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泼克美术家

泼克美术家

发布时间: 2020-12-01 23:15:59

❶ 对于漫画的提问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漫画艺术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现代漫画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他们也把漫画升格为与其它绘画艺术同属于美术范畴,和绘画、雕塑、版画、摄影、建筑并称为当代艺术六大门类,漫画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正是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养料,使漫画发挥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漫画发展方兴未艾,一批执着追求漫画艺术的漫画家们,努力寻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漫画创作之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 “ 第六届世界漫画大会 ” ,为使大赛更具国际化水准,特邀国外著名漫画家和国内有成就的漫画家组成评审团,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大赛评选规则,尤其注重评选具有艺术特质的漫画作品。这次大会标志着21世纪中国漫画走向艺术化的开端,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漫画正在融入世界漫画之林,这次大会揭开中国漫画艺术与世界漫画艺术接轨的新篇章。

【起源和发展】

朔本求源,漫画自诞生那天起,就标志着它高贵的艺术血统,据史料记载,早在十五世纪的欧洲一些夸张变形人物形象就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有史可查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和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画家威廉·贺加斯在他们的素描稿和油画中频频出现一些夸张变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贺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时髦婚姻》、《性格与漫画》等,标志着近代西洋漫画的形成。而有"现代漫画之父"之称托马斯·罗兰森。他虽然受到贺加斯很大影响,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现代意识的漫画特征,奠定了现代西方漫画的风格。

也许是漫画的夸张变形特征,以及指桑骂槐的隐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为教派之间斗争中血不见刃的利器。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它又承担起政治派别斗争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讽刺漫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漫画逐渐向多元化拓展。虽然20世纪以来漫画家继续用其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不过随着个性化社会的到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于自身生活和感觉的体验,曾经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漫画,发展成为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幽默画,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时漫画不断派生出不同风格和内涵的漫画艺术作品,使漫画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提及现代漫画的时候,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仅仅是政治讽刺的漫画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应该说讽刺漫画是当代漫画发展的鼻祖。

十七世纪的欧洲,在英国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一批优秀漫画家筑起了英国现代漫画的黄金时代,诞生了大讽刺漫画家威廉·贺加斯。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一些大都市纷纷创刊漫画杂志,漫画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他们用讽刺幽默的画笔描绘都市生活以及为市民宣泄心中的情绪,深得人们的喜爱。1841年英国伦敦《笨拙》(Punch)讽刺杂志创刊,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掀起了批判风潮,而这股风潮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日本也感染了这股热潮。

由于漫画受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科学精神的影响,以人为本、关注人性。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各种类型的漫画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个时期出现了幽默漫画、多格漫画、长篇连环漫画等等。而漫画的成功商业运作,当数二十世纪的日本和美国,漫画已成为这两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他们把十九世纪一支独秀的漫画开山鼻祖英国远远地抛再了后面,并开创现代漫画的新纪元。

【漫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愿望以及对生活的记录,所以绘画成为记载人类发展最基本手段。这个时期绘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画的原始雏形,但并不具备漫画的功能,所谓的漫画是现代人赋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么是漫画?在字典上,我们无法为我们所认知的漫画找到一个确切的解释。不同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赋予它不同的定义,但是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漫画是笑的艺术。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和肤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学和文学的集合体、混血儿,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是涉及绘画、哲学和文学的 “ 边缘 ” 艺术。这种解释虽有些调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画艺术的基本特性,单从这一点来讲,漫画有别与其他的门类的绘画艺术。那么如何正确公正地为现代漫画下定义呢?纵观漫画历史的发展轨迹,无论是大到政治题材的讽刺漫画抑或小到生活题材幽默漫画,它们都具有令人发笑、深思和启智的功能。从而我们总结出,大凡漫画都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就是漫画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漫画的属性?漫画是视觉艺术,与其它绘画有着同样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其它绘画,它与其它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提出看法并加以评论,同时还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讽刺和幽默构成了漫画最基本的属性,漫画艺术就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也是逆向思维艺术。

【漫画的分类】

进入二十一世纪,漫画品种多彩纷呈,尤其在国内,漫画品种被划分的十分细致,例如,感想式漫画、抒情性漫画、哲理性漫画、水墨漫画等等不一而足,漫画种类十分繁多,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以至人们无法辨别。然而,当我们对这些所谓漫画种类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些种类繁复的漫画除了名称和形式上略有区别外,他们的创作规律和精神内核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欠思考的。其实漫画艺术在继承讽刺画和幽默画传统的同时,又衍生了冷幽默漫画和实用漫画。冷幽默漫画中包括黑色幽默、荒诞幽默及前卫漫画;实用漫画中包括插图漫画、广告漫画及趋利漫画等等。

漫画在现阶段的生存状态,是讽刺漫画,幽默漫画及实用漫画三大类型漫画并存的时代。但是,由于文化工业在商业利润法则的驱动和控制下,讽刺漫画和幽默漫画这些主流漫画遭受经济利益大潮的冲击,有所退却和萎缩,而准漫画(实用漫画)却得到无限的膨胀和发展。这种不对称的发展不能完全归罪于趋利市场,主流漫画的低俗化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讽刺漫画的说教性已失去昔日的战斗性;幽默画的表现手法几十年不变,造成了人们在欣赏主流漫画时产生审美疲劳,于是主流漫画艺术出现真空状态,无形中为实用漫画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实用漫画恰恰迎合大众消费与叛逆心理,以富有感官刺激的和商业气息的空洞能指(即无意义和搞笑),消解了漫画艺术的深度意义和艺术灵韵,使漫画成为大众消费文化的附属品和笑料。

当人们带着历史的观点和思想来研究和分析这种快餐式的漫画时,首先关注的是它与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的关系,快餐式漫画征表了主流漫画艺术在我们这个消费主义时代的命运。

任何一种艺术都没有绝对的稳定性,它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不断地发生建构,解构和重构的变化。漫画艺术也不例外,不能固守在亘古不变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要不断产生新的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于人们的精神需求。

要把漫画的艺术含量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从而提升漫画的艺术层次。众所周知,漫画艺术的价值是靠审美价值作为支撑,如果失去这一支撑点,漫画无异于失去艺术价值,在当今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必将蜕变为没有艺术灵性的俗漫画。而这种没有美学价值的俗漫画,只能盗用漫画一词的概念招摇过市,大行其道。

【漫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漫画从单一的政治讽刺画发展成幽默漫画及多元漫画,丰富了漫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漫画不仅仅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包含喜剧特征,从而标志着漫画艺术具有美的形态和审美价值。谈到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要了解它的美学特征。

那么,什么是漫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呢?漫画艺术不同于其它绘画艺术,与其它绘画艺术相比,有其独特艺术特质和美学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漫画的内涵和外延远远大于其它绘画艺术,它取材极为广泛,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具像到抽象;从形态到意识都可以通过漫画来表现。在材料使用上,它不受绘画品种的限制,例如油画、雕塑、版画、国画等等,一切绘画手段均为它所用,从而丰富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漫画艺术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

另外,由于多元漫画的产生,更加丰富了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他们在精神内核上有别于讽刺漫画和幽默漫画的创作规律,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达形式,如冷幽默漫画中的黑色幽默、荒诞漫画、前卫漫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国内刚刚萌芽的先锋漫画艺术,它们在形态上不是人们理解的传统漫画风格,在内容上更注重从本我的精神世界里发掘出更为个性化和深度的精神内核。先锋漫画艺术根本上剥离了传统漫画的特征,它传递给人们的是怪异的梦境或者是虚拟惊悚场面,人们根本不能从中感受到欣赏的愉悦,这种形而上的艺术理念传达给人们的更多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茫然。但是先锋漫画艺术仍然保留着讽刺和幽默元素,它打破了漫画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规律,是在讽刺与幽默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的新类型的艺术形式,欣赏者只有跨越这段意识鸿沟方可与作者产生精神的共鸣。这种漫画艺术新领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研究,探索其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深层拓展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 】

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首先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思维美学形态和视觉美学形态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了漫画艺术美的基本形态。

1、思维美学形态

任何一类艺术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的,漫画艺术也不例外。漫画通过夸张变形,诙谐幽默和荒诞不经等手段,表达事物的精神实质,并向人们传递文学和哲学理念。欣赏者通过思维活动对这种不协调和出乎意料的状态下,产生审美的愉悦和快感,并形成了审美情趣。

