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对文言文0

对文言文0

发布时间: 2020-11-30 21:16:49

A. 文言文的公司名。谢谢了0 0

立见,立见可以包含如下意思。都符合公司所做的业务内容。

字义:立:1.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
2.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
3.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
4. 马上,即刻:~时。~刻。~等。

见:读音为xiàn,就是古代的“现”字,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

B. 说话等于零用文言文怎么

言(说话)是(等于)零(零),这是基本文言文。
最好给个语言的环境,方便斟酌用词,比如,还可以用“言出如空气、言似无物,言似空”等等

C. 文言文《当仁,不让于师》字对字翻译

1、【原文】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3、【原文】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4、【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5、【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

6、【原文】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7、【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 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8、【原文】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 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

9、【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

10、【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孔子说:'不要顾及我年长,而不敢讲真话。你们经常说,没人理解你们,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咋办?'子路急忙说:'较大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饥荒肆虐,我来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个个讲道义。'孔子微笑。'冉求,你怎样?'答:'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精神文明,要等能人来教化。'公西赤,你怎样?'答:'我不敢说能干好,但愿意学习。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愿穿着礼服,做个助理。'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其他三人走后,曾皙问:'他们三人的话怎样?'孔子说:'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您为何笑仲由呢?'治国要讲礼让,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所以笑他。'冉求谈的是治国吗?'怎么见得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就不是治国呢?'公西赤谈的是治国吗?'祭祀和外交,不是国家大事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助理,谁能当总理?'

11、【原文】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quot;
【译文】 伯牛生病。孔子去探问,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快要死了,命该如此吗?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

12、【原文】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 颜渊死,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13、【原文】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 颜渊死,孔子痛哭。身边的人说:'您不要过于悲痛了!'孔子说:'过于悲痛了吗?不为他悲痛为谁悲痛?'

