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文言文
① 文言文《求学须早》的翻译
原文:
人生小幼,精神专得,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曹操)、袁遗老而弥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暝目而无见者也。(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翻译:
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虑分散,所以须要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多年温习一次,还不会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如果人因困顿不得志而在壮年失去机会学习,在晚年还应该学习,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到了老年却更专心致志;曾参七十岁才学习,仍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游历学习,仍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幼年学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的人,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要好。
② 求篇文言文《颜之推勉学》翻译
梁朝全盛之时,那些贵族子弟大多不学无术,以至当时的谚语说:"登 车不跌跤,可当著作郎;会说身体好,可做秘书官."这些贵族子弟没有一 个不是以香料熏衣,修剃脸面,涂脂抹粉的;他们外出乘长檐车,走路穿高 齿履,坐在织有方格图案的丝绸坐褥上,倚靠着五彩丝线织成的靠枕,身边 摆的是各种古玩,进进出出派头十足,看上去就象神仙.到明经答问求取功 名的时候,就雇人顶替自己去应试,三公九卿列席的宴会上,他们就借别人 之手来帮自己做诗,在这种时刻,他门倒也像个人物.等到动乱来临,朝廷 变革,考察选拔官吏时,不再任用过去的亲信,在朝中执掌大权的,再不见 旧日的同党.这时候,这些贵族子弟们靠自己不中用,想在社会上发挥作用 又没有本事.他们只能身穿粗布衣服,卖掉家中的珠宝,失去华丽的外表, 露出无能的本质,呆头呆脑像段枯木,有气无力像条即将干涸的河流,在乱 军中颠沛流离,最后抛尸于荒沟野壑之中,在这种时候,这些贵族子弟就成 了实实在在的蠢材.有学问有手艺的人,走到那里都可以站稳脚跟.自从兵 荒马乱以来,我见过不少俘虏,有人虽然世代相传代都是平民百姓,但由于 懂得《孝经》,《论语》,还可以给别人当老师;有些人,虽然是世代相传 的世家大族子弟,但由于不会书写,无不去给别人耕田养马,由此看来,怎 么能不努力学习呢 如果能够经常保存几百卷书籍,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 沦为平民百姓.
③ 古文《勉学》里面 晚年读书的价值是什么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老年时学习的人,像在夜里拿着火把走路,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④ 勉学篇 严之推 文言文答案
勉学篇是文章 颜之推是作者
《勉学篇》出自《颜之推·颜氏家训·第八篇》版
《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 陈国权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⑤ 勉学文言文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只能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这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这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不会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样习《易》,就可以不犯大错了。”魏武帝、袁遗,到老时学习的更加专心,这些都是从小到老勤学不辍的例子。曾子十七岁时才开始学习,最后名闻天下;荀子五十岁才开始到齐国游学,仍然成为大学者;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后来终于当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才开始学《易经》、《论语》的,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他们最后都成了大学者。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一般人到成年后还未开始学习,就说太晚了,就这样一天天混下去就好象面壁而立,什么也看不见,也够愚蠢了。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学习风气的兴盛或衰败,随社会风气变化而变化。汉朝的贤士俊才们,都靠精通一部经书来弘扬圣人之道,上知晓天命,下贯通人事,他们中凭着这个特长而得做高官的人可多了。汉末风气改变以后就不复如此,读书人都空守章句之学,只知背诵老师讲过的话,如果靠这些东西来处理实际事务,大概不会有任何用处。因此,后来的士大夫子弟都以广泛涉猎为贵,不肯专攻一经。梁朝从皇孙以下,在儿童时就一定先让他们入学读书,观察他们的志向,到步人仕途的年龄后,就去参预文官的事务,没有一个是把学业坚待到底的。即当官又能坚持学业的,则有何胤、刘
⑥ 勉学文言文翻译
梁朝彭城的刘绮,是交州刺史刘勃的孙子,从小死了父亲,家境贫寒无钱购买灯烛回,就买来获草,所它的答茎折成尺把长,点燃后照明夜读。梁元帝在任会稽太守时,精心选拔官吏,刘绮以其才华当上了太子府中的国常侍兼记室,很受尊重,最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义阳的朱詹,祖居江陵,后来到了建业。他十分勤学家中贫穷无钱,有时连续几天都不能生火煮饭,就经常吞食废纸弃饥。天冷没有被盖,就抱着狗睡觉。狗世十分饥饿,就跑到外面去偷东西吃,朱詹大声呼唤也不见它回家,哀声惊动四邻里。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荒废学业,终于成为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元帝所尊重。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是一个勤学的典型。东莞人藏逢世,二十岁时,想读班固的《汉书》,但苦于借来的书不能长久阅读,就向姐夫刘缓要来名片、书札的边幅纸头,亲手抄得一本。军府中的人都佩服他的志气,后来他终于以研究《汉书》闻名。
⑦ 劝、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形声。从力,免声。本义:力所不及而强作)
同本义 [force sb. to do sth.]
勉,彊也。——《说文》
丧事不敢不勉。——《论语·子罕》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楚辞·离骚》
勉力不时。——《荀子·天论》
又如:勉意(勉强;勉为其难)
尽力,用尽所有力量 [make great efforts;do all one can]
尔其勉之。——《左传·昭公二十年》。注:“谓努力。”
愿子勉为寡人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史记·魏公子列传》
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贸可以得货。——《论衡》
又如:勉勉(努力的样子);勉旃(努力);勉农(努力从事农务);勉厉(努力)
勉励,鼓励 [encourage;exhort]
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商君书·垦令》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国语·越语》
不加勉,而民自尽竭。——《管子》
又如:勉学;勉勖(勉励);勉劳(勉励慰劳);勉厉(劝勉鼓励);勉慰(勉励安慰);勉喻,勉谕(晓谕,劝说)
通“免”。除去,脱掉 [get rid of]
乃厚其外交而勉之。——《国语·晋语八》
七十而无德,虽有微过,亦可以勉矣。——《大戴礼·曾子立事篇》
⑧ 文言文解释
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2.
(1)影响;穿着(或通“披”);
(2)意思;情趣。
3.
(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4.答: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董遇诲人不倦……)
参看:六四、
⑨ 急急急急急!!!下面的古文《勉学》中的字词翻译谁会吖我只写出几个...麻烦把它填完整...
3.行道以利世也来 行:推行 道:自自己的主张 利:造福 世:社会
4.修身以求进也 修:进修 身:养性 求:为了 进:进仕,做官
5.夫学者犹种树也 夫:句首感叹词
6.春玩其华 玩:赏玩
8.精神专利 精神:思想 专利 :专一而敏锐
9.长成已后 已: 过度词
10.思虑散逸 散逸: 分散
12.勿失机也 勿:不要
14:犹不遗忘 犹:更加
15.一月废置 废置:荒废
16.然人有坎壈 然:当然
18.不可自弃 弃: 放弃
21.夫圣人之书 夫:句首感叹词
24.亦足为人 亦: 也
25.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 何必:不必 即:就
26.亦复何在: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
29.譬诸逝水 譬: 就像
32.必能兼美 必:如果 兼美:两全其美
你己经翻译的我就没重复了,你没翻译的我都翻译出来了,祝你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