漫画既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也是悖缪和逆向思维的艺术,漫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它以丑的形态开始,却已获得美的愉悦结束,因此也有人称漫画为审丑艺术。众所周知,美与丑是相对立的,但是他们又可以互为转化。生活中的丑和艺术中的丑是不同的概念和本质上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邪恶的思想和丑陋的行为总是隐藏在美的形态中,俗话称之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丑暴露无遗时,人们就会对其美丽的外表产生厌恶之感,因此美转化为丑。反之,艺术的丑是艺术家通过对事物主体进行艺术加工和刻画,以丑的形态出现,人们对这种丑的形态加以分析和判断,通过对丑的否定而达到对美的肯定,因此,产生漫画艺术的审美情趣。

无论现实生活中的丑还是艺术中的丑,虽然他们的外部形态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他们却在人们的观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美的转化为丑的,丑的却变成美的,这种美与丑的转变便是人们的思维过程的变化。这是思维美学形态产生了审美价值。

2、视觉美学形态

众所周知,漫画又是视觉艺术,它囊括了一切绘画表现手段,通过对漫画作品的描绘,对漫画主题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使漫画主题思想深化。

由于漫画表现手段丰富,形式多样化,不免使人产生误解或模糊的认识,分不清有多少绘画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丰富多彩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理性和科学划分,便于对漫画的表现手段有个清楚地认识,并了解和掌握视觉美学形态。

从这些丰富的表现手法上来分析,不难发现有两种类型尤为突出:一类注重构思,把绘画手段当作表达思想的载体,我们姑且称其为“点子派”;一类是注重漫画的视觉艺术效果,通过细腻的刻画来烘托漫画的主题思想,这种类型的漫画称之为“技法派”。无论点子派还是技法派,他们只是侧重于不同形式的表达方法,最终还是服务于漫画主体。

对于漫画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其一,突出构思、概括性强、画面简洁的简笔画;其二,注重艺术、叙事性强、刻画入微的繁画。前者在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作者敏捷的思维和哲学的理念,通过简洁的画面表达出明确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后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强化了视觉艺术效果,艺术含量高,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扎实绘画功底,营造一种非现实的虚拟场景,引起人们的欣赏趣味,并从中体会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结果却是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达到漫画特有的功能。

如果从审美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无论是简笔漫画还是繁笔漫画,二者对漫画艺术都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人们通过一简一繁的艺术表现形式,分别传达不同的视觉享受,赋予作品深刻内涵和审美价值并产生审美的快感。形式和内容其实是一种互动和辨证的关系。高度概括的漫画通过轻快灵动的线条表达深入、严谨的漫画语言,而细腻的笔法描绘漫画虚幻表达轻快、美感的漫画语言,并且,还可以领略到漫画艺术作品与人格对应,与自然对应的形而上意味。

综上所述,现代漫画艺术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格局,客观地说,表现形式不局限于上面谈到的二种类型,它可以运用现代美术的一切手段,也可以运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但是,如果从审美价值的角度说,任何形式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高度概括的和细致描绘的二大类型,对于漫画艺术都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真正懂得漫画艺术内涵的人并不多,相反的,很多人囿于偏见或一知半解,将漫画艺术简单化并错误地理解成为“小儿科”、逗笑艺术。

如果进一步联系当前的现实,漫画艺术精神的现实针对性就更清楚了。其实漫画艺术的真正内涵是文学的、哲学的理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它的核心法则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漫画艺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此更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漫画是永恒的艺术。

中国近代知名漫画家

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
中国近代的漫画家至民国初年首推丰子恺,漫 画(Comic)一词,根据1943年定义 :『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后,广为现代辞书所沿用增修。例:《国语日报辞典》、《王云五小辞典》皆提到『漫画为含有讽刺、幽默、教育意义的简笔画』。
至于英文漫画名称的说法,笔者归纳如次:(一)Cartoon是卡通的总称(包括漫画及动画)。(二)Caricature是讽刺画,特指肖像漫画(或称似颜漫画)。(三)Comics泛指漫画的总称:包括幽默漫画、单元漫画、连环漫画。(四)Comics Strip指多格漫画或称单元漫画、连续漫画。本文所指称的漫画在泛指英文的Comics总称。就形式上包含单幅漫画、多格漫画、连环漫画。

台湾漫画史概述

台湾漫画在廿世纪初,日本统治的时代即发行过《台湾泼克》期刊,如同时期的台湾文学 一样,受到皇民文化的影响。唯约于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台湾漫画家,包括陈定国、王朝基、陈光熙、许丙丁等虽在日本统治下,其创作对本土的意识浓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据洪德 麟的说法:1954年由漫画家陈炳煌创作的《鸡笼生漫画集》为台湾第一个出书的漫画家。根据李阐的说法,将台湾漫画史初分为:
(一)萌芽期:1945-1949年,以陈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画集团成员 四大编辑陈家鹏、王花、叶宏甲、洪晁明及漫画专栏的作家:包括陈定国、梁梓义、华王儿等笔名可称为台湾本土的第一代漫画家,而此时期的代表作还包括了:漫画家王朝宗创作的《水浒 传》 为台湾光复后第一本连环漫画单行本。1949年经历二二八事件后,台湾漫画也一片沉寂。
(二)兴盛期:1946-1960年,随国民党中央政府迁台之前辈漫画家如梁又铭、梁中铭带 来了各类丰富的漫画,也启开了两岸漫画交流的先河。中央日报、新生报、日日新报于此一时期各版面提供了为数极多的时事评论的报刊漫画:政治漫画家如朱啸秋、陆庆祥、友心、亚文、斌 人、马得的画作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另外,张有为的四格单元《刘郎奋斗史》是自传式的题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传》、牛哥的《牛小妹》、陈弓的《阿华》则为当时儿童漫画的代表作。至于连环漫画如陈海虹的《小侠龙卷风》、叶宏甲的《诸葛四郎》、陈定国的《吕四娘》、刘兴钦的《阿三哥》、《大嬏婆》等脍炙人口的连环漫画缔造了空前纪后的漫画黄金时代。而此一时代 后期孕育出的漫画家还包括了林文义、洪义男、许淞山、游龙辉、杨进士等持续推动儿童漫画的创作。
(三)哀颓期:1961-1981年,由于1952中央、新生两报的漫书版相继停刊,转 载外国漫画的风气取代了本土的评论漫画虽然为台湾漫画引进了国际观,不过也间接影响了本土漫画发表的创作园地。另外,国立编译馆于1963年的漫画审查制度最为前辈漫画家诟病争议,尤其对于日本漫画的盗版漫画及媢俗的文化移植及市场导向,甚至对文化教育影响,至今皆为优质漫画的最大隐忧。
(四)转型期:1974-1982年,此一阶段的主要特色在于漫画推广活动的办理及国际 漫画文化的交流,前者以台北市新闻处于1974年举办之中国当代漫画展为例,参与的漫画家多达八十九人且观赏民众亦达十五万人次。另中国漫画学会于1986年接受美国亚洲学会推荐李阐等为期三梯次为期一个月的访美漫画交流活动与行政院新闻局于1987年主办的李表哥及国际漫画比赛开启了漫画家国内外交流的先河。值得注意此一时期的漫画期刊如《漫画剧 场》《皇冠漫画周刊》《欢乐漫画半月刊》《汉堡漫画》《漫画捷豹》都以专栏或连环漫画的形式提供本土漫画家非常多的发表园地。此一时期发表儿童漫画的漫画家主要如邱若山、邱若龙、 孙家裕、敖幼祥、麦仁杰、洪德麟、刘兴钦、郑雅铃、刘宗铭、王金选、王平、王金选皆已崭露头角。
(五)成熟期:(1983年-)此一时期的主要特色包括漫画的多元化与连环漫画的流行、 漫画理论的研究、漫画人才的培训与奖励及国际观,而于1998年成立的台北市立图书馆则首开了公共图书馆以漫画为馆藏特色的先河。

❷ 大家谁有关于漫画的历史,(好的在答完之后会追加悬赏)

漫画

漫画(comics或manga)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镜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但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为了区分起见,把前者称为传统漫画,把后者称为现代漫画(过去亦有人称连环漫画,今少用)。而“动漫”中的漫画,一般均指现代漫画。

