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傥

文言文傥

发布时间: 2020-11-30 17:37:18

A. 《晋书·嵇康传》文言文句子翻译。

译文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

他的兄长嵇喜,很有才能。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但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对自己进行多余的打扮。人们认为他风采非凡,天生本质与自然相合。能容忍别人的过失,遮掩别人的过错。宽容简约有大度量。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拜中散大夫。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嵇康)认为神仙禀受于自然,不是积累修行能够达到的。但是如果能够引导修养合理,还是能够长寿。于是写了《养生论》。又认为君子是没有私心的。(释私论,不译)因为有同样高远志趣的知己很找到。常常希望能有一个能与他相得益彰的人。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说自己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表现出欢喜或是愤怒的表情。

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嵇康临别要走,孙登说:“你性格刚烈而有才,难道能免祸吗!”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

(嵇康品行灵活善于打铁。院里有棵柳树很茂盛,于是饮水环绕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树下打铁。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作文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从前嵇康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自己补给。颖川钟会,是个贵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嵇康对他不施礼,却仍旧打铁不停。很久之后钟会离去,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来的?看到什么走的?”钟会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钟会因此怨恨嵇康。到了嵇康被捕,钟会进言给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不能让他起来。您想让天下无忧,因此就要顾虑嵇康。”于是进谗言说:“……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诽毁礼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应该找个理由除掉他,来净化风俗。”文帝亲近并听从了钟会,于是一块把嵇康和吕安杀害。嵇康即将在东市受刑,太学学生三千人,请求让嵇康做他们老师,没有得到允许。嵇康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说:“过去袁孝尼曾经跟随我想学习《广陵散》,我吝惜保密没有传授给他,《广陵散》现在要绝响了!”时年四十。海内之士,没有不痛惜的。文帝不久也醒悟后悔了。 )

先前,嵇康曾经在洛阳西边游玩。晚上住在华阳亭,拿过琴来弹奏。和嵇康一同谈论音律,辞致清辩。于是(那古人)要来琴弹奏,弹奏了《广陵散》,声调美妙得无与伦比。于是把(《广陵散》)传给了嵇康,并让嵇康起誓绝对不传给别人,他也不说他叫什么。嵇康擅长辨析道理,又能够写文章,他的高远的情趣,自然便达到了玄妙悠远的境界。收集了自上古以来的高尚之士,为他们写了传并写了赞。是希望能与千年以来的圣人交友。又写了《太师箴》,也足够用来阐明帝王之道了,又写了《声无哀乐论》很有条理。儿子嵇绍,另外有传。

B. 文言文翻译 汤海秋传

翻译:

海秋姓汤名鹏,是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中了进士。起初担任礼部主事,年刚二十,自负才气。写的文章深刻奇特,大家对他的才华感到惊讶,调任军机章京。

补任户部主事,转任贵州司员外郎,提拔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汤海秋在军机处(任职),能够看到全国各地(呈送)的奏章,又曾在户曹任职,熟悉官场事务,情绪微昂,有担负当世(重任)的志向。每次给高官写信,经常发表各种见解。等到担任御史,二十天上了三篇奏章。

一篇文章数千字,遍论治国之道及其他学术文章;有《明林》十六卷,指出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晓明经义;《止信笔初稿》,记录了很多的传说或事实。所有的作品都给人看,惟有《止信笔初稿》,几乎没人见过。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人看),他答:“这是藏在石室里的书啊。”英国入侵,沿海各省闹心。皇上两次下令,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和英国谈判通商。海秋大怒,无奈已经被罢黜,不能给朝迁进言,却犹然分条上书,谈了三十事,通过尚书转奏给皇上。

主掌朝政的大臣说:“这是书生之见罢了!”皇上虽然召见海秋,却什么也没问他,只是告诉他,我已经知道了。海秋这时已经改任本部四川司郎中,朝廷竟没有考核他。海秋感慨郁抑,所作的诗经常充满悲愤沉痛。二十四年七月去世。

