美展铜奖。
2000年
于高雄、台北举办“李金明油画展”。
于广东顺德举办“李金明油画展”。
参加“广东20世纪油画大展”。
2001年
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李金明油画邀请展”。
参加“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与徐坚白、郭绍纲等画家参加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南方的阳光”广东油画风景邀请展。
于广东顺德举办“李金明油画展”。
参加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展”。
2002年
于台湾嘉义举办“世界风情油画展”。
参加广东“时代风采写生展”。
参加“广东美术佳作邀请展”。
参加辽宁“广东美术作品选展”。
在广州美院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李金明油画展”。
2003年
参加“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
于广东顺德举办“台湾风采—李金明油画展”。
2004年
参加广东历史画展“黄埔军校群英”。
2005年
参加“江门五邑籍书画名家作品展”。
参加“广东名家油画七人展”。
于澳门举办“澳门千万情”油画展。
2006年
参加“广州美术大展”油画《海景》获优秀奖。
参加佛山容城艺术馆“广东当代油画家作品展”。
参加中山“油画争彩”艺术展。
参加佛山容城艺术馆“经典之美·中国油画名家作品展”。
参加“春日阳光·中国岭南油画展”(广州·香港)
宝珍堂藏画展”
“广州水彩画”邀请展。
“广东省第二届油画大展”
“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受聘鹤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2007年
参加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在江门市美术馆举办“李金明油画展”
“李金明油画艺术展”(江门和易堂)
参加广东美协50周年系列展,《沿江乐》油画获优秀奖。
参加“广东水彩画展”(特邀)
参加“中国岭南油画、雕塑巡回展”,《澳门老街》油画获优秀奖。
参加“首届岭南油画展”(穗港)
参加“小幅油画展”
参加“第三回广东名家油画巡回展”
《人民日报》8月2日海外版整版图文刊载报道《李金明·最具特色的华人艺术家》。
广东卫视播放“书画名家李金明”
受聘鹤山市文联名誉主席。
2008年
参加《油彩绘岭南》采风
参加广东慈善创作大奖,油画《维多利亚港》获银奖。
参与广东油画家巨幅抗震史诗油画《地恸·重生》和《5·12表情》集体创作,任主创人员。
参加《广州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大展》油画《边疆集市》获银奖。
《成功书画人》第二届油画作品邀请展。
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美展,参展油画《崛起的旋律》。
参加东莞岭南美术馆“海内外名家邀请展”
2009年
参加“再进鹤山,重温铁夫精神”油画写生活动。
参加增城“广东名家邀请展”。
广东电视台“艺术星空”播出“著名油画家李金明”专题报道。
参与筹备李铁夫诞辰140周年活动,受聘任艺术顾问。
参加“铁夫艺术星火相传”鹤山风景风情书画展和纪念李铁夫诞辰140周年美展。
参与《油画大师李铁夫》历史纪录片的创作拍摄,任该片艺术顾问。
随广东美协油画艺委会写生团赴河源写生。
参加河源客家古邑写生作品展。
《广东美术》刊登《纪念李铁夫诞辰140周年特刊—李金明专题》。
2010年
与邵增虎、裴建华、赖征云、杨尧、蔡楚夫,共同举办“6人名家油画展”。
2011年
与邵增虎、赖征云、杨尧,共同举办“四面风流”四人油画邀请展。
参加陈村第四届国际艺博会“十九人艺术作品展”。
在广州美国LC艺廊举办李金明“小作品大世界”油画展。
参加广东省第四届油画大展。
应邀赴深圳采风,创作为纪念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罗湖记忆”系列油画三幅,并参加
“罗湖记忆”美术作品展。
参加岭南油画巡回展(广州·香港)。
赴河源采风创作油画《花灯节》,并参加世界客属23届恳亲大会美术作品展。
在鹤山尚世美术馆举办“李金明、谢苏文师徒交流展”。
在古劳中学举办写生示范讲座。
多件作品分别入编《中国百年油画》(P190-199)和《中国油画典藏》(P166-175)。
应江门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聘请,任李铁夫美术馆名誉馆长。
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画册《中国当代油画家李金明》。
参加“纪念李铁夫诞辰142周年·江门市油画作品展”(特邀)
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画册《中国实力派油画家·李金明油画艺术》。
赴香港写生。
油画《周总理和广交会》入选广东“百年辉煌”历史画展,入编画册。
赴汕尾写生、采风7天。
赴增城写生、采风2天。
赴鹤山写生、采风2天。
应邀在珠海古元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多件作品入编《中国油画名家作品选集》。
应邀参加江门双年展,参展作品《珠江滚滚》。
油画《周总理和广交会》在广交会展出,并入编《春华秋实,翰墨芬芳——庆祝110届广交会名家绘画展纪念画册》。