D. 有一篇高考作文是用文言文写的,内容是把中国历史大事写出来的。(好像是零分作文)

下面是这篇文章的全文,这是2010年的高考作文,写的很经典!
西子泛舟范蠡老,三千越甲虎狼师。沧桑变幻慨国是,东方又晓唱雄鸡。

回首清末乱象出,辱国从来未如此。金瓯残缺山河破,春花秋月无人题。

岂道正义世间无,善恶有报天自知。梅自高洁玉自白,列强吞象可笑痴。

春风离离原上草,春雨新燕啄春泥。绿野千里奔烈马,何惧风霜严相逼。

十月革命将民教,五四运动火种育。佞臣身与名俱臭,马列主义救危局。

镰刀斧头天铸就,山城重庆谈统一。可笑蒋家王朝蠢,技穷犹自效黔驴。

通电下野金蝉脱,遗憾宝岛还分离。我党改革能务实,中华雄起立国际。

国不再锁关不闭,财源滚滚进我门。世界遍布中国造,更能收购美国车。

打黑风暴除公害,惩治贪官蛀虫死。持续发展讲科学,低碳经济对路子。

美帝面前严说不,分清大非与大是。谷歌不是好东东,党的政策亚克西。

玉成宝璧靠心琢,修成金刚不怕磨。尔有反华心肠诡,我有锦囊万条计。

金融危机毫不乱,借风借力把帆扯。岂怕台独丧家狗,分裂分子空放屁。

春风十里如画卷,台湾同胞游故里。感怀和谐无限意,停车杏林有所思。

早闻大陆多礼让,和睦不分我和你。今见桑梓确如报,游子心头喜上喜。

镜头芳菲随心拍,怎比安居歇鞍马。机遇在手岂能溜,叶落归根是所须。

良辰美景碧云天,台胞定居桑梓下。中华自古家为大,四海归一龙脉吉。

三通惠政春意到,自此骨肉不两处。七夕挽手渡银河,中秋同乐烹紫蟹。

正邪相生自古有,台独妖风又如何。纵使小丑挟民意,台胞岂能忘大义。

圣人展目细查考,权衡天下剑小试。内政外交藏玄机,霸权不敢觑神器。

当年甲午腕空扼,马关割台秋肃杀。今朝三军各逞能,龙腾虎跃彰国力。

社稷利器数二炮,领先战鹰早研制。北斗导航定目标,百步穿杨神箭准。

航天产业振群科,神舟巡天大鹏举。俯瞰九州景无遗,澄清玉宇扫邪毒。

宝岛丰饶世间无,岂容肖小暗窥视。机遇当前须奋进,落后挨打休停步。

勿忘日寇九一八,窃我东北折我股。倭鬼再敢犯海疆,钓鱼岛上定鞭尸。

勿忘北约谋东扩,美帝处处耍阴招。炸我使馆兽行暴,欲吞全球毒牙利。

美日合围无复加,我自一笑鼎三分。拔剑扬眉闻鸡舞,激浊扬清除时弊。

泰山压顶合掌推,冲破岛链大道出。横扫蚍蜉众蝼蚁,振兴华夏我民族。

中华当兴信无误,两岸同是汉家人。台湾好比一游子,琉球诸屿是群弟。

当年闻氏一多老,泣血作墨歌七子。港澳已归算当今,跨越海峡应指日。

讨贼檄文丹心写,重整乾坤续史诗。贼子分裂犹可骂,阿扁之流不如猪。

壮士手提屠龙刀,誓收台海成一快。众心好似长江水,澎湃激荡沸腾热。

乱弹穿空大作为,惊涛拍岸为人民。万里红霞五星出,台独溃败丧元气。

手拈飞蛾银灯剔,笑尔也敢生反骨。外衣烧尽马甲扒,不过螳臂一泼皮。

青龙刀下将汝斩,尔曹尸身垫马蹄。席卷千军城寨拔,定擒余孽与爪牙。

英雄上山惯擒虎,豪杰为国乐捐躯。美帝若敢阻统一,管叫白宫大地震。

美日虾兵和蟹将,中华航母秒杀汝。宝岛回归礼花爆,漫天牡丹与金菊!

后记:

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我中华民族即使于危难之际,也不曾失去对大同社会美好生活之幻想,多少仁人志士为此流血牺牲!历史证明,非我党不能救中国。现实证明,非我党不能领导中国。幻想未来,亦非我党不能完成统一台湾,复兴中华之大业!

今日之诗句,实乃出乎本生一片爱党爱国之心!至于每句末字又连缀成四言小诗,实巧合耳。望老师怀容人之雅量,展伯乐之慧眼,参照周海洋兄《站在黄花岗门口》打分之先例,给予满分为盼!

E. 关于文言文的随笔怎么写啊!!!(急0

呵呵,很好写的,挑一些比较出名的文章,

比如,《过秦论》什么的,就其中一点,结合现实,

以古论今,肯定有不错的效果的!!

发自内心,结合现实,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不会是太坏的文章的!!