年四十四。海秋从小就写文章,才气出众。刚中进士时,所写的作品,人们争着传诵他的稿子,几乎洛阳纸贵。海秋说:“这些文章不足一提啊。”取法汉魏六朝到唐人的诗歌,摩仿他,一定要一模一样,完全具备它的形体特征,已经付印的有三十多卷。

我仍然记得他来狱中探望我,等我出狱后,又与大家为我置酒相庆,又一同赴亨甫之丧,依依不舍地送我出都门时的情景。转眼二十年间,人生浮沉生死竟如此,好痛啊!

原文: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

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上置尚书吏议。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

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俯仰二十年间,升沉存殁若此,悲夫!

此文出自道光年间·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

(2)文言文傥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

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可以说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古文选本。但是,由于它是供学塾使用的读本,故而所选文章偏重文彩,偏重通俗,缺少一种学术的厚重和大文化的广博。

《经史百家杂钞》则不然。《杂钞》在网罗文献的广博上和选文思想的学术底蕴上,无疑都是超过了《古文观止》的,而所选许多文章的可读性和观赏性,也是并不亚于《古文观止》的。“观止”者,观此为止也,其他不必看也。

《经史百家杂钞》,可以说就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观止”。《经史百家杂钞》,也可以叫作《曾氏古文观止》。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C. 不俗用文言文怎么

“不俗” bù sú
不庸俗;高雅。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
不凡庸、不浅陋,不同于一般流俗。《儒林外史.第一回》:「自小看他长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红楼梦.第三七回》:「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就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现代文】“不俗”
【文言文】“傥” tǎng
〈形〉
(1) (形声。从人,党声。本义: 洒脱不拘,不拘于俗)
(2) 同本义
赞陈汤傥荡。——《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注:“无行检也。”
貌若傥荡不备。——《汉书·史丹传》
(3) 又如:倜傥(洒脱;不拘束)
本解释摘自《汉典》

D. 倜傥在文言文的意思

倜傥,
拼音是tì tǎng,
形容洒脱,不拘束。也有非常、特别的意思。分别出自汉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宋代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

E. 文言文名段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报任安书 中的段落

F. 文言文解释

报任安书(节选)
【原文】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译文】
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怎样呢?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仰慕大义,又何处不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颇能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被囚禁的耻辱呢?再说奴婢尚且懂得自杀,何况象我这样不得已呢!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的原因,是遗憾我内心的志愿有未达到的,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以后的人思考。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注释】
1、至:至于。
2、激于义理者:被道义所激励的人。
3、然:这样。
4、乃有不得已: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5、仆:自称的谦辞,我。
6、无兄弟之亲:定语后置句,没有亲兄弟。
7、独身孤立:一个人独立生活。
8、少卿:即任安,字少卿。
9、视:看。
10、妻子:妻子儿女。
11、何如:怎么样。
12、不必:不一定。
13、死节:位节义而死。
14、勉:勉励;努力。
15、耎:“软”的古字,这里通“愞”,即“懦”。
16、湛:同“沉”。
17、累绁(léi xiè):即“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伸为捆绑、牢狱。
18、臧获:奴曰臧,婢曰获。
19、引决:自裁;自杀。
20、幽:幽囚;囚禁。这里表被动。
21、粪土之中:这里指牢狱之中。
22、辞:拒绝。
23、恨:遗憾。
24、私心:个人的心愿(愿望)。
25、鄙陋:短浅俗陋的见解。这里是谦虚的说法。
26、没世:指去世、死掉。没,通“殁”。
27、文采:这里指文章。
28、摩灭:即“磨灭”。摩,通“磨”。
29、俶傥:即“倜傥”。豪迈不受拘束。
30、非常:不寻常;不一般。
31、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牖里时,把古代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
32、仲尼厄而作春秋:孔丘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儒道,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围攻和绝粮之苦,返回鲁国作《春秋》一书。
33、屈原:曾两次被楚王放逐,幽愤而作《离骚》。
34、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国语》: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撰著。厥:其。
35、孙子: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膑脚:孙膑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习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膑入魏,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修列:撰写出来。
36、不韦:吕不韦,战国末年大商人,秦初为相国。曾命门客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始皇十年,令吕不韦举家迁蜀,吕不韦自杀。
37、韩非:战国后期韩国公子,曾从荀卿学,入秦被李斯所谗,下狱死。著有《韩非子》,《说难》、《孤愤》是其中的两篇。
38、《诗》三百篇:今本《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此举其成数。
39、大底:即“大抵”。底,通“抵”。
40、发愤:抒发愤懑之情。
41、郁结:忧思烦冤纠结不解。
42、不得通其道:没有发泄的正常途径。
43、往事:意思即“历史”。
44、来者:即来世;未来。
45、乃如:就像。
46、论:即“论语”的“论”。编纂。这里是“写作”的意思。
47、书策:书籍。这里指《史记》一书。
48、以:连词,表目的,来。
49、舒其愤: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即前文所言“发愤”。
50、网罗:搜罗。
51、放失:散失;散佚。失:通“佚”。散佚;散失。
52、旧闻:旧事。
53、略考:全部考证;详细考证。
54、草创:草拟。
54、就:完成;完毕。
55、是以:因此。
56、就极刑:受死;接受死刑。这里指的是接受宫刑(腐刑)。
57、愠:怒。
58、责:通“债”,债务。
59、虽:即使。
60、万被戮:被杀一万次。
61、为:介词,对;向。

