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鸿禧美术馆

鸿禧美术馆

发布时间: 2020-11-30 17:43:09

⑴ 求鉴定真伪,光绪元宝广东省造库平重一两,背面双龙寿字。如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钱局奉户部天津造币总厂行知,铸有库平重壹两银币,以祝贺专慈禧太后七旬万属寿,币面左右各有一只蝙蝠,币背左右双龙戏珠,中心置一大“寿”字,整个钱币文字构图,取“福寿双全”之意,且文字仅采汉、满文,不加英文,当系为纪念慈禧万寿而铸,铸额极少,此币亦可称是大清官方唯一机铸的纪念币。-鸿禧美术馆《中国近代金、银币选集》收藏家施嘉干先生收藏“阳版”蝙蝠一枚,著录于《中国近代铸币汇考》;1998年由其夫人捐献给上海博物馆,著录于上海博物馆出版《施嘉干先生旧藏中外钱币》鸿禧美术馆藏有“阳版”蝙蝠一枚.

上述图中的蝙蝠为阴阳版与真币“阳版”蝙蝠不同,壹字口为"倒三角"与真币"口"字不同.视为后仿制品.

⑵ 浙江省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值多少钱各位大神知道告诉我一下,谢谢!

1902年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一枚,俗称“浙江楷书”,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试铸,图案雕刻精湛,铸工精美绝伦,存世仅三枚,中国近代机制银币一级品,台湾着名收藏家刘改造旧藏。浙江楷书版是英国伯明翰造币厂提供中国的后一套龙银,也是一完成于二十世纪的,由雕刻七三反版的英国名家艾伦伟恩(Allen Wyon)操刀。由于并未发行的原因,仅有原厂制成之极少量银、铜及合金质币样留存,其中以七钱二银样为珍贵,目前已知存世量仅三枚。除汇丰银行藏有直接来自伯明翰厂档案室、曾于大英博物馆公开展示的一枚外,私人部份仅台北鸿禧美术馆及名家刘改造先生的旧藏内各有一枚,可谓清代龙银中的高级瑰宝。

2017年春季拍卖会第2140号拍品
喜敦版无纪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PCGS SP66
成交价(人民币): 3,910,000
1896年无纪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一枚,KM-Pn1/LM-210,俗称“老江南”,光边,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制模试铸,打模深峻,镜面版底,字口锋利,铸造精美,工艺精湛;拍品版底光洁无痕,五彩氧化后呈现的光泽,色彩丰富,美轮美奂,为“老江南”样币之高级品相,亦为中国近代机制银币珍贵的品种之一,存世罕见,PCGS SP66,目前该公司评级入盒者仅二枚,此枚为高分,珍罕之至。
“江南省”是顺治二年清军占领南京时,将南京改名为江宁后设置的行省,康熙初年,江南省划分为江苏与安徽两省。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江南造币厂筹办之时,“江南省”建制已消失二百余年,因为要与着名的江苏省造铜元有所区别,故银币名称采用江南省造。老江南银元是设置在南京的江南造币厂于开办之初所铸,该厂全名为“江南铸造银币制钱总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式开制。
在众多年份的江南龙银中,以老江南一版受青睐。这一版银圆与后来所造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正面无干支纪年,背面蟠龙有外圈。1896年,“老江南”原模在英国雕刻完成之后,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铸有少量镜面状态的银质样币与七钱二分铜质样币,铸造极为精美,其特征是七钱二分主币为光边。

⑶ 关于看青花颜色断代,最好具体点

中国景德镇历代官窑青花瓷的断代研究

吴隽 李家治 邓泽群 王昌燧

摘 要:采用了无损的EDXRF-能量色散X荧光测试方法,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对包括元、明和清代的官窑青花瓷进行了系统的主次及微量元素的测试工作,并选择适当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景德镇历代官窑青花瓷由于原料、配方以及工艺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历史阶段其元素组成模式的变化规律,初步建立了一个景德镇历代官窑青花瓷元素组成模式变化的时间模型.
关键词: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 官窑青花瓷 对应分析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资助(批准号:KJCX-No4)
作者单位:吴隽(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实验室,上海,200050)
李家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实验室,上海,200050)
邓泽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实验室,上海,200050)
王昌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230026)

参考文献:

