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捕文言文

捕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30 06:05:25

⑴ 交人捕象 文言文翻译

交阯山里有个石室,只有一条通进去的路,石室的四周,都是石壁。交阯入先在石室里放进草料,把一只养驯了的雌象赶进石室。又在通进去的路上散放许多甘蔗,引诱野象。野象来吃甘蔗的时候,就把那只养驯的雌象放入野象群,把野象引诱进石室。野象一进去,马上用巨石把石室门塞住。野象非常饥饿,人就爬上石壁用食物喂雌象,野象见雌象有东西吃,开始怕人,后来也熟习了向人讨食。它愈熟习,人们就用棍子抽打它;待到它有点驯服了,就骑在它身上训练它。
训练象一定要用铁钩。交阯人驯象的办法,人跨上它的颈部,手里拿了铁钩去钩它的头:要它往左走,钩头的右边;要它向右走,钩头的左边;要它后退,钩额头;要它往前,不钩;要它跪伏在地,用钩子正面按它的脑部,一次次重重地按,象痛极,就叫起来,人们见它叫,就以为象会出声答应主人。人们看见象能排成整齐的队形,却不知道是用铁钩来叫它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因为象这种野兽,形体庞大但吃不住痛楚,所以人可以用几寸大的铁钩使它驯服。训练时间久了,它也能懂得人的意思,看见骑它的人来了,它会跪伏双膝,低头着地,等到人骑上它的颈部,它就爬起来向前走。
象的头不能俯下,头颈不能转动,嘴部藏在下巴里,离地远,它饮水吃食和做动作:全靠它那长鼻子。鼻子顶端很深很大,可以开闭,鼻端又有个小肉夹子,就是一颗豆子也能拾起来。每次它用鼻子取到食物,就用爪甲刮去泥土,然后卷起来放进嘴里。它饮水,也是用鼻子吸了水,卷起来把水喷进嘴。乡村里的百姓酿的新酒熟了,野象闻到酒香赶来,把它们的鼻子撞破墙壁进去吃酒,这是人们最伤脑筋的事。象的脚象个柱子,没有脚趾却有爪甲。它登高山,下陡坡,过深水,行动看上去呆笨,其实能跑得很快。交阯人叫喊着驱赶它,好象能和它们讲话一样。有一次赶一群象去进贡王室,其中有一头象不怎么驯服,后来病死了,它呻吟了几天,快死了,回首对着南方断气。它能够这样向往家乡,说明象并不是一般的兽类。
在钦州境内也有大象。象行走一定走熟路。人们在它常走的路边树上安上机关放进刀,下面连在地上。象走过踏上机关,刀就飞出来插进它的身子。如果打中要害,一定会死,将死之前,就把象牙碰在石头上撞断,因为它知道它的一对象习:使它受到杀害。如果刀子没有打进要害,它就带着刀走路,一直到创伤的部分溃烂刀子脱下来为止。刀子没中要害而打伤了象鼻子,那象也会死的,因为它生活上一切都靠鼻子,鼻子受伤就无法饮食行动,就能致它死命。也有人挖了陷阱杀象的,离它走熟的路一丈多的斜坡上,挖去泥土做成陷阱,把路做成原来的样子,不使象起疑心,它照旧走过,就掉入陷阱里出不来了。大家传说:象能够知道地皮的虚实,并不如此,只因为它常走的路,都是实地之故。
象眼睛很小,怕火。野象成群的地方,最害庄稼。它们成群过来,人们急促之间无法对付,就用长竹子系上火把去赶,它们就会离开。象也能杀人:大群的象,虽然多,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单独来往的象,它是被象群赶出来的,独来独往,什么也不怕,它碰上人就要发出野性。它用鼻子把人卷起来又把人掷下地杀死,再用脚踏人体使人血穿皮肉喷流,再用鼻子吸人血吃。
人们杀死一头象,大家可以饱饱吃顿象肉。象肉中鼻肉味道最好,烧熟后放在酒糟里一片片糟烂了吃,是食品里的上品之一。象的皮可以制甲,很坚固。有人把象皮截成一条条,打直以后晒干,做成手杖,很精美,又坚牢。