G. 文言文 祖逖传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家中代代为官吏,食禄二千石,为北方幽州之地的名门显族。父亲祖武,任过晋王掾、上谷太守。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兄弟共有六人。其兄祖该、祖纳都性格豪放开朗而有才干。祖逖性格豪爽倜傥,不注重修饰仪表,不拘细节,十四、五岁时还不知道用心读书,他的兄长都为之担忧。然而祖逖轻视财物好行侠仗义,慷慨大方具有节操风范,每到田庄,则以兄长的名义拿出粮食布帛散给贫困之人以救济他们,乡中父老族中宗亲因此特别看重他。长大后博览经史群书,通晓古今事理,常到京师活动,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具有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才能。侨居到阳平县,阳平的地方官选拔他为孝廉,有关部门又推举他为秀才,他都没有接受。祖逖与司空刘琨同时担任司州主簿,两人关系非常亲密,晚上同榻共被而眠。半夜时分听到荒野外鸡鸣之声,祖逖将刘琨推醒后说:“这不是恶声啊。”于是二人起舞。祖逖、刘琨都有英迈之气度,每谈及天下之事,常半夜披衣起坐,相互勉励说:“要是四海鼎沸天下有事,四方豪杰并起,我们率兵在中原相遇,应该互相退让一步啊。”

祖逖曾被齐王司马礒征辟为大司马掾,被长沙王司马磖任为骠骑祭酒,转为主簿,累迁太子中舍人、豫章王从事中郎。跟随惠帝北伐,朝廷军队在荡阴遭到失败,于是他退还到了洛阳。惠帝大驾西幸长安后,关东诸侯范阳王司马九虎、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等竞相召纳,他都没有应允。东海王司马越任命祖逖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因母丧而未能就任。

后来京师大动乱,祖逖带着宗族亲戚数百家逃往淮水、泗水一带避难,以他自己的车马运载同行的老弱病残之人,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带衣服粮食药品和大家分享,又加上能谋划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从他的安排,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到达泗口时,元帝迎之而任他为徐州刺史,接着又任为军谘祭酒,停留在丹徒县的京口。

