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美术作品
A. 董希源的艺术年表
1964年生于福建诏安
1980年获福建省中学生书画比赛二等奖
1981年获福建省中学生书画比赛一等奖
1985年-1987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美术专修
1986年在上海首次举办画展
1987年到共青团福建省委工作,在福州举办个人画展
1988年创办并当选为首届福建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长
1987年—1990年数十幅作品被福建省政府选赠东南亚、欧洲、美国等有关人士。被省政府授予“对外事工作做出成绩的画家”
1989年11月作品《清流》发表于《文汇报》;作品《天籁》发表于《哈尔滨日报》;《物色尽而情有余—青年画家董希源作品印象》(作者林伟、沈静)及作品《幽涧云海》发表于《福建侨报》
1990年3月作品《江晨》发表于《福州晚报》
4月,《造化入笔端诗情溢丹青—董希源山水画观感》及作品《人间亦自有银河》发表于《文汇报》
1991年2月《董希源画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
3月,《回归自然轻悠淡雅—观》(作者郑丹夷)发表于《闽南日报》
4月,作品《寒云淡月》发表于《福建日报》
5月,《咬定青山不放松》及三幅山水画作品发表于《中国青年》杂志
6月,作品《雪中行吟》发表于《人民日报》
8月,作品《山魂》发表于《福州晚报》
9月,《踏平坎坷成大道—记青年画家董希源》及作品《白云出行》发表于《工人日报》
11月,作品《伴侣》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12月,《画坛人物—董希源的山水画》及作品《白云出行》发表于《中国旅游报》;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评为“为七五建设出成果做贡献的先进个人”
1992年福建省电视台拍摄《董希源绘画艺术》专题片
1994年作品《农家山市》被中南海收藏并入编《中南海作品珍藏集》
1996年应台湾中华两岸文化促进会邀请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举办作品展;被福建省海峡书画研究院聘为研究员
1997年当选福建省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常委
1998年当选福建省政协第八届政协委员;省政协画室成员;当选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1年《董希源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品《幽谷人家》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新人新作展(中国美协)并入编作品集;
作品《富贵比浮云》参加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中国美协)并入编作品集;
作品《荷花》参加中国当代名家水墨画精品展;
5月,“笔墨当随时代—《董希源国画作品集序言》(作者李中贵)及作品《飞瀑图》《松鼠逸趣图》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董希源中国画展序言》(作者游德馨)《大气苍润浓郁华滋——董希源的当代水墨解读》(作者三木)及作品《聚》《荷花》《山谷人家》等发表于《中国青年报》;
作品《花鸟》发表于《团结报》;《情感与生命的表述》(作者杨少衡)及五幅山水花鸟作品发表于《闽南日报》
6月,由福建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董希源中国画巡回展”首站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并由《美术》杂志负责人王仲先生主持“董希源中国画作品”研讨会。至今先后应邀在福建省福州、广东省广州、佛山、顺德、增城、东莞、清远、山东省德州、威海等地举办个人巡回画展;
7月,《董希源作品研讨会纪要—重传统师造化得心源》及作品《山水》发表于《美术报》;
8月,《群峦奔云图》《荷池清趣》《响泉》等八幅作品发表于《美术》杂志;
11月,《一程风雨一程歌—记我省知名青年画家董希源先生》及作品《山水》发表于《海峡都市报》;
同月,历时半年完成长27米、高2.3米巨幅山水作品《黄山长卷》
2002年当选福建省第九届青年联合会常委
2月,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创作花鸟作品《乡情》《春风得意》;
作品《黄山魂》参加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展获铜奖(中国美协);
作品《清音》参加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获优秀奖(中国美协);
作品《荷花》参加全国工笔花鸟画展获优秀奖(中国美协);
入编《影像与印象—走进水墨艺术家工作室文献》;
《天作之合—工笔花鸟画精品》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3年3月当选福建省政协第九届政协委员
《名家画范—董希源·我学山水画》由福建省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品《云满山谷》参加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并入编作品集(中国美协);
4月,作品《英气生云》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华夏笔都全国百位知名国画家特邀作品展(中国美协)并入编作品集;