⑵ 捕风捉影的文言文及白话文

捕风捉影
【原文】
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版,终不可得权。(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
【译文】
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

⑶ 《县令捕蝗》 文言文翻译和一些问题

县令捕蝗 钱穆甫担任如皋的县令,适逢当地爆发蝗虫引起的旱灾,而泰兴的县令却欺骗郡的长官说:“当地没有蝗虫。”不久,蝗虫成灾,郡长官责问,泰兴的管县无话可说,说当地的蝗虫,大概是从如皋飞来的。于是下公文给如皋的官县要求捕捉蝗虫,不能让它侵害邻近的地区。钱穆甫拿到公文,就在对方公文的末了写了首诗恢复他:“蝗虫原本是天灾,而不是管县没有能力。既然是从我的地盘上飞出去的,就请你们从你的地盘上将它们押回来。” 1、泰兴县蝗虫是如皋飞来的! 2、隐情不报,推卸责任!

⑷ 掩捕古文什么意思

掩捕
捕捉
《网络文言文翻译》

⑸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译文

吴王要攻打荆地,警告左右大臣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一个年轻侍从官员想要劝吴王却不敢,便每天拿着弹弓、弹丸在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个早上都像这样。吴王觉得奇怪:“你为什么要像这样打湿衣服呢?”侍卫对吴王回答道:“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停留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自己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想扑上去猎取它,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

这三个家伙,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听后,说:“好啊!”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原文

吴王欲伐荆⑴,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⑵死!”舍人⑶有少孺子⑷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⑸,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⑹。吴王曰:“子⑺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⑻,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⑼,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⑽也;黄雀延颈⑾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⑿,而不顾⒀其后之患⒁也。”吴王曰:“善哉⒂。”乃罢(16)其兵。

注释

(1)吴王:指吴王阖闾。欲:想要。伐:征讨,讨伐。荆,指楚国。

(2)谏:规劝。以下劝上为谏。

(3)舍人:门客

(4)少孺子:年轻人。

(5)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操:持、拿。

(6)三旦:三个早晨,三天。三,泛指多次。天,古汉语里“旦”就是“早晨”的意思。

(7)子:你。

(8)悲鸣饮露: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古汉语中悲并不一定指代“悲伤”。

(9)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附即“跗”,脚背,这里代脚。委:曲折。曲:弯曲

(10)傍:同“旁”,旁边。

(11)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颈,脖子

(12)务欲得其前利: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务:一定,必须。利:利益。

(13)顾:考虑。

(14)患:忧患、灾祸。

(15)善哉:好

(16)罢:停止

6个“其”的意思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③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有患也.”

①树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他们(泛指前面所提的)⑥他们(泛指前面所提的).

(5)捕文言文扩展阅读

螳螂捕蝉 (成语)

螳螂捕蝉是成语,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指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

作者信息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战国策》、《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⑹ 文言文[县令捕蝗]翻译

县令捕来蝗

钱穆甫担任如源埠的县令,适逢当地爆发蝗虫引起的旱灾,而泰兴的县令却欺骗郡的长官说:“当地没有蝗虫。”不久,蝗虫成灾,郡长官责问,泰兴的管县无话可说,说当地的蝗虫,大概是从如埠飞来的。于是下公文给如埠的官县要求捕捉蝗虫,不能让它侵害邻近的地区。钱穆甫拿到公文,就在对方公文的末了写了首诗恢复他:“蝗虫原本是天灾,而不是管县没有能力。既然是从我的地盘上飞出去的,就请你们从你的地盘上将它们押回来。”