㈥ 广东有哪些美术院校

1.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The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国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是“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广东省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美术)培训基地和广东省美术与设计教育培训中心。

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1953年经高等教育部批准创建于湖北武汉,时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广西省艺术专科学校等院校相关系科合并而成。1958年,学校南迁至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学校在广州大学城建成新校区,形成“一校两区”办学格局。

2.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Guangdong Dance and Drama College)),简称“粤舞戏职”、“广舞戏”,是经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专科艺术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直属广东省文化厅主管。其中,粤剧表演是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舞蹈表演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专业,舞台美术为我省唯一。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和 1959年,前身是广东粤剧学校和广东舞蹈学校。 2012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升格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组建的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被列入《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并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具有岭南特色和示范效应的高水平艺术职业学院。

3.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Guangdong Literary & Art Vocational College)简称“广文艺”,是全国文联系统唯一一所高职院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公办综合性艺术类高等院校,也是广东文化大省建设九大工程之一。

学院前身是由叶剑英元帅1950年3月创办的“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校名由毛泽东主席题写;1985年,更名为华南文艺业余大学;2004年定名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据2017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校园分为番禺主校区、郭兰英艺术分院、海联路校区,共占地188.7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54.35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8.58万册,电子图书45万册;设有8个教学单位,26个专科专业;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228人,教职员工340人,其中专任教师223人。

(6)郭绍纲美术扩展阅读:

广州美术学院历史沿革:

1953年秋,经高等教育部批准,中南文艺学院(湖北)、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广东)和广西省艺术专科学校(广西)等院校美术系(科)合并组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湖北武汉。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迁址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6年“文革”爆发,学校被迫停止办学。

1970年,广州美术学院、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广东舞蹈学校合并组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

1978年,广东人民艺术学院(原广州美术学院部分)复校改建为广州美术学院。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学校获准招收继续教育学生。

1987年,学校获准招收外国留学生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学生。

2004年,学校在广州大学城建成新校区。同年9月,学校本科教育全部迁入广州大学城,从而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

2005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华南地区唯一的艺术硕士(MFA)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试点单位。

2010年,学校被广东省确定为省级博士点建设单位。

2017年6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名单,广州美术学院入选。

2018年5月,广州美术学院与广东美术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参考资料网络-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网络-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网络-广州美术学院

㈦ 中国美术和国外美术的联系

中国油画从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早期,距今 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利玛窦向明神宗朱翊钧所献礼品中就有天主像、圣母像等。这种精细逼真的绘画,使中国画家感到惊异,但并未给予较高的艺术评价,也没有中国画家追随这种画法。到清朝初年,有许多擅长油画的欧洲传教士来华,并在宫廷供职。其中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法国人王致诚等。他们是中国宫廷内第1批外籍画师,曾受命绘制过多幅油画肖像。乾隆帝弘历曾命宫中选少年奴仆,随洋人学泰西画法(油画技法)。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便是这一时期中国画家的油画作品。

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较前频繁,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也较前显著。但真正掌握西方绘画技法的中国画家,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同治年间,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设立孤儿院,向收养的孤儿传授各种技艺,其中的图画馆传授西方绘画技术。孤儿长大离院,也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清末民初活跃于上海的周湘、张聿光、徐咏青等人,都出自土山湾孤儿院图画馆。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文人到了欧洲各国,亲眼看到西欧画家的精心杰构。薛福成的《巴黎观油画记》被广为传诵,康有为的《意大利游记》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国知识界通过他们优美的诗文,初次了解到与中国传统绘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绘画。