〔1〕柳新园.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瓷器.台北:鸿禧美术馆,1996.11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411
〔3〕罗宏杰.中国古陶瓷与多元统计分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142
〔4〕李家治,张志刚,邓泽群,等.景德镇元代及明初官窑青花瓷的工艺研究,景德镇出土明初官窑瓷器.台北:鸿禧美术馆,1996.55
〔5〕李家治.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82
〔6〕吴隽,李家治.景德镇历代青花瓷胎釉化学组成的多元统计分析.陶瓷学报,1997,3:130
〔7〕周仁,郭演仪,李家治.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景德镇制瓷原料的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309~311
〔8〕西北轻工业学院等编.陶瓷工艺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52
〔9〕柳新园,白琨.高岭土史考--兼论瓷石、高岭与景德镇十至十九世纪制瓷业.中国陶瓷,1982,7:141
〔10〕周仁,郭演仪,李家治.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景德镇制瓷原料的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308

收稿日期:2003年10月30日

修稿日期:2004年2月18日

出版日期:2004年5月20日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zgkx-ce/zgkx2004/0405/040504.htm

⑷ 奉天一两银元是如何从2000美元增值到2500万人民币的

“奉天癸卯一两”样币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著名的“圆两之争”币制大讨论下的产物,样币成型后,并未流通。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中国参加1904年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安那市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的《中国参展品目录》上,此后收藏大师耿爱德不遗余力追求此币,直到1950年10月,从香港得到一张清晰的拓片并按出让者的索价支付了2000美元,辗转纳入收藏,耿爱德逝世后,遗藏分批拍卖,第一场在1971年6月举行,当时“奉天癸卯一两”的成交价为3000美元,20年后的1991年6月加州“古德曼中国钱币集藏”中,台湾藏家台北鸿禧美术馆张秀清先生以18万7000美金的成交价购得,刷新了中国钱币拍卖纪录。奉天一两在1991年拍回后,一直受到严格保护,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即便是在台湾鸿禧美术馆举行各类展出时,它也没有亮相。

85后的资深钱币收藏家周大为在2011年以2500万购入这枚币王,从美国辗转至台湾,并在2015中国国际钱币(北京)展销会上展示,大家终于能一睹国宝币王风采。

除一两外,奉天机器局还发行了其他几种银元,并且流通于市场多年,如今收藏价值虽低于一两,但也在中档银元之列。

⑸ 关于国画的派系

前者如中国古代的吴门派、娄东派、新安派、虞山派、浙派、金陵派、扬州派,近代的海派,现代的江苏派、长安派等等;外国的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巴黎画派等等。后者如中国的"没骨派"、米家山水(以"米点"得名,这是双关语);外国的印象派、点彩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派、表现派等等。除此以外,有的还以画家群体的某种特点得名,如中国的文人画派、外国的巡回展览会派等。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南派"、"北派"之分则比较特殊,它既与佛教的禅宗分派有关,亦与中国南北地质环境、气候特征的差异有关。

自元朝以后,江南苏州成为文人荟萃之地,据史料记载,当时苏州有150余人,占明代画家总数的五分之一。他们形成一个强大的画派,称“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同他的学生文征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明代隆庆、万历及崇祯(1567—1644)时期,是吴门画派最盛的时期。他们重视继承前人的笔墨传统,关注作品中的气韵神采,把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以及对意境的创造,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清末民初,继“扬州八怪”之后,出现了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海上画派。海派画家群既秉承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代表画家有:
任伯年(1840—1895),名颐,浙江绍兴人。四十多岁,艺术成熟,名声大噪。任伯年练得能悬腕中锋画极细之处。他还学习民间绘画和西洋水彩画,注重写生。吸收素描、色彩的技法,加强中国画写实成分。任伯年重视观察生活,采访民情,通过表现某些历史题材,以借古喻今的方式创作了具有爱国主义情绪的作品,如《苏武牧羊》、《关河一望萧索》、《莫干炼剑》等。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22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无意仕途,仍潜心研究艺术。据说他在30岁时,任伯年见到他的画,认为其笔墨已很有功夫,竟拍案叫好。吴昌硕从篆刻书法入手,把金石篆籀笔法引入花鸟画中,形成“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气”的风格。吴昌硕画梅,苍劲老辣,雄健凝重,画兰于苍健中透出秀丽、高雅。他画牡丹,施用浓艳的洋红,与墨色对比,透明强烈,艳而不俗。吴昌硕在花鸟画的运笔、泼墨、著色等方面都作了开拓。他对后来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任熊(1822—1857)、任薰(1835—1893)两兄弟曾师法明末画家陈洪绶,精于人物、山水、花鸟,他们对任伯年早期绘画有一定影响。任熊、任薰、任伯年以及任薰之子任预,并称“四任”。
虚谷(1874—1896)颇受扬州画派影响,得罗聘神韵,喜用枯笔焦墨,于侧逆中求方正,他的花鸟画很有个性。
赵之谦(1829—1884)书法承北碑,篆隶师邓石如,长于花卉。除上述画家外,海派的主要画家还有胡公寿、蒲华、钱慧安、吴友如等。

