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高中第一篇文言文

高中第一篇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30 21:36:38

Ⅰ 高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滕王阁序(王勃)
离骚(屈原)
前赤壁赋(苏轼)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兰亭集序 / 兰亭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劝学(荀子)
陈情表(西晋·李密)
逍遥游(节选)(庄周)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佚名)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弟子录)
过秦论(贾谊)
荆轲刺秦王(刘向 编)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鸿门宴(司马迁)
项脊轩志(归有光)
六国论(苏洵)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祭十二郎文(韩愈)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五人墓碑记(张溥)
病梅馆记(龚自珍)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及弟子)
触龙说赵太后(刘向)
张衡传(范晔)
苏武传(节选)(班固)
赵威后问齐使(佚名)
项羽之死(司马迁)
伶官传序(欧阳修)
召公谏厉王弭谤(佚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佚名)
老子·八章(佚名)
秋​水​(节​选)(庄子及门徒)
唐雎说信陵君(佚名)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及弟子)
弈秋(孟子及弟子)
促织(蒲松龄)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及弟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佚名)
柳毅传(李朝威)
李贺小传(李商隐)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及弟子)
勾践灭吴(佚名)
古代文论选段(佚名)
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
庄暴见孟子(孟子及弟子)
范雎说秦王(佚名)
喜怒哀乐未发(佚名)
劝学(节选)(佚名)
过秦论(上篇)(贾谊)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老子(节选)(佚名)
敢问夫子恶乎长(佚名)
大瓠之种(佚名)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Ⅱ 高中文言文

共6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Ⅲ 请问一下高中人教版要背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什么

沁园春长沙,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的局部,望采纳

Ⅳ 高中文言文

词类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货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弦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4.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犯孀酉隆罚》)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4.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4.3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犯孀酉隆罚》)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5、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5.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匪的选罚》)
5.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锥传》)
名词的使动用法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例如: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这就是“使动用法”的实质。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史记•晋世家》:“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在上述诸例中,“王我”是“使我为王”,“肉骨”是“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国异姓”是“使异姓立国”,“相之”是“使之为相”,“臣妾我”是“使我为臣妾”的意思。
(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
《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4)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去”的意思。
(5) 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刘向《新序•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例中的“臣”后省“之”,“友”后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之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为友”之意。

Ⅳ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司马迁》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鲁迅
8.小狗包第…………………………………………巴金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11.包身工……………………………………………夏 衍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 曹智 白瑞雪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 .........................................陆蠡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 ....................................苏轼
10、*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像世界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老人与海 ....................................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 .........................................《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禹
3、*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司马迁
12、苏武传 ........................................班固
13、张衡传 ........................................范晔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附录
中华文化精神........................................袁行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 ........................................沈从文
4、*哦,香雪 ....................................铁凝
第二单元
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6、滕王阁序......................................王勃
7、 *逍遥游 .....................................庄周
8 、*陈情表 .....................................李密
第三单元
9、咬文嚼字......................................朱光潜
10、孟浩然 ......................................闻一多
11、*说“木叶”..................................林庚
12、*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3、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14、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15、*指印........................................丹齐克
16、*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Ⅵ 高中 文言文

行在文言文中有代理,行使某种权利的意思。在这句话中,及魏帝告禅于晋,一句可以看做一个说明时间的句子,在这个时期,熹凭借自己的官职行使司徒的事情。也就是说熹还兼任着司徒该管的事情,但自己却不是司徒,所以这里行可以解释为代理。
(来自搜搜网络)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逼魏主常道乡公曹奂禅位,为晋武帝。此时李熹以司隶校尉行司传事,上书弹劾故立进令刘友……
从这里看,李熹当时的官职是司隶校尉

Ⅶ 高中必备文言文

以人教版为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必修二:《荷塘月色》《氓》《采薇》《离骚》《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山禅记(第三段)》必修三:《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锦瑟》《马嵬(其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节)》《师说》必修四:《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声声慢》《蔺颇蔺相如列传(节)》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有教无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人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无相生》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书愤》《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阿房宫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建议买一本《高中文言文翻译》,里面有高中所有需要背诵的文言文,不懂的还能看注解~纯手打,祝学习愉快咯!

