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弃学用文言文

弃学用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1 19:17:25

1. 邴原弃学的文言文翻译

由于你是手机用户,我给的答案不能超过100字,所以只能给你内翻译的容网址:
http://ke..com/view/3252232.htm?fr=ala0_1_1

2. 努力学习用文言文怎么

笃学
学以勤

3. 要学文言文下什么软件或者是看什么书

如果你学文言文,只是想随便学学,附庸风雅,隔壁古风吧、汉服吧不送~如果是中学生为了考试,建议前方右转新华书店买本教参辅导书~如果是想踏踏实实看懂古人的文章打算长期阅读,那我建议,从基础学起。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学习英语、并非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识记、书写才能基本掌握。以下是学习文言文必读的书。建议按照顺序依次阅读。

  1. 《古代汉语》王力。狭义上说文言文是指先秦时期的书面语,后来口语渐渐变化,但文人写文章依然沿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学文言文,就是学习先秦时期书面语。看完这本书,你已经对古代汉语的语法、语音、词汇、三个方面有了基本了解(也会教你写诗填词)。同样、不论学习哪一门语言,也都主要是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我们称之为语言三要素,剩下的书,只是填充这三个方面罢了。

  2.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认识汉字的基本性质、了解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独立阅读文言文、训诂提供帮助。

  3.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如果把训诂比作一个人走路,音韵学学不好,就相当于断了一条腿,而另一条腿是文字学。

  4. 《训诂学 》郭在贻。训诂、就是使一段晦涩难懂的文字的意思 通顺。因为读到后面你会发现,很多书上的注释是不准确的。这时需要你自己去运用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等知识独立地正确疏通词句含义。

  5. 《汉语史稿》王力。对汉语从古至今的演变有一个历时性的认识。

可以说1-4本读完后,你已经有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已经可以不用完全依赖他人的注释去阅读。不会再人云亦云,把书上的翻译完全当真,有了自己训诂的能力。相对来说,音韵学是比较难学的,如果不想深究、可以暂时放弃。而文字学则相对容易也有趣得多,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

如果再想深入学习、则可以直接根本性地从头开始

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了解世界上一切语言的共性与差异

②《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学习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所以很多东西可以追根溯源。主要是帮助你对汉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为《古代汉语》的预设前提是读者已经阅读过《现代汉语》,对汉语语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古代汉语》中有很多重要且基本的语言概念都没有讲(重点,很多重要的语言学基础概念都没有讲,所以《现代汉语》非常重要)

以上专业书是教你理论知识的。理论明白了,也要在阅读中去体味所学的理论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还有一点很重要,以上这些书并非只可以读我所指出的版本。比如:我说可以最先先看《古代汉语》王力版。并不是说只有这一种版本的《古代汉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老师编撰的《古代汉语》,比如常用的还有郭锡良、王宁等等,只是说在种种《古代汉语》中,推荐王力版。文字学、音韵学等也相同,只是挑出了一个比较经典的版本。

再说工具书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出版社(注意不是二三十块钱绿色皮子那本)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

《说文解字》不需要买书

《方言》、《尔雅》如果你学得够深入的话,也许会用到他们

工具网站:

“国学大师”我已知网络上辞书汇总最全的网站,还有海量的影印古籍。

“汉典”查阅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篆体字、异体字

“汉字叔叔”查阅甲骨文、金文

“诗词吾爱”查阅诗律、词律

“古诗文网”查阅古籍作品,翻译相对多一些,如果想图快直接看翻译,非常推荐。

工具app:

国学大师:实际上也是网页=。=

汉典:和上文网站是一家,不过app做得让我觉得很尴尬,不是特别好用,不如网页厉害。

最后说说读原著的问题,以上都是理论书、没有配合的阅读,理解很难深入、记忆也不深刻,所以学习文言文同时也要注重阅读,把王力《古代汉语》前两本的文选全部熟读、甚至熟背一些篇章,并且尽力把每个字都搞懂(非常重要,而不是依靠所谓的“语感”去猜。)是很有必要的。然后再精读如《论语》这类接近先秦口语的书大有裨益。注意选书时要选择尽量好的版本。比如若想读论语,可以先在网上查,“论语看谁的版本比较好?”然后再加以选择。不要在书店里稀里糊涂随便买一本39.9的就读了

如果你觉得挑来挑去很麻烦、又想要见识到各种各样古代的文学作品,最推荐的方法是买一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至于剩下的、随便读吧[笑哭]

顺便也许你还需要一个可以和你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可以相互显摆、呸、相互学习。

2020年7月16日,第二次修改。

4. 邴原泣学 文言文字词解释

少孤:年少丧父。
过:经过。
书舍:书塾。
亲:父母。
愿:羡慕内。
中心:内容心。
恻:心中悲伤。
苟:如果。
徒:白白地,即免费。
资:学费。
就书:上书塾(读书)。
得:能够。
欲书可耳:想读书的愿望可以这么强烈!
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 怎样用文言文赞美一个人学习好急急急急

1、春秋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又远远超出了那一类人。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2、春秋庄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译文:惠施的方术很多,本事很大,惠施读的书要五辆车了。(即成语学富五车。)

3、春秋孔子弟子《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译文:听说老子博古通今。


(5)弃学用文言文扩展阅读: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的成语典故:

惠施的学问广博,文章够五辆马车之多,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分析了其中一件事,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

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6. 放弃自我,见好就学古文怎么讲

这个就是叫你好好的去掌握自己该怎样做,你自己知道,千万不能盲目自弃,好好的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7. 文言文【邴原泣学】中;孤,羡,其,恻然,的翻译

孤:古文中指失去父亲的孩子,称为“孤儿” 。
羡:羡慕。
其: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8. 中国不是废弃了文言文了吗怎么又学了

什么叫废弃啊。。。。
你知道中国5000年来用的都是文言文吗?你不学文言文将来就没有人再懂得文言文了,中国的文化怎么传承?白话文被广泛运用,是为了跟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就简便迅捷的交流,表达直接的意思。

9. 欲弃学业不事,杜门著书,考古今治乱兴衰之故的古文翻译

每一念至,欲弃举业不事,杜门著书,考古今治乱兴衰之故,以自见于世,专而又念不能为逸民以终老。
属——每一想到这里,就打算放弃科举这条路,关门写书,考证历史上治与乱、兴与衰的根由,通过书向世人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又想到不能做个遁世隐居的人了却一生。
举业:为应科举考试而准备的学业。逸民:遁世隐居的人。

10.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

邴原泣学 礼赞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塾师于是对他说:“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热点内容
教师的福利待遇 发布:2025-05-10 23:09:53 浏览:485
陆房中学 发布:2025-05-10 22:10:05 浏览:982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发布:2025-05-10 21:23:02 浏览:29
水晶钵教学 发布:2025-05-10 20:40:56 浏览:433
教师长工资 发布:2025-05-10 18:56:59 浏览:826
老师涂指甲违规吗 发布:2025-05-10 18:35:17 浏览:445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