【概述】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漫画艺术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现代漫画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他们也把漫画升格为与其它绘画艺术同属于美术范畴,和绘画、雕塑、版画、摄影、建筑并称为当代艺术六大门类,漫画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正是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养料,使漫画发挥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漫画发展方兴未艾,一批执着追求漫画艺术的漫画家们,努力寻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漫画创作之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 “ 第六届世界漫画大会 ” ,为使大赛更具国际化水准,特邀国外著名漫画家和国内有成就的漫画家组成评审团,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大赛评选规则,尤其注重评选具有艺术特质的漫画作品。这次大会标志着21世纪中国漫画走向艺术化的开端,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漫画正在融入世界漫画之林,这次大会揭开中国漫画艺术与世界漫画艺术接轨的新篇章。

【起源和发展】

朔本求源,漫画自诞生那天起,就标志着它高贵的艺术血统,据史料记载,早在十五世纪的欧洲一些夸张变形人物形象就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有史可查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和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画家威廉·贺加斯在他们的素描稿和油画中频频出现一些夸张变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贺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时髦婚姻》、《性格与漫画》等,标志着近代西洋漫画的形成。而有"现代漫画之父"之称托马斯·罗兰森。他虽然受到贺加斯很大影响,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现代意识的漫画特征,奠定了现代西方漫画的风格。

也许是漫画的夸张变形特征,以及指桑骂槐的隐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为教派之间斗争中血不见刃的利器。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它又承担起政治派别斗争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讽刺漫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漫画逐渐向多元化拓展。虽然20世纪以来漫画家继续用其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不过随着个性化社会的到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于自身生活和感觉的体验,曾经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漫画,发展成为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幽默画,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时漫画不断派生出不同风格和内涵的漫画艺术作品,使漫画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提及现代漫画的时候,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仅仅是政治讽刺的漫画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应该说讽刺漫画是当代漫画发展的鼻祖。

十七世纪的欧洲,在英国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一批优秀漫画家筑起了英国现代漫画的黄金时代,诞生了大讽刺漫画家威廉·贺加斯。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一些大都市纷纷创刊漫画杂志,漫画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他们用讽刺幽默的画笔描绘都市生活以及为市民宣泄心中的情绪,深得人们的喜爱。1841年英国伦敦《笨拙》(Punch)讽刺杂志创刊,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掀起了批判风潮,而这股风潮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日本也感染了这股热潮。

由于漫画受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科学精神的影响,以人为本、关注人性。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各种类型的漫画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个时期出现了幽默漫画、多格漫画、长篇连环漫画等等。而漫画的成功商业运作,当数二十世纪的日本和美国,漫画已成为这两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他们把十九世纪一只独秀的漫画开山鼻祖英国远远地抛再了后面,并开创现代漫画的新纪元。

【漫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愿望以及对生活的记录,所以绘画成为记载人类发展最基本手段。这个时期绘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画的原始雏形,但并不具备漫画的功能,所谓的漫画是现代人赋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么是漫画?在字典上,我们无法为我们所认知的漫画找到一个确切的解释。不同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赋予它不同的定义,但是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漫画是笑的艺术。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和肤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学和文学的集合体、混血儿,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是涉及绘画、哲学和文学的 “ 边缘 ” 艺术。这种解释虽有些调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画艺术的基本特性,单从这一点来讲,漫画有别与其他的门类的绘画艺术。那么如何正确公正地为现代漫画下定义呢?纵观漫画历史的发展轨迹,无论是大到政治题材的讽刺漫画抑或小到生活题材幽默漫画,它们都具有令人发笑、深思和启智的功能。从而我们总结出,大凡漫画都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就是漫画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漫画的属性?漫画是视觉艺术,与其它绘画有着同样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其它绘画,它与其它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提出看法并加以评论,同时还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讽刺和幽默构成了漫画最基本的属性,漫画艺术就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也是逆向思维艺术。

【漫画的分类】

进入二十一世纪,漫画品种多彩纷呈,尤其在国内,漫画品种被划分的十分细致,例如,感想式漫画、抒情性漫画、哲理性漫画、水墨漫画等等不一而足,漫画种类十分繁多,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以至人们无法辨别。然而,当我们对这些所谓漫画种类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些种类繁复的漫画除了名称和形式上略有区别外,他们的创作规律和精神内核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欠思考的。其实漫画艺术在继承讽刺画和幽默画传统的同时,又衍生了冷幽默漫画和实用漫画。冷幽默漫画中包括黑色幽默、荒诞幽默及前卫漫画;实用漫画中包括插图漫画、广告漫画及趋利漫画等等。

漫画在现阶段的生存状态,是讽刺漫画,幽默漫画及实用漫画三大类型漫画并存的时代。但是,由于文化工业在商业利润法则的驱动和控制下,讽刺漫画和幽默漫画这些主流漫画遭受经济利益大潮的冲击,有所退却和萎缩,而准漫画(实用漫画)却得到无限的膨胀和发展。这种不对称的发展不能完全归罪于趋利市场,主流漫画的低俗化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讽刺漫画的说教性已失去昔日的战斗性;幽默画的表现手法几十年不变,造成了人们在欣赏主流漫画时产生审美疲劳,于是主流漫画艺术出现真空状态,无形中为实用漫画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实用漫画恰恰迎合大众消费与叛逆心理,以富有感官刺激的和商业气息的空洞能指(即无意义和搞笑),消解了漫画艺术的深度意义和艺术灵韵,使漫画成为大众消费文化的附属品和笑料。

当人们带着历史的观点和思想来研究和分析这种快餐式的漫画时,首先关注的是它与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的关系,快餐式漫画征表了主流漫画艺术在我们这个消费主义时代的命运。

任何一种艺术都没有绝对的稳定性,它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不断地发生建构,解构和重构的变化。漫画艺术也不例外,不能固守在亘古不变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要不断产生新的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于人们的精神需求。

要把漫画的艺术含量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从而提升漫画的艺术层次。众所周知,漫画艺术的价值是靠审美价值作为支撑,如果失去这一支撑点,漫画无异于失去艺术价值,在当今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必将蜕变为没有艺术灵性的俗漫画。而这种没有美学价值的俗漫画,只能盗用漫画一词的概念招摇过市,大行其道。

【漫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漫画从单一的政治讽刺画发展成幽默漫画及多元漫画,丰富了漫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漫画不仅仅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包含喜剧特征,从而标志着漫画艺术具有美的形态和审美价值。谈到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要了解它的美学特征。

那么,什么是漫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呢?漫画艺术不同于其它绘画艺术,与其它绘画艺术相比,有其独特艺术特质和美学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漫画的内涵和外延远远大于其它绘画艺术,它取材极为广泛,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具像到抽象;从形态到意识都可以通过漫画来表现。在材料使用上,它不受绘画品种的限制,例如油画、雕塑、版画、国画等等,一切绘画手段均为它所用,从而丰富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漫画艺术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

另外,由于多元漫画的产生,更加丰富了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他们在精神内核上有别于讽刺漫画和幽默漫画的创作规律,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达形式,如冷幽默漫画中的黑色幽默、荒诞漫画、前卫漫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国内刚刚萌芽的先锋漫画艺术,它们在形态上不是人们理解的传统漫画风格,在内容上更注重从本我的精神世界里发掘出更为个性化和深度的精神内核。先锋漫画艺术根本上剥离了传统漫画的特征,它传递给人们的是怪异的梦境或者是虚拟惊悚场面,人们根本不能从中感受到欣赏的愉悦,这种形而上的艺术理念传达给人们的更多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茫然。但是先锋漫画艺术仍然保留着讽刺和幽默元素,它打破了漫画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规律,是在讽刺与幽默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的新类型的艺术形式,欣赏者只有跨越这段意识鸿沟方可与作者产生精神的共鸣。这种漫画艺术新领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研究,探索其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深层拓展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 】

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首先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思维美学形态和视觉美学形态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了漫画艺术美的基本形态。

1、思维美学形态

任何一类艺术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的,漫画艺术也不例外。漫画通过夸张变形,诙谐幽默和荒诞不经等手段,表达事物的精神实质,并向人们传递文学和哲学理念。欣赏者通过思维活动对这种不协调和出乎意料的状态下,产生审美的愉悦和快感,并形成了审美情趣。