F. 关于文言文

照你这么说,所有的都不用考了?因为全部都有答案。高考考文言文是看我们对其的掌握程度,考的也是很基本的字词翻译。是看你是否对这些定式有一定的认识。

G. 跪求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好的加分:0——80分)

一、通假字集录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3、孰为女多知乎——知:同 “智”
4、望桓候而还走——还:同“旋”,回转,掉转
5、汤熨之所及也——汤:同“烫”,用热水焐
6、火齐之所及也——齐:同“剂”
7、止有剩骨——止:通“只”
8、日知其所亡——亡:同“无”
9、屏弃而不用——屏:通“摒”
10、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12、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
13、争渡——争:通“怎”
14、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
15、满坐寂然——坐:同“座”
16、日扳仲永——扳:同“攀”,牵、引
17、始一反焉——反:同“返”
18、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9、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
20、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21、问渠那得清如许——那:同“哪”,怎么
22、最喜小儿亡赖——亡:同“无”
23、略无阙处——阙:同“缺”
24、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5、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
26、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
27、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28、辑以翡翠——辑:通“缉”,连缀
29、此何遽不为福乎——遽:同“讵”,岂
30、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
31、公输盘诎——诎:通“拙”,折服
32、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33、八分有奇——有:通“又”
3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35、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
36、盖简桃核——简:通“拣”,挑选
37、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38、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39、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
40、发闾左谪戌渔阳——谪:通“谪”
41、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4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43、身被坚执锐——被:通“披”
44、食马者——食:通“饲”,喂
45、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46、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
47、尽其材——材:通“才”
48、自余为戮人——戮:通“戮”,遭贬谪
49、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
50、亲戚之所畔——畔:通“叛”
5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
53、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54、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55、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56、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瞩
57、持其赀去——赀:通“资”,资财
58、尊君在不——不:同“否”
59、玉盘珍馐直万钱——直:同“值”
60、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6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6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6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
6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以前
65、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66、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67、小惠未徧——徧:同“遍”,普及,普遍
6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6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70、鸡栖于桀——桀:通“橛”,为栖鸡做的木架
二、一词多义选录
1、次:编次 皆次当行
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停泊 次北固山下
2、城:内城 三里之城
城墙 城非不高也
3、称:chēng称赞 流辈皆称其贤
chèn符合 相称 称其气之小大
4、负:凭依 负势竞上
背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拂:fú不顺 行拂乱其所为
bì辅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6、国:国都 去国怀乡
国家 国恒亡
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观:看 观赏 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冠:guān帽子 既加冠
guàn为众人之首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9、更:gēng更替 更相庆
gèn重新 更加 即更刮目相待
gēng改变 傧者更道
10、惠:恩惠 大王加惠
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11、患:忧虑 无冻馁之患矣
祸害 为乡里所患
12、绝:停止 往来不绝者
与世隔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到极点 以为妙绝
13、角:做法事用的号角(名词) 鸣角振铃
旋转号角(动词) 且角且走
14、疾:快 不以疾也
小病 君有疾在腠理
15、将:jiàng将领 则命一上将将前荆州之军
jiãng率领 则命一上将将前荆州之军
或许 将非鬼也
扶持 出郭相扶将
16、类:类,类推事理 不可谓知类
种类 为与此同类
像 佛印绝类弥勒
17、市:集市 人烟市肆
买(动词) 愿为市鞍马
18、数:shuò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
shù几,几个 率数万人
shû计算 不可胜数
19、舍:shĕ舍弃 不舍昼夜
离开 使舍船
shè房屋 屋舍俨然
20、食:shí吃 食不饱,力不足,才不美外见
吃一顿 一食或尽粟一石
sÌ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1说:shuÌ劝说 或说处杀虎斩蛟
shuō陈述 解释 请说之
yuè通“悦”,喜欢,高兴,不亦说乎
22、徒:空,光 免冠徒跣
仅,只 徒以有先生也
23、危:高 危楼一座
正 正襟危坐
24、谢:致意 为我谢曰
道歉 长跪当谢之
25、遗:yÍ遗留 以光先帝遗德
wèi给予 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
26、延:迎接,引进 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邀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7、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飞来山上千寻塔
寻找 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28、应:yīng应该 不应有恨
yÌng答应 理睬 桓候不应
响应 宜多应者
应征 急应河阳役
29、易:改变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交换 以大易小
容易 天下事有难易乎
买 易之以百金
30、属:连续 属引凄异
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 桑竹之属
三、重要虚词简释

1、代词
A、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们)。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之:代孔文子)。
B、指示代词,译为“这”“此”。诲女知之平(之:代这个道理)。
2、助词
A、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水陆草木之花(表领属关系,译为“的”)
B、用在主谓短词中,取消句子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何陋之有?
D、凑足音节,无义。怅恨久之。
3、动词:译为“去”“往”“到”。吾欲之南海(到)辍耕之垄上(去、往)。

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

连词
1、表顺接
A、表顺承关系,译为“然后、就、便”。斫而为琴 弦而鼓之
B、表递进关系,相当于“并且”。学而时习之
C、连接状语和谓语,译为“着”地。匣而埋诸土
D、表顺承关系,可不译。贵人过而见之
E、表修饰,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译为“地”。漫漫而游
F、表并列关系。泉香而酒冽
2、表转接,相当于“却”“可是” 人不知而不愠

1、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且焉置土石?
2、兼词,相当于“于之”。必有我师焉(焉:在里面)
3、语气词,用于陈述句后。寡人反取病焉(焉:啦)
4、用于句尾,表停顿,相当于“啊”“呀”。有子存焉
5、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怡然自得焉
6、句末助词,无义。因以为号焉

1、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其实味不同(它们的)。
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其中的”。其鸟昏与庸无以异也(那)
3、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其如土石何?

