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茂文言文

茂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30 06:46:14

Ⅰ 傅昭字茂远的古文

1、原文: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晋司隶校尉成七世孙也。祖和之.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淡事宋竟陵王诞,诞反坐诛。

昭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为外祖所养。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雍州刺史袁顗见而奇之。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乃遣车迎昭。时愿宗人通之在坐,并当时名流。
通之贻昭诗曰:“英妙擅山东,才子倾洛阳,清尘谁能嗣?及尔遘遗芳。

”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粲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室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齐永明中,累迁尚书仪曹郎。先是御史中丞刘休荐昭于齐武帝,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而已,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祸。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

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累迁尚书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梁台建,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兼御史中丞。天监三年,兼五兵尚书,参选事。四年即真。历位左户尚书,安成内史。郡自宋来,兵乱相接,府舍称凶。每昏旦间,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

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乃腾虚而去。历秘书监,太常卿,迁临海太守。郡有蜜岩,前后太守皆自封固,专收其利。昭以周文之囿,与百姓共之,大可喻小,乃教勿封。县令尝饷栗,置绢于簿下,昭笑而还之。普通五年,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博极古今,尤善人物。魏、晋以来,官宦簿 阀,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世称为学府。

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负暗室,类皆如此。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卒,谥曰贞。

(1)茂文言文扩展阅读:

1、文中所指的《三礼》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2、文章中的“学士”最早是指在国学读书的人,魏晋时指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魏晋以后是指以文字技巧供奉朝廷的官吏。

3、文中所说的“门生”在中国东汉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科举考试,考生得中进士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

4、而主人公傅昭做事专注,很受欣赏。他做雍州刺史袁顗的门客时,袁顗认为他读书时神情不一般,必定成为人才;袁粲也因其专注称其有名人贤士之风。为官廉洁,没有贪念。在任中书通事舍人时,他廉洁清静,不干预别人的事;生活简朴,明帝赞他有古人的风范,赠给他漆盒烛盘等物。

5、傅昭为人守正,备受仰慕。他时常以清静施政,不因私利与人交往;京城的后辈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Ⅱ 到洽,字茂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到洽,字茂㳂(yan),彭城武原人也。宋骠骑将军到彦之曾孙。祖到仲度,骠骑江夏王从事中郎。父到坦,齐中书郎。
洽年十八,为南徐州迎西曹行事。洽少知名,清警有才学士行。时谢朓文名甚盛,见洽,深相赏好,日引与谈。谢朓尝谓洽曰:“君非直名人,乃亦兼资文武!”洽覩时方乱,筑室幽居,人号居士。任昉访之,叹曰:“此子日下无双。”梁武帝问待诏丘迟曰:“到洽何如到沆、到溉?”迟对曰:“正清过于沆,文章不减溉,加以清言,殆将难及。”即召为太子舍人。侍宴华光殿,赋二十韵诗,辞最工;赐绢二十匹。帝谓任昉曰:“诸到可谓才子。”
累迁御史中丞,出为寻阳太守。大通元年卒,年五十一,谥曰理。子到仲举,官至尚书令 。著有文集十一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译文大意)到洽,字茂㳂(yan),彭城武原人士。宋骠骑将军到彦之的曾孙。祖父到仲度,骠骑江夏王从事中郎。父亲到坦,齐国中书郎。
洽十八岁,为南徐州迎西曹行事。到洽年轻时就有名气,清高机警有才学。当时谢朓诗文的名气很大,见到到洽,深深被他的相貌和气质所打动。经常与之交谈。谢朓曾经对到洽说:“你不仅仅是名人,也是兼备文武!”治覩当时正在混乱,筑室幽居,人们称他为居士。任昉访问他,感叹说:“这孩子天下无双。”梁武帝询问待诏丘迟说:“到洽怎么样?到洽比沆、到洽比溉如何?”丘迟回答说:“正清过于我,文章不逊于溉,加以清言,几乎很难企及。”梁武帝随即就召到洽为太子舍人。侍宴华光殿,赋二十韵之诗,辞藻工整;梁武帝赐给到洽绢二十匹。皇帝对任防说:“各位,到洽真可以称为才子。”
屡经升迁,后为御史中丞,出京任寻阳太守。大通元年去世,五十一岁,谥号理。儿子到仲举,官至尚书令。著书有文集十一卷,《隋书.经籍志》流传于世。
(南朝梁 大臣,刘宋骠骑将军到彦之曾孙。)

Ⅲ 这些树很茂盛.翻译成文言文怎么讲

“这些树很茂盛”完全可以与文言文相对照,例如:
指示代词“这些”可译为:此;副词“很”可译为:甚;形容词“茂盛”可译为:茂。加之这句话具有表认定的意思,属论断句。
所以,“这些树很茂盛”的文言大意是:此树甚茂也。