5月,应邀为天安门城楼创作山水作品《山高云祥》(365cm×110cm);
8月,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山水作品《清音出泉壑》(244cm×122cm)、花鸟作品《鹤鸣天地宽》(510cm×198cm);
10月,《尽脚力登攀惟放眼将来——青年画家董希源印象》(作者李韵)发表于《光明日报》;
《董希源创作记》(作者贾英廷)及作品《山高云祥》发表于《美术报》;
《青年美术家董希源的国画世界》《传统·达观·自信—艺术正途上的董希源》(作者王仲)及作品《映日荷花别样红》《清音出泉壑》发表于《美术之友》;
《重上敬畏与感恩之途——写在董希源中国画广东邀请展之前》(作者曹工化)及作品《奇峰叠翠》《松壑云瀑》《鹤鸣天地宽》《云集千峰》发表于《美术报》;
《山河壮丽——当代实力派画家董希源作品》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4年2月《董希源花鸟画作品选》《董希源山水精选》由广东省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
《墨云——中国著名画家董希源作品精品选》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山水》参加“法国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作品展”;
3月,赴法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5月,作品《荷花》参加“菜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并入编作品集(中国美协);
6月,参加水墨心象——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学行百道上下求索”访谈录》及作品《黄山写生》三幅发表于《美术报》;
作品《映日荷风》《初春》《岁月》《奇峰叠翠》《黄山瑞雪》等十幅作品发表于《美术观察》杂志第十二期;
8月,参加传承与融合——当代全国中青年国画家学术邀请展;
作品《岁月》参加首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中青年中国画提名展获优秀奖(中国美协);
作品《山水》入编《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作品集》;
《笔墨雄强绘江山—简评董希源山水画》(作者斯舜威)及作品《山翠云霭》《荷花》《山壑鸣泉》《鹤鸣天地宽》《山高云祥》发表于《文化月刊》第四期;
同月,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花鸟作品《新篁映锦绣·寒梅化春光》(280cm×190cm);
2005年3月作品《凌波独显红》应邀参加“爱我中华56个民族——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并入编作品集;
5月,参加中国画实力派画家——赴香港邀请展参加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
作品《江山永存》入选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十三幅山水花鸟作品发表于《鉴藏》杂志第二期;
6月,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涛涛云海壮山河》(320cm×300cm);
2006年当选中国美术出版界提名最具影响力画家
3月,作品《初雪》《绿荷》《和韵》《松壑云瀑》参加“正当代·盛世中国画”中国美术出版界提名最具影响力画家百家作品展并入编作品集;
4月,作品《秋趣》《花鸟》《黄山雪景》《山水》应邀参加“水墨·河东——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并入编作品集;
5月,作品《清趣》《和韵》应邀参加第二届“风荷西湖——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展并入编作品集;
作品《黄山云海》《乡韵》《诗意图》《奇峰叠翠》《云卷千峰集》《松壑云瀑》等应邀参加“春季新象·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并入编作品集(山水卷);
6月,作品《欣欣向荣》编入《海峡西岸正春风—福建省政协海云墨会书画作品集》;
作品《黄山写生》《黄山雪景》《山高云祥》《荷花》《涛涛云海壮山河》发表于《画界》杂志第六期;
8月,作品《黄山写生》《古树春风万年枝》《黄山瑞雪》《云移山欲动》等发表于《艺术联盟》第四期;
9月,《玉龙雪山写生记—丙戊云南之行》及作品《云南写生》《玉龙雪山写生》《天下第一峡》等发表于《中国画家》杂志第十期;
作品《白头偕老》《黄山写生》《仿古山水》《山水四季屏》《山中人家》等发表于《荣宝斋》杂志第三十八期;
10月,《墨咏—工笔花鸟画精选》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奇峰仙境—当代实力派画家董希源作品选》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年当选福建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常委
2月,应缴为天安门城楼创作《锦绣河山美如画》(6200cm×225cm),并于国庆前夕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
4月,作品《荷风》《鹭鸶》参加荣宝斋画院首届手卷、册页题名展;
作品《荷花》《花鸟》应邀参加“正当代·盛世中国画——【非常写意】中国画名家条幅邀请展;