⑹ 中国有什么流落外国又回到中国的宝物

2000年5月,由北京市文物公司以20,944,750港币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拍得一件“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清乾隆款) ,瓶高40.6厘米。此瓶原为圆明园中乾隆皇帝的观赏瓷器,是乾隆八年(1743年)由督窑管唐英亲自画样监制后进献给乾隆的创新之作。由于六方瓶不能上圆拉坯,成型困难,镂空要求极高,镂空后的瓷胎由于应力改变,烧造中极易变形,成品率极低,故极为罕见,它代表了当时中国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该瓶于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洛克爵士掠得,原为一对,此为其中之一,现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另一只现藏于台北鸿禧美术馆。同期在香港的拍卖会上,保利集团还拍得圆明园牛首、猴首、虎首铜像。
2000年6月,美籍犹太人、收藏家安思远将一块彩绘武士石雕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浮雕高约113cm,武士身着戎装,顶盔贯甲,怒目圆睁立于牛身之上,肩和头顶部卧一凤凰,武士手握宝剑,剑尖指向牛口中荷花。整个雕像浮雕手法,表面施以红、赭等颜色加强主题的质感、烘托气氛,流畅的雕刻刀法、准确的造型及艺术色彩的运用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件浮雕为中国古代雕刻史和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甚至填补了北方地区五代史考古和雕刻史的空白。
2001年11月12日,从上世纪1990年代起到这一天,旅日华侨朱福元捐赠给故乡昆山的散失海外珍贵书画达到300余幅。这些捐赠的书画当中,有唐画 《加里加尊者像轴》 ,这幅画在全世界只有三幅,第二幅在敦煌,第三幅在法国;还有五代徐熙的 《牡丹图轴》 、宋朝的 《货郎图轴》、 《草虫图轴》 、元朝的 《三狮图轴》 等书画作品都堪称是中国书画界的稀世艺术珍品。
2002年11月,中国财政部与国家文物局共同启动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 《研山铭》 是启用这一专项经费回归的第一件文物。2002年11月,流落在海外达三百年之久的宋代书法家米芾仅有的三幅大字作品之一的 《研山铭》 ,被国内买家以 2990万元的天价购得,被文物收藏界认为是中国文物回流的里程碑。
同年,北京首都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分别以800万元购得 《 孔子弟子像》 (手绘善本)和以创历年古籍拍卖价格最高记录的990万元购得 《钱竟塘藏历代名人书札》。
2002年5月,香港实业家张永珍以4150万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春季拍卖会上拍得了一件雍正官窑粉彩蝠桃橄榄瓶。2004年2月15日,张永珍将之正式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这件文物受到了国宝级待遇。此前,这件瓷瓶在前任主人家里一直被用作台灯灯座,为了保证“灯座”稳定,瓶里还被灌入了大量的泥沙。张永珍表示,当初拍下这件花瓶就是觉得“中国的好东西不能再在外面漂泊了”,而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是因为“国家是最大的'家'”。
2002年6月5日,旅英华人陈俊先生在伦敦将一件明代绿色琉璃瓦制品捐赠给中国政府。这件文物一百年前被八国联军之一的英国侵略军从北京皇宫里掠夺走,后以拍卖方式流入民间。当古董商准备再次拍卖时,陈俊先生抢先将其买下并捐赠中国政府。陈俊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既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也是一件国耻纪念物,我希望国内年轻人都能看到它。我们要教育中华民族的下一代,国家一定要富强,人民一定要齐心协力,读书的要把书读好,为我们的国家效力。我作为一个海外华人,把这件文物买回来,只是一点心意,送给我们的祖国,我感到非常欣慰。”
2003年4月,2003年4月份,上海博物馆斥450万美元巨资,从美籍犹太人、收藏家安思远(前文提到)手中购得 《淳化阁帖》 祖刻本的第四、六、七、八卷,在国内引起轰动。而450万美元的价格,使得 《淳化阁帖》 成为目前中国最贵的书画作品。 《淳化阁帖》 被誉为"丛帖之祖",是北宋太宗皇帝赵光义在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命侍书学士王著,将秘藏在宫中"淳化阁"的108位历代帝王、名臣、书法家的墨迹420帖,分作十卷镌刻在枣木板上,然后用名贵的歙墨和澄心堂纸拓印,可谓是“魏晋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
2003年7月,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将一批流失海外多年珍贵佛造像运作回国,并举办“中华遗珍重现北京”展览。2005年国家文物局下属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出资使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火顶洞观世音菩萨头像等2批共7件龙门石窟文物最终回归龙门。
2003年9月,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 博士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近700万元,购回流失海外140多年的圆明园猪首铜像。
2005年7月23日,在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流失国外105年的天津塘沽大沽古钟回归大沽口炮台。大沽古钟铸造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曾被悬挂在大沽口北炮台(俗称“石头缝炮台”)。1900年6月17日凌晨,八国联军攻打大沽口炮台,英军占领北炮台后,把铁钟作为战利品掠回英国。1902年这口铁钟被存放在朴次茅斯市的维多利亚公园。

