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美术作品
❶ 求一篇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论文,鉴赏一篇作品也可以
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专中不宜使用属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摘要以300~500字为宜。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目录:目录应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论文的正文部分根据专业特点由系主任做出具体要求。
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参考文献:按论文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应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
我有范文
❷ 倪瓒山水画有和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是: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
1、绘画成就: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
2、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画中题咏很多。
3、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4、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2)树林美术作品扩展阅读:
1、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倪瓒家中富有,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
2、元天历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内,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这时期,倪瓒广泛交际,友人多为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他作的诗作多半也是和这类人酬唱之作。他的至交张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瓒曾为其精心绘制了《梧竹秀石图》。
另一位他所推崇的名画家黄公望亦是当时新道教全真教中的名人,道学深邃,比他年长32岁。黄公望曾花十年时间,替倪瓒画《江山胜揽图》卷,长二丈五尺余,是黄氏浅绛山水中的杰作之一,画卷题款为至正戊子(1348);
那时倪瓒48岁。此时,他开始信仰全真教,养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画上,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意向。
3、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网络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❸ 寻求著名水彩画家,油画家张树林的个人简历,和作品目前的市场价请行家回答,谢谢
张树林,男,1940年出生,北京人,国家高级美术师,现任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他8岁习画,20岁求教研习中国山水画,并师从著名画家萧朗、赵松涛等名家,为他的绘画打下深厚的基础,积40余年学养,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力,灵活多变的表现技法,完成了文人画所必需的技法铺垫、诗书画综合艺术才能,终有所成。在2007年1期《中国艺术博览杂志社》8开画集在其封二刊登其扇面山水画3幅,2期山水扇面4幅又与王学仲、孙其峰、何家英、霍春阳、曹德兆、范曾、杜滋龄等17位名家作品一起入选《中国书画拍卖库》A卷。
中国画历史悠久,笔墨精妙,风格多样,格调高雅,在世界画坛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张树林初学绘画时,先从明末“四僧”、清初“四王”入手临摹,上溯唐宋元明清都有深刻细致的了解,深得精髓、绘画之三昧,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时间到深山老林去写生,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山水画集刘子久、左月丹先生的优点为一体,又深得石涛、石溪、张大千等人的绘画精髓,对张大千山水画研习数十年,深得其各种画法,并能书写一手大千体书法,使其山水画章法谨严,笔墨苍劲,赋色沉静,沉雄飘逸,境界开阔,用笔雄强稳重,所画山石林木茂盛苍古,在墨法上,兼用积墨、破墨、泼墨,浓淡干湿相得益彰,融南北二宗于一炉,用笔运墨骨气神韵,作画精灵意法摄情,自成一派山水画风。
张树林为人豁达,仗义乐于施善,从善如流。他的山水画堪称一绝,而他的花鸟画更是极具风格,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❹ 油画~红黄相间的树林里,一位旅人在坐在篝火边(记得好像在湖边),应该是著名作品,因为上了美术教科书
伦勃朗作品 《去往埃及旅途中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