漫画既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也是悖缪和逆向思维的艺术,漫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它以丑的形态开始,却已获得美的愉悦结束,因此也有人称漫画为审丑艺术。众所周知,美与丑是相对立的,但是他们又可以互为转化。生活中的丑和艺术中的丑是不同的概念和本质上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邪恶的思想和丑陋的行为总是隐藏在美的形态中,俗话称之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丑暴露无遗时,人们就会对其美丽的外表产生厌恶之感,因此美转化为丑。反之,艺术的丑是艺术家通过对事物主体进行艺术加工和刻画,以丑的形态出现,人们对这种丑的形态加以分析和判断,通过对丑的否定而达到对美的肯定,因此,产生漫画艺术的审美情趣。

无论现实生活中的丑还是艺术中的丑,虽然他们的外部形态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他们却在人们的观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美的转化为丑的,丑的却变成美的,这种美与丑的转变便是人们的思维过程的变化。这是思维美学形态产生了审美价值。

2、视觉美学形态

众所周知,漫画又是视觉艺术,它囊括了一切绘画表现手段,通过对漫画作品的描绘,对漫画主题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使漫画主题思想深化。

由于漫画表现手段丰富,形式多样化,不免使人产生误解或模糊的认识,分不清有多少绘画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丰富多彩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理性和科学划分,便于对漫画的表现手段有个清楚地认识,并了解和掌握视觉美学形态。

从这些丰富的表现手法上来分析,不难发现有两种类型尤为突出:一类注重构思,把绘画手段当作表达思想的载体,我们姑且称其为“点子派”;一类是注重漫画的视觉艺术效果,通过细腻的刻画来烘托漫画的主题思想,这种类型的漫画称之为“技法派”。无论点子派还是技法派,他们只是侧重于不同形式的表达方法,最终还是服务于漫画主体。

对于漫画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其一,突出构思、概括性强、画面简洁的简笔画;其二,注重艺术、叙事性强、刻画入微的繁画。前者在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作者敏捷的思维和哲学的理念,通过简洁的画面表达出明确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后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强化了视觉艺术效果,艺术含量高,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扎实绘画功底,营造一种非现实的虚拟场景,引起人们的欣赏趣味,并从中体会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结果却是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达到漫画特有的功能。

如果从审美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无论是简笔漫画还是繁笔漫画,二者对漫画艺术都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人们通过一简一繁的艺术表现形式,分别传达不同的视觉享受,赋予作品深刻内涵和审美价值并产生审美的快感。形式和内容其实是一种互动和辨证的关系。高度概括的漫画通过轻快灵动的线条表达深入、严谨的漫画语言,而细腻的笔法描绘漫画虚幻表达轻快、美感的漫画语言,并且,还可以领略到漫画艺术作品与人格对应,与自然对应的形而上意味。

综上所述,现代漫画艺术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格局,客观地说,表现形式不局限于上面谈到的二种类型,它可以运用现代美术的一切手段,也可以运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但是,如果从审美价值的角度说,任何形式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高度概括的和细致描绘的二大类型,对于漫画艺术都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真正懂得漫画艺术内涵的人并不多,相反的,很多人囿于偏见或一知半解,将漫画艺术简单化并错误地理解成为“小儿科”、逗笑艺术。

如果进一步联系当前的现实,漫画艺术精神的现实针对性就更清楚了。其实漫画艺术的真正内涵是文学的、哲学的理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它的核心法则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漫画艺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此更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漫画是永恒的艺术。

中国近代知名漫画家

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
中国近代的漫画家至民国初年首推丰子恺,漫 画(Comic)一词,根据1943年定义 :『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后,广为现代辞书所沿用增修。例:《国语日报辞典》、《王云五小辞典》皆提到『漫画为含有讽刺、幽默、教育意义的简笔画』。
至于英文漫画名称的说法,笔者归纳如次:(一)Cartoon是卡通的总称(包括漫画及动画)。(二)Caricature是讽刺画,特指肖像漫画(或称似颜漫画)。(三)Comics泛指漫画的总称:包括幽默漫画、单元漫画、连环漫画。(四)Comics Strip指多格漫画或称单元漫画、连续漫画。本文所指称的漫画在泛指英文的Comics总称。就形式上包含单幅漫画、多格漫画、连环漫画。

台湾漫画史概述

台湾漫画在廿世纪初,日本统治的时代即发行过《台湾泼克》期刊,如同时期的台湾文学 一样,受到皇民文化的影响。唯约于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台湾漫画家,包括陈定国、王朝基、陈光熙、许丙丁等虽在日本统治下,其创作对本土的意识浓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据洪德 麟的说法:1954年由漫画家陈炳煌创作的《鸡笼生漫画集》为台湾第一个出书的漫画家。根据李阐的说法,将台湾漫画史初分为:
(一)萌芽期:1945-1949,以陈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画集团成员 四大编辑陈家鹏、王花、叶宏甲、洪晁明及漫画专栏的作家:包括陈定国、梁梓义、华王儿等笔名可称为台湾本土的第一代漫画家,而此时期的代表作还包括了:漫画家王朝宗创作的《水浒 传》 为台湾光复后第一本连环漫画单行本。1949年经历二二八事件后,台湾漫画也一片沉寂。
(二)兴盛期:1946-1960,随中央政府迁台之前辈漫画家如梁又铭、梁中铭带 来了各类丰富的漫画,也启开了两岸漫画交流的先河。中央日报、新生报、日日新报於此一时期各版面提供了为数极多的时事评论的报刊漫画:政治漫画家如朱啸秋、陆庆祥、友心、亚文、斌 人、马得的画作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另外,张有为的四格单元《刘郎奋斗史》是自传式的题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传》、牛哥的《牛小妹》、陈弓的《阿华》则为当时儿童漫画的代表作。至 於连环漫画如陈海虹的《小侠龙卷风》、叶宏甲的《诸葛四郎》、陈定国的《吕四娘》、刘兴钦的《阿三哥》、《大嬏婆》等哙炙人口的连环漫画缔造了空前纪后的漫画黄金时代。而此一时代 后期孕育出的漫画家还包括了林文义、洪义男、许淞山、游龙辉、杨进士等持续推动儿童漫画的创作。
(三)哀颓期:1961-1981由於1952中央、新生两报的漫书版相继停刊,转 载外国漫画的风气取代了本土的评论漫画虽然为台湾漫画引进了国际观,不过也间接影响了本土漫画发表的创作园地。另外,国立编译馆於1963年的漫画审查制度最为前辈漫画家诟病争 议,尤其对於日本漫画的盗版漫画及媢俗的文化移植及市场导向,甚至对文化教育影响,至今皆为优质漫画的最大隐忧。
(四)转型期:1974-1982此一阶段的主要特色在於漫画推广活动的办理及国际 漫画文化的交流,前者以台北市新闻处於1974年举办之中国当代漫画展为例,参与的漫画家多达八十九人且观赏民众亦达十五万人次。另中国漫画学会於1986年接受美国亚洲学会推 荐李阐等为期三梯次为期一个月的访美漫画交流活动与行政院新闻局於1987年主办的李表哥及国际漫画比赛开启了漫画家国内外交流的先河。值得注意此一时期的漫画期刊如《漫画剧 场》《皇冠漫画周刊》《欢乐漫画半月刊》《汉堡漫画》《漫画捷豹》都以专栏或连环漫画的形式提供本土漫画家非常多的发表园地。此一时期发表儿童漫画的漫画家主要如邱若山、邱若龙、 孙家裕、敖幼祥、麦仁杰、洪德麟、刘兴钦、郑雅铃、刘宗铭、王金选、王平、王金选皆已崭露头角。
(五)成熟期:(1983-)此一时期的主要特色包括漫画的多元化与连环漫画的流行、 漫画理论的研究、漫画人才的培训与奖励及国际观,而於1998年成立的台北市立图书馆则首开了公共图书馆以漫画为馆藏特色的先河。

❸ 一些初中的基础的美术知识(高分,回答好的,酌情加分,本人从不说谎)

哈,这题我会!我就是美术老师啊!楼上各位第一题有误——
常用的中文字体有哪几种?以及它的特点?
大家谈的都是电脑中的字体。应为: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隶书:为小篆的简便写法,笔画从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字较扁平。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成,书体规整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间的一种书写简洁、流畅的书体。
草书:一种笔画简省、字形连绵的书体。

具体回答如下:

1、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隶书笔画讲究“蚕头雁尾”字体扁平;楷书书体规整方正,笔画平直;行书书写简洁、流畅;草书笔画简省、字形连绵。

2、原色:红,蓝,黄;间色:绿,紫,橙

3、《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

4、《开国大典》

5、纯度

6、浮雕,圆雕

7、素描、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以及铅笔画、壁画、岩画、布贴画、树叶贴画、拓印画和铅笔淡彩画等.)

