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木经文言文

木经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30 19:02:11

文言文《预浩父女》中的预浩和《梵天寺木塔》中的喻皓是同一个人吗根据是什么

答:是同一个抄人.喻皓,又作预浩、喻浩、预皓。因为在《梵天寺木塔》中的是喻皓是当时的著名木匠,在预浩父女中,预浩是一个都料匠,两者都从事建筑职业,说明《梵天寺木塔》中的喻皓和《预浩父女》中的预浩是同一个人。并且《预浩父女》中的预浩“有《木经》三卷行于世”,《梵天寺木塔》中的喻皓也著有《木经》三卷,所以是同一个人。(今《木经》三卷已遗失,《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收录于江苏国际版7年级上册语文书中)

❷ 初一文言文:预浩父女

之1:开宝寺塔
之2:预浩
之3:开宝寺塔
之4:结构助词,无意,不译

制度:结构
越:过了(时间上)

给分吧,要不就小狗

❸ 预浩父女 文言文

翻译《来预浩父女》
悬赏分:5 - 解决自时间:2007-1-25 14:32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宋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
并解释加点“之”的意思: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
吹之不百年
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说明为什么文中预浩和《梵天寺木塔》中的喻皓是同一人

❹ 《预浩父女》文言文理解怎么

1.越年解释为经过一年
2.是指一个人,都料匠现在可以理解为总工匠
3,是回.都是宋朝的,都在建筑上答有着很高成就与影响.喻皓写了<<木经>>.
4,自从宋朝开国以来。著名的木工就这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姓+官职)为榜样(标准)

❺ 开宝寺塔 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

开宝的寺塔,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建筑也很精良,(它)是工匠喻皓所造。塔刚建成的时候,看到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感到奇怪,问他,喻皓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喻皓构思方案大概就像这样精妙。

宋朝开国以来,(像这样的,著名、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依然以喻皓为榜样。喻皓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另外一种传言说喻皓只有一女,十几岁,每当睡觉时,都把手交叉于胸前做出像结构的样子。如此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部书)。

二、原文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

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三、出处

欧阳修《归田录》

(5)木经文言文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归田录》,笔记。宋代欧阳修作。二卷。凡一百十五条。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作,故书名归田。

二、作品赏析

多记朝廷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书之体例略近李肇的《国史补》,所记如太宗知李汉超、仁宗恭俭、陈尧咨、卖油翁等,含意深刻。

三、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庐陵(今属江西)。

少孤,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担任过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他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拥护者,并和尹洙、梅尧臣等人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堪称北宋文坛的泰山北斗。欧阳修注意提携后进,曾巩、王安石、苏舜钦、苏轼父子等都出于他的门下。

他在诗词文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作等身。欧词格调清新,语言明丽。

❻ 文言文喻皓父女中的制意思

制,在这里作动词,制造、建筑。

预浩父女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版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权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开宝的寺塔,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建筑也很精良,(它)是工匠喻皓所造。塔刚建成的时候,看到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感到奇怪,问他,喻皓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喻皓构思方案大概就像这样精妙。宋朝开国以来,(像这样的,著名、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依然以喻皓为榜样。喻皓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另外一种传言说喻皓只有一女,十几岁,每当睡觉时,都把手交叉于胸前做出像结构的样子。如此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部书)。

❼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

1.(抄1)在(2)暗中,秘密地(3)制造方法(技艺)(4)仅,只有
2.(1)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2)塔刚建成时,看上去不正,而是向西北方向倾斜。
3.(1)喻皓对于木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他没有亲临现场,但依然能准确地指明问题的关键,说明他的实践经验是很丰富的。
(2)原来这是喻皓特意这样做的。可见喻皓在搞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工程本身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注意到周围环境以及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答到大意即可)
4.示例:喻皓,浙东人,北宋初建筑家,曾任杭州都料匠,擅长建造木塔。晚年所著《木经》,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辛劳一生为我国木制建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为自己树立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❽ 《预浩父女》文言文的译文。

开宝的寺塔,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结构也是最精良的,(它)是都料匠版(官职)预浩所权造。塔刚建成的时候,望之(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奇怪,问预浩,预浩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之(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预浩用心之精细大抵如此(大概就象这样).宋朝开国以来,(象样的,著名的,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而已,到现在木工都以预都料(姓+官职)为榜样(标准)。预浩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世上(另外一种)传言说预浩只有一女,年十多岁,每当睡觉时,都把手交叉于胸前做出象结构的样子。如此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部书)。 原文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

热点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
北京假体隆鼻多少钱 发布:2025-05-15 02:49:41 浏览:117
年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5-15 02:16:35 浏览:334
是在下输了是什么梗 发布:2025-05-15 01:59:54 浏览:289
教育课 发布:2025-05-15 00:39:16 浏览:887
笔画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15 00:06:14 浏览:99
小班幼儿英语 发布:2025-05-15 00:00:31 浏览:854
思教育网 发布:2025-05-14 22:14:17 浏览:988
师德师纪自查小结 发布:2025-05-14 21:09:36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