1902年,清廷颁行学堂章程,采行日本制度。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保定北洋师范学堂都设图画手工科,开油画课,聘请外籍教师任教。1909年,周湘在上海先后办起中西美术学校及布景画传习所,传授西洋绘画技法。丁悚、乌始光、刘海粟、张眉荪等人曾在此学画。这是中国学习西方美术教育的开端。同时,许多没有机会接受训练,又缺少油画材料的学画者,往往从摹绘油画印刷品入手,并使用各种代用颜料、油料,绘制基本上是中国传统风格的油画作品。直到出洋学画的青年陆续回国,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 最早出国学习油画的广东画家李铁夫,于1887年到美国,曾受业于J.S.沙金,并以作品奖金和卖画所得,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最早到日本学画的李叔同,于1910年学成回国,随即在天津、杭州和南京从事美术教学,他首倡石膏模型和人体写生,并在学校中组织洋画研究会。辛亥革命以后,出国学画的人渐多,他们的去向主要是欧美和日本。较早去欧、美学画的有李毅士、冯钢百、吴法鼎、李超士、方君璧等人,后又有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周碧初、庞薰□、颜文□、常书鸿、吕斯百、吴作人、唐一禾、周方白、吴大羽等。继李叔同之后留日的有王悦之、许敦谷、陈抱一、胡根天、俞寄凡、王济远、关良、许幸之、倪贻德、卫天霖王式廓等人。40年代赴法国学画的有吴冠中、刘文清等人。
中国留学生初到西欧时,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已在画坛取得稳固地位,学院派古典主义虽有人支撑,但其影响已趋式微。在日本,以黑田清辉为代表的新进画家,已经以印象主义的艺术观念改变了日本美术教育的内容。由于日本不像法国那样具有深厚的油画艺术传统,所以留日学生(包括最早的李叔同)在艺术上普遍倾向于印象主义以后的各流派。留欧的李毅士、吴法鼎、李超士、徐悲鸿、颜文□、常书鸿等人,提倡古典的写实主义美术。留学生归国后,通常都以美术教学为职业,通过所在的学校,传播自己的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
1912年刘海粟、乌始光兴办上海图画美术院,1919年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是中国正规美术学校的开端。继此之后,中国第1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艺术学校(后改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第 1所高等美术学院国立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以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都于20年代先后成立。这些学校陆续开设油画课,成为发展油画艺术的基地。著名油画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曾主持这些学校的教学,他们不同的艺术主张,使这些学校的油画教学各具特色。徐悲鸿于20年代初在巴黎美术学校学画,接受学院派绘画训练,他尊崇坚实的素描基础和严谨的油画造型技巧。林风眠20年代在法国第戎、巴黎美术学校学画,他既受过学院派绘画的薰陶,也吸收了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的艺术影响,因此很重视感情和个性的表现,追求东西方艺术精神的融合和平衡。刘海粟曾于20年代到日本、西欧考察美术教育,他所心仪的是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大师。但在艺术创作和教学活动中具有兼容并包的气度。他对世界绘画潮流趋势敏锐感受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也相当突出。

