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不令文言文

不令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30 20:59:25

Ⅰ 翻译古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的为人刚正,不命令也可以通行,他的为人不刚正,及时命令了也不服从

Ⅱ 古文不应令的意思

三个意思,需结合全文。

1、不应该使某某人做某某事。

2、不接受军令。

3、不合时节。

Ⅲ 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守令:郡守和县令;有时候也指太守。不得:不能够。以:目的在于。残害:指迫害。其民:他们的百姓。矣:句末语气助词。“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翻译成现代文是:郡守和县令的目的不能够是迫害他们的平民百姓呀。

Ⅳ 法立而不犯,令和而不逆 是什么意思(文言文,古汉语,语文

法,可以理解为:法律,规则。犯:犯罪,违反,意指违反法律,或者犯罪。施回:施行,施加于答,意指法律必要起作用,必须依法律实施。令:命令,政令,说出的话。唯:只有,在此有一定的“必须”的意思,只有,那就要。行:施行,执行。返:返工,掉头,重来,在此可直接理解为废除。整体解释成白话:法律已经制定,规则已经(共同商议)成立,那么有违反就要按规矩来,就要按法律处理。政令既然已经发出、公布,那么就只能实行而不能反复、废除。为了让你便于理解,这是根据原文扩充的解释,有些话多余,但是意思相同,如果严格按原文不多一句,你也应该可以明白了。

Ⅳ 古文法不严责不治,令不行则不严怎么解释

法不严则不治,令不行则不严

大意是说法律如果不严厉就不能治理出好的效果,政令如果不能执行就不能保证法律的威严。

满意请采纳 如有问题可追问

Ⅵ 不要用那命令的口气跟我讲话。翻译成文言文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不要”文言词语可以用“勿”。“用那”文言词语可以用“用”。“命令”文言词语可以用“令”。“口气”文言词语可以用“语”。“跟”文言词语可以用“与”。“我”文言词语可以用“余”。“讲话文言词语可以用“言”。“不要用那命令的口气跟我讲话”用文言文可以这么说:勿用令之语与余言也。

Ⅶ 令在古文里有美丽意思时有什么词

令,作为形容词,有善美、吉祥的意思。
在古文中这样的用法很常见回。如:
巧言令色。—答—《论语·学而》。集解:“令色,善其颜色。”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不用担心美好的名声不会显扬。)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再如:令色(和悦的面容;善于用谄媚和悦的颜色取悦人);令辰(美好的时辰);令居(吉善的住处);令音(美言,佳音);令政(善政,德政);令望(好的名望)等等。
古人尊称别人的亲属时用“令”,也是从这个意义来的:令爱、令妹、令堂……‍

Ⅷ 文言文范滂,……,又不令老母去流离乎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Ⅸ 鉴赏古文: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史公说:《论语》说,“在官位的人本身行为正派内,即使不下命容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他的制度;如果他自身行为不正派,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

  2. 体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官的人作风不正派,不好好为人民服务,高高在上,贪图享乐,不体恤民间疾苦,即使他下了命令也没有人会听他的;相反,如果一个当官的人廉洁自律,为百姓利益着想,两袖清风,作风正派,那么他的命令理所当然会有人们自觉奉行遵守。




Ⅹ 文言文翻译器 其身正,不令而行。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
《论版语·子路》中,孔子权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热点内容
教育课 发布:2025-05-15 00:39:16 浏览:887
笔画视频教学 发布:2025-05-15 00:06:14 浏览:99
小班幼儿英语 发布:2025-05-15 00:00:31 浏览:854
思教育网 发布:2025-05-14 22:14:17 浏览:988
师德师纪自查小结 发布:2025-05-14 21:09:36 浏览:534
中学英语下载 发布:2025-05-14 20:01:44 浏览:498
小苹果舞蹈教学儿童版 发布:2025-05-14 18:06:07 浏览:916
高三语文卷 发布:2025-05-14 17:40:03 浏览:761
五年级上册语文达标卷 发布:2025-05-14 16:38:37 浏览:871
邓矮的历史 发布:2025-05-14 15:03:50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