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

发布时间: 2020-12-01 02:50:55

⑴ 我也需要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四、五年级上册教案,你有吗

现在我有的是自己整理出来的。我已经上传到我的文库里了,你要有兴趣去看看吧。

⑵ 小学四年级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北师大版教材本第几单元的内容,

天气 溶解
1、我们关心的天气 1、水能溶解的一些物质
2、天气日历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温度与气温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风向和风速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降水量的测量 5、溶解的快与慢
6、云的观测 6、10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7、分离食盐与水的办法

声音 我们的身体
1、听听声音 1、身体的结构
2、声音怎样产生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声音的变化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声音的传播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保护我们的听力 7、互相协作的人体器官

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一、立足课标,说教材和学情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已有教丰富的直观感受。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自主的探究性思考,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基于这样的思考,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课一开始,我便在“熟悉”两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导入本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
二、围绕目标,说教法与学法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鼓、音叉、装水的水槽、课件。
学生分小组准备:鼓、豆子、钢尺、皮筋、小木架。
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激趣法:以“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文件、图片文件进行直观演示,将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究声音的产生。
层层推进法: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探索性实验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宜采用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法
(1)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声音的产生,主动获取信息。
(2)小组合作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交流讨论探究声音的本质。
三、抓住主线,说板块与环节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心理特点,上课伊始,我设计了“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播放声音)生听后,汇报听到的声音:汽车声、火车声、风声、雷声、雨声等。让学生初步感觉到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接着谈话:“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关于声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肯定会提出许多问题:比如,声音是怎样来的?我们怎样才能控制声音等问题。——从而揭示了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分组实验,步步引导。
活动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如何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提出猜想并逐步验证猜想呢?我设计如下环节
(1)明确目标和要求
(2)分组实验,完成表格
(3)反馈交流,评价点拨
(4)提出质疑,产生冲突
(5)观察实验,初步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概念。
在第一环节,我会和学生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寻找答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好了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下面分小组进行实验,做实验前请大家共同来看看实验目的和要求。(课件出示)
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之后,便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活动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巡视指导。这个环节可能会出现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制造声音的响度上,这时我会提醒学生:“老师不是看哪组同学制造的声音响,而是看哪组同学想到的让物体发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之后,进入“反馈交流,评价点拨”环节 ,我提出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时学生的回答还是在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做出的。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或 “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 。当然,这些猜想并没有探究到声音的本质。但只要是建立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所见所思的回答我都会给予肯定,并让学生相互评价补充。此段教学中,我并不急于马上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下一环节的“质疑”,让学生的猜想与事实之间的产生强烈冲突,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所以,在第四环节,我会向学生提出质疑:“如果声音的产生是像你们猜想的那样是因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或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那为什么对物体用力按压时、弯曲时、拉伸时并没有发出声音呢?”这个质疑会让学生动摇之前的猜想,当学生困惑之时,教师抛出新的任务:“再做刚刚的实验,并仔细观察: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时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再做实验并观察实验之后,进行交流汇报。多数学生可能都发现“尺子和橡皮筋在发出声音时都会动”,有可能会说是颤动,这时我会告诉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更为准确,并对“振动”一词进行板书。(板书 振动 声音)
随后,我进一步追问:我们通过实验看见了发声的尺子、橡皮筋在振动,那么鼓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呢?你能想办法看到鼓面是否振动?学生可能会提出用手摸等办法,教师给予肯定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借豆子来观察鼓发声时鼓面是否在振动。当学生看到发声的鼓的鼓面的豆子在跳动时,教师乘热打铁,以提问的形式过渡到教学过程的第三部分——观察实验,形成概念。
(三)观察实验,形成概念
活动二:观察发声的物体。
1、教师出示音叉并击打,问学生:音叉被击打后发出了声音,你能想一个办法让眼睛看到音叉是否在振动吗?在听取学生的方法之时,适时引导学生用借水来观察——把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从而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
2、让学生自由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教师适时总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概念,教师完善板书。
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趣味小实验:怎样使鼓声立即消失?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当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随即消失。至此学生已认识并理解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科学概念。
(四)拓展设疑,铺垫后续学习
“音乐家能利用琴弦的振动,演绎出许多美妙动听的曲子,请听!”(课件播放音乐),听后我们问:听了刚刚这一段曲子,关于声音,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可能会提出“声音是如何让我们听到的?” “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等问题,这时我会告诉学生,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是接下去将逐步学习的内容,引导可以先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答案,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最后,我会以这句话结束本节课:关于声音的奥秘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探究,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节科学课吧!