8、梅、兰、竹、菊

9、夸张、变形

10、北宋 张择端

❹ 作家三毛和张乐平,有什么特殊关系

三毛之父张乐平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从事动画创作60年。他塑造的三毛形象为广大妇女儿童所熟知。它闻名海外,被誉为“三毛之父”。

年轻的张乐平成为上海滩三位著名的专职漫画家之一。社会日报、时代漫画、时代画报、新闻、新闻晚报、现象漫画、独立漫画、上海漫画、中国漫画、漫画之友、牛头漫画、大众漫画、猪肉、电影艺术、艺术杂志、论语、多元文艺、青年、李宝等。张乐平的漫画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

1990年11月21日,三毛给张乐平的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一直发烧,母亲的病和繁重的电影宣传活动使三毛精疲力尽。

滚滚人间》获得12项金马奖提名,但三毛预测她不会获得最佳编剧奖。她急于休息,准备“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不料,这是三毛的最后一封信。1月4日,张乐平听到三毛逝世的噩耗。他和妻子大声哭了起来。

张乐平先生彬彬有礼,有艺术修养。热情、谦虚、自然,也懂得了解别人的心理。匆忙中,我和乐平先生相处了三天。除了笔名之间的缘分,我还建立了天伦另一段永恒的爱情。”

❺ 漫画的来历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漫画艺术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❻ 中国漫画的相关信息

丁悚,字慕琴,浙江嘉善人。丁悚自幼学画,在西画、素描、中国画各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清末时期,丁悚开始漫画创作,内容多反映时局政治。五四时期,他的创作尤其活跃,如《豺狼当道》、《锁上加封》、《中国最近之悲观》等。他的代表作《民国九年六月里底上海人民》,描绘了在饥饿中挣扎的市民生活。他在画中人的腹部,还专门画有一支箭头,以此点明平民们因饥饿而缩瘪的肚皮。因后期专攻中国画,丁悚的漫画多以毛笔白描为主,简洁而形象化。
五四运动之后,几位漫画的主要创作者相继去世或转业,而丁悚则主要致力于教学。作为和沈泊尘同时代的漫画界前辈,丁悚对年轻的漫画爱好者十分关心爱护,他的热情好客也使年轻人们常得以聚集在其家中畅谈漫画。在他和张光宇的主持下,上海漫画会于1928年成立,漫画会的牌子就挂在他家门口。年长一些的丁悚自然成了漫画会的老大,以他和张光宇为中心,团结了一批年轻而富激情的漫画创作者。这些人当中,有的在后来漫画繁荣的二、三十年代,成为了不可缺失的骨干力量,如张正宇、叶浅予、鲁少飞、黄文农、王敦庆等。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没有工作,无法糊口,仅靠微薄的收入过活。然而,凭着对漫画的热爱,和“老大哥”丁悚、张光宇的帮助,使他们在漫画创作道路上坚持下来。
倘若没有丁悚的团结和组织,这批未来的漫画大家们可能早已为生活所迫而各奔西东,各谋出路,这样,不但没有中国漫画的发展,更不必提三十年代中国漫画的辉煌“战绩”了。
沈泊尘(1889-1920),生于浙江桐乡。虽英年早逝,却是民国初年和五四时期漫画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位漫画家。据统计,他创作的漫画达千幅以上。五四运动前后,沈泊尘抱病创作了著名的《工学商打倒曹、陆、章》,一扫清末民初中国漫画中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民众形象,让人民巨大有力的拳头出现在画面上,完全压倒了猥琐的卖国贼,表现了劳动者蕴藏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个极有影响力的漫画家,沈泊尘的突出贡献还在于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本专门的漫画刊物──《上海泼克》。因“泼克”二字来自西洋文punch,即“诙谐善谑”之意,所以《上海泼克》又名《泊尘滑稽画报》。这部专门的漫画刊物于1918年9月创刊,但只出版了四期,就因创办者沈泊尘的逝世停刊了,着实令人惋惜。此刊绝大多数作品都出自沈泊尘之手,他的漫画始终围绕着《上海泼克》创刊时提出的“三步责任”而创作。
但杜宇(1896-1972),名绳武,字杜宇,自幼颇爱绘画。除了创作出大量爱国漫画,更在1919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个人漫画集《国耻画谱》。这一漫画集反映了作者面对当时民族危机、国家存亡和各种社会现象的政治态度和爱国之情,每一幅漫画都体现着但杜宇以漫画为武器抗争的决心。
反击日本侵略者和揭露汉奸卖国的漫画,是《国耻画谱》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呜呼鲁民,呜呼圣地》,画着一个山东人,戴着象征日本的太阳枷锁,揭露了日本对中国山东主权的控制;《引鬼入门》则揭露了亲日派与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勾当;而《阿瞒请客,珍馐杂陈》则以大众熟悉的奸臣曹操故事和人物作比喻,揭露了亲日派的阿谀卖国丑相。
反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漫画在《国耻画谱》中也很多。如《贪食小犬,死不足惜》,画着代表“政府”将青岛送进比喻日本的小犬之口,而“抵制日货”之手则捏住了小犬的脖子,不准其吞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政府和中国人民在对待青岛问题上的复杂关系,简洁明了又通俗易懂,将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通过漫画特有的艺术语言被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
此外,《国耻画谱》除了讽刺漫画,还收集了一些反映五四爱国运动报道的素描及速写。如《女学生之追悼郭烈士》、《罢工后之上海》、《罢工后之上海江南船坞》等,都是当时群众运动的真实写照,这无疑是五四时期珍贵的美术资料。
《国耻画谱》以其爱国正直的题材内容、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和生动形象的人物描绘,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喜爱。它鼓舞了群众的爱国热情,是这部漫画专着的价值所在。
《子恺漫画》的价值还在于它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其中的漫画,多取材于儿童意趣、生活情趣以及古诗新画,可谓主题新颖独特,手法别致。这本漫画集出现的时期,正值五卅运动前夕,文艺界弥漫着一片感伤苦闷情绪,美术界的作品大多脱离现实,庸俗不堪;而丰子恺攫取了许多生活中充满情趣的点滴小事,表现人们熟悉而温情的生活片断和妙趣横生的儿童稚趣,令读者耳目一新,感到格外亲切。因此,“抒情漫画”这一画派的开创者,丰子恺是当仁不让了。如《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花生米不满足》等,率真活泼,表现了儿童天真无邪的趣味;《买粽子》、《都市之春》则是平凡日常的社会生活描写,但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就如郑振铎的评价所说,这样的作品使人看了“竟能暂忘了现实的苦闷生活。”这类漫画,不但沁人心脾,还给人健康的感受。“古诗新画”也是丰子恺独树一帜的漫画类型。他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画借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画的却是现代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富有独创精神。
《子恺漫画》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意蕴,耐人寻味。丰子恺谈到漫画时说,“意义含蓄是漫画的一个特点,一目了然的漫画是没有味道的。但含蓄决不是故意让人看不懂,而是似暗实明,使人在思索之后有所领悟。”因此,他的画虽蕴含哲理,却又平易近人,为各年龄、各阶层群众所喜爱。
张光宇(1900-1964),江苏无锡人。他从未进过美术学校,小学毕业后随张聿光在上海新舞台画布景。后又在《世界画报》任编辑,在英美烟草公司任绘图员。
张光宇博采众长、兴趣广泛,不但吸取了京剧、民间艺术的精华,亦学习民间木刻、剪纸、古代图案等,具备深厚的传统艺术修养。同时,因生活在开放的大上海,张光宇还自觉地汲取了西洋现代美术的创作经验,如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派、墨西哥壁画、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等,都对他影响颇深。张光宇融外来艺术于深厚的民族艺术修养中,使其漫画在夸张之馀,还拥有独特、具装饰风味的艺术风格。无论是早期的《光宇讽刺画集》,还是40年代创作的大型连环漫画《西游漫记》,都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装饰风格。因此,张光宇堪称中国漫画装饰派的开创者。他的《西游漫记》借鉴了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形式和角色,用60个连续彩色画面对当权者的腐败进行了抨击。其中运用的画法就是装饰手法,色调浓重而协调,线条刚劲流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别具一格的精品。
然而张光宇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为整个中国漫画的发展和壮大做出的贡献。对于上海漫画会的成立,张光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热心组织,爱护人才,为漫画会提供物力财力,并创办了大型彩色画刊《上海漫画》,为30年代的漫画发展培养了骨干力量。1934年,张光宇为了漫画事业又创办了《时代漫画》。翌年,他放弃了优厚的工资待遇,脱离英美烟草公司,凭着一腔爱国之情创办了由自己主编的《独立漫画》。
张光宇为中国漫画的发展呕心沥血,深受同行和后辈的尊敬,因此,《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等漫画刊物的创刊号、纪念专号都特请他来设计。直到今天,张光宇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漫画界的“老大哥”。
其他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家尚有多位,他们多不是专门从事美术或漫画创作的,来自各行各业。有陶谋基、陈伊范(1908─1995)、沈逸千(1908年生,1944年于重庆失踪)、窦宗淦、窦宗洛、孙之俊、陈浩雄、陈涓隐、江栋良、李凡夫(1906─1967)、黄士英(《漫画生活》创办者之一)、艾中信、陈惠龄、丁深、黄嘉音、纪业侯、严折西、林擒、江敉、古巴、张大任、宣文杰、黄伟强、老纪、黄任之、江毓祺、田无灾、许若明、许超然等。 最早的漫画选集
1909年(即宣统元年),上海的《时事报》报馆编辑出版了一套《戊申全年画报》,共计36册。其中的第20册叫做《寓意画》,即今天所说的漫画。这本漫画集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漫画专集。书内作品的创作和发表时间约集中在1907至1908年之间,共八十多幅作品。著名的有《对内对外两种面孔》、《今之所谓良臣》、《考察宪政》等。这本画集积极宣传爱国思想,并间接宣传了民主自由思想。
最早的漫画刊物
1918年9月,中国最早的漫画刊物《上海泼克》在上海诞生。“泼克”来自英文字punch,意为“诙谐善谑”。因其创办者为漫画先驱沈泊尘,刊物又名《泊尘滑稽画报》。此刊作风严肃,内容精炼,编排大方,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讲究。其作品不但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还大声疾呼严禁鸦片烟,抨击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勾结危害国家及人民。这一漫画专刊的问世,对于启发中国民众的觉醒,发展漫画艺术、发挥漫画威力,皆有重大意义。
最早的漫画团体
1927年秋,上海的漫画爱好者自发成立了一个漫画会,以丁悚和张光宇为主要组织者,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漫画团体。漫画会的最大贡献是团结和培养了一批上海的漫画人才,如鲁少飞、叶浅予等;他们在其后的30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界起着统领作用,又办起了更多的漫画刊物,成为漫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为漫画的繁荣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漫画会集结成员作品,出版丛书。1927年,《文农讽刺画集》得以出版,成为中国漫画史上的珍贵资料。1928年出版的《上海漫画》周刊成为20年代卓有成效的漫画刊物。
最早的漫画展览会
1936年11月4日,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漫画展览会的发起者是《时代漫画》和《上海漫画》的编辑,展览得到全国各地和侨居海外的漫画家的热烈回应。参展的六百多幅漫画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结合极为紧密。这次漫画展,对中国漫画史来说,是一次总结,也是一个开端。它为漫画事业组织和团结了更多的漫画作者,也为日后漫画在战斗中发挥力量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国漫画家协会也由此得以成立。
最早的漫画理论专述
1938年,刘枕青的《漫画概论》问世,成为中国第一部专门探讨漫画理论的专着。该书就漫画的起源、种类、功能、特点、发展概况等方面作了专述,还对漫像(即漫画塑像创作)和画法进行了示范讲解。