祖逖看到社稷倾覆,山河沦丧,常怀振兴朝廷、恢复故土的壮志。他所收募的宾客义士多是一些刚烈忠勇的猛士,祖逖对他们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兄弟子女一样。当时扬州地面正闹大饥荒,这些门客时常去打劫富豪之家,祖逖安抚劝慰性地问道:“你们又到南塘外面跑了一趟吗?”若有人被当地差吏抓获,祖逖则想办法把他们救回来。好议论的人就因此说他的坏话,他却像没事一样。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站稳脚跟,顾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进言道:“晋王室的动乱,并非是君王无道导致下面的叛乱,而是由于诸藩王争夺权利,自相诛杀,遂使北方的夷狄有了可乘之机,致使他们得以横行中原。现在遗留在中原的百姓备受欺凌,人人都有奋击抗敌之志。若君王能兴发国威,诏命诸将,让如祖逖我这样的人为统领,则各郡国的豪杰必定风从前往,那些沉溺于悲观失望中的人也会振奋苏醒过来,复国雪耻就有了希望,愿大王勉力图之。”元帝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领豫州刺史,给一千人的粮米,布三千匹,但不发铠甲兵器,让他自己筹集。于是祖逖带领着当年一起流徙江南的部曲庄户百余家渡江北上,船到江中,以楫击水而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恢复中原而又再次渡江,就如同这江水。”严辞正色,悲壮激昂,大家都为之慨叹。过江后屯于江阴,开始冶铸兵器,招募到两千人后继续北上。

当初,北中郎将刘演防御石勒,流浪人所聚集的坞寨首领张平、樊雅等都在谯郡一带,刘演任张平为豫州刺史,樊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几支队伍,各自拥有数百士卒,都统属张平率领。祖逖说服谢浮,让他消灭张平。谢浮谎称要与张平会见,终于杀了张平献给祖逖。元帝为了嘉奖祖逖的功绩,派人运送军粮给他,但由于路途遥远,粮食未到而军中已开始挨饿了。再进兵占据了太丘。樊雅派部下夜晚偷袭祖逖,攻进了营垒之中,他们手持剑戟大声呼叫,直冲向祖逖的幕帐,士卒们一时大乱。祖逖命令左右之人抵抗着敌人的冲击,督护董昭与贼苦战,敌人退走了。祖逖又率众乘胜追杀,这时张平的残部赶来帮助樊雅向祖逖进攻。蓬陂坞寨的头领陈川,自己封号为宁朔将军、陈留太守。祖逖派使者向陈川求救,陈川派部将李头领兵赶到相援,祖逖于是攻克了谯城。

当初,樊雅占据着谯城,祖逖因力量单薄,向南中郎将王含请求支援,王含派遣桓宣领兵前来援助。祖逖攻克了谯城,桓宣这才返回。石季龙知道了这个情况,就领兵包围了谯城,王含再派桓宣援救祖逖,石季龙听说桓宣赶来了就连忙退走了。桓宣于是就留了下来,帮助祖逖讨伐那些尚未归附的各地坞寨之主。

