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百丈山记文言文答案

百丈山记文言文答案

发布时间: 2020-12-01 19:27:13

Ⅰ 百丈山记 阅读答案 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点 \

2。(2分)立足点:石台(1分)。方位:(石台)东南;(石台)西南;(石台)下版;(石台)东。(答对权二或三个给0.5分,四个全给1分)
3.(2分)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画对一处得1分)
4.(2分)石台东面,小路断绝,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走(过),到这里值得观赏的景物也就穷尽了。(“者”“度”“是”“穷”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

Ⅱ 出山门向东十许步是那首文言文里的

出自来《百丈山记》 朱熹(明代)源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它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Ⅲ 文言文:《百丈山记》(节选)中的几道题,急~~~

1,殚:在文中指完全,所有的意思。作:在文中指修建,建造的意思。
2,B
3,但是能够观专赏到奇属丽景色的山川,大多是山路艰险,穷山恶水之处。
4,本文是一篇刻画险峰奇景的游记,以形象细至的笔触为读者描写一做奇峰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对齐峰丽景的热爱,以及自己旷达的胸怀。

Ⅳ 文言文翻译 百丈山记

百丈山记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沿着石阶向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小涧,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里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这里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越过石桥,沿着两边山崖曲折小路而上,可以发现一座寺庙,寺庙大致有三间小屋,都不能容纳十来个人。但这里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涧水,后面临近一泓小池,习习清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整日不停。门内横跨小池的又是一座石桥,越过石桥向北走,踏着数级石梯能够进入一座庵中。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而又狭窄,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只有庵中的西阁楼风景优美。溪流从西边山谷中顺着石头缝隙奔射而出于西阁之下,南边和东边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从小池中泻出,形成前面所说的小涧。西阁位居小涧的上游,正对着湍急的水流和峻峭的山石相撞搏击之处,最值得观赏。然而在西阁后面,却是石壁,没有什么风景可看的。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出了山门向东,走十多步,可以看到一座石台,其下面临悬崖峭壁,深暗险峻。在草木丛杂的地方向东南眺望,可以看见一挂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凌空而下长达几十尺。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在日光照射之下,光彩鲜明,晃人眼目,让人不敢正视。石台正对着山西南的缺口,对着芦山,此山独立挺拔而出,周围其它几百里间的高低山峰,也都历历在目,十分分明。太阳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早晨起床向山下探视,满山遍野白云飘荡,像大海波涛起伏;而远近各座山峰隐现于其中,就像时而在飞奔,时而在漂浮,来来往往,有的涌现,有的隐没,顷刻之间,变化万千。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因而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走,但百丈山值得观赏的景物到此也就穷尽了。

Ⅳ 介绍一个城市如何写文言文标题

百丈山记
http://ke..com/view/1291424.htm
原文发不上来,提示说有不适合发表的回内容,莫名其妙。答

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

1.D
2.D
3.A
4.(1)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内了,更感到容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2)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因而在它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
(3)于是每一处分别写小诗来记述所到的地方,呈现给同游的各位。(意对即可)

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百丈山记 朱 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

1.B
2.(1)太阳迫近西山,在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内尽。
(2)(大家)容都已经赋诗记述百丈山的胜景,我又详细叙述了一行人游览的经过。
(3)并且借此告诉想前往游览却没能成行

Ⅷ 阅读答案

1. 夕茫茫来 月照平沙
2. 你那注释在哪源里
3. 望 1. 望是动作 代表作者主观判断 没有作者的望就没有这首诗 2. 后面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望的景色 故此字统领全文
4. 石台 景物有 下峭岸 东南瀑布 西南芦山之峰 日薄西山 站起来下白云 远处竹山 东径乡人
5.你自己都断好了啊

Ⅸ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译文

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

出自宋代朱熹的《百丈山记》。

原文为: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白话文释义:

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极其险峻。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见一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溅起的水沫象散落的珍珠,又像喷射的雾气。

被阳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正眼去看。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9)百丈山记文言文答案扩展阅读:

赏析

这篇游记和一般平铺直叙的游记不同,作者处处留意对重点景观进行介绍、描写。如开头就直接写“石磴”,而舍去了关于登山历程的冗长叙述。

又如写小涧,仅从客观方面写到了“苍藤古木”、“水皆清澈”以及涧水飞溅而下的淙淙声,和“盛夏亭午无暑气”这一游人的主观感受,笔墨无多,就点染出了此地环境的清幽宜人。作者在介绍自然景观时,还擅于运用先抑后扬的笔法。

即先叙述该处属平常景观,然后从中找出可供游人欣赏或可能使游人感兴趣的某一侧面、景点来进行介绍。如写山中六景之一的山门,仅有一“不能容十许人”的小屋,殊无可观,而作者用一转折语气,以“然”字领起,指出此地亦别有情趣。

因为它“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倘若炎夏登临,峡风拂面,定当十分畅快,使读者不禁心向往之。

热点内容
水晶钵教学 发布:2025-05-10 20:40:56 浏览:433
教师长工资 发布:2025-05-10 18:56:59 浏览:826
老师涂指甲违规吗 发布:2025-05-10 18:35:17 浏览:445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