❼ 漫画的意思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漫画艺术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现代漫画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他们也把漫画升格为与其它绘画艺术同属于美术范畴,和绘画、雕塑、版画、摄影、建筑并称为当代艺术六大门类,漫画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正是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养料,使漫画发挥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漫画发展方兴未艾,一批执着追求漫画艺术的漫画家们,努力寻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漫画创作之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 “ 第六届世界漫画大会 ” ,为使大赛更具国际化水准,特邀国外著名漫画家和国内有成就的漫画家组成评审团,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大赛评选规则,尤其注重评选具有艺术特质的漫画作品。这次大会标志着21世纪中国漫画走向艺术化的开端,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漫画正在融入世界漫画之林,这次大会揭开中国漫画艺术与世界漫画艺术接轨的新篇章。

【漫画的起源和发展】

朔本求源,漫画自诞生那天起,就标志着它高贵的艺术血统,据史料记载,早在十五世纪的欧洲一些夸张变形人物形象就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有史可查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和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画家威廉·贺加斯在他们的素描稿和油画中频频出现一些夸张变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贺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时髦婚姻》、《性格与漫画》等,标志着近代西洋漫画的形成。而有"现代漫画之父"之称托马斯·罗兰森。他虽然受到贺加斯很大影响,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现代意识的漫画特征,奠定了现代西方漫画的风格。

也许是漫画的夸张变形特征,以及指桑骂槐的隐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为教派之间斗争中血不见刃的利器。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它又承担起政治派别斗争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讽刺漫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漫画逐渐向多元化拓展。虽然20世纪以来漫画家继续用其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不过随着个性化社会的到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于自身生活和感觉的体验,曾经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漫画,发展成为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幽默画,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时漫画不断派生出不同风格和内涵的漫画艺术作品,使漫画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提及现代漫画的时候,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仅仅是政治讽刺的漫画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应该说讽刺漫画是当代漫画发展的鼻祖。

十七世纪的欧洲,在英国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一批优秀漫画家筑起了英国现代漫画的黄金时代,诞生了大讽刺漫画家威廉·贺加斯。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一些大都市纷纷创刊漫画杂志,漫画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他们用讽刺幽默的画笔描绘都市生活以及为市民宣泄心中的情绪,深得人们的喜爱。1841年英国伦敦《笨拙》(Punch)讽刺杂志创刊,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掀起了批判风潮,而这股风潮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日本也感染了这股热潮。

由于漫画受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科学精神的影响,以人为本、关注人性。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各种类型的漫画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个时期出现了幽默漫画、多格漫画、长篇连环漫画等等。而漫画的成功商业运作,当数二十世纪的日本和美国,漫画已成为这两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他们把十九世纪一只独秀的漫画开山鼻祖英国远远地抛再了后面,并开创现代漫画的新纪元。

【漫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愿望以及对生活的记录,所以绘画成为记载人类发展最基本手段。这个时期绘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画的原始雏形,但并不具备漫画的功能,所谓的漫画是现代人赋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么是漫画?在字典上,我们无法为我们所认知的漫画找到一个确切的解释。不同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赋予它不同的定义,但是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漫画是笑的艺术。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和肤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学和文学的集合体、混血儿,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是涉及绘画、哲学和文学的 “ 边缘 ” 艺术。这种解释虽有些调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画艺术的基本特性,单从这一点来讲,漫画有别与其他的门类的绘画艺术。那么如何正确公正地为现代漫画下定义呢?纵观漫画历史的发展轨迹,无论是大到政治题材的讽刺漫画抑或小到生活题材幽默漫画,它们都具有令人发笑、深思和启智的功能。从而我们总结出,大凡漫画都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就是漫画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漫画的属性?漫画是视觉艺术,与其它绘画有着同样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其它绘画,它与其它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提出看法并加以评论,同时还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讽刺和幽默构成了漫画最基本的属性,漫画艺术就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也是逆向思维艺术。

【漫画的分类】

进入二十一世纪,漫画品种多彩纷呈,尤其在国内,漫画品种被划分的十分细致,例如,感想式漫画、抒情性漫画、哲理性漫画、水墨漫画等等不一而足,漫画种类十分繁多,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以至人们无法辨别。然而,当我们对这些所谓漫画种类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些种类繁复的漫画除了名称和形式上略有区别外,他们的创作规律和精神内核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欠思考的。其实漫画艺术在继承讽刺画和幽默画传统的同时,又衍生了冷幽默漫画和实用漫画。冷幽默漫画中包括黑色幽默、荒诞幽默及前卫漫画;实用漫画中包括插图漫画、广告漫画及趋利漫画等等。