⑺ 我刚看到帖子,。你有慈禧60大寿的纪念币了

请问哪个博物馆收藏有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福寿双龙戏珠银元真品?

⑻ 奇珍异宝 圆明园

失落的圆明园珍宝回归始末

陈设在圆明园中的清乾隆“六角套瓶”,是当时最新研制而成的“夹层玲珑交泰瓶”,瓶身的纹饰和釉彩,洋溢着中西合璧特色,与当时圆明园西洋楼风格近似相同,工艺复杂,科技含量极高。
今年10月6日,是我国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火烧掳掠146周年的祭日。在这个让人心碎的日子到来的时候,我们又想起2000年5月2日,北京市文物公司总经理秦公先生从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抢购回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清乾隆《外粉青酱釉地描金银莲纹粉彩镂空三多瓜果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套瓶》(简称“六角套瓶”、亦称唐英“夹层玲珑交泰瓶”,高40.6厘米)的壮举,不禁感慨万分。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与法国凡尔赛宫并称为世界园林史上的两大奇观。自康熙四十年至清朝灭亡近200年间,圆明园成了清朝10位主政的皇帝春夏避暑办公的行宫,为此圆明园中也就集中了皇家的奇珍异宝,其数量和珍贵程度都超出皇宫紫禁城。可惜,到1860年,圆明园遭遇英法联军大劫。很多珍贵文物流失到帝国主义列强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一、二级以上的文物就有100多万件。

清乾隆“六角套瓶”的始末

清乾隆《外粉青酱釉地描金银莲纹粉彩镂空三多瓜果内心绘青花缠枝花卉纹六角套瓶》,即是督陶官员唐英新研制而成的“夹层玲珑交泰瓶”,瓶身的纹饰和釉彩,洋溢着中西合璧特色,与当时圆明园西洋楼风格近似相同,尤其是在淡乳褐色的地上,以金银双色勾绘出缠枝“洋莲”,从色彩、明暗、线条等诸方面,都洋溢着浓郁的“欧风”,造型端庄,工艺复杂,科技含量极高,为十分精致的艺术珍品。

对于此瓶的来历,经过我们从众多史料中查找考证,原来为一对,陈设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被当时英国公使额尔金(Jam e s B ru ce E ig in,1811—1863)的私人秘书洛克爵士(H en ry B rou g sh am Loch)攫取带回英国。其中的一只,在1988年5月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70万港币被台北鸿禧美术馆购藏。此瓶贴有“Fon th iIIH e irIoom s”收藏标记,可以证明1860年间,洛克爵士攫得此瓶后,售给了莫里逊氏,2000年5月2日,由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拍卖。

秦公独钟“六角套瓶”

2000年,秦公任北京市文物公司总经理兼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总经理,是一位学者型的儒商,一生都把保护文物为国家博物馆提供藏品放在工作的首位。当他在4月中旬,从香港佳士得、苏富比两公司春季拍卖会的图录上看到刊登的英法联军在圆明园掠走的乾隆“六角套瓶”和十二生肖猴首、牛首、虎首时,马上就激动起来。他认为英法等帝国主义焚掠圆明园是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大罪,当年在圆明园和巴黎拍卖圆明园的文物,是对中华民族的明抢豪夺,也是华夏子孙的耻辱。现在这些被抢走的文物又摆在中国的大门口拍卖,在感情上实难接受。

为此,他与朋友一起收集有关这些文物的史料,研究这些文物的文化含量、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文物价值、科技水平、经济价值等等。最后他决定,将铜制的十二生肖兽首,让给以收藏青铜器著称的中国保利博物馆竞投,北京市文物公司集中力量竞投乾隆“六角套瓶”,避开国内两家公司在拍卖场上的比拼。

