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的文言文
⑴ 关于责任的文言文!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⑵ 古文中跟责任有关的字眼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 古文中 责的所有解释
读音
(1)责zé
(2)(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丰(变形),从贝。“丰”意为“(植物)节节长高”。“贝”指“钱币”。“丰”与“贝”联合起来表示“钱币节节增长”。本义:利息。转义:〈动〉放债、放款、放高利贷。〈名〉债款,债务)
释义:
(3)索取(财物) [ask for;demand]
责,求也。――《说文》
往责于东邑。――《吕氏春秋·慎行论》
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责一头。
以塞官责。
(4)又如:责偿(索取赔偿);责货(索贿);责诺(求取他人的许诺);责义(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责债(索债);责赂(索求财物)
(5)责备 [reproach;blame;reprove]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书·泰誓》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本纪》
无责也。――清·方苞《狱中杂记》
(6)又如:叱责(大声呵叱责备);呵责(呵斥);苛责(过严地责备);责嚷(责备;训斥);责劝(责备并规劝);责黜(责备和贬黜);谴责(严加申斥);责让(责备、谴责);贬责(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责备)
(7)惩罚 [punish]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崇患太祖慵惰不作业,数加笞责。――《新五代史·梁家人传》
(8)又如:笞责;责惩(责罚惩处);责知(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责杖(以杖刑责罚)
(9)诘问 [question closely;interrogate]
收奴婢十余人去,责以杀婢事。――《汉书·赵严韩张两王传》
(10)又如:责诘(责问);责究(责问追究)
(11)责令;要求 [order;demand]
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盐铁论·本议》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赦罪责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责己也重以周。――唐·韩愈《原毁》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责成人之道。――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袁可立)复使之兴兵助战以责其大义。――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12)又如:责报(让人报答;图报);责办(责成办理);责买(责成购买)
⑷ 责任担当名言警句 古文
富则达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⑸ 讲述责任文言文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函: 用匣子装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质于秦。 质: 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友风而子雨
⑥幕天席地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 问:见识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⑤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⑦生死而肉骨
⑧惊天动地
⑨可烧而走也
⑩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
⑪既来之,则安之。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例如:
登高而招 《劝学》登高在这里修饰后面的招,表示招手的方式。
执刃而立
弃甲曳兵而走
儿惧,啼告母
九、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肴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天下的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⑧问其深,则好游者……
⑨常在于险远。
⑩圣益圣
⑪亦以明死生之大
十、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⑥高其直 <促织〉 抬高
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十一、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
⑦富国强兵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十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⑥不耻下问
⑦是古非今
⑧不远万里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
十四、数词用作形容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形容词)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形容词)
③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十五、数词用作名词
1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名词)。
⑹ 在古代有关责任的名句有哪些
在古代有关责任的名句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天下兴亡匹专夫有责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⑺ 有一段文言文形容责任和使命,急需
1,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的出师表
⑻ 责任的古诗文名句
1、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爱也是一份责任
3、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梁启超)
4、真正进步的人决不以“孤独”、“进步”为己足,必须负起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邹韬奋)
5、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西塞罗)
6、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高尔基《蟑螂的故事》)
7、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狄更斯《马丁·矍述伟》
8、我的职责是要我说出我认为公平的合乎人道的话。无论这会使别人喜欢或厌恶,那不是我的事情。我知道文字一旦发表了就会自动流传。我充满希望地把它们播种在血腥的泥土中。收获的季节会来到的。——罗曼·罗兰《超越混战》
9、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笑面人》
10、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普列姆昌德
11、坚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够使一个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认识自己的生活职责。——列夫·托尔斯泰
13、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美】
14、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维克多·费兰克【英】
15、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中国】
20、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英】
16、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美】
17、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余秋雨【中国】
-----------------------------------
虽然有些不是中国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碧海箫声,广东普宁人.
⑼ 关于责任的诗句
1、满江红·写怀
[ 宋 ]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释义: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2、南园十三首
[ 唐 ]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3、春望
[ 唐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释义: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
4、出塞
[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从军行
[ 唐 ]王昌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释义: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⑽ 推荐几个关于责任观的古文诗词吧。最好加上解释说明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急以德。国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专事,必作于易;天下大属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给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道德经·第63章》
体道的圣人,一切顺其自然,是以事事无为,更不制造事端,也不会有自己的意见,是以无不、无事、无味。
以小观大,以少见多,所以一切无所事,虽有仇怨也以德报之。
解决困难的事,要从最简单的着手,做大事,也要由细微的地方开始。
所以真正体道的圣人,不自以为了不起,谦虚容人,故反而能成大事。
审慎小心,不轻易承诺,故能坚守住其诚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经常会陷入失败,遭遇因难。像圣人这样把任何事都当作困难事,小心地去进行,反而不会发生真正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