漫画在现阶段的生存状态,是讽刺漫画,幽默漫画及实用漫画三大类型漫画并存的时代。但是,由于文化工业在商业利润法则的驱动和控制下,讽刺漫画和幽默漫画这些主流漫画遭受经济利益大潮的冲击,有所退却和萎缩,而准漫画(实用漫画)却得到无限的膨胀和发展。这种不对称的发展不能完全归罪于趋利市场,主流漫画的低俗化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讽刺漫画的说教性已失去昔日的战斗性;幽默画的表现手法几十年不变,造成了人们在欣赏主流漫画时产生审美疲劳,于是主流漫画艺术出现真空状态,无形中为实用漫画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实用漫画恰恰迎合大众消费与叛逆心理,以富有感官刺激的和商业气息的空洞能指(即无意义和搞笑),消解了漫画艺术的深度意义和艺术灵韵,使漫画成为大众消费文化的附属品和笑料。

当人们带着历史的观点和思想来研究和分析这种快餐式的漫画时,首先关注的是它与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的关系,快餐式漫画征表了主流漫画艺术在我们这个消费主义时代的命运。

任何一种艺术都没有绝对的稳定性,它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不断地发生建构,解构和重构的变化。漫画艺术也不例外,不能固守在亘古不变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要不断产生新的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于人们的精神需求。

要把漫画的艺术含量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从而提升漫画的艺术层次。众所周知,漫画艺术的价值是靠审美价值作为支撑,如果失去这一支撑点,漫画无异于失去艺术价值,在当今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必将蜕变为没有艺术灵性的俗漫画。而这种没有美学价值的俗漫画,只能盗用漫画一词的概念招摇过市,大行其道。

【漫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漫画从单一的政治讽刺画发展成幽默漫画及多元漫画,丰富了漫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漫画不仅仅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同时包含喜剧特征,从而标志着漫画艺术具有美的形态和审美价值。谈到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要了解它的美学特征。

那么,什么是漫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呢?漫画艺术不同于其它绘画艺术,与其它绘画艺术相比,有其独特艺术特质和美学特征。在内容和形式上漫画的内涵和外延远远大于其它绘画艺术,它取材极为广泛,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具像到抽象;从形态到意识都可以通过漫画来表现。在材料使用上,它不受绘画品种的限制,例如油画、雕塑、版画、国画等等,一切绘画手段均为它所用,从而丰富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漫画艺术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

另外,由于多元漫画的产生,更加丰富了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他们在精神内核上有别于讽刺漫画和幽默漫画的创作规律,是一种新型的艺术表达形式,如冷幽默漫画中的黑色幽默、荒诞漫画、前卫漫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国内刚刚萌芽的先锋漫画艺术,它们在形态上不是人们理解的传统漫画风格,在内容上更注重从本我的精神世界里发掘出更为个性化和深度的精神内核。先锋漫画艺术根本上剥离了传统漫画的特征,它传递给人们的是怪异的梦境或者是虚拟惊悚场面,人们根本不能从中感受到欣赏的愉悦,这种形而上的艺术理念传达给人们的更多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茫然。但是先锋漫画艺术仍然保留着讽刺和幽默元素,它打破了漫画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规律,是在讽刺与幽默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的新类型的艺术形式,欣赏者只有跨越这段意识鸿沟方可与作者产生精神的共鸣。这种漫画艺术新领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研究,探索其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深层拓展漫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 】

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首先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思维美学形态和视觉美学形态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了漫画艺术美的基本形态。

1、思维美学形态

任何一类艺术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的,漫画艺术也不例外。漫画通过夸张变形,诙谐幽默和荒诞不经等手段,表达事物的精神实质,并向人们传递文学和哲学理念。欣赏者通过思维活动对这种不协调和出乎意料的状态下,产生审美的愉悦和快感,并形成了审美情趣。

漫画既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也是悖缪和逆向思维的艺术,漫画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它以丑的形态开始,却已获得美的愉悦结束,因此也有人称漫画为审丑艺术。众所周知,美与丑是相对立的,但是他们又可以互为转化。生活中的丑和艺术中的丑是不同的概念和本质上的区别。在现实生活中,邪恶的思想和丑陋的行为总是隐藏在美的形态中,俗话称之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丑暴露无遗时,人们就会对其美丽的外表产生厌恶之感,因此美转化为丑。反之,艺术的丑是艺术家通过对事物主体进行艺术加工和刻画,以丑的形态出现,人们对这种丑的形态加以分析和判断,通过对丑的否定而达到对美的肯定,因此,产生漫画艺术的审美情趣。

无论现实生活中的丑还是艺术中的丑,虽然他们的外部形态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他们却在人们的观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美的转化为丑的,丑的却变成美的,这种美与丑的转变便是人们的思维过程的变化。这是思维美学形态产生了审美价值。

2、视觉美学形态

众所周知,漫画又是视觉艺术,它囊括了一切绘画表现手段,通过对漫画作品的描绘,对漫画主题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使漫画主题思想深化。

由于漫画表现手段丰富,形式多样化,不免使人产生误解或模糊的认识,分不清有多少绘画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丰富多彩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理性和科学划分,便于对漫画的表现手段有个清楚地认识,并了解和掌握视觉美学形态。

从这些丰富的表现手法上来分析,不难发现有两种类型尤为突出:一类注重构思,把绘画手段当作表达思想的载体,我们姑且称其为“点子派”;一类是注重漫画的视觉艺术效果,通过细腻的刻画来烘托漫画的主题思想,这种类型的漫画称之为“技法派”。无论点子派还是技法派,他们只是侧重于不同形式的表达方法,最终还是服务于漫画主体。

对于漫画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其一,突出构思、概括性强、画面简洁的简笔画;其二,注重艺术、叙事性强、刻画入微的繁画。前者在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作者敏捷的思维和哲学的理念,通过简洁的画面表达出明确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后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强化了视觉艺术效果,艺术含量高,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扎实绘画功底,营造一种非现实的虚拟场景,引起人们的欣赏趣味,并从中体会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结果却是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达到漫画特有的功能。

如果从审美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无论是简笔漫画还是繁笔漫画,二者对漫画艺术都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人们通过一简一繁的艺术表现形式,分别传达不同的视觉享受,赋予作品深刻内涵和审美价值并产生审美的快感。形式和内容其实是一种互动和辨证的关系。高度概括的漫画通过轻快灵动的线条表达深入、严谨的漫画语言,而细腻的笔法描绘漫画虚幻表达轻快、美感的漫画语言,并且,还可以领略到漫画艺术作品与人格对应,与自然对应的形而上意味。

综上所述,现代漫画艺术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格局,客观地说,表现形式不局限于上面谈到的二种类型,它可以运用现代美术的一切手段,也可以运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等。但是,如果从审美价值的角度说,任何形式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高度概括的和细致描绘的二大类型,对于漫画艺术都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真正懂得漫画艺术内涵的人并不多,相反的,很多人囿于偏见或一知半解,将漫画艺术简单化并错误地理解成为“小儿科”、逗笑艺术。

如果进一步联系当前的现实,漫画艺术精神的现实针对性就更清楚了。其实漫画艺术的真正内涵是文学的、哲学的理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它的核心法则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漫画艺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此更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漫画是永恒的艺术。

中国近代知名漫画家

丰子恺、叶浅予、张乐

国近代的漫画家至民国初年首推丰子恺,漫 画(Comic )一词,根据1943年定义 :『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后,广为现代辞书所沿用增修。例:《国语日报辞典》、《王 云五小辞典》皆提到『漫画为含有讽刺、幽默、教育意义的简笔画』。至于英文漫画名称的说法,笔者归纳如次:(一)Cartoon是卡通的总称(包括漫画及动画)。(二)Caricature是讽刺画,特指肖像漫画(或称似颜漫画)。(三)Comics泛指漫画的总称:包括幽默漫画、单元漫画、连环漫画。(四)Comics Strip指多格漫画或称单元漫画、连续漫画。本文所指称的漫画在泛指英文的Comics总称。就形式上包含单幅漫画、多格漫画、连环漫画。