珍宝回归

4月30日,我和秦公守候在公司办公室电话机边,静听着香港佳士得公司拍卖现场的情况,电话中不时传来香港同胞抗议拍卖圆明园文物的愤怒的声音。当铜猴首从200万元起拍时,秦公手握着电话听筒高兴地说:“小易(易苏昊同志)出手了。”最后,铜猴首以818.5万港元、铜牛首以774.5万港元,被中国保利博物馆竞得,秦公高兴地笑起来。

对于乾隆“六角套瓶”,秦公一直是喜爱有加,情有独钟。他认真地查考了清督陶官唐英在乾隆八年(1743年)给乾隆皇帝呈上的《英奏折十三号》。秦公认为“夹层玲珑交泰瓶”就是此“六角套瓶”,是清督陶官唐英创造发明的新品种,也是创造发明“转心瓶”的过渡期,在工艺和科技含量上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外层不是圆的球型,而是六角镂空,在造型、制坯、镂空、夹层等工艺上,制造难度又加了一层。施釉上有粉青、酱釉、描金、描银、粉彩、青花等无所不用其极,其火候的掌握,入窑重烧的次数,实难令人想象。此瓶应该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此,秦公积极主动地向上级领导北京市文物局请示,由北京市文物公司出资抢购回乾隆“六角套瓶”。抢购乾隆“六角套瓶”的决心已下,出资多少又成为另一个难题。因为香港苏富比公司在拍卖图录上对于此瓶没有标明参考价,只能查找在历次国际拍卖会上出现的与其类似或相接近的参考物。一直到4月30日下午,一件参照物悄然而至,香港佳士得公司推出的第589号拍品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双耳葫芦瓶》,以3304.5万港币成交,被E sk cn a z i买走。据此,秦公把购买“六角套瓶”的最高出价,暗定在高于“粉彩绶带耳葫芦瓶”3300万元到4000万元。5月1日,秦公继续在办公室守候香港拍卖市场的情况与消息。

商场就是战场,战场就风云万变,作为一位投买人一般是要亲临现场的。但是,5月2日苏富比拍卖“六角套瓶”,秦公去香港需要办理签证,时间来不及了,只好采取权宜之策,委托已经在香港的朋友刘岩、董国强先生代为举投买牌。对于被委托的朋友,他约法三章,只能按照他的出价,不能擅自冒叫跳叫。乾隆“六角套瓶”起拍价为420万港元,刘岩、董国强在秦公电话指挥下,按照拍卖师的拍卖阶梯逐级攀升。过了1000万港元以后,台湾“寒舍”经理王定乾先生也加入竞投,空气立刻紧张起来,“寒舍”是一位很有实力的买家,好在不久“寒舍”就退出竞买。最后以2094.7万港元,被北京市文物公司竞得,捡了一个便宜,秦公这时才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也圆了他为国家夺回国宝的梦想。

当然,在当时也有一些人说2000万元买一个瓶子太贵了。秦公力排众议,他讲,“六角套瓶”要比“粉彩绶带葫芦瓶”高贵几倍,葫芦瓶都卖到330万元,“六角套瓶”才花2000万元,怎么能说买贵了呢,是买便宜了。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秦公先生一晃逝世已经六年多了。这件珍贵的乾隆“六角套瓶”在北京市文物局的主持下,捐拨给首都博物馆,成了坐落在北京长安街首都博物馆新馆的镇馆之宝。有的好奇朋友询问我,现在这只清乾隆“六角套瓶”价值几何?我很简单地告诉他们,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近期,清乾隆时期的官窑彩瓷瓶出了两个高价位,一件是今年春季拍卖会中国嘉德公司推出的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八角瓶》成交价为5280万元,一件是去年秋季香港苏富比公司推出的清乾隆《古月轩锦鸡双耳瓶》,以12240.88万港币成交。这件清乾隆“六角套瓶”珍贵程度,要在这两件之上,它的市场价格理所当然的要超过一个亿了,也就是说6年的时间它增值6倍以上吧。

热点内容
科高教育 发布:2025-05-15 04:51:38 浏览:76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
北京假体隆鼻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02:49:41 浏览:117
年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5-15 02:16:35 浏览:334
是在下输了是什么梗 发布:2025-05-15 01:59:54 浏览:289
教育课 发布:2025-05-15 00:39:16 浏览:887
笔画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15 00:06:14 浏览:99
小班幼儿英语 发布:2025-05-15 00:00:31 浏览:854
思教育网 发布:2025-05-14 22:14:17 浏览: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