陈川的部将李头在讨伐樊雅的战斗中,奋力作战立有功勋。祖逖当时缴获了樊雅的骏马,李头非常喜欢这匹骏马,但不敢对祖逖说,祖逖知道了李头的心愿,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李头很感激祖逖的恩遇,常常感叹地说:“要是能够得这样的人为主,我就是死也无遗恨。”陈川听说了非常愤怒,就把李头给杀了。李头的亲信党羽冯宠率领自己的部下四百人投奔了祖逖,陈川于是更加气愤,派遣部将魏硕在豫州诸郡大肆抢劫,掠获了大量的子女车马。祖逖派遣将军卫策在谷水伏击魏硕,截获了他们抢掠的人口车马和财物,让这些被抢的人各自回家,部队什么东西都不要。陈川心里非常害怕,于是率领部下投降了石勒。祖逖率领各部讨伐陈川,石季龙领兵五万前来援救陈川,祖逖设下埋伏以计取之,石季龙被打得大败,收兵在豫州抢劫了一番,将陈川迁移到襄国驻守,留下桃豹等人守陈川的故城,他们都驻扎在西台。祖逖派遣部将韩潜等驻兵东台。同在这一座城中,贼兵出入放牧皆走南门,祖逖的军队却从东门出入,双方相峙了四旬之久。祖逖用布袋装满土,好像是装粮的米袋一样,让一千多人搬运到台上,又安排一些人担米,假装很疲劳的样子在路上歇着,敌兵果然追赶上来,这些挑米的士兵都丢下担子逃走了。敌人夺到了这些米,以为祖逖的粮食很多,士兵都能吃饱,可他们自己吃不饱饭已经很久了,心中更加胆怯,已没有什么斗志了。石勒部将刘夜堂用上千头驴运粮给桃豹,祖逖派韩潜、冯铁等人追赶到汴水,把这些粮米都缴获了,桃豹连夜撤走,退到东燕城据守,祖逖派韩潜前进到封丘逼近他的营垒。冯铁占据东、西二台,祖逖坐镇雍丘,数次派兵击截石勒,石勒的防地日渐缩小。侦察人员经常捉到一些濮阳人,祖逖都以礼相待放他们回家,这些人感激祖逖的恩德,率领乡中五百多家投奔祖逖。石勒又遣精兵万人来进攻祖逖,也被祖逖打败,石勒控制下的部落归顺祖逖的很多。当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人各凭借略谋和军事实力相互攻击,祖逖派遣使者劝说,使各方和解,将战与和的祸福结局明白的告诉他们,于是他们都接受祖逖的节度调遣。祖逖爱惜人才礼贤下士,就是那些没有深交身份卑贱的人,也恩礼待之,这样一来黄河以南的土地又都归属于晋朝。沿河堡主中凡有子在胡营中为质者,都允许他们两边应付,时常派遣游军假装攻打一下,以向敌人明示这些堡寨并未归附。这些堡主感激不尽,敌人有什么密谋,他们悄悄给祖逖通报。祖逖先后取胜,都是由于这个原因。部下哪怕只有一点小功,赏赐也不拖到第二天。他自己勤躬节俭,鼓励人民勤于农桑,严格要求自己,不积蓄家财,家中子弟亲自耕种,挑担打柴,又收葬露于野外的尸骨,并为之祭奠,百姓们感戴恩德。他曾经置酒邀请父老,父老们在席上感慨流涕说:“我辈老了,没想到再次得到父母般的关怀,死也无恨了。”于是唱道:“幸运呵,我们这些留下的百姓没做俘虏,日、月、星三辰朗照啊,我们又遇到了慈父。玄酒使人忘却了忧劳啊,果蔬珍肴是这样的甘甜,如何感激你的恩情啊,我们且歌且舞。”祖逖就是这样深得人心。因此刘琨在给亲朋故旧的书信中,极力赞颂祖逖的威望德行。朝廷下诏任祖逖为镇西将军。

石勒不敢以兵窥测黄河以南地区,命成皋县修好祖逖母亲之墓,又与祖逖通信,请求互派使者互相贸易。祖逖不予回信,但听任两地互通贸易,并获得了十倍之利,于是公私都增加了收入,部下人马日益增多。正当祖逖要率师渡河,扫清冀、朔二州的敌寇时,朝廷准备派遣戴若思来为都督。祖逖认为戴若思是吴人,虽然有名望有声誉,可没有卓识远见,何况自己已经扫清了荆棘障碍,收复了河南之地,而戴若思温文尔雅,一下子就成了统领,所以心中就怏怏不快。又听说王敦与刘隗产生了矛盾冲突,担心朝廷会发生内乱,使大功难以实现。心情愤慨激荡生了病,于是将妻子家属安置到汝南大木山下。当时中原士大夫以及黎民百姓皆议论纷纷,认为祖逖应进兵占据武牢,现在却把家眷安置险恶之地,有人予以谏阻,但未被采纳。祖逖虽然心内忧郁气愤,但并未停止进取,营建修缮武牢城,城北紧靠黄河,西接成皋,四边开阔可眺望远方。祖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屏障,必然会遭到敌人的袭击,于是派侄子汝南太守祖济率领汝阳太守张敞、新蔡内史周闳率兵修筑堡垒。工程未就,而祖逖身患重病。在这之前,华谭、庚阐问术士戴洋说:“祖豫州九月当死。”当初有妖星出现在豫州分野之中,历阳陈训曾对人说:“今年西北大将会死亡。”祖逖也见到了这颗星,他叹息道:“这是为我而来呀,正要平定河北,而老天却要杀我,这是老天不想帮助国家呀。”不久死于雍丘,终年五十六岁。豫州人民悲伤得如同死了父母一样,谯梁之地的百姓为祖逖建了祠堂。朝廷册立追赠为车骑将军。王敦早就萌生了叛逆之心,因畏惧祖逖而不敢行动,从此就开始肆意妄为了。紧接着就令祖逖之弟祖约接替了职务统率其众。祖约另有传。祖逖的兄长是祖纳。