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董希源》;
自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沙龙》杂志创刊至今已发表作品60余幅
10月,《壮写河山歌盛世——记画家董希源及新作》(作者徐鼎一)及作品《锦绣河山美如画》发表于《福建日报》;
11月,作品《长林幽溪》《清音出泉壑》《消受荷花自在香》《新篁映锦绣·寒梅化春光》《鹤鸣天地宽》《黄山写生》四幅等发表于《艺术市场》杂志第十一期;
《大河山—当代实力派画家董希源绘黄山》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
同月,作品《锦绣河山美如画》《黄山长卷》《春风得意》等二十二幅山水花鸟作品被选为制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部分政治局委员2008年专用新年贺卡;
作品《云峰秀泽》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制作为2008年新年贺卡
2008年当选福建省政协第十届政协委员
5月《著名画家董希源作品赏评“博综群艺形神兼备”【综述篇】、“山雄水秀云白泉清”【山水篇】、“花鸟精工意境幽深”【工笔花鸟篇】、“黄山奇景山水巨卷”【黄山长卷篇】、“取法传统植根造化”【传统与写生篇】、“梅竹言志荷鹤立品”【写意花鸟篇】》(作者徐鼎一)及四十余幅作品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8月,作品《蕴势竞逐》应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及中国美协邀请参加“北京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展览”并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收藏;
10月,应邀在深圳雅昌美术馆举办个人大型画展;
由福建省政协办公厅、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联合印制《锦绣河山美如画——董希源为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中央领导人新年贺卡作品选集》;
由人民政协《画界》杂志出版全国两会增刊《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董希源》;
由中国国家画院主编、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名家年鉴·2007董希源》;
11月,作品《国色拥翠》被中共中央组织部选为2009年新年贺卡
2009年8月应香港中华文化总会邀请在香港举办“锦绣河山美如画——香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源精品展”;出版《锦绣河山美如画》画集,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均专版报道;
同月,《香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源精品展专辑报道》发表于《广东美术报》;
《感悟自然寻大美》及作品《黄山长卷》《青绿山水》等发表于“美术报”;
《华夏英才》杂志发表《董希源——当代中国最具实力的中青年画家》专辑;
9月,《董希源画评》(作者马晓晴)及作品《出水荷风带露香》《暖日香华》《松壑云瀑》《黄山写生》等发表于《艺术市场》杂志;
10月,《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源精品展在香港引起轰动——香港各界嘉宾社会名流260人赴会、参加开幕式的人数逾600人》展讯专题发表于《美术报》;
12月,应邀参加“家国情怀”庆祝澳门回归是周年中国画大家特邀展;
作品《三清山写生》《黄山写生》发表于《荣宝斋》杂志第3、4期;
2010年2月《清新峻朗高古闳深——观董希源山水画》(作者孙克)及作品《黄山写生》十二幅、《雨晴千山碧云起》《放眼古今道会心山水明》发表于《港澳台美术报》;
3月,“董希源艺术精品展”应邀在香港云峰画苑举办;作品《黄山写生》之十二、《黄山写生》之十一、《山水》发表于《荣宝斋》杂志第3、5、6期;
4月,广东中山云峰画苑举办《锦绣河山美如画》个人画展;为深圳市文交所创作巨幅山水姊妹画《千峰巍峨群山秀》(370cm×162cm)和《万壑松涛映云锦》(370cm×162cm),并悬挂于文愽园问道厅展出;
6月,“笔墨万千·根植海西”——董希源中国画汇报展在福州举办;
8月,“海西正春风艺术添光彩——《笔墨万千·根植海西——董希源中国画汇报展》在福州6·18主会场隆重展出”专题展讯发表于《美术报》;
9月,应武夷山第九届茶博会组委会邀请举办“董希源中国画精品展”;
《华文传媒中国艺术人物【董希源】——诗化世界写意人生》(作者钟兆云)及作品《锦绣河山美如画》《日起山川来紫气》《黄山写生》五幅发表于《艺术生活快报》;
《山静云出吐》《叶茂虬枝漫古今》《黄山写生》《贺岁》等九幅作品入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大美术》;
作品《黄山瑞雪》《云晴天宇阔》》《幽林清露山云秀》《松鹤延年》等八幅作品入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笔墨情怀——名家经典作品鉴藏》(下卷);
《黄山长卷》《锦绣河山美如画》等十幅作品入编《新版传世名画》(山水卷);
《麝香沾野草虎迹滑春泥》《秋硕》等九幅作品入编《新版传世名作》(花鸟卷);
《深山古木春》《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等十幅作品入编《性灵意蕴——当代艺术家》(1);