20~30年代,艺术旨趣相投的画家曾组成各种社团。成立较早的东方画会、天马会、晨光美术会虽然都以油画家为骨干,但活动内容不拘一格。30年代由庞薰□等人发起的决澜社,倡导和介绍西方现代绘画;由留日学生组织的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则宣扬超现实主义绘画。由于这些画会的活动偏于上海一隅,活动时间又较短促,未能发展成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但可以看出中国油画家在如何看待西方现代绘画方面,存在着矛盾。1929年初第1届全国美展期间,徐悲鸿与徐志摩关于西方现代画家评价的论争,便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徐悲鸿贬斥印象主义、野兽主义某些画家的绘画,称P.-A.雷诺阿、P.塞尚、H.马蒂斯的作品为“无耻之作”。徐志摩则起而为之辩护,力争这些新派画家的艺术地位和作品的价值。从当时从事油画艺术的画家看,学习印象主义以后诸家的人数较多,学习古典油画的画家较少,真正掌握古典油画技巧的画家则更为罕见。抗日战争爆发后,油画家们以绘画为武器和工具,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各种不同艺术见解的画家在这些活动中达到思想感情的一致,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体验了普通人民的悲欢离合。深入大后方和西北、西南边陲,使中国油画家的艺术出现了新的感情色彩,并为新的艺术突进积聚了力量。与此同时,新派画(指印象主义以后诸流派的绘画)在战乱的环境里停止发展。许多在战前从事新派画创作的油画家,在抗战中转而采用写实形式参加宣传活动。徐悲鸿曾撰文论及“吾国因抗战而使写实主义抬头”,并因新派画之销声匿迹而大感“痛快”。抗日战争胜利后,现代派风格的绘画重新出现,1945年林风眠、倪贻德、关良、李仲生、郁风、赵无极、于衍庸等人在重庆举办的独立画会首次展览即其代表。但新派画的复苏仍是短暂的,他们的创作活动只维持到1949年为止。

在陕甘宁边区的艰苦环境里,仅有个别画家从事油画创作。但解放区画家在较为轻便的绘画形式方面的成功探索,和思想、情感上的锻炼,为新中国的油画艺术准备了一支新生力量。

50~70年代末 1949年以后,中国油画家面临全新的历史时期。老解放区和国统区的画家汇成团结的队伍,巨大的社会变革使油画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深刻的变化。油画家面临新的课题: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为工农兵服务,深入群众生活等。新、老油画家都有一个调整或改变原有的艺术面貌,以适应新时代的任务。通俗的写实手法,带有理想主义的新生活题材,成为油画创作的共同面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罗工柳的《地道战》,是两个经历、修养不同的画家,为表现新的时代殊途同归而取得的成功,因此颇具代表性。50年代的油画创作以表现革命历史、反映社会主义劳动和建设为主。1949年前占据油画创作主要位置的风景、静物越来越少。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齐白石像》(见彩图《齐白石像》(中国现代)),胡一川的《开镣》、莫朴的《入党宣誓》、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见彩图《红军过雪山》(中国现代))等作品,与30~40年代的油画迥异,显示了油画家个人风格的重大转变。

50年代,国家选派留学生分批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美术。同时,聘请苏联画家和罗马尼亚画家,分别在北京、杭州执教。全山石、肖峰、李天祥、郭绍纲、张华清、林岗等人都曾在苏联留学。冯法□、王德威、秦征、高虹、何孔德、王流秋、于长拱、侯一民、靳尚谊、詹建俊等人曾在苏联画家任教的油画训练班进修。学习苏联绘画对中国现代油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7~1958年前后,极“左”思潮使蓬勃发展的油画艺术受到严重挫折。60年代初,文艺政策有所调整,油画创作得到恢复和发展。油画教学方面,由罗工柳主持的油画研究班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3个工作室的开办,使油画教学充满生机,几年之内既出人才,又出作品,堪称建国以来前30年油画艺术的高峰。《毛主席在井冈山》(罗工柳)、《东渡黄河》(艾中信)、西藏及长征路线写生组画(董希文)、《刘少奇与安源矿工》(侯一民,见彩图《刘少奇和安源矿工》(中国现代))、《决战前夕》(高虹)、《出击之前》(何孔德)、《延安火炬》(蔡亮)、《狱中斗争》(林岗)、《宁死不屈》(全山石)、《英特那雄耐儿就一定要实现》(闻立鹏)、《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靳尚谊)、《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延河边上》(钟涵)、《三千里江山》(柳青)、《在激流中前进》(杜键)、《金色的季节》(朱乃正)、《罪恶的审判》(哈孜艾买提)……从这些人们熟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知一种共有的特征,那就是高亢激越的英雄主义精神,汪洋恣肆的表现形式。50年代被忽视、甚至被误解的风景、静物,在60年代初也有一个短暂的繁盛。颜文□、吕斯百、常书鸿、卫天霖、余本、李瑞年、吴冠中等画家都有佳作问世。