1、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吴广以为然
2、是的,对的。昭阳以为然
3、转折词,然而,但是。然往来视之
4、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环堵萧然。

1、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
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贫者语于富者(……的人)。
2、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者……也”译为“是”。陈胜者,阳城人也。
四、重点篇章简解
1、▲《三峡》全文共四段
山—①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②段写三峡夏季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水—③段写三峡春冬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④段写三峡秋季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一层:“……阻绝”概括水势险恶
②段
二层:以“王命急宣”的特例写水速快

2、▲《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共分三个层次
一层:交待寻友访寺的时间和原因(记叙)
二层:写庭中月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比喻新颖)(描写)
三层:抒发内心感受,表现旷达胸襟(抒情)
3、▲《五柳先生传》全文共两段:
①段写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及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流于世俗的志向和追求。
②段评价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以诗画自娱的洒脱情态。
五柳先生的性格:闲静少语,不慕荣利。引见黔娄之妻言,说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4、《小石潭记》生动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全文共五段:
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概貌。(移步换景)
②描写潭中的游鱼(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③写小石潭的水源及远望之景。
④写潭上的环境,借景抒情。
⑤交代同游的人。
5、《观潮》本文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全文共四段
①写海潮的雄伟壮观(总分总,形、色、声、势);②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③写弄潮儿的英姿;④写观潮人数多。(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
6、《公输》阅读“子墨子见王,曰……为与此同类”此部分的内容:写墨子指责楚王企图攻宋的不智行为,可分两部分:①运用三个比喻句,说三件违反常情的可笑事情,诱使楚王就范。②运用三个对比的排比句,将楚国的特产丰富与宋国的物资贫乏作鲜明的比较,从而推出楚国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
7、《核舟记》第一、二、三段:①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②先总说核舟的长短、大小,后写船舱的格局、配备和装饰,表现核舟雕工之精致;③写船头三个主要人物的状貌神情。
8、《唐睢不辱使命》共四段:
(一)①写唐睢出使秦国的背景
(二)唐睢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②写唐睢揭穿秦王利诱的骗局;③写唐睢反击秦王的威胁、恫吓;④写唐睢出使的结局:秦王被折服,安陵国得以保全。
9、▲《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共两段:
①写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抑闷之情(概写),末句点出主旨,引出下文;②着力描述初始宴游西山登临山顶后纵目所视及自己的感受(特写,比照、映衬,初望—细望—远望)。
第一段分四层:一层(自余……恒惴粟)写获罪谪居的心态
二层(日与……无远不到)写漫游
三层(到则……起而归)写游赏的率性
四层(以为……怪特)点出主旨,引出下文
10、▲《马说》第一、二、三段:①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才能的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②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③归纳全文中心,对“食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第一段:点明题意,从正面立论,断言董生此行“必有合”;
第二段:委婉说出写序本意,以“风俗与化移易”为据,转说未必“有合”。
第三段:作者委托董生到河北替他办两件事,以“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告诫董生不当游河北。
12、▲《与朱元思书》全文共三段,基本格局是先总后分:
①段:总写奇山异水,分两层:一、(……任意东西)写景,叙事;二、交代游览全程,表达赞美之情;
②段分写“异水”,分两层:一(……直视无碍)写流势缓慢处情景;二、写流势湍急处之景。
③段分写“奇山”(视觉、听觉)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共四段:
①提出中心论点;②③举战争例子加以证明;④道理论证,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共四段:①列举事实论述出自贫贱之人在经受了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②在摆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的观点;③扣住“动心韧性”,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证;④归纳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②段之间是由一般到个别;第③段由个人谈到治国)
15、▲《鱼我所欲也》,第一段,共分三层:
①(……舍生而取义者)提出了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比喻论证)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死者)进一步分析论证中心论点(正反对比论证)
③(非独……耳)作者得出结论:从有义、有向善之心说明贤者勿丧耳。
第二段正反举例论证论点。
16、《隆中对》中一、二、三、四段:
①介绍诸葛亮其人及与徐庶的交往;②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③写刘备三顾茅芦,向诸葛亮问“计”;④写诸葛亮的对策。
诸葛亮的对策分三层:1(……不可图也)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2(荆州……思得明君)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3(将军……可兴矣)归纳策略主要之点并指明光明前途(景)。
17、▲《墨池记》中第一段分五层:
一(开头……云也)介绍墨池的位置及形态。
二(羲之……岂信然邪)介绍墨池名称的由来。
三(方……自休于此邪)写王羲之娱情山水但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四(羲之……彼邪)评价王羲之的书法
五(则学……者邪)作者总结观点:学习不可少,道德的深造更不可少。
19、▲《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共四段:
①段提出“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并列举了孟子和司马迁的事例加以说明。
②段从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分四层:
一层:写去家远游的原因。
二层:写游历名山大川,凭吊秦汉故都,瞻仰天子宫阙后的收获。
三层:特别提出见到欧阳修的感想。
四层:揭示出欲见韩琦的想法。
③进一步申述欲见韩琦的强烈愿望。
④重申“生好为文”的初衷,并再次表明求见之意。
20、▲《送东阳马生序》一、二段通过自己与太学生的对比,点明业有不精,学有不成,是因为“心不若余之专”。
第①段叙述自己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表现在两方面:1、幼时求学的艰难;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之难;b、旅途之艰;c、生活之苦)。
第②段 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对比)
21、▲《曹刿论战》全文共三段:
①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分二层):1、(十年春……乃入见)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2、(何以战……战则请从)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段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
③段写曹刿战后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分两层):
1(……故克之)论述战胜的原因:彼竭我盈
2(……故逐之)论述追击的原因:辙乱旗靡