9月,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董希源山水精选》;
《殊芳真国色》《松鼠》《搏击》《云峰秀泽》等十六幅画发表于《中国书画》杂志;
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董希源作品集》;
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山水);
11月,应邀为北京全国人大办公大楼创作花鸟作品《梅竹知春更红绿》
2011年9月,应“2011年第七届中国广东国际啤酒节”特邀在东莞市常平镇举办“锦绣河山美如画——文化传承水墨大美·董希源国画精品邀请展;“广东美术”发表展览专辑;
10月,作品《贺岁》参加庆祝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盛世华章”作品展并入编《盛世华章——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集》;
《黄山写生》九幅《云静山浮碧》等十三幅作品入编《时代风格——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山水卷;
《黄山写生》《盘垣古树绿映天》《鹰》等九幅作品入选《东方红·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赴日参加“中日美术作品交流展”,作品《苍龙擎天》《黄山写生》《清趣》《云峰秀泽》入编《水墨境域——中日美术作品交流展作品集》;
作品《黄山写生》九幅《奇峰叠翠》《黄山瑞雪》入编《艺术百年当代画史·山水卷》(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万壑松涛映云锦》《草地》《仙树鹤栖存紫气》的八幅作品入编《当代中国艺术典藏》;
著名美术理论家孙克撰写的“赏心悦性崇尚自然——读董希源的山水新作”及作品《武夷山写生》《黄山写生》《锦绣河山美如画》《秋熟》《黄山瑞雪》发表于《中国艺术鉴藏》杂志第三辑
2012年1月应邀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室创作花鸟作品《喜鹤三友共千秋》;
2月,王仲撰写的“生活是创新的源泉——观董希源的新作展有感”及作品《黄山写生》三幅发表于“人民政协报”;
3月,王仲在董希源画展发表“热爱生活研究生命才能创新”演讲;
6月,应福建省德化县,江西景德镇市邀请赴瓷都创作瓷画,36幅作品受到很好评价;
孙克文章“赏心悦性崇尚自然——读董希源的山水新作”及《喜鹤三友共千秋》《彩虹天空任翱翔》等七幅作品发表于全国政协《画界》杂志;
《云起始信峰》《黄山写生》三幅《灵山秀水》等九幅作品入编《翰墨若水——当代中国画精神》(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8月,参加《时代风华》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联展
11月4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政协海云墨会、福建省青年联合会联合主办,福建中庚实业集团承办的“壮写河山歌盛世——董希源国画作品展”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开幕。
2013年元月福建中庚董希源美术馆成立,并举办“壮写河山歌盛世——董希源国画作品展”凯旋返榕画展
4月8日董希源美术助学基金成立并举行捐赠仪式
6月5日,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总部所在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隆重举办“感恩自然·中国梦——2013董希源艺术展”
9月董希源国瓷画作品“荷瓶(和平)”被选作“联合国2013年地球卫士奖”奖杯。并应邀赴美参加联合国2013年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其后一个月在美多地进行写生等艺术创作
2014年元月,在福建中庚董希源美术馆举办个人迎春展
5月17日,在江苏省江阴市举办“传递正能量·实现中国梦”——壮写河山歌盛世国画名家董希源艺术作品巡展
9月8日,应“厦门九·八首届国际艺术品投资交易博览会”组委会邀请,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壮写河山歌盛世”大型艺术展
11月5日,在澳门综合艺术馆举办主题为“和谐中国梦·盛世庆回归”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董希源艺术作品展,为此次展览创作《澳门盛世更和谐》巨幅水墨都市画和十五幅金荷花《金彩澳门荷谐归》、十五个荷花梅瓶。
B. 在美术作品中荷花,梅.兰.竹.菊 分别象征什么精神
荷花----坚贞纯洁
梅花----坚强和高雅
菊花----诚实君子
竹子----刚直不阿,有节气,有骨气
兰花----美好、高洁、贤德。
C. 小荷才露尖尖角蜻蜓早有立上头是什么诗
《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D. 请问陈家泠是中国画家,上海画家
海派著名画家陈家泠,生于1937年,浙江杭州人。中国国家画院首聘研究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初习人物画,上世纪七十年代师从陆俨少先生学山水、书法、后攻花鸟。
1937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潘天寿。
1963年至1983年任教于上海美术学院。
1970年代师从陆俨少习山水画及书法。