四、紧扣课题,说板书和小结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以上是我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的教材认识和教学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深化,既习得了科学知识,又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⑷ 我想了解所有的小学科学内容

小学科学教材的科学概念总汇
三年级上册
1.《植物》单元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结构: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1-1《我看到了什么》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1-2《校园的树木》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1-3《大树和小草》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观察水生植物》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5《植物的叶》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1-7《植物的共同特点》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动物》单元
核心概念: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具体概念: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2-1《寻访小动物》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2《蜗牛(一)》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2-3《蜗牛(二)》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2-4《蚯蚓》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2-5《蚂蚁》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2-6《金鱼》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2-7《动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体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以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
•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
3-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3-2《谁更硬一些》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
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3《比较柔韧性》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3-4《它们吸水吗》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6《砖和陶瓷》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3-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4.《水和空气》单元
•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
•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4-1《水》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4-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4-3《谁流得更快一些》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4《比较水的多少》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4-5《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4-6《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4-7《空气有重量吗》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小学科学教材的科学概念总汇
三年级上册
1.《植物》单元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结构: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1-1《我看到了什么》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1-2《校园的树木》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1-3《大树和小草》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观察水生植物》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5《植物的叶》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1-7《植物的共同特点》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动物》单元
核心概念: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具体概念: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动物会经历出生、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2-1《寻访小动物》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2《蜗牛(一)》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2-3《蜗牛(二)》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
2-4《蚯蚓》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2-5《蚂蚁》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2-6《金鱼》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2-7《动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体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以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
•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
3-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3-2《谁更硬一些》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
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3《比较柔韧性》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3-4《它们吸水吗》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6《砖和陶瓷》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3-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4.《水和空气》单元
•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
•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4-1《水》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4-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4-3《谁流得更快一些》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4《比较水的多少》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4-5《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4-6《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4-7《空气有重量吗》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四年级上册
1.《溶解》单元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1-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声音》单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2-1《听听声音》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声音的变化》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7《保护我们的听力》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3.《天气》单元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1《我们关心天气》
•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2《天气日历》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3《温度与气温》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3-4《风向和风速》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5《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3-6《云的观测》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3-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4.《我们的身体》单元
•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人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人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4-1《身体的结构》
•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4-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4-6《口腔里的变化》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4-7《呵护我们的身体》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⑸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分别是多少次

实验内容 备注
卡通动画 演示
会站的鹦鹉 演示
会“站”的内玩具 分组容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分组
校园里的植物 演示、分组
蜗牛喜欢吃什么 演示
小草“喝”多少水 演示
水果里的水 分组
观察水 分组
让水搬家 演示
水的毛细现象/张力 演示/分组
水能溶解物质、浮力、压力 演示
研究纸的性质 分组
比较棉布和尼龙的结实程度 演示
比较尼龙的吸水性 分组
金属的性质 演示
什么样的飞机会拐弯 分组
吹泡泡 分组

⑹ 有没有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作业本

科学四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溶解》单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 选择题:(1)C(2)A(3)D(4)A
2. 玻璃棒、铁架台、漏斗、烧杯。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略)
2. (1)C(2)B(3)C(4)C(5)A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略)
2.(1) C(2)A(3)C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1)18(2)6(3)食盐
2. (1)我发现注射器里的液体偶尔会冒出一些小气泡;(2)我发现注射器里的液体冒出的许多气泡;(3)我发现注射器的小气泡又消失了。
3. 会冒出气泡的液体有:雪碧、可口可乐、啤酒。
5。溶解的快与慢
1.(1)快、慢、搅拌;(2)快、慢、切碎;(3)快、慢、加热。
2. (1)×(2)×(3)√(4)√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 选择题。(1)B (2) A
2. 研究问题:实验材料:水、烧杯等。研究步骤:(1)在烧杯里倒入100毫升冷水;(2)往烧杯里加入2克食盐,用筷子搅拌到溶解为止。(3)重复第二步,直到水不能溶解食盐为止。(4)每次加食盐时,把食盐的重量加起来。研究结果:一杯100毫升水能溶解约36克食盐(实际数据为准)。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 再加一些水,因为水能溶解食盐,水越多能溶解的食盐就越多。(或者:搅拌,因此搅拌能加快溶解)
2. 食盐会分离出来,因为食盐溶解需要水,水少了,食盐就多出来了。
3. 选择题(1)C(2)A(3)C(4)C。
4.
食盐颗粒 浓盐水的结晶颗粒
颜色 白 雪白
形状 颗粒 粉状
大小 大 小
其他

单元练习
1. 选择题。(1)B(2)C(3)C(4)C(5)B(6)B(7)B
2. 判断题。(1)√(2)√(3)×(4)√(5)√(6)√(7)×(8)×
3. 能溶解于水的物品:食盐、白糖、肥皂、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
不能溶解于水的物品:石头、面粉、塑料、菜油、水银、胶水。
4. 填图。从上到下:外焰、内焰、焰心、灯芯、酒精。

《声音》单元
1听听声音
1. (略),高低、强弱、远近、长短等。
2. 判断题。(1)√(2)×(3)√(4)×
3. 选择题。(1)C(2)B(3)B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记录。
物体名称 使物体发生的方法 我的发现
锣 敲击 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
鼓 敲打
钢尺 拨动、敲击
橡皮筋 拨动、弹

热点内容
邓矮的历史 发布:2025-05-14 15:03:50 浏览:621
中小学师德总结 发布:2025-05-14 14:47:39 浏览:720
初中教学进度 发布:2025-05-14 13:33:36 浏览:758
新产业化学发光仪 发布:2025-05-14 13:22:51 浏览:775
带班主任的老师 发布:2025-05-14 13:20:39 浏览:240
氧化铝化学 发布:2025-05-14 13:03:56 浏览:339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发布:2025-05-14 12:54:28 浏览:435
牛津高二英语 发布:2025-05-14 12:18:39 浏览:888
2014温州师德培训心得 发布:2025-05-14 11:26:56 浏览:663
彩虹6号多少钱 发布:2025-05-14 10:03:47 浏览: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