H. 如何用文言文表达祝自己生日快乐

1.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今树经一轮,而余长一岁,当更明事理,祝:诞辰快乐。

2.生来无大志,日日随流水,快心快意时,乐声载乐归,祝吾生辰快乐!

3.今缝春秋双九数,懵懂人生十八载。自言敢向高处去,再看来路坦复平。

4.吾之爹娘恩,吾当为汝以报之。岁岁过辰,今日大不相同,吾亦长大,今后欲起家重,为一凌凌气之人。吾告之己,生辰快乐!

5.愿吾朝夕以丰润兮,夜光丽而扬荣。

6.快燃生日寿火烛,乐者前程星光路。

7.玉沐近,踌躇意,冬尽。暖浴沁,喜悦寄,畅饮。

(8)文言文傥扩展阅读

祝别人生日快乐

1、你冰清玉洁,美如天仙,可你从不自傲;你粉妆玉琢,国色天姿,可你依然平易近人;领导,你是一个好领导,能做你的部下,我万分荣幸;祝福你生日快乐!

2、你的仙姿玉貌,让多少男人陶醉;领导,你亭亭玉立,让所有部下垂涎三尺;今天,在你生日到来之际,愿你永远美丽漂亮,一辈子开心快乐!

3、祝君满芬芳,颖树尽青苍,丫江南佳丽,头上玳瑁光,生不去亲爱,日见金炉香,快意且为乐,乐道喜文章。古代生日贺词。

I. 这篇文言文怎么翻译

《唐语林》
原文如下:
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崔许之。曰:“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伺无人,置于柩中,瘗于阡陌。后一年,崔游丐亳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乃于亳来追捕,崔曰:“傥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沛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说的意思是: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赶考,同一南方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这位商人不幸得了重病,临终前对崔枢说:“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您能帮我这个忙。”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
商人接着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愿奉送给您。”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这颗宝珠。可事后他仔细一想,觉得不妥,怎么能接受朋友这么贵重的礼物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安葬他时,不露声色地把宝珠也一同放进了棺材,葬入了坟墓。
一年后,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夫,并追查宝珠的下落。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他却坦坦荡荡、毫无惧色。他心平气活、胸有成竹地说:“如果他的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人派人挖墓开棺,宝珠果然还在棺材里。由于崔枢的人品出类拔萃,官府极力地挽留他做幕僚,但他不肯。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出任主考官,一直享有清廉的美誉。

热点内容
科高教育 发布:2025-05-15 04:51:38 浏览:76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
北京假体隆鼻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02:49:41 浏览:117
年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5-15 02:16:35 浏览:334
是在下输了是什么梗 发布:2025-05-15 01:59:54 浏览:289
教育课 发布:2025-05-15 00:39:16 浏览:887
笔画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15 00:06:14 浏览:99
小班幼儿英语 发布:2025-05-15 00:00:31 浏览:854
思教育网 发布:2025-05-14 22:14:17 浏览: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