说明:▲为教育部指定背诵篇目。余下篇目为:《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出师表》。

H. 文言文チ0ナ0劝学チ0ニ3

劝学
作者: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I. 文言文零基础如何自学

如果已经不是学生了,可以这样自学文言文:
1、先找一些古代白话文书看,如“四大名著”。因为古代白话文的字词保留了很多文言文原义,读惯了它们,为下一步自学文言文打基础。
2、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作品,如文言小说、笔记、散文之类的,比如《聊斋志异》就很好。同时,准备一本字典,对文中的每个字反复推敲、弄准。不求快,只求准。
3、在此基础上,找些文言文常识性书籍来看,弄清文言虚词(之乎者也之类的词语)、文言句式。例如,现代话说“不听他的话”,直接写成文言文,可能是“不听之”。但这不对了,应该说成“不之听”。为什么要将“之(他的话)”放在“听”的前面?这就是文言文特有的语法现象。这种倒着说话的情况,在成语中保留了很多。如“晓之以理”,意思是“用道理来说服他”。文言文凡是“用什么来”、“在什么地方”等,都放在后面,叫做“介宾结构后置”。这些知识,有很多小册子书可以买得到。
4、经过这样对照学习,很快就能读懂一般文言文。下一步遇到的难处,主要集中在字词上,这时需要一部专业的字典,例如《古汉语词典》。
5、在基本上能读懂文言文的条件下,可以选择《古文观止》、《史记》之类的书来读,继续提高。
6、要将艰苦的学习变为享受。时时注意古文的美。古文美是从组词造句开始的,如“朝秦暮楚”,本身就是一副对联,读音平平仄仄。进而体现在句子、句群、段落及章节上。
总之,学文言文并不难,掌握好一个字:“读”。首先是读准,然后是读多。功夫到了,自然能成功。

热点内容
师德师纪自查小结 发布:2025-05-14 21:09:36 浏览:534
中学英语下载 发布:2025-05-14 20:01:44 浏览:498
小苹果舞蹈教学儿童版 发布:2025-05-14 18:06:07 浏览:916
高三语文卷 发布:2025-05-14 17:40:03 浏览:761
五年级上册语文达标卷 发布:2025-05-14 16:38:37 浏览:871
邓矮的历史 发布:2025-05-14 15:03:50 浏览:621
中小学师德总结 发布:2025-05-14 14:47:39 浏览:720
初中教学进度 发布:2025-05-14 13:33:36 浏览:758
新产业化学发光仪 发布:2025-05-14 13:22:51 浏览:775
带班主任的老师 发布:2025-05-14 13:20:39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