Ⅷ 高中文言文

1 【译文】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

【思想】月夜美景和大江泛舟给他带来了舒畅心情,酒酣耳熟后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使他从水的流逝、月的盈虚中领悟到物的变与不变。“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虚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水在流逝,月有盈虚,是变;但是前浪虽去,后浪再来,流水仍在,月也始终没有盈亏,这又是不变,也没有变。而随着水与月的长存无穷,每个曾经伴着长江与明月的生命也一样都会长存,都属无穷。这就是所谓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文章的意蕴是积极的,揭示的人生境界是达观的。

2 留侯论(〔宋〕苏轼)

【原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译文】古代所谓的豪杰之士,必定有超过常人的节操,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气度。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就拔出宝剑跳起来,挺身去决斗,这可谈不上勇敢。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的抱负很大,而他们的志向又很远。

Ⅸ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

都学舍读书。(他)白
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

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

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

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

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

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

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

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

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

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

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

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

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

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

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

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
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

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所

以没有被乡亲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

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

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

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

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
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后,大家

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

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

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

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

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

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

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

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

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掳走了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

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
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

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

广的手笔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

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

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

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
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

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来吃。他拄着汉廷

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佣给富人家种地。有一天,他放下农活到田埂上

休息,对秦王朝肆无忌惮的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

实忿恨不平,就决心摆
脱压迫和剥削,改变目前的社会地位,并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

有谁发迹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

么能发迹富贵呢?”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

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

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但是等到他大概知道

其中意思的时候,又不愿意深入学下去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

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

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我没有夸耀长处,也没有表白功劳。”

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孔子的志向。”孔子说:“希望由于我活着,能让老人

过得安适,能得到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

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

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

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书

仔细认真的查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

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

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

离去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

13、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

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

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4、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

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

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

书这样入迷,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

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
,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

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

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

通的儒生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

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

,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

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

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

“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16、陆游筑书巢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

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

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

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

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
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

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

说:“确实这象鸟窝."

17、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

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

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

一年四季都有余

18、智永与“退笔冢”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

(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象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

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

之为“退笔冢

19、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

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

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

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0、张溥与“七录斋”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

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

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

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

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21、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

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师旷回答说;“我

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

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

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好啊

22、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工作),在庭院里晒麦,

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

的积水使麦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

23、叶廷珪与《海录》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

,疲倦时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

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怨恨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

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24、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

,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

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

,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

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25、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

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

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

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

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

“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26.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

,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

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不

久)就广泛地搞通了众多流派的各家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

27.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但很少有别的爱好。在西京洛阳时,曾对官府中的下属官员

说:(我)平生只喜欢读书,坐着就读经史,躺着就读各类杂记,上厕所的时候

就读小辞,都从未有片刻不拿书的。谢希深也说,宋公垂一样在史院,每当去厕

所,一定夹着书前往。背诵的声音琅琅,远近都能听见,他的好学就像这样。我

所以告诉希深说:“我生平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上时,床上时,厕

所里时。只有这时才可以构思罢了。”

28.林逋论学问
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

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

,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

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29.欧阳修诲学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

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

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30.王安石伤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

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

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

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

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

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Ⅹ 高中文言文

“而”是虚词。(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热点内容
2017年四川数学卷 发布:2025-05-18 00:16:14 浏览:7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暑期 发布:2025-05-17 23:31:35 浏览:687
简单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5-17 20:37:48 浏览:1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125
永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5-17 19:10:15 浏览:664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发布:2025-05-17 16:29:17 浏览:52
小学教师的条件 发布:2025-05-17 16:21:01 浏览:419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 发布:2025-05-17 16:14:16 浏览:819
夏威夷群岛地理位置 发布:2025-05-17 16:10:46 浏览:949
奴隶老师漫画全集 发布:2025-05-17 16:01:34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