1983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系教授。
作品“堆金”入选“上海――横滨友好城市联展”展出于日本。
作品“粉红色的桃花”展出于美国三城市。
1984年作品“开放的荷花”入选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佳作奖。
1986年作品“开放的荷花”入选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当代画展”,在美国纽约等七城市展出。
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邀请讲学并展出作品。
1987年作品“晨韵”“清气”等展于香港艺术中心之“上海绘画展”并应邀演讲。
美国ABRAMS出版柯珠恩所著“新中国绘画”(1949-1986)专文介绍,并以“荷花”作该书封面。
“荷花”及“桂林”等展于香港万玉堂“中国画展”。
1988年展于西柏林 西德“现代中国画展”。 纽约“57国际画廊”。 西德“EAST AND WEST GALLERY”。
1989年“陈家泠画展”在香港“万玉堂”画廊举行。此为陈氏之首次个人画展。 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荷花“不染”获银质奖。
1990年展于美国“史密斯美术博物馆”之“中国艺术新生代”。
“化境――陈家泠精选作品展”由万玉堂画廊主办,展出于香港及新加坡。
“陈家泠画展”由台湾“皇冠艺文中心”举办展出于台北。
1991年作品展出于韩国《中国当代绘画展》,由韩国经济新闻社主办。
1991年 作品展示于美国本德艺术中心博物馆“亚洲美学――中国现代绘画”。
作品展示于南韩,Waiker Hill 美术馆“中国?优秀作品展”。
“灵变”――陈家泠作品展由Art Venture主办,展出于新加坡博物馆。
1992年《陈家泠新作展》由万玉堂?廊主欤?钩鲇谙愀奂靶录悠隆?br />作品参加《韩中真景山水?特别展》、《扬子江画帕特别展》,由韩国“东山房画廊”主办,展出于汉城。
1993年 《陈家泠作品展》由台湾蟠龙艺术中心主办,展出于台北。
作品参加《‘93韩国画廊美术节》,由韩国“玄画廊”主办,展出于汉城。
作品参加《上海现代艺术展》,由上海美术馆主办,展出于日本。
作品参加《上海、台湾现代水墨画展》,由上海《新民晚报》社及上海市文化局对外联谊会主办。
作品参加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东方艺术之光》展,由上海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主办,于五月展出于上海美术馆。
1994年作品参加《中国现代水墨画大展》,由台中省立美术馆举办,并应邀于三月赴台参加“现代中国水墨画学术研讨会”。
作品参加《中国、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美术交流邀请展》,由香港“武陵荘美术学会”主办,巡回展出于各国。
作品参加《上海十二家中国?展精品展》,由上海中国画院、新加坡豪珍画廊合办,展出于新加坡。 于法国巴黎参加“第八届国际学术会议”,由欧洲华人学会举办。
1995年作品参加“中德文化月活动”,由德国汉堡文化厅主办,并应邀德国汉堡参加活动。
作品参加美国康涅狄格州,布裹波特,“发现博物馆”举办之“东西相遇”联展。
1996年作品参加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之“上海水墨画展”。
作品参加“当代中国画和雕塑”在英国伦敦展出由“Michael Coedhuis”?廊举办。
作品参加由上海“华粹艺术中心”举办之“上海三人画展”。
1997年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组织赴美国进行教学考察于交流活动。
1998年由上海文化基金会举办之上海百家精品展。
“上海建国慈善公益基金会”举办上海十大画家赴加拿大写生活动。
“上海美术双年展”。
参加“在中国画家眼中的加拿大”活动。
由深圳举办之“第一届国际水墨双年展”。
1999年应邀参加“国际陶瓷节”于荷兰,并到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进行艺术考察活动。
2000年“新中国画大展”。
组织上海火艺沙龙于日永路“申窑”。
赴美参展“第八届亚洲艺术家联展”于纽约,丕士大学“长江剧场”,其间游历迈阿密、明尼苏达、洛杉矶。
参加由美国纽约、丕士大学、长?剧场组织之“第八届亚洲艺术家联展”。
2001年赴日本大版,参加由美术世界株式会社主办的“亚洲和平美术展”。
2002年 赴北京参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和上海中国画院举办《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上海作品展》在北京政协礼堂隆重开幕”。
半岛艺术中心策划组建初成,24日上海第一家民间美术馆“半岛美术馆”成立。
2003年于上海半岛花园成立上海第一家民间瓷艺馆“半岛瓷艺馆”,并成立陶瓷工作室及“泠窑”。
2004年 于日本东京美术世界廊举办以“和为贵”为主题的陈家泠画展。
2005年 “天地人和刘国松、陈家泠、仇德树上海新水墨艺术展”多伦现代美术馆。
2006年 上海著名画家赴印度参加绘画交流展
2007年 5月27日 在上海中国画院举行名为《和美》的国内首次个人画展。