⑺ 螳螂捕蛇文言文

编辑本段原文
螳螂捕蛇 (清)蒲松龄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粗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聊斋志异》
编辑本段译文
有个姓张的人偶然在溪谷边行走,忽然听到山崖之上有很大的声音。他在找寻的途中登上高处,看见一条身围如碗的大蛇。大蛇在树丛灌木中摇摆扑打,用它的尾巴击打着柳树,柳枝都被它弄折了。蛇不停地辗转反侧,好像有什么东西捉住并制服了它,然而姓张的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的东西,于是他非常诧异。慢慢的靠近那条蛇,才发现原来有一只螳螂在那条蛇的头顶上,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割蛇的头,无论大蛇如何翻滚,那螳螂还是跌不下来。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姓张的人再看时,蛇头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
编辑本段词译
觇(chān):偷看。 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 殊:极、很,完全 。非常 攧(diān):同“颠”,跌。 倾跌:滚动跌打。 据:站立 。 攫(jué):刺入。 竟:终于。 闻:听见。 临:从上往下看。 去:离开。 寻:找寻
编辑本段道理
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取得最后的胜利。 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会取得胜利。
编辑本段词句解释
似有物捉制之(代词,指代蛇) 则/一螳螂/据树顶上,以刺刀/攫其者 颠不可去(颠:跌) 寻途登觇(觇:观看) 见巨蛇围如碗(见:看见)(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然审视殊无所见(视:审视)(殊:极、很,完全)
编辑本段寓意
1.因为如果某一种生植物若没有自己的天敌和自己是其它动植物的天敌,那么久而久之,便会失去生存的能力。 2.扬长避短,才能取得胜利。
编辑本段给人的启示
(1).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成功 (2).等候时机是很重要的,在没把握的时候不应该过度消耗能力,而后抓到合适的机会就要一举拿下 (3).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

⑻ 文言文捕了很多鱼怎么表达

捕了很多鱼
捕之多鱼
《网络文言文翻译》

⑼ 螳螂捕蝉古诗及文言文

1.唐·戴叔伦《画蝉》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2.刘向《说苑·正谏》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庄子·山木》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4.宋·文天祥《葬无主墓碑》

路逢一石碑,亭亭傲风雨。停骖彷佛看,云是无主墓。末书戊申岁,屈指九十秋。是时龙渡江,甲子恍一周。借问葬者谁,承平百世祖。亦有周馀民,战骨委黄土。太祖下江南,誓不戮一人。神孙再立国,天以报至仁。大河流血丹,屠毒谁之罪。潼关忽不守,皇皇依汴蔡螳螂知捕蝉,不知黄雀来。今古有兴废,重为生人哀。

5.宋·袁甫《螳螂捕蝉诗》

鸣蜩善择木,木美叶敷腴。国于美荫中,自庆无他虞。螳螂伺其便,欲进复趦趄。怒臂俄一施,捕取如囚拘。委身膏利吻,性命缠须臾。均之细微物,一何强弱殊。蜩科汝无识,自知其过欤。物在宇宙间,谨默酒安居。今汝独聒聒,书夜长喧呼。汝闹力不足,彼静智有余胜负此决,谁谓汝非辜。螳螂即得意,自谓零点良图。那知仅一饱,燕鹊已窥觎。出尔反乎尔,胡能独全躯。乃知祸与福,不系巧与愚。晓晓固不免,默默复何如。置之不足道,燕坐观厥初。

热点内容
生物中规律 发布:2025-05-16 10:58:44 浏览:154
班主任种子 发布:2025-05-16 09:59:57 浏览:333
财富地理博客 发布:2025-05-16 08:15:18 浏览:567
语文练习与测试六年级上册 发布:2025-05-16 05:07:12 浏览:666
英语代词表格 发布:2025-05-16 04:23:00 浏览:442
生物之最 发布:2025-05-16 01:24:17 浏览:701
生物医药峰会 发布:2025-05-16 01:03:54 浏览:210
科伦博泰生物 发布:2025-05-16 00:28:34 浏览:308
徐老师来巡山投稿 发布:2025-05-16 00:26:18 浏览:571
桑巴双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5-15 22:29:39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