1964年以后,“左”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油画的发展。从推广“三结合”创作方法(即领导出题目,群众提要求,专业人员完成创作任务)到全面批判文艺界“黑线专政”,正常的油画创作活动几乎完全停止。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活、感情的伪造,和对个人崇拜的狂热而拙劣的渲染。全国各地出现了数以万计的领袖油画肖像,这些肖像除了临摹某些样板画像外,全是临摹照片。绘制这种油画的人数之多和油画题材的单一,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点。随后又出现了表现那种高、大、全式的所谓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的油画作品。

70年代末~80年代 1978年以后,中国油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画家和观众对虚套、粉饰的反感,对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索,使油画创作的境界有了新的开拓。有些画家以深沉凝重的笔调,对当代生活作历史性的考察;有些画家则以诗人的眼光,表现美的心灵和美的意境。《1968年×月×日雪》(程丛林,见彩图《一九六八年×月×日雪》(中国现代))、《不可磨灭的记忆》(杜键、高亚光、苏高礼)、《峥嵘岁月》(林岗、庞涛)、《红烛颂》(闻立鹏)、《蒋家王朝的覆灭》(陈逸飞、魏景山)、《高原的歌》(詹建俊)、《春华秋实》(朱乃正)、《塔吉克新娘》(勒尚谊)、《钢水、□水》(广廷渤)、《迎新娘》(鄂圭俊)……这些作品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老画家吴冠中、韦启美和中年画家罗尔纯、妥木斯、曹达立等人在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富有个性色彩的表现方法的探求上作出的成绩,显示油画家对绘画形式和个性特色的关心。《父亲》(罗中立)和《西藏组画》陈丹青,(见彩图《西藏组画—进城》(中国现代))的出现,从创作思想上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一个旧时期的终结。大批新起的青年画家,则完全以新的眼光观察生活和艺术。他们广泛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观念,进行大胆的艺术试验。长期存在于中国油画界的作品面貌单调、贫乏的弊病,正在得到矫正。从画家、作品及观众的关系来看,油画已经成为能够表现中国人的心理和感情,又能为中国人所充分理解的中国艺术了。

㈧ 中国油画的发展史

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距今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早期距今 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最早出国学习油画的广东画家李铁夫,于1887年到美国,曾受业于J.S.沙金,并以作品奖金和卖画所得,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最早到日本学画的李叔同,于1910年学成回国,随即在天津、杭州和南京从事美术教学,他首倡石膏模型和人体写生,并在学校中组织洋画研究会。

1949年以后,中国油画家面临全新的历史时期。老解放区和国统区的画家汇成团结的队伍,巨大的社会变革使油画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深刻的变化。

(8)郭绍纲美术扩展阅读

老画家吴冠中、韦启美和中年画家罗尔纯、妥木斯、曹达立等人在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富有个性色彩的表现方法的探求上作出的成绩。青年画家忻东旺、于云飞等,更加注重显示油画家对绘画形式和个性特色的关心。《父亲》(罗中立)和《西藏组画》陈丹青,(见彩图《西藏组画—进城》(中国现代))的出现,从创作思想上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一个旧时期的终结。

大批新起的青年画家,则完全以新的眼光观察生活和艺术。他们广泛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观念,进行大胆的艺术试验。长期存在于中国油画界的作品面貌单调、贫乏的弊病,正在得到矫正。从画家、作品及观众的关系来看,油画已经成为能够表现中国人的心理和感情,又能为中国人所充分理解的中国艺术了。