陈家泠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初习人物画,上世纪七十年代师从陆俨少先生学山水、书法、后攻花鸟。八十年代起吸收中国古代壁画和外国水彩技法,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创造出具有中国哲理性,兼有印象派、抽象派及表现主义特点的现代国画新流派。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成名的那一辈画家中,陈家泠可说是非常"另类"的一 位。家泠先生在画坛上崭露头角之时已不算年轻(以现在二十出头即能举办个展的标准来看),然而他却能在其后十几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表现出青年人才有的敏感和超前意识,完成由技法到观念的一大飞跃,确立了强烈的个性风貌,并在九十年代初跻身上海"现代水墨"画派,在当时真颇有些前卫画家的味道呢。
从陈先生的画面上,同样可以看出"另类"之处,他八十年代之后所画的那批画,题材内容上虽然不脱元、明、清的画家们就已在描绘的汀花水鸟、荷叶蔬果等等,但其立意却已迥异前贤。多数人都可以从陈先生的画中感觉到一股清、静的气息,这与历来花鸟画所欲表现的意境并无二致。然而那三两荷花,或一花二鸟,或一鸟二花的画面中所包含的自觉构成的意识,却是陈先生的专利。这并不奇怪,"构成"一说,原是西洋绘画的基因,元、明、清的画家们即使有类似的章法处理,却也达不到"自觉使用"这一高度嘛。行文至此不免要说一点题外话,近代中国将"构成"与传统中国绘画相结合的第一人,当推潘天寿先生,正是他首倡用"构成"理论的观点来剖析中国画的一些内在规律,发现规律之后,再用符合"构成"理论的语言表达出来。此举原是为方便教学,然而却使"构成"概念与中国画创作逐步血肉相连,难以分割,甚至潘自己的画风也开始向"构成"靠拢。陈家泠正是发展了这种画风,使其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更进了一步,难怪他要不止一次地在画上题写"师承潘天寿"了。
E. 高建芳的作品获奖
1981年6月《五头荷叶壶》获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2年6月《五件茶界水平》获国家轻工业部、中国工业美术协会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优秀产品三等奖;
1983年5月《荸荠壶》获江苏省轻工业厅、省科学技术协会青年小发明竞赛一等奖;
[获奖、荣誉及资格证书图册资料来源 ]
1984年2月被共青团宜兴市委授予青工“五小”智慧竞赛二等奖;
1987年7月《荷花单杯》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艺术珍品,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陈设;
1987年10月获首届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青年文化艺术节陶艺展览二等奖;
1988年9月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合作,创作的《提梁荸荠壶》被选送日本、香港等地展出;
1989年5月《五件西瓜茶具》获香港锦峰公司最佳制作三等奖;
1990年6月赴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城市进行交流访问,并在东京进行现场创作制壶,得到一致好评,其展出的作品被日本业内人士赞不绝口;
1990年10月《荷氏三壶》获江苏省陶瓷艺术协会颁发的设计创作表扬奖;
1995年7月《七件寒梅茶具》获宜兴市科委评比展览会一等奖;
1997年12月《春夏秋冬系列壶》获江苏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颁发的陶瓷艺术新品一等奖;
1999年1月作品参展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名人名作艺术展;1999年9月,《玉米壶》、《荷花壶》参展由南京博物馆、省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省陶艺展;
2000年8月《西瓜壶》被无锡市博物馆收藏;
2000年11月《荷花生日壶》获国家轻工业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优秀作品金奖;
2001年2月论文《“荷氏三壶”的设计思路及造型艺术》获宜兴市人民政府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01年5月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2001年12月《世外桃源》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02年6月,与艺术大师韩美林教授合作的《荷韵壶》获中国轻工业总会,紫砂艺术精品金奖;
2003年3月应美国中华陶瓷艺术学会邀请,赴美国洛杉机、旧金山、费城、绘声绘色等城市交流访问并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圣荷西州立大学、美籍华人周光真艺术馆等地进行现场制壶操作表演,得到专业艺术人士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3年8月由上海美术出版社《高建芳作品集》;
2004年4月《如意枇杷壶》获第二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
2006年4月《枇杷》紫砂壶入选2006年中国(无锡)壶文化节“吴地风韵”大型展览获金奖;
2006年《如意枇杷壶》被国务院办公厅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
F. 有关荷花(或莲花)的美术作品或作者名称 至少3个
莫奈的《睡莲》 有好几幅的
还有 张大千 王冕的荷花 还有朱耷的残荷也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