Ⅳ 帮我翻译一个文言文吧 谢谢!——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译文:

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

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4)茂文言文扩展阅读:

选文出自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友人李愿的一篇赠序。韩愈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李愿回盘谷隐居之时写下这篇文章,借以倾吐他的不平之气,并表达他羡慕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韩愈从贞元二年(786)18岁到京师求仕,直到贞元十八年(802)34岁,才被授以四门博士。在这十几年中,仕途一直不顺利。他四次参加考试,直到贞元八年,才登进士第;但以后连续三次参加吏部博学宏词考试,均未中选,因此没有授予官职。

他求仕心切,于贞元十一年春,连续三次上书宰相,要求仕进,均被置之不理。不得已先后在汴州、徐州幕府中任职,郁郁不得志。到了贞元十七年(801)又赴京师求仕。韩愈求仕,不只是为了求得衣食,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救世的志愿。

这篇《送李愿归盘谷序》就是他在贞元十七年33岁时又到京师后写的。当时,他求官未遂,心情郁闷,满腹牢骚。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流露出了不遇之叹,不平之鸣。

Ⅳ 茂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形>草木茂盛的样子。《秋声赋》:“丰草绿缛而争茂。”
②<形>美;善;有才德。《诗经·还》:“子之茂兮。”
【茂才】后汉称秀才为茂才。
【茂年】壮年。

Ⅵ 萧介,字茂镜文言文阅读

出处《梁书 列传 卷四十一》
萧介,字茂镜,兰陵人也。祖思话,宋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父惠茜,齐 左民尚书。介少颖悟,有器识,博涉经史,兼善属文。齐永元末,释褐著作佐郎。 天监六年,除太子舍人。八年,迁尚书金部郎。十二年,转主客郎。出为吴令,甚 著声绩。湘东王闻介名,思共游处,表请之。普通三年,乃以介为湘东王谘议参军。 大通二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大同二年,武陵王为扬州刺史,以介为府长史,在职 清白,为朝廷所称。高祖谓何敬容曰:“萧介甚贫,可处以一郡。”敬容未对,高 祖曰:“始兴郡顷无良守,岭上民颇不安,可以介为之。”由是出为始兴太守。介 至任,宣布威德,境内肃清。七年,征为少府卿,寻加散骑常侍。会侍中阙,选司 举王筠等四人,并不称旨,高祖曰:“我门中久无此职,宜用萧介为之。”介博物 强识,应对左右,多所匡正,高祖甚重之。迁都官尚书,每军国大事,必先询访于 介焉。高祖谓朱异曰:“端右之材也。”中大同二年,辞疾致事,高祖优诏不许。 终不肯起,乃遣谒者仆射魏祥就拜光禄大夫。
太清中,侯景于涡阳败走,入寿阳。高祖敕防主韦默纳之,介闻而上表谏曰:
臣抱患私门,窃闻侯景以涡阳败绩,只马归命,陛下不悔前祸,复敕容纳。臣 闻凶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恶一也。昔吕布杀丁原以事董卓,终诛董而为贼;刘牢反 王恭以归晋,还背晋以构妖。何者?狼子野心,终无驯狎之性;养虎之喻,必见饥 噬之祸。侯景兽心之种,鸣镝之类。以凶狡之才,荷高欢翼长之遇,位忝台司,任 居方伯;然而高欢坟土未干,即还反噬。逆力不逮,乃复逃死关西;宇文不容,故 复投身于我。陛下前者所以不逆细流,正欲以属国降胡以讨匈奴,冀获一战之效耳。 今既亡师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陛下爱匹夫而弃与国之好,臣窃不取也。若国家 犹待其更鸣之晨,岁暮之效,臣窃惟侯景必非岁暮之臣。弃乡国如脱屣,背君亲如 遗芥,岂知远慕圣德,为江淮之纯臣!事迹显然,无可致惑。一隅尚其如此,触类 何可具陈?
臣朽老疾侵,不应辄干朝政。但楚囊将死,有城郢之忠;卫鱼临亡,亦有尸谏 之节。臣忝为宗室遗老,敢忘刘向之心?伏愿天慈,少思危苦之语。
高祖省表叹息,卒不能用。
介性高简,少交游,惟与族兄琛、从兄眎素及洽、从弟淑等文酒赏会,时人以 比谢氏乌衣之游。初,高祖招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 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介染翰便成,文无加点。高祖两美之曰:“臧 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年七十三,卒于家

Ⅶ 范百禄传文言文及翻译

译文:

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镇兄长范锴的儿子,成都华阳人。进士及第后,又被举荐为才识兼茂科。熙宁年间,邓绾举荐他担任御史,他推辞不就任。后来担任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一职,又在直集贤院兼职。熊本处理泸州蛮人造反一事,有一位蛮人首领招架不住,请求投降,裨将贾昌言想杀了对方作为功劳,范百禄吩咐他别这样做,对方不听。