㈨ 中国美院四个校区分别在哪以及专业设置

首次自主划定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往年,美院招收本科生的文化课分数线都参照各个省艺术类本科生招生的第一批分数线。从2010年起,美院将首次在招生时自主划定文化课最低分数线。据该院招办主任李都金介绍,估计首次的分数线划分,将参照明年浙江省艺术类本科招生的第一批录取分数,作适当提高。达到这个底线的考生,方可进入美院录取的综合排名名单。而其他省份考生的高考成绩,将统一按照750分的标准进行折算录取。另外,2010年招生考试对考生的文化单科分数要求有所提升。从去年的语文80分(以满分150分为准,其他省考如有试科目不同的总分设置,将统一折算成150分制)、英语70分的要求,将分别提高到——语文85分,英语75分。其中,报考中国画杭州考点的现场报名将集中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杭州市转塘街道象山352号),报名时间为2010年2月20日至22日,考试时间为2月25日至27日。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特别提醒考生,由于今年春节较晚,报名时间为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请考生一定要看清报名及考试时间。 和书法专业的学生,仍然按照老的录取线录取。每年的考试科目每个专业都有点不同,而且今年录取有较大变动,等18号出了招生简章上应该有,到时候登陆这个 最后祝你好运,下面是我在学校团委博客上找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博客地址我留在参考资料上了。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本科招生方案确定 众所关注的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本科招生简章将于12月18日发布。在全社会共同关注高校自主招生的背景下,一直以来在专业选拔考试中具有完全自主权的中国美术学院在历经三个多月时间的调研、考察、论证后,已基本确定2010年本科招生工作方案,与以往相比,今年的招生工作更注重专业选拔的实效,其主要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考试科目:增加速写科目 从招生简章看,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本科招生科目由原来的两门变为三门,专业总分由200分增加为260分,新增考试科目“速写”(个别专业除外),满分为60分。主管招生工作的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认为,速写考试科目的增加是针对近年来部分考生中出现的应试现象,更加注重学生造型能力的测试,考察考生事物观察和捕捉能力,这对于造型、设计和新媒体等各个专业的基础训练都有实际意义,也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基础。 另外,由于目前考生们在素描学习上带有纯粹应考的学习思路,在“素描”科目的考试中,也作了一定的调整,由原来的“素描石膏写生”改为“素描头像写生”,这一细微的变化,有利于学校考查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分析方法的能力,也有助于使学生真正理解素描的意义,也能相对准确地测量学生的高低水平。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专业也分别增加了人物白描写生、山水写生、花卉写生,书法学专业也单独设置了篆刻考试的科目。(各专业的具体考试科目设置详见18日发布的《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本科招生简章》) 报考专业:按照大类招生 在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招生简章中,除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学、雕塑、美术史论、艺术设计学及上海设计学院的专业外,其它专业将依照其专业基础教学的共性划分为四大类(造型艺术类、设计艺术类、图像与媒体艺术类、建筑学类)进行招生。考生们不再需要盲目选择专业方向,这一变化也有助于让一年级新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有机会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美术学院各个专业的研究方向、发展前景及专业特点,深入了解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和个性特长所在,然后按专业培养要求与学生成绩和志愿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科学、规范的分流方案进行双向选择,并在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五年制专业)进入各专业(工作室)学习。这也是中国美术学院根据近年来社会对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制定的“宽口径、厚基础” 的人才培养标准及“两段式与工作室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录取办法:“抓两头” 中国美术学院将在2010年加大对专业成绩特别优秀和文化成绩特别优秀考生的录取政策倾斜,为优秀考生进校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按照新的录取办法,专业考试成绩总分排名在各专业计划数20%内,文化课符合文化总分、单科分数要求,即予录取;文化课成绩总分排名在各专业计划数5%内,符合单科分数要求、专业成绩合格,即予录取;专业名列

热点内容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
初中物理电动机 发布:2025-07-05 11:48:09 浏览:245
慈利教育网 发布:2025-07-05 11:15:09 浏览:622
奥特曼黑历史 发布:2025-07-05 05:13:59 浏览:8
2017全国二语文试卷 发布:2025-07-05 02:17:04 浏览:679
德阳是哪个省的 发布:2025-07-05 01:20:18 浏览:562
欧豪年彩墨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5 00:38:16 浏览:713
教学实践内容 发布:2025-07-04 21:32:22 浏览:431
云南教育论文 发布:2025-07-04 18:10:10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