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俗世文言文

俗世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1 19:28:48

Ⅰ 放开世俗寻一山林终老的文言文

休言万事转头空抄,未转头时皆梦袭。
---------------------------------------
千载庭前柏子香,源源泉水涌琼浆。
我来不作寻常见,瓦砾堆中坐道场。
古殿依然对远山,青龙白虎护禅关。
一池甘露流不竭,化作春风育世间。
残碑历历卧堂前,尽是前贤未了缘。
世道人心多变化,祖宗家业付狼烟。
毁寺驱僧忆昔年,庐居火籍事连连。
欣逢鼎革还仁政,又听禅门法语宣。
荒凉古寺锁炊烟,不见僧归五十年。
寄语堂前新衲子,山门有望续薪传。
七十残年事若何?萧萧白发一南柯。
余生好作归家计,且结茅庵送逝波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Ⅱ 脱掉世俗 翻译成文言文

超凡脱俗,我欲成仙

Ⅲ 文言文翻译~~~急吖~~~

<画竹>文章的一小部分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译文]
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竹(其二)

原文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 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有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 意在笔先者, 定则也; 趣在法外者, 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

[译文]
秋天在江馆时早起欣赏竹子, 清晨的烟氲、旭日之影、露水蒸气等, 都浮动在零散的竹枝与茂密的竹业当中。 欣赏如此美景, 心胸不由得兴起强烈想要作画的灵感。 其实心里面想画出来的竹子, 并不是眼睛里面所看到的竹子, 所以当磨好墨、展开纸, 刚准备好要下笔, 画出来的总是忽然有所改变, 并不跟想像好的一样, 因为用手画出来的竹子, 也不是心里面想画的竹子。 总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远超越下笔所画的情像, 这是不变的法则。 表现在固定格式画法之外的意趣神韵, 是一种超脱俗世所能领悟的化外机度, 只有在画的世界才有这样子的表现哪!

Ⅳ 文言文中的世俗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世俗是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世间不知变通的、拘泥的习俗 。
俗一般有“趣味低,不高雅”的意思。

Ⅳ 形容远离世俗的文言文

武陵中人-----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

Ⅵ 文言文解释

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秋天在江馆时早起欣赏竹子,
清晨的烟氲、旭日之影、露水蒸气等,
都浮动在零散的竹枝与茂密的竹业当中。
欣赏如此美景,
心胸不由得兴起强烈想要作画的灵感。
其实心里面想画出来的竹子,
并不是眼睛里面所看到的竹子,
所以当磨好墨、展开纸,
刚准备好要下笔,
画出来的总是忽然有所改变,
并不跟想像好的一样,
因为用手画出来的竹子,
也不是心里面想画的竹子。
总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远超越下笔所画的情像,
这是不变的法则。
表现在固定格式画法之外的意趣神韵,
是一种超脱俗世所能领悟的化外机度,
只有在画的世界才有这样子的表现哪!

Ⅶ 红尘俗世没有真情的人翻译成文言文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红尘:尘。俗世:俗。没有:无。真情的人:诚。红尘俗世没有真情的人:尘,俗也,无诚。

Ⅷ 凡尘俗世用古语怎么

“凡尘俗世”可以称“尘俗”,均指尘世,人间。例如: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内而栖心天外。容(《晋书-卷九四.隐逸传-索袭传》)又如:臣以为出家者,舍尘俗,离朋党,无私爱。今殖货营生,非舍尘俗;拔亲树知,非离朋党;畜妻养孥,非无私爱。(《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一-辛替否传》)

“凡尘俗世”中“凡尘”和“俗世”意思相同,属四字格词语(主要是四字成语)重复表意形式,如“五颜六色”、“答疑解难”、“推波助澜”之类。凡尘佛教、道教或神话故事中指人世间,尘世俗世:1.人世间,尘世间。 2.犹世俗。指当代一般人。“凡尘”“俗世”单用或合用均与“尘俗”的含义相同,而“尘俗”文言色彩浓。

词典资料:

【词语】:尘俗

【注音】:chén sú

【释义】:1.犹尘世,人间。 2.世俗。指日常的礼法习惯等。 3.犹言庸俗。

Ⅸ 俗世奇人算是古诗文吗

俗世奇来人不是古诗文。
他们是自用白话文写的。收录在《俗世奇人》中,算是小小说。《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也是冯骥才的第一本小说。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赞叹不已。

Ⅹ 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

余幼时,与父母兄长相依。余未降生之时,家贫,艰勉度日,后父学岐内黄,以补家用。余幼,切慕豪容杰,思做将军,冀能驰骋疆场,运筹帷幄。而与现今社会之相背远矣。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兄弟二人。余少时不讨兄长喜,及壮,吾二人始悟“打死不离亲兄弟”之语。兄曾言,吾唯此一弟,汝仅此一兄,骨肉相连。血浓于水,兄弟骨肉亲情岂他人之可比?
今吾及兄处世不富不贵,父母暮年,多病之时,撤手人世不多时日,恨余勉强度日,无余力尽反哺之情,余幼时甚爱父母,冀成人后回报双亲。余不堪设想,父母辞世之时,余所承难言之痛楚,唯刺骨锤心,痛不欲生之境地。

(翻的不好,请做参考)

热点内容
教师长工资 发布:2025-05-10 18:56:59 浏览:826
老师涂指甲违规吗 发布:2025-05-10 18:35:17 浏览:445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