范百禄就过去对熊本说:“杀降将不祥,使千人存活才能福及子孙。何必纵容骄兵悍将横行境内呢?”熊本惊惧,立刻下令阻止手下。与徐禧处理李士宁的案件,上奏朝廷说李士宁使童妇迷惑,以致生出不轨之心,罪该万死不可赦免。徐禧偏袒李士宁,认为他无罪。执政者支持徐禧,贬范百禄为监宿州酒。哲宗即位后,范百禄升任中书舍人。

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加上流配的刑罚。范百禄坚决劝他说:“百姓今天做了官,被受人贿赂,第二天罢官,就用财贿赂别人。如果用重典处罚,黥面赭衣之人必将堵满道路。”司马光醒悟(明白)说:“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改吏部侍郎。有议者想淘汰胥吏,吕大防主张淘汰一半,百禄说:“不可。如果淘汰一半那么失职的人会很多,不如慢慢清理他们,到现在缺少的职位不要补人,没几年,就能少一半人了。”吕大防不听。都水王孝先讨论回河故道的事情,吕大防心里向着他,命令范百禄去视察。范百禄认为东流之水高仰,但河势却顺流而下,没法回河。

就回去上报事情的情形,并且拿出神宗皇帝下令的不要堵塞故道的诏书一并上呈。吕大防仍然说:“大河东流,是中原最危险之事,现在塘泺已经坏了,界河淤泥充积,黄河将要往北改道了。”范百禄说:“塘泺有阻挡敌寇之名,却无抵御敌寇之实。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先帝公开颁布的诏书都在,为何胡乱动摇它。”于是事情停下。不久兼任侍读,进封翰林学士。向皇帝进言分别邪正的方法,引导皇上知道做哪些事的人是公正之人,做哪些事的人是奸邪之人,林林总总,共二十多条。希望汇总这些事情来察看情形,则谁邪谁正就清楚了。百禄凭借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勤恳为民办事,监狱里无关押之囚,属下欲把牢里空无一人之事告诉百禄。

百禄说,千里方圆的京畿却无一人入狱,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不许。数月后,又担任翰林学士,被封为中书侍郎。百禄说:“这是三代以来的礼数,为何又想合祭呢?‘成命’之颂,祭祀天地,都歌唱此诗,也就如同春夏祈谷而歌唱《噫嘻》,也难道是为了一次祭祀吗?”争议了很久没有决断,直到被皇帝询问。挂了,享年六十五,朝廷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原文:

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

禧右士宁,以为无罪。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

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百禄言:“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乃止。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不许。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出处:《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

(7)茂文言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脱脱,阿鲁图的《宋史·范百禄传》,《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作者简介: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 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正一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旧政,复科举取士。脱脱主编的著作有《辽史》、《宋史》、《金史》。

Ⅷ 带有"茂"和"强"字的古文

草不溃茂。——《诗·大雅·召卬》
种之黄茂。——《诗·大雅·生民》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德音是茂。——《诗·小雅·南山有台》。
桐生茂豫。——《汉书·礼乐志》。
以旌茂功,以慰劬劳。——《三国志·吴志》
子之茂兮。——《诗·齐风·还》。
广延茂士。——《汉书·朱邑传》
茂材异等。——《汉书·武帝纪》。
出文多者,才知(智)茂。——王充《论衡》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以强壮出。——《汉书·李广苏建传》
刚健强力。——宋·
苏轼《教战守》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强焉日有孳孳。——《礼记·表记》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强忍与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将军强留之。——清·
魏禧《大铁椎传》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希望能够帮到您~

Ⅸ 这些树很茂盛.翻译成文言文怎么讲

“这些树很茂盛”完全可以与文言文相对照,例如:

指示代词“这些”可译为:此版;副词“很”权可译为:甚;形容词“茂盛”可译为:茂。加之这句话具有表认定的意思,属论断句。

所以,“这些树很茂盛”的文言大意是:此树甚茂也。

Ⅹ 茂叔断案文言文翻译

原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翻译: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热点内容
生物中规律 发布:2025-05-16 10:58:44 浏览:154
班主任种子 发布:2025-05-16 09:59:57 浏览:333
财富地理博客 发布:2025-05-16 08:15:18 浏览:567
语文练习与测试六年级上册 发布:2025-05-16 05:07:12 浏览:666
英语代词表格 发布:2025-05-16 04:23:00 浏览:442
生物之最 发布:2025-05-16 01:24:17 浏览:701
生物医药峰会 发布:2025-05-16 01:03:54 浏览:210
科伦博泰生物 发布:2025-05-16 00:28:34 浏览:308
徐老师来巡山投稿 发布:2025-05-16 00:26:18 浏览:571
桑巴双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5-15 22:29:39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