台 湾 漫 画 史 概 述

台湾漫画在廿世纪初,日本统治的时代即发行过《台湾泼克》期刊,如同时期的台湾文学 一样,受到皇民文化的影响。唯约于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台湾漫画家,包括陈定国、王朝基、陈光熙、许丙丁等虽在日本统治下,其创作对本土的意识浓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据洪德 麟的说法:1954年由漫画家陈炳煌创作的《鸡笼生漫画集》为台湾第一个出书的漫画家。根据李阐的说法,将台湾漫画史初分为:
(一)萌芽期:1945-1949,以陈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画集团成员 四大编辑陈家鹏、王花、叶宏甲、洪晁明及漫画专栏的作家:包括陈定国、梁梓义、华王儿等笔名可称为台湾本土的第一代漫画家,而此时期的代表作还包括了:漫画家王朝宗创作的《水浒 传》 为台湾光复后第一本连环漫画单行本。1949年经历二二八事件后,台湾漫画也一片沉寂。
(二)兴盛期:1946-1960,随中央政府迁台之前辈漫画家如梁又铭、梁中铭带 来了各类丰富的漫画,也启开了两岸漫画交流的先河。中央日报、新生报、日日新报於此一时期各版面提供了为数极多的时事评论的报刊漫画:政治漫画家如朱啸秋、陆庆祥、友心、亚文、斌 人、马得的画作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另外,张有为的四格单元《刘郎奋斗史》是自传式的题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传》、牛哥的《牛小妹》、陈弓的《阿华》则为当时儿童漫画的代表作。至 於连环漫画如陈海虹的《小侠龙卷风》、叶宏甲的《诸葛四郎》、陈定国的《吕四娘》、刘兴钦的《阿三哥》、《大嬏婆》等哙炙人口的连环漫画缔造了空前纪后的漫画黄金时代。而此一时代 后期孕育出的漫画家还包括了林文义、洪义男、许淞山、游龙辉、杨进士等持续推动儿童漫画的创作。
(三)哀颓期:1961-1981由於1952中央、新生两报的漫书版相继停刊,转 载外国漫画的风气取代了本土的评论漫画虽然为台湾漫画引进了国际观,不过也间接影响了本土漫画发表的创作园地。另外,国立编译馆於1963年的漫画审查制度最为前辈漫画家诟病争 议,尤其对於日本漫画的盗版漫画及媢俗的文化移植及市场导向,甚至对文化教育影响,至今皆为优质漫画的最大隐忧。
(四)转型期:1974-1982此一阶段的主要特色在於漫画推广活动的办理及国际 漫画文化的交流,前者以台北市新闻处於1974年举办之中国当代漫画展为例,参与的漫画家多达八十九人且观赏民众亦达十五万人次。另中国漫画学会於1986年接受美国亚洲学会推 荐李阐等为期三梯次为期一个月的访美漫画交流活动与行政院新闻局於1987年主办的李表哥及国际漫画比赛开启了漫画家国内外交流的先河。值得注意此一时期的漫画期刊如《漫画剧 场》《皇冠漫画周刊》《欢乐漫画半月刊》《汉堡漫画》《漫画捷豹》都以专栏或连环漫画的形式提供本土漫画家非常多的发表园地。此一时期发表儿童漫画的漫画家主要如邱若山、邱若龙、 孙家裕、敖幼祥、麦仁杰、洪德麟、刘兴钦、郑雅铃、刘宗铭、王金选、王平、王金选皆已崭露头角。
(五)成熟期:(1983-)此一时期的主要特色包括漫画的多元化与连环漫画的流行、 漫画理论的研究、漫画人才的培训与奖励及国际观,而於1998年成立的台北市立图书馆则首开了公共图书馆以漫画为馆藏特色的先河。

❽ 漫画的由来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漫画艺术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现代漫画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他们也把漫画升格为与其它绘画艺术同属于美术范畴,和绘画、雕塑、版画、摄影、建筑并称为当代艺术六大门类,漫画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正是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养料,使漫画发挥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漫画家不仅仅要会画画,还要会编故事。换言之,漫画家就是用一个个方格中的画面来讲故事的人,漫画家=故事家+画家,两种缺一不可。很多漫画的画风唯美烂漫,但是作者忽略了重点,故事才是整个作品的灵魂,作者们笔下的人物和创造出的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故事脚本才被赋予了灵魂和深入人心的魅力。这个创作的过程很艰辛,通常都要经历退稿的挫折,没有谁能真正做到一帆风顺(据说专业人士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漫画发展方兴未艾,一批执着追求漫画艺术的漫画家们,努力寻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漫画创作之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 “ 第六届世界漫画大会 ” ,为使大赛更具国际化水准,特邀国外著名漫画家和国内有成就的漫画家组成评审团,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大赛评选规则,尤其注重评选具有艺术特质的漫画作品。这次大会标志着21世纪走向艺术化的开端,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漫画正在融入世界漫画之林,这次大会揭开中国漫画艺术与世界漫画艺术接轨的新篇章。 漫画这个画种,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名称。在西方,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讽刺画、卡通、幽默画、反面作品和滑稽画”。“漫画”包含着“随意”画的意思,此后就一直沿用这个叫法。至于英文漫画名称的说法,笔者归纳如次:(一)Cartoon是卡通的总称(包括漫画及动画)。(二)Caricature是讽刺画,特指肖像漫画(或称似颜漫画)。(三)Comics泛指漫画的总称:包括幽默漫画、单元漫画、连环漫画。(四)Comics Strip指多格漫画或称单元漫画、连续漫画。本文所指称的漫画在泛指英文的Comics总称。就形式上包含单幅漫画、多格漫画、连环漫画特征 青山手绘的柯南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愿望以及对生活的记录,所以绘画成为记载人类发展最基本手段。这个时期绘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画的原始雏形,但并不具备漫画的功能,所谓的漫画是现代人赋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么是漫画?在字典上,我们无法为我们所认知的漫画找到一个确切的解释。不同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赋予它不同的定义,但是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漫画是笑的艺术。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和肤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学和文学的集合体、混血儿,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 是涉及绘画、哲学和文学的 “ 边缘 ” 艺术。这种解释虽有些调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画艺术的基本特性,单从这一点来讲,漫画有别与其他的门类的绘画艺术。那么如何正确公正地为现代漫画下定义呢?纵观漫画历史的发展轨迹,无论是大到政治题材的讽刺漫画抑或小到生活题材幽默漫画,它们都具有令人发笑、深思和启智的功能。从而我们总结出,大凡漫画都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就是漫画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漫画的属性?漫画是视觉艺术,与其它绘画有着同样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其它绘画,它与其它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提出看法并加以评论,同时还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讽刺和幽默构成了漫画最基本的属性,漫画艺术就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也是逆向思维艺术。

❾ 漫画的历史

漫画二字起源于中国北宋,最初用“漫画”二字的是北宋学者画家晃以道《景迂生集》中说:“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常以嘴画水求鱼。”这里说的漫画是一种水鸟的名称,因为它捕鱼时潇洒自如,像在水上作画而得名。

1925年5月《文学周报》连载丰子恺的画并注明为漫画,这是中国最早称之为漫画的作品。

西方漫画源自英国,19世纪法国画家杜米埃在西方漫画史上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

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漫画发展至今天,已演变成了三种形态,即讽刺幽默的传统漫画、叙事的多幅或连环卡通漫画、探索性的先锋漫画。


(9)泼克美术家扩展阅读:

漫画的分类

1、美国漫画——由美国出版的漫画作品,大多为彩色。画风有像是花生漫画和加菲猫线条简单明了的卡通画风,另一种则像超级英雄这类的硬派写实画风。

2、欧洲漫画——主要指由欧洲地区出版的漫画作品。多数欧洲漫画画面和装帧十分精美,有一种精英艺术气质。其绘画周期较长,以彩色为主。

3、台湾漫画——主要指由台湾出版的漫画作品。受日式漫画影响很深,此外,部分漫画家在漫画中加入工笔画的绘画技法,看起来非常的精致,以黑白为主。代表人物有敖幼祥、陈某、蔡志忠和郑问等。

4、香港漫画——主要指由香港出版的漫画作品。经常以武侠小说、流氓生涯和打斗为题材,例如:龙虎门、神兵玄奇等。亦有不少喜剧作品,如:老夫子、牛仔、麦兜等,如今以彩色为主。代表香港漫画家有王泽、马荣成和黄玉郎等。

热点内容
教师长工资 发布:2025-05-10 18:56:59 浏览:826
老师涂指甲违规吗 发布:2025-05